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套袋苹果果面黑点病发生机理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玉芹  苏成军 《现代农业科技》2010,(12):172-172,176
套袋苹果果面黑点病是推广果实套袋后出现的一种新病。总结了该病的病害症状及发生机理,提出防治措施,并对容易与果面黑点病混淆的2种病害的区分方法进行介绍,以为套袋苹果果面黑点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套袋果果面容易出现"黑点",主要是两种原因引起:一是苹果斑点落叶病和霉心病病菌为害,二是缺钙.套袋果更容易缺钙.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吸果夜蛾和其他果面病害对柑橘新品种红美人为害的防治措施,开展套袋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套袋处理能极显著降低吸果夜蛾为害率,降低率20%以上;但套袋对果实外观色泽有不良影响,果实底色青灰偏黄色,不套袋果实色泽光亮自然橙红色,套白色单层袋好于套黑色双层袋;套袋对果实内在品质及柑橘黑点病发生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由于果实套袋能明显提高果实的商品价值,已被广大果农在果树生产中广泛应用。但在实际生产中,套袋苹果果面会出现影响果实商品价值的不利因素一果面不光洁,主要是果面有小黑点、小红点、病斑、果锈、日灼、机械伤痕等。现将在果树生产中总结出的造成套袋苹果果面不光洁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套袋对枇杷果实PAL、PPO、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以解放钟枇杷套袋后的果实为试材,在果锈发生严重期至成熟期,每隔10d定期测定套袋果与不套袋果果实中PAL、PPO、P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套袋后,果实的PAL、PPO、POD活性提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PAL、PPO、POD活性的提高,可抑制果锈的发生;PAL活性提高有利于套袋果实的着色;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可能与套袋果实风味品质变差有关。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套袋和采收期对留树保鲜的梨橙果面绿斑病发生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用乳白色单层袋子开展果实生长期套袋试验,果实成熟后留树保鲜至翌年2—4月分批采收,调查果面绿斑病发生情况和进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梨橙果实套袋后能有效控制果面绿斑病的发生,可显著提高果皮亮度、红色度和光洁度,明显改善果实外观品质;随着采收期延后,套袋与不套袋果VC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及可滴定酸呈先上升后降低趋势;套袋果实外观优于不套袋果实,其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VC含量低于不套袋果实,单果重、可食率和糖酸比高于不套袋果实,但无显著差异。梨橙套袋果实和不套袋果实外在品质有差异,内在品质不存在差异。梨橙延迟采收最佳时期为第Ⅱ采收期(即3月中旬),此时果实外观品质优良、糖酸比高、风味最佳。  相似文献   

7.
果实套袋是防治果树病虫害的有效措施,尤其是果实病虫如烂果、炭疽病、蛀、食果害虫能得到控制。今年果袋价格经历了激烈波动.基本上完成果实套袋。但是果袋质量参差不齐,且多雨造成时间紧,封口紧密程度、农药是否对路及喷雾质量,都将为果实病虫害的发生程度埋下了严重隐患。如果袋透气性差引起果实黑点病大发生:  相似文献   

8.
套袋时期与所用材料对芒果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比较了6种套袋材料与3种套袋时期及其组合处理对芒果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套袋材料对芒果单果重、果形指数影响不显著,对果实着色、光洁度及TSS(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不一致。无纺布袋套袋处理果面光洁、果实着色好,TSS含量比不套袋处理稍低。红色芒果的最佳套袋时间为第2次生理落果后大部分果实基本转色时;套袋过早,虽能促进果面光洁,但影响着色,并且降低了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套袋时间过晚,果面着色、鲜艳度较好,但不能有效改善外观品质。  相似文献   

9.
套袋对寒富苹果果实钙组分含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以寒富/山定子和寒富/GM256/山定子两个嫁接组合寒富苹果植株为试材,对其果实进行套袋处理,以不套袋果为对照,研究套袋对两个嫁接组合寒富苹果果实钙组分含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寒富/山定子植株套袋果实水溶性钙、草酸钙和总钙含量高于寒富/GM256/山定子套袋果,而果胶钙含量低于寒富/GM256/山定子套袋果。套袋提高了两个嫁接组合苹果果实的水溶性钙含量,使果实的果胶钙、草酸钙和总钙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0.
以番茄品种津粉207、津-1、津-2、津-3为材料,对番茄脐腐病发生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病果中钾含量高于好果;好果的钙含量高于病果,说明果实中钙离子浓度与脐腐病的发生有一定的联系。不发生脐腐病的津粉207果实中钙离子含量比例比其他3个番茄品种低,说明脐腐病的发生不仅与果实中钙离子含量有关,还与钙离子转移到果实中的效率有关。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病斑处进行微生物培养、纯化、回接,发现从病班处分离的链格孢菌回接冬枣上不会主动侵染,刺孔培养后也不会形成青斑。所以冬枣青斑病不是真菌等微生物直接侵染引起的。通过观察病斑在树冠和果实上的位置,发现青斑在树冠内堂发病率最高,为22.23%;青斑主要发生在果实的背阴面,占所采病果的51.73%;主要发生在果实的中部,占所采病果的41.38%,由此可初步断定冬枣青斑病可能是缺钙引起的;架设防虫网架并喷杀虫剂后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而杀菌、喷钙后发病率显著降低对照,说明冬枣青斑病也不是昆虫叮咬引起的,而是由于冬枣缺钙等微量元素导致冬枣抵御真菌侵染的能力下降,链格孢菌通过机械损伤或昆虫叮咬的伤口侵染所致。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控制库尔勒香梨采后贮藏期间萼端黑斑病发病的钙和l-甲基环丙烯(1-MCP)正交组合方式。【方法】采前喷施0.014%、0 .017%、0 .020%钙肥和采后1.0、2.0、3.0 μL/L 1-MCP处理的正交组合,分析各处理对贮期果实品质和萼端黑斑病发病率的影响。【结果】低浓度的采前喷钙结合采后1-MCP处理,能使果实保持较高的硬度和鲜亮的果皮色泽。采前给树体喷钙,能增强采后果实抵御萼端黑斑病等病害发生的能力。【结论】(0.017% 液钙 + 2.0 μL/L 1-MCP)处理能使果实保持较高的硬度和较好的果皮色泽;(0.014% 液钙 + 2.0 μL/L 1-MCP)处理能明显降低贮藏期间果实的萼端黑斑率及其腐烂率,对果实萼端黑斑病的抑制效果最好;(0.020%液钙 + 1.0 μL/L 1-MCP)处理能使果实保持细胞膜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库尔勒香梨萼端黑斑病对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沙依东园艺场和阿克苏地区生产的库尔勒香梨为试验材料,通过对贮藏过程中健康梨和感病梨色差(L、a、b值)、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实硬度的测定,研究不同产地库尔勒香梨萼端黑斑病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沙依东健康梨L和b值大于阿克苏,a值小于阿克苏。同一产地健康梨和感病梨L、a、b值差异显著,感病梨a和b值大于健康梨,L值小于健康梨。2个产地库尔勒香梨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实硬度均呈逐渐下降趋势,感病梨中2个指标的下降速度比健康梨更快。沙依东库尔勒香梨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较小,因而品质较好。[结论]该研究为提高库尔勒香梨果实品质和控制其萼端黑斑病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枣黑斑病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连续3年的病果致病菌分离和病原菌回接试验,结果证明,引起枣果实黑斑病的致病菌是Alternaria tenuissima(Fr)Wiltsh和Alternaria sp,属弱寄生菌;由于使用GA增加产量,降低了叶果比,果实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力下降是黑斑病发生的内因;8月下旬多雨引起的果实生理紊乱症(皱胴病)是黑斑病发生的重要诱因;成熟期遇雨是黑斑病发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黑柿1号'是从太行山野生柿种质资源中选育出的黑色、早熟、优质柿新品种.果实长圆形,果蒂下有肉座状环形缢痕,果皮细致光滑、无纵沟,颜色乌黑而有光泽,上被白色果粉.果肉橙黄色,肉质细腻,味浓甜.果实中等大小,平均单果质量126.56 g,最大果质量232.38 g,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2.43%,维生素C含量406.0 mg/kg,总糖19.46%,还原糖16.33%,总酸0.08%,髓小,成熟后实心,无种子,耐贮运,容易脱涩,品质上等.该品种树势强健,萌芽力强,树冠呈圆头形.在郑州地区3月下旬萌芽,5月上旬开花,9月中旬起果实由黄逐渐转黑色,果实发育期130~140 d,9月下旬成熟,采收期可延长到10月中下旬.该品种单性结实,结果早,丰产性强.嫁接苗定植第2年即可开花见果,第5年进入丰产期.坐果后和膨大期生理落果少,大小年不明显.'黑柿1号'抗逆性强,病虫害相对较少,特抗炭疽和角斑病等病害.该品种果皮较厚,上被果粉,耐贮藏,采后常温下可存放30 d以上,冷藏条件下可贮藏3~4个月.该品种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性强,抗寒、抗旱,耐瘠薄;在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安徽、湖北、江苏、浙江等柿子适生区的平地、丘陵山地均可栽培.  相似文献   

16.
 香料烟上发现的叶斑病主要在成熟或尚成熟叶片上发生,该病发病高峰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此期间降雨和温度对病害流行影响较大。影响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还有:品种抗性及叶片成熟度等。农业措施中封顶能有效地控制细菌性斑点病,平均防效在90%以上,同时封顶后烟叶中总糖、还原糖、淀粉含量降低,烟碱含量提高,败花期为最适封顶时期。化学控制中以多宁防效较好,其次为K波尔多液可湿性微粉、农用链霉素。  相似文献   

17.
阿克苏枣黑斑病的病原分析与药剂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阿克苏地区周边枣园具有典型枣(Ziziphus jujuba Mill.)黑斑病症状的病果进行病原鉴定,测定戊唑醇、吡唑醚菌酯、氟硅·嘧菌酯、苯醚甲环唑、多菌灵和多抗霉素对枣黑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根据其形态特征鉴定其致病病原菌为细极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sima)。多抗霉素1 500倍稀释液对枣黑斑病发病率的防治效果最好,为91.2%;其次是43%戊唑醇5 000倍稀释液,防治效果为89.5%;再者是25%苯醚甲环唑1 500倍稀释液,防治效果为75.4%。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枣黑斑病菌的分子检测方法,研究枣黑斑病菌田间侵染动态,分析病害防治的最佳时间,为枣黑斑病的高效防治奠定基础。【方法】利用文献公布的枣黑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 HSP70序列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技术进行引物特异性验证与灵敏度检测,优化反应体系,建立病原菌分子检测技术,并应用该技术确定枣黑斑病菌侵染动态监测和越冬场所。【结果】该检测技术对枣黑斑病菌的检测的最低浓度为4.886 pg/μL,可在病害症状未显症之前检测到病原菌,对病原菌的越冬场所进行检测与验证病果、病叶及冠下表层土壤是枣黑斑病菌越冬的主要场所。【结论】建立的枣黑斑病菌检测技术能够快速准确的检测和鉴定病原菌,可应用于枣黑斑病菌田间侵染动态和越冬场所的监测与验证,为阿克苏地区枣黑斑病的流行监测和早期防治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马晶  黄玲  李学文 《新疆农业科学》2012,49(11):2069-2074
[目的]以UV-C结合1-MCP对香梨进行处理,研究复合处理对采后香梨果实黑斑病发生及抗性酶活性的影响,探讨UV-C结合1-MCP提高香梨采后抗病性可能机制,为采后香梨黑斑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库尔勒香梨为试验材料,室温下用1mg/kg浓度的1-MCP处理,24h后再进行紫外线UV-C处理,辐照强度为7.5 kJ/m2,辐照时间为39 min.对处理果实进行损伤接种黑斑病菌,放置于低温(-1℃)条件下贮藏,定期测量果实品质,以接种无处理果实作为对照.[结果]在整个低温储藏过程中,UV-C结合1-MCP处理的果实发病率及病斑直径均明显低于对照果实.UV-C结合1-MCP处理提高了香梨果实POD、PAL、CHT、GLU活性.[结论]UV-C结合1-MCP复合处理提高了香梨果实抗病相关酶的活性,有效抑制了香梨果实黑斑病的扩展及发病率,增强果实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20.
不同袋型及套袋时间对满天红梨果实品质及贮藏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5种不同类型果袋,分3个不同时期对满天红梨套袋试验结果表明,套袋可极显著减少果锈、增加果实硬度,但可溶性固型物有所下降。套袋过早,单果重减少明显,裂果、果锈及日烧发生均显著增加。套袋过晚,膜袋黑点病极显著增加。套塑膜袋,果锈极显著增加,底色绿,着色不良。套塑膜袋、纸 膜袋和三色袋贮藏中失水显著。套条黑和双黑袋耐贮性好。综合比较,以5月中旬(盛花后30~35 d)套条黑袋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