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国际水稻研究所新株型水稻的研究背景和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突破现有水稻品种的产量水平 ,国际水稻研究所从 1 990年开始利用热带粳稻 (爪哇稻 )资源育成了一种被称为新株型 (NPT)的水稻。该水稻具有穗大、无效分蘖少、茎秆粗、叶片挺直等特点 ,预期在热带地区的产量潜力为 1 2~ 1 5t/hm2 。在大田试验中发现 ,部分新株型水稻表现出了较高的产量潜力 ,同时也存在生物产量低、结实率低、抗病虫能力差等问题。综述了新株型的育种背景、在大田试验中的表现及其改良途径。  相似文献   

2.
何为"超级稻" "超级稻计划"又称水稻超高产育种计划,最早是由日本人于1980年提出实施的.1989年,国际水稻研究所提出"新株型育种计划",计划于2000年育成产量12吨/公顷的超级稻.但由于技术路线选择失当,未达到预期的目标,而不得不把实现计划的时间推迟到2005年.  相似文献   

3.
临沂市水稻所育成的中晚熟水稻新品种临稻10号株高95cm左右,基部第1伸长节间直径0 48cm,株型紧凑,穗大粒多,666 7m2产量700~750kg,6项主要品质指标超过部颁一级标准,高抗穗颈瘟病。  相似文献   

4.
 利用云南高秆大穗大粒品种"毫糯干相"与"IR29"品种杂交育成了两个中矮秆、优质、大粒的水稻新品系—"云香糯一号"和"云香糯25号"。在云南、广西、四川等省的一些地区示范种植表观株型好、产量高、米质好、抗病力强。这两个新品系的育成,表明中矮秆、中穗大粒、优质、抗病性强等性状可以结合在一个品系中;并证实了云南高秆大穗大粒稻种资源在水稻高产育种中具有重要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齐华占是应用水稻核心种质育种理论育成的早晚兼用型优质稻新品种,其株型紧凑,株高适中,穗大粒多,后期熟色好,丰产性突出.2009-2010年晚季参加广东省区试平均667 m2产量比对照种优优122增产8.47%,增产极显著.米质晚造达国标和省标优质2级.2011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6.
黔西北高寒山区水稻育种主要性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毕节地区农科所近年育成的粳稻新品种(系)为供试材料,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了黔西北高寒山区水稻育种的7个主要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黔西北山区水稻生产条件下,7个性状对产量影响的相对重要性依次为穗粒数(ri=0.7494)>株高(ri=0.7133)>成穗率(ri=0.6631)>结实率(ri=0.6508)>有效穗(ri=0.6287)>千粒重(ri=0.6196)>全生育期(ri=0.5707)。黔西北高寒山区水稻育种主要性状选择指标为:全生育期165-180d,株高100cm左右,有效穗350-400万穗/hm^2,无效分蘖少、成穗率75%以上,穗粒数120粒以上,穗期抗寒性强,结实率85%以上,千粒重26-28g。  相似文献   

7.
超优27是水稻育种家饶水佳运用水稻无融合生殖育种技术,历经10年心血优中选优育成的新型超高产、米质优、抗性强、可多年作种的特种生殖杂交稻新品种。该品种株高110厘米,株型紧凑,叶片上举不披。分蘖力强,大田单株栽培一般成穗15~20穗,穗大250~350  相似文献   

8.
浙江早稻新品系的产量及其农艺性状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04年浙江省9410项目新育成的早稻新品系的产量和农艺性状考种资料,对浙江省早籼品种改良在过去30多年在产量潜力上的提升作了分析。在矮化育种之后,浙江省早稻的产量在高秆变矮秆产量增30%的基础上又提升了15%~20%。早稻产量潜力的进一步提升,是围绕矮化株型,通过杂交的遗传重组以及其他技术的综合运用,使穗数、每穗总粒数、千粒重以及茎、叶的更合理配置与协调实现的,主要表现为分蘖能力减弱和穗数的减少,增大穗形使每穗总粒数增多,部分品系还包含千粒重的增大或收获指数的略微提高。文章还对今后早籼稻育种的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中国超级稻育种技术创新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水稻是世界特别是亚洲地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为保障粮食安全,多数亚洲国家将高产作为水稻育种的首要目标。日本于20世纪80年代初率先开展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1]。1989年,国际水稻研究所开始了水稻新株型育种[2],后被媒体宣传为超级稻。为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借鉴中国水稻超高产育种及国际水稻研究所的新株型育种经验,农业部于1996年正式启动旨在提高水稻产量潜力的"中国超级稻研究"重大项  相似文献   

10.
通过株型育种实现株型改良、塑造“水稻理想株型”是提高水稻产量水平的强力技术保证。水稻 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具有明显阶段性和连续性,每一阶段都应具有最佳的群体形态结构与相应的生理机能,这 种随着生育期的变化而改变的株型结构配置,称之为“动态株型结构”。根据华南稻区实际情况,比较在早、 晚季不同生态环境下华南双季超级籼稻不同品种(组合)“动态株型结构”的特点,首先构建了华南双季超级 籼稻动态株型育种理论体系并应用于华南双季超级籼稻育种实践,使以往定性模糊的“株型结构”概念上升为 动态的、科学的量化指标,从而能更明确地、更综合地、更系统地反映本稻区双季超级籼稻品种(组合)的重 要形态生理特点,进一步揭示高产形成规律,从而促使超级籼稻株型育种概念日臻完善。应用该理论指导华南 双季稻超高产育种实践,可以提高育种效率、缩短育种年限,且已有一批超级籼稻和优质超高产水稻新品种(组 合)育成并应用推广,显示其对华南超级籼稻及优质超高产育种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杂交稻新组合Ⅱ优673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黄达彪 《江西农业学报》2009,21(9):31-32,35
Ⅱ优673是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超级稻育种研究室用育成的强恢复系"福恢673"与三系不育系"Ⅱ-32A"配组育成的中籼型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株型好、分蘖力强、稳产丰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好等特点。介绍了该组合的特征特性,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比例对Ⅱ优673分蘖动态、分蘖成穗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少促蘖肥,提高了水稻分蘖成穗率,增加了水稻产量,并提出了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2.
宁夏水稻栽培品种的演变规律及高产育种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宁夏水稻现代高产品种和栽培品种的演变分析结果表明,现代高产品种的特点是以穗粒数为中心的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影响最大(r=0.7079**)。栽培品种演变过程中,农艺性状变化趋势是穗粒数增加,株高由高秆→矮秆→半矮秆发展。构成水稻栽培品种变化的主要因子是:株型因子、粒数因子、产量因子和高矮因子,其贡献率分别为49.8%、28.75%、9.53%和5.59%。因此,宁夏水稻高产育种的方向是:以提高生物产量为基础,以增加穗粒数为突破口,适当增加株高和保持现有穗数,改善着粒密度和穗型,提高植株的光合能力及成熟性。高产育种的途径是:1.主攻穗粒数,建立良好的株型和合理的群体;2.利用广亲和材料为桥梁亲本,加强籼粳交育种;3.加强亲本选配和后代选择;4.处理好高产与熟期、抗病性、品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水稻的重要形态特征包括株型和穗型,对水稻的产量水平及群体结构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目前水稻育种与栽培工作研究的重点。从水稻株高和穗型的分类、株高的遗传基础、穗型对生理特性的影响、穗部性状对产量的影响及株穗型对品质的影响角度进行了综述,分析了目前的研究状况,为水稻丰产优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根据水稻遗传育种理论与实践, 利用重穗型高结实率恢复系组配重穗型杂交稻是提高水稻产量潜力的有效途径。我所在1991年利用云南偏粳型地方紫稻与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选育的抗病优质型恢复系R16杂交,于 1995年成功地育成了重穗型高配合力恢复系宜恢1577,为三系杂交稻利用组配重穗型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奠定了  相似文献   

15.
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进展与前景   总被引:39,自引:5,他引:34  
对水稻超高产育种理论研究与育种实践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综合评述。认为重塑株型、利用亚种间杂交优势、使株型与优势相结合是当前水稻超高产育种的主要方向。新株型的共同特点是株高增加;分蘖数减少,成穗率提高,大穗;生物产量与经济系数并重。实践证明,通过籼粳稻亚种间杂交或地理远缘杂交创造中间材料或特异种质资源,经回交或复交进行优化性状组配,是选育超高产品种切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为加强水稻分子育种研究并提高其产量,综述了水稻株型结构即株高、分蘖数、分蘖角度和穗部性状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并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对株型育种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新稻 1 1号是新乡市农科所选育的优质、抗病、抗倒、高产、稳产、广适、多穗型水稻新品种。2 0 0 3年 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选育经过1 .1 技术路线和育种目标根据理想株型育种理论 ,结合本地生态条件 ,提出水稻新品种选育技术路线 :分蘖力中等偏强 ,株高中等偏低 ,成穗数中等偏多 ,穗子中等偏大 ,千粒重中等偏高 ,竖叶、直穗、抗性好 ,生育期适中 ,双亲高起点 (综合表现都比较好的应用品种 ) ,理想株型与优势利用相结合。育种目标定为 :单产 9750kg/hm2 以上 ,产量略高于GS豫粳 6号 ,高于黄金晴 1 0 %~ 1 5 % ;米…  相似文献   

18.
水稻穗伸出度和株高是影响杂交水稻制种产量的重要农艺性状。本研究利用越光/Kasalath//越光杂交回交产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backcross recombinant inbred lines,BILs)对穗伸出度与其相关株高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进行检测和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对穗伸出度的检测中,共检测到4个QTL(qPE-1,qPE-2,qPE-3-1和qPE-3-2),分别位于水稻的第1,2,3(2个QTL)染色体上,其贡献率为6.62%~17.16%,其中位于第3染色体上的qPE-3-2的贡献率为最大(17.16%),来自越光的等位基因能增长穗伸出度1.61cm;对株高性状的检测中,检测到QTL共有3个(qPH-1,qPH-6和qPH-12),分别位于第1、6和12染色体上,分别能解释28.53%,15.30%和5.01%的株高变异。有趣的是除了qPE-1位点,其他3个与穗伸出度相关的QTLs将不会影响水稻株高的生长。本研究中检测到QTLs的两侧的连锁分子标记可用于分子育种培育穗伸出度和株高兼顾型的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19.
高秆隐性杂交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eui基因的新发现,长穗颈不育系选育和高秆隐性杂交稻育种技术体系建立”研究项目于1999年9月在福建农业大学通过技术鉴定。该育种技术直接从保持系(B)、光温敏核不育系(S)和恢复系(R)诱变获得长穗颈基因(eui)突变体的技术路线,避免传统回交转育方法导致基因分离与重组,育成长穗颈不育系(eA、eS)和高秆隐性恢复系(eR),组配出带有eui基因的高秆隐性杂交稻(e-杂交稻)。这一新的杂交稻育种技术体系从遗传上根本性缓解或完全解除不育系包穗的遗传缺陷,并把eui基因这一调控水稻内源激素、左…  相似文献   

20.
为准确确定水稻育种的产量目标,并为育成具有该产量潜力的品种寻找切入点。根据不同时期水稻生长量的实测值和可变参数来进行产量潜力的推算。解决黑龙江省水稻育成品种产量难以提高问题。结果表明:高产材料比生产应用品种如垦稻12增产29.8%~38.1%。增产潜力可以达50%左右。目前应用的品种生育期比适宜品种生育期早15d左右。穗重高产型主要指标:单产15 000kg·hm-2的品种,在密度30cm×20cm×(3~5)株·穴-1条件下,每穴穗数22~28个,平均单穗重3.3~4.1g,生育期131~146d。超高产育种的切入点是以延长生育期、提高单穗重为主,在不倒伏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叶片数多、株高较高及生长快的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