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棉铃虫迁飞与滞育的研究——棉铃虫滞育的解除与羽化形式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以河南省新乡棉铃虫种群为材料研究了棉铃虫滞育的解除与羽化形式。对滞育诱导强度、光周期和温度三个因素的研究表明,温度是影响棉铃虫解除滞育的主要因素。滞育蛹在高温下可以解除滞育,但时间较长。发育起点温度为16.52℃,有效积温为358.53日度。低温对滞育蛹有活化作用,低温可解除棉铃虫滞育而明显降低在高温下的蛹历期。经低温完全活化的个体,其蛹期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7.64℃,有效积温为135.56日度。种群内个体间滞育的解除异质性较强,这种异质性和滞育蛹种群的活化程度决定成虫的羽化形式。文中还讨论了棉铃虫滞育解除方式的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三化螟滞育解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化螟滞育的解除不必经一段时期的低温处理。水是滞育解除的先决条件。滞育幼虫只有在获得足够水分以后才能解除滞育。在25℃,光周期LD14:10条件下,滞育解除得以极大地促进,其临界化蛹前期为23~26天。15℃以上的有效温度的累积作用是滞育解除的主导因子,其群体临界有效积温约为267.5日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苹果蠹蛾滞育解除的机理及影响因子。[方法]研究不同的光周期与温度梯度对苹果蠹蛾滞育解除的影响。[结果]对于苹果蠹蛾滞育幼虫,在一定低温范围内,低温处理的温度越低,苹果蠹蛾滞育解除的效率就越高;长光照虽然能够促进苹果蠹蛾滞育的解除但不是其打破滞育的依赖因素,如果不经过低温处理,苹果蠹蛾很难解除滞育;在低温处理的基础上,光照时间越长,其化蛹率越高,越有利于苹果蠹蛾滞育的解除,低温与长光照的配合能有效地解除滞育。[结论]低温是解除滞育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尘污灯蛾在南昌郊区一年发生1~2代.一年发生两代的,以蛹休眠过冬,春季和秋季各繁殖一代;一年发生一代的,以幼虫过冬,春季化蛹后进入夏季滞育,仅在秋季繁殖一代.蛹的夏季滞育是由于幼虫期生长在长日照条件下诱导的,采用短日照处理幼虫,可抑制蛹的滞育,未龄幼虫是感应光周期的敏感虫龄.本文最后讨论了该虫夏季滞育进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系统报道了在自然条件下双色泉蝇及其寄生性泉蝇茧蜂越夏代和越冬代个体的羽化情况 ,并研究了温度和光周期对两者滞育维持和解除的影响。结果表明 :(1)在自然条件下 ,双色泉蝇越夏代和越冬代全部羽化完后 ,泉蝇茧蜂才开始羽化 ,且羽化集中在一个短时间内完成 ;(2 ) 10℃低温比中性温度更有利于双色泉蝇滞育的解除 ;(3)光周期对双色泉蝇越冬蛹滞育的解除没有影响 ,但在越夏蛹滞育中短光照似乎更有利于滞育的解除 ;(4)泉蝇茧蜂的越夏滞育解除完全由光周期控制 ,在 14~ 16h的长日照下不能解除滞育 ,而在 10~ 13h短日照下全部解除滞育 ,其中在 11~ 12h光照下解除最快  相似文献   

6.
光周期对柑橘凤蝶幼虫生长发育及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柑橘观蝶人工规模化养殖,观察了人工气候箱中20℃时不同光周期下柑橘观蝶幼虫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光周期对柑橘观蝶幼虫及蛹的发育历期影响明显.1~5龄幼虫发育历期分别在4.0~4.8、3.6~6.3、4.9~6.3、5.0~12.8和12.6~18.0 d之间;非滞育蛹历期在16.0~20.0 d之间;滞育蛹历期在123.0~196.5 d之间.同时,光周期对幼虫和蛹存活率也有一定影响,不同光周期下幼虫存活率在5%~50%之间,除15 h光照时为50%略高外,其余光照下均较低;蛹存活率除13 h光照时为20%较低外,其余均在60%以上.20℃时,人工规模化养殖选择14 h光照较好.  相似文献   

7.
利用RT PCR法,在转录水平上对烟夜蛾滞育激素(Diapausehormone,DH)基因的时空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基因在滞育诱导条件下饲养的烟夜蛾3,4,5,6龄幼虫及滞育蛹中表达,在已解除滞育的蛹体内该基因同样表达.但在正常条件下饲养的烟夜蛾幼虫及非滞育蛹虫体中未见表达.对烟夜蛾滞育蛹脑部、胸部、腹部的RT PCR检测表明,脑部为DH基因的表达部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影响美凤蝶滞育蛹发育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研究在人工培养条件下培养温度、光周期与低温处理3个因素对美凤蝶滞育蛹发育的影响。[结果]结果显示,培养温度、光周期与低温处理3个因素对滞育蛹影响大小R^2值分别为1621.3、143.2和11.6。培养温度是影响自然发育至12月下旬美凤蝶滞育蛹发育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光周期;低温处理对滞育蛹发育历期影响较小。[结论]培养温度、光周期和低温处理对美凤蝶滞育蛹发育不同阶段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研制了一种适宜亚洲玉米螟幼虫滞育解除的新型装置,装置由托盘、带孔泡沫板、透明圆柱管和脱脂棉4个部件组成。其方法是,将泡沫板置于盛有少量水分的托盘上、将装有亚洲玉米螟滞育幼虫,两端塞有脱脂棉的透明圆柱管插入泡沫板小孔内,然后将整个托盘置于诱导发育的条件下,观察滞育幼虫的化蛹情况。该方法模拟了亚洲玉米螟滞育幼虫解除的外环境,满足了滞育幼虫解除对水分的需求。该方法用于广东惠州(简称HZ)、江西永修(YX)、安微合肥(HF)、山东泰安(TA)、河北廊坊(LF)和辽宁沈阳(SY)6个不同地理种群亚洲玉米螟的滞育解除试验,滞育幼虫在光周期L∶D=18∶6和25℃下及在春季自然条件下化蛹成功率都在85%以上。本方法操作简便,还可直接用于亚洲玉米螟的越冬代幼虫化蛹进度的观察及成虫发生期的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10.
为打破柑橘凤蝶(Papilio xuthus)越冬滞育,利用人工气候箱,对影响柑橘凤蝶滞育蛹发育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光周期、培养温度与低温处理三因素对滞育蛹影响R2值分别为154.7、936.2和21.3,表明培养温度是影响自然发育至12月下旬柑橘凤蝶滞育蛹发育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光周期,低温处理对滞育蛹发育历期影响较小。光周期、培养温度和低温处理在柑橘凤蝶滞育蛹不同发育阶段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菜粉蝶滞育的诱导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菜粉蝶的光周期反应属于长日照发育型 ,短日照是诱发滞育的主导因素 ,但高温可抑制其光周期反应 ;食料对诱导滞育的作用不大。在 1 7℃下 ,南昌地区菜粉蝶种群的临界光周期为 1 1h 44min。  相似文献   

12.
文章研究光周期和温度对大猿叶虫3个不同地理种群及其杂交F_1代滞育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哈尔滨种群无明显温度和光周期反应,滞育率91.8%~100%;山东泰安种群和江西龙南种群光周期反应明显,给定温度和光周期下其滞育率分别为10.7%~100%和1.1%~100%。温度和光周期对大猿叶虫哈尔滨种群与泰安、龙南种群杂交F_1代诱导反应与亲本哈尔滨种群显著不同,具有明显温度和光周期反应,与亲本泰安种群和龙南种群温度和光周期反应相似,短光照抑制滞育,长光照诱导滞育,温度与光周期可协同诱导滞育发生,低温和长日照诱导大猿叶虫滞育,而高温和短日照则不利于滞育发生。两地理种群雌雄虫无论正交还是反交,杂交F1代滞育率差异均不显著,但均显著低于亲本哈尔滨种群,大多数温度和光周期下滞育率显著高于亲本泰安和龙南种群。研究结果预示大猿叶虫不同地理种群滞育现象复杂,对光周期和温度反应存在种内变异,滞育发生受雌雄基因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滞育诱导的)光敏感性的地理变异,本文系统调查了棉铃虫江西永修种群、山东泰安种群和辽宁喀佐种群幼虫在20℃,交替接受长光周期(L16:D8)和短光周期(L12:D12)下的滞育诱导的光敏感阶段.当用5d长光周期干扰生长在短光周期(L12:D12)背景条件下的幼虫时,最高光敏感期:永修种群出现在4龄第4天至5龄第3天(77.5%~ 93.7%个体发育),泰安种群出现在3龄第5天至5龄第1天(64.06%~ 89.55%个体发育),喀佐种群出现在第6龄(57.69%~60.78%个体发育).当泰安和喀佐种群幼虫分别饲养在交替的短光周期(L12:D12)和长光周期(L16:D8)时,泰安种群幼虫光敏感龄期主要出现在5龄前,而喀佐种群幼虫光敏感龄期主要出现在4龄后.这些结果揭示了棉铃虫滞育诱导的光敏感性存在地理变异.  相似文献   

14.
菜粉蝶(Pieris rapae L.)蛹滞育期间体内糖原减少,同时伴以海藻糖和山梨醇的积累,滞育终止后发生相反变化。这说明滞育期间存在糖原与海藻糖、山梨醇之间的相互转化。滞育开始后,海藻糖迅速上升,其起始浓度与随后的积累与温度无关,故海藻糖的大量出现可作为菜粉蝶滞有开始的生化指标。山梨醇的产生较晚,实验结果表明,山梨醇的产生过程是一种时间进程,但其积累与温度密切相关.出间越冬蛹血淋巴糖类具有类似的变化趋势,可以认为菜粉蝶以海藻糖和山梨醇作为防寒剂,以抵抗冬季严寒低温.非滞育蛹体内不积累海藻糖和山梨醇,即使对其进行长期的低温处理,也得相同结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不同光周期和温度对中华通草蛉(Chrysoperla sinica)自然滞育种群成虫滞育后生殖生物学的影响,明确“滞育发育”与滞育强度、滞育解除与滞育后发育的关系。【方法】观察记录中华通草蛉自然种群分别于11月、1月、3月在18、22、28℃及不同光周期(15D﹕9L、13.5D﹕10.5L、12L﹕12D)下的产卵前期、产卵历期、产卵量和雌成虫寿命等。【结果】温度对滞育解除后的中华通草蛉成虫的产卵前期(P<0.001)、产卵历期(P<0.001)、产卵量(P=0.012)和雌虫寿命(P<0.001)均有显著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中华通草蛉解除滞育后的产卵前期、产卵历期、雌雄成虫寿命均缩短。11月份22℃下成虫产卵量最高,而18℃下最低,且3个温度间产卵量有显著差异(P<0.001)。而1月份(P=0.604)与3月份(P=0.745)不同温度间产卵量无显著性差异。不同越冬时期对滞育成虫产卵前期有显著性影响(P<0.001),且随越冬时间延长产卵前期减少。成虫在1月份产卵量高于其它越冬时期,且只有在光周期15D-9L条件下差异显著(P<0.05),其余光照条件下差异均不显著(P>0.05)。不同越冬时期对成虫产卵历期和雌虫寿命差异不显著(P>0.05)。光周期对中华通草蛉滞育解除过程中的产卵前期(P=0.240)、产卵历期(P=0.234)及雌虫寿命(P=0.155)均无显著性影响。中华通草蛉成虫在15D﹕9L条件下产卵量最大,且在11月份(P=0.008)与3月份(P<0.001)显著高于其它光周期下,1月份则光周期对产卵量无显著影响(P=0.735)。交互作用显示,温度与越冬时期的交互对产卵前期(P=0.016)及产卵量(P<0.001)影响显著,而对产卵历期(P=0.321)和雌虫寿命(P=0.583)则无显著影响。光周期与越冬时期的交互对产卵前期(P=0.664)、产卵历期(P=0.074)和雌虫寿命(P=0.052)均无显著性影响,但显著影响成虫产卵量(P=0.031)。【结论】温度对滞育后发育生物学特性均有显著性影响。越冬时期只对产卵前期和产卵量有显著性影响,说明不同越冬时期滞育强度不同且滞育解除过程的能量消耗会对产卵量有一定影响。光周期只对产卵量有显著性影响,说明光照长度会影响中华通草蛉卵粒的形成。温度和越冬时期比光周期对中华通草蛉成虫滞育后发育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温度和光周期2种因素在蚜茧蜂滞育诱导中发挥的作用及影响程度,筛选最适温度与光周期组合。[方法]对陕西地区影响蚜茧蜂滞育的诱导因素和蚜茧蜂田间滞育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蚜茧蜂的滞育型为冬滞育型,低温并配合短光照(L∶D=8∶16)可明显诱导蚜茧蜂滞育,其中温度为8℃时滞育率可达47.6%。在温度25℃的条件下,所设置的光周期条件下均不能诱导蚜茧蜂滞育。自然条件下,陕西地区蚜茧蜂大多以老熟幼虫越冬,田间滞育率最高达82.2%,其余个体以蛹或预蛹越冬,田间滞育期持续4~5个月。[结论]试验结果为蚜茧蜂投入实际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食料因子对昆虫滞育及滞育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概要介绍了食料因子对昆虫滞育的诱导、维持与解除,以及滞育后发育的影响。食料因子可以从种类(品种)、丰富度、质量等方面影响昆虫滞育的诱导;在一些昆虫中食料是滞育诱导的主要因子,在大多数昆虫中食料是作为光周期和温度反应的调节因子影响到昆虫滞育的诱导。食料因子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一些昆虫的滞育维持和解除及滞育后发育。最后,对食料中影响昆虫滞育的成分也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8.
温度与光周期对甘蓝夜蛾哈尔滨种群滞育诱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温度和光周期对甘蓝夜蛾(Mamestra brassicae)哈尔滨种群滞育诱导的影响,测定5个温度和7个光周期对甘蓝夜蛾滞育诱导的作用。结果表明,温度、光周期对甘蓝夜蛾滞育诱导有显著影响,温度与光周期对甘蓝夜蛾滞育诱导有联合作用。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甘蓝夜蛾光周期反应类型不同,在20、22、25及30℃其光周期反应属于长日照反应型,在28℃则为短日照-长日照反应型。甘蓝夜蛾临界光周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光周期对甘蓝夜蛾滞育诱导影响最大,在20~30℃,光周期L16 D8与L18 D6是抑制甘蓝夜蛾滞育发生的主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