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赤桉在湖南的抗寒与生长适应性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湖南多年引种桉树的历史表明,赤桉能忍耐-8℃的低温,且生长良好,为湖南最适推广的桉树种之一,赤桉的半致死温度为-10℃,而湖南-10℃的低温周期约为14a,因此营造短轮伐期桉树人工林可避开此低温的伤害。不同桉树及赤桉种源试验研究结果显示,渡口赤桉等种源既耐寒,耐瘠薄,又表现早期速生,湘南是其最适推广区。对与抗寒和生长有关的3个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9种桉树中,赤桉,多枝桉抗寒力强的种类其SOD酶活性  相似文献   

2.
对贵州引种的迷失香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与不同来源的迷失香油的化学成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从贵州引种的迷迭香挥发油中分离出38种成分,鉴定出27种,鉴定率为71.05%,主要成分是α-蒎烯(α-Pinene),含量25.44%,1,8-桉树脑(1,8-Cineole),含量20.27%;其次是樟脑(Camphor),含量7.67%;莰烯(Camphene),含量7.10%,龙脑(borneol),含量3.30%,β-石竹烯(β-caryophyllene),含量3.23%,贵州引种的迷迭香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主要是α-蒎烯,1,8-桉树脑,占挥发油检出成分的45.71%,该挥发油桉化学成分分类属α-蒎烯,1.8-桉树脑型。  相似文献   

3.
李方平  高岚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13):205-208
桉树人工林经营对提高国内木材供给和降低对外木材依赖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构建桉树人工林经济效益影响因素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技术因素、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政策因素4方面内容),运用层次分析法评价得出,影响桉树人工林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为桉树的品系,种植的立地条件和桉树种植的密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桉树人工林经济效益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桉树化感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化感作用是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中存在很普遍且很值得重视的问题,因为它是桉树与其它植物生存竞争的一种重要方式。本文简要评述了桉树化感作用现象、桉树化感物质的种类和释放途径,以及化感作用的方式、环境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桉树化感作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加快研究的若干方向;强调指出,应加强不同学科的合作,把化感作用的机理与遗传机理的研究结合起来,以深化对化感作用机理的认识。深化桉树化感作用的研究,有助于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5.
桉树种植过程中选择不同的营林方式会对桉树种植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也影响到桉树种植生长效果,所以在实际的桉树种植过程中,需要对桉树的营林方式进行合理的应用研究,应用合理的桉树营林方式,也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桉树造林生产效率。本文笔者针对桉树营林方式对桉树种植的影响进行分析,文章中对桉树树种种植以及其营林方式进行简要的分析,并以广西XX林场的桉树营林方式应用试验进行技术分析,设计不同桉树营林方式对桉树生长影响的对比试验,总结桉树种植坡位、桉树种植方式以及施肥对桉树种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桉树青枯病是危害桉树生长的主要病害,近年来桉树青枯病的发生和流行给我国南方桉树产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通过定性因素和定量指标体系相结合的方法对桉树青枯病进行风险评估,评估结果显示,桉树青枯病的危险性综合评价值为2.260,属于中度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建议对桉树青枯病加强检疫监管,防止人为传播,同时加强桉树产地病情监测,开展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7.
桉树作为我国重要的林业资源,由于桉树具有速生丰产林造林的优势,因此也成为了我国造林主要树种,在林产业中的比重非常大。对桉树组培工厂化育苗中培养基的调配展开研究,采用了尾巨桉无性系组培苗进行试验,分析影响培养基性能的主要因素。基于此,本文桉树组培工厂化育苗中培养基的调配方法与影响因素,继而提出桉树组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国内外桉树耐寒性测定研究方法,桉树早期选择研究现状及我国桉树引种栽培概况,对桉树早期选择的前景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近期内在我国桉树早期选择中应开展的几项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9.
结合当前群众自发发展桉树的积极性,通过对陆良县桉树资源现状,桉树效益,市场前景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全县发展桉树的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桉树人工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分析了桉树生长的影响因素,包括:林地立地条件、坡向和坡位、肥料种类、火灾、病虫害、风害等,以期为桉树的人工林建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运用网络、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等信息技术手段,针对林业基层生产单位和广大农民的实际需要,以桉树速生丰产林决策支持为对象,提出广西桉树立地分类与评价方式,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分布式数据库和Web--GIS的桉树立地评价决策支持系统。系统可适用于广西全区,具有用户界面友好,简单易用,便于维护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广西桉树林取代马尾松林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西钦州市马尾松林和巨尾桉人工林的植物多样性开展研究,旨在阐明桉树林取代马尾松林对植物多样性和植物功能群的影响,促进对桉树人工林的科学认知。研究表明,采伐马尾松林种植桉树后10年,在1 800 m2样地内,桉树林的物种数为95~98种(木本植物50种,藤本17~19种,草本24~28种),而马尾松林为63~88种(木本植物32~48种,藤本13~24种,草本16种),两类林分的木本、藤本和总物种数差异不显著(P为0.237~0.937),而草本植物差异显著(P=0.038),表明桉树林取代马尾松林将显著增加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桉树林取代马尾松林对铁芒萁有显著的负效应,重要值减少50%(P=0.077),而对五节芒(P=0.057)和东方乌毛蕨(P=0.079)有显著的正效应,重要值提高0.85~3.76倍。桉树林和马尾松林木本植物的Shannon Wiener指数(H′)、Simpson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Jsw)差异不显著(P为0.299~0.957),而草本植物的H′、D和Jsw差异极显著(P≤0.002)。桉树林取代马尾松林对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功能群具有显著的影响,然而,桉树人工林建立过程中采取的采伐、炼山、整地、施肥等措施是导致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功能群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马英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610-16611,16663
从白裙赭夜蛾的分布状况、对速丰桉的潜在危害性、寄主植物的经济重要性、传播扩散的可能性以及控制的难易程度等方面对该害虫的发生和危害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作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白裙赭夜蛾在广西是危害速丰桉的高度危险有害生物,建议加强速丰桉林区的虫情监测,防止人为传播。并提出了白裙赭夜蛾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土壤微生物主要通过参与养分元素循环和能量流动等过程来影响桉树生长发育,在提高土壤肥力和生产力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桉树作为世界三大速生树种之一,种类多,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由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土壤微生物学研究技术手段的限制,桉树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功能的研究较少,当前对桉树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研究大多处于初级阶段。本研究系统综述了不同经营方式、林分类型和林分年龄条件下桉树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变化规律及研究进展。与桉树天然林相比,桉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数量一般较少。与桉树人工纯林相比,桉树混交林能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多样性和活性。桉树林土壤微生物数量一般随林龄的增长而增加,而外生菌根真菌与内生菌根真菌多样性随林龄的增长而下降。分析了土壤微生物参与桉树林土壤养分元素循环和重金属污染修复的作用机制,并对桉树林土壤微生物研究和分析方法及其应用进行了展望。可为维持桉树林土壤健康、促进林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表1参94  相似文献   

15.
广西桉树林取代马尾松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广西钦州市钦南区巨尾桉林和马尾松林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研究,旨在阐明桉树林取代马尾松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桉树林取代马尾松林后,0~60 cm土层的土壤密度、毛管孔隙度呈下降趋势,而0~20 cm土层的土壤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稍有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为0.42~0.91);②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最小持水量相差不大,在各土层中的差异也不显著(P为0.79~0.89);③土壤养分的变化,除桉树林的土壤全氮和速效钾(0~20 cm)含量比马尾松林低外,全钾、有效磷、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含量都高于马尾松林,而土壤有机质、pH值、全磷和水解氮相差不大;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0~40 cm土层,桉树林与马尾松林的土壤有机质、pH值、全磷、水解性氮、速效钾、交换性钙的差异均不显著(P为0.14~0.99),0~20 cm土壤全钾和有效磷以及20~40 cm土壤全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交换性镁在0~20 cm和20~40 cm土层存在显著差异(P=0.05)和极显著差异(P=0.008)。说明桉树 林取代马尾松林后,经过10年的林分生长,土壤物理性质和养分含量仍保持基本稳定,具有加速土壤氮素消耗、提高土壤有效磷和交换性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研究了10:0(TⅠ)、7:3(TⅡ)5:5(TⅢ)、3:7(TⅣ)和0:10(TV)巨桉(Eucalyptus grandis)和台湾桤木(Alnus formosana)混合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土壤动物群落特征.从5种类型、3种规格的810只凋落袋中共收集土壤动物75651只,隶属2门10纲20目,其中弹尾目(Collembola)和蜱螨目(Acarina)为优势类群.土壤动物个体数最高是7-8月,大型土壤动物个体数最高是7月,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数最高是7-8月.大型、中小型土壤动物类群数各月间均波动较小.与30目和6目相比,260目网袋中弹尾目和蜱螨目等中小型土壤动物数量更高.相对台湾桤木(TV)而言,巨桉(TⅠ)凋落物中弹尾目数量更多.啮虫目(Psocoptera)在台湾桤木(TV)凋落物中的数量远远高于其它凋落物,后孔寡毛目(Opisthopora)在混合凋落物中数量较高.不同比例的凋落物混合可改变凋落物中土壤动物的数量和组成.桤木、混合凋落物中大型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高于巨桉凋落物,而且上述凋落物的分解速率亦明显快于巨桉凋落物,这意味着大型土壤动物的活动可加速凋落物的分解.因此,在巨桉人工纯林中混栽台湾桤木,可显著提高大型土壤动物的数量,促进凋落物的分解.  相似文献   

17.
雷州半岛3种速生人工林下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雷州半岛3种常见人工林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 × Eucalyptus grandis林,赤桉Eucalyptus camaldulensis林及湿加松Pinus elliottii × Pinus caribaea林0~6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钾及其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变化规律,在雷州半岛内,选取8年生尾巨桉林、8年生赤桉林和15年生湿加松林,分别在各林分内设置3块样地,采用5点法分层取样,测定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钾,并计算不同元素之间的计量比。结果显示:3种人工林0~60 cm土壤有机碳、全氮质量分数未产生显著差异;赤桉林下土壤全磷质量分数显著低于湿加松林,但尾巨桉林下土壤全磷质量分数与湿加松林未产生显著差异;全钾质量分数表现为湿加松林>赤桉林>尾巨桉林,桉树林下土壤全钾质量分数显著低于湿加松林(P < 0.05),导致林下土壤碳钾比、氮钾比、磷钾比均显著高于湿加松林。3种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及全氮质量分数随土层深度增加而显著下降(P < 0.05),碳磷比、碳钾比、氮磷比、氮钾比均对土层深度呈降低趋势,且表层土壤(0~20 cm)比值均显著高于下2层土壤(P < 0.05),但碳氮比、磷钾比随土层深度的变化没有一致规律;3种人工林下土壤碳磷比均小于200.00,且氮磷比低于全国平均值,说明研究区内氮质量分数相对缺乏。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全氮极显著正相关(P < 0.01),相关系数达0.925,土壤全磷和全钾及全氮相关性不显著(P>0.05)。该试验区内3种人工林生长均受氮元素限制。建议雷州半岛桉树林及松树林培育过程中,注意对不同营养元素的平衡施肥,防止地力衰退问题的出现。  相似文献   

18.
杉木人工林合理经营密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闽北地区杉木丰产林110块样地的经营密度,应用半峰宽公式计算其合理经营密度。结果表明,最大密度模型的合理经营密度为0.64~0.88,最大密度线模型的合理经营密度为0.62~0.89;两种模型的经营密度经u检验表明没有显著差异;符号检验结果表明,两者的合理经营密度都适用于闽北地区杉木人工林的林分密度管理。  相似文献   

19.
我国桉树研究人员计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989-2004年《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桉树研究文献为依据。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我国桉树研究人员的地区分布、人员数量的年际变化、核心作者群和作者所在机构等方面进行了统计与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不同人工林土壤养分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揭示草原人工林地潜在的地力衰退趋势,本文采用典型样地调查、土样采集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一家河牧场境内两种不同草原人工林地的土壤养分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样地除pH值随土层深度增加呈增加趋势外,其余各指标均呈下降趋势;杨树人工林下的A、B两个样地的土壤有机质、全N和速效N含量在2 cm土层中较高;落叶松人工林下的C、D和林缘G 3个样地在各土层中速氮值均较低,而全磷值较高;8个样地的土壤养分含量在60 cm土层中受人工林的营造影响较小;全钾和速效钾的含量受不同人工林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