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在灌溉区沟垄集雨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及土壤水热特征的影响设置田间试验。试验设置沟垄集雨种植(R)和传统平作(F)2种种植方式,每种种植方式下设置0 m3/hm~2(N)、400m3/hm~2(L)、1 200m3/hm~2(M)和2 000m3/hm~2(H)4种灌水量。结果表明:同一灌溉量下沟垄集雨种植0~10cm土层的土壤温度在小麦生长前期较平作高,同时沟垄集雨种植模式0~100cm土层的平均含水量在拔节期、开花期较平作种植高,其具有较好的蓄水保墒作用。各处理的总耗水量随灌溉量增加而增加,表现为RHFHRMFMRLFLRNFN。沟垄集雨种植能促进小麦对土壤水分的利用,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在小麦全生育季不灌溉、灌溉量为400、1 200和2 000m~3/hm~2的情况下,沟垄集雨种植处理产量分别较平作相同灌溉量处理高41.52%、70.00%、27.54%和14.35%。同时在8个处理中RM、RL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因此,通过发挥沟垄集雨种植蓄水保墒以及改善水分分配的作用能够在灌溉农区小麦生产上达到节水增产增效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现代农业》2006,(12):18-18
技术简介:该技术采用“保护地膜面集雨 水窖蓄水 重力滴灌 微灌施肥”模式,利用保护地膜面的叠加效应,通过修建收集和存贮系统,将不同时间段和不同空间面的雨水收集起来,经过集溜槽,汇集到集雨窖。在灌溉前一天,将集雨窖中的雨水通过水泵泵到保护地中的蓄水池中,经过24小时的处理,水温达到保护地室内温度,用小水泵将水泵入滴灌系统进行灌溉。核心技术内容:一是水量平衡计算,即集雨量与需水量平衡,以降雨量为基础,以满足温室内作物需水量为条件,进行水量平衡计算,使日光温室雨水支持系统的水量输入、输出平衡。二是贮水容积设计,科学设计集雨…  相似文献   

3.
集雨窖、蓄水池建成蓄水后,怎样利用蓄水发挥作用,怎样管理好集雨窖、蓄水池、延长使用年限、提高水的利用率,特提出以下几点。1. 集雨窖、蓄水池利用途径(1)可就地取水,对枣树进行管理。如防治病虫害,遇旱挖穴浇水,花期遇旱防焦花喷清水(肥水)。春季枣树栽后浇水等。(2)春季坐  相似文献   

4.
针对天津市地下水超采治理新形势要求和地表水存在矿化度较高等障碍因素突出的特点,设施农业蔬菜生产灌溉用水受到极大影响,为此在设施农业上集成设施棚膜、软体集雨窖和水肥一体化节水节肥高效利用技术,创新设施蔬菜集雨利用新技术,以蓄集雨水替代地下水,部分、甚至全面替代地下水,实现设施蔬菜雨养或半雨养,是保障天津地区设施蔬菜产业、保障蔬菜供应和促进菜农稳定增收的战略选择。近3年,联合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天津市集成创新了全国首个设施膜面软体集雨窖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点,2年来,在全市建立了8个示范点,24个集雨水窖,示范棚实现雨水替代地下水80%以上,水质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在高寒干旱区冬暖式节能型日光温室滴灌技术模式条件下,通过试验了解辣椒全生育期的需水变化规律,考察不同的灌水定额、灌水周期、灌水次数对辣椒产量和效益的影响,开展滴灌灌溉制度试验研究。试验确定了适用于青海高寒干旱区日光温室辣椒节水高效的滴灌灌溉制度,高产灌溉制度为灌水次数23次,灌水总定额4 500 m~3/hm~2,各生育期灌水定额依次为泡地水900 m~3/hm~2、发芽期375 m~3/hm~2、幼苗期375 m~3/hm~2、初花期300 m~3/hm~2、结果期450 m~3/hm~2、采摘期2 100 m~3/hm~2;经济灌溉制度为灌水次数27次,灌水总定额4 020 m~3/hm~2,各生育期灌水定额依次为泡地水900 m~3/hm~2、发芽期360 m~3/hm~2、幼苗期360 m~3/hm~2、初花期300 m~3/hm~2、结果期450 m~3/hm~2、采摘期1 650 m~3/hm~2。研究体现了节水技术和增产的优势,为青海省黄河流域地区和湟水河流域地区应用冬暖式节能型日光温室滴灌技术模式条件下的灌溉需水量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6.
信息窗     
集雨滴灌集雨滴灌是将雨水集蓄和滴灌结合起来的一种灌溉技术,即利用雨水集蓄工程收集雨水,采用滴灌的方法对农田进行补充灌溉,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及其他缺水地区农田灌溉的一种有效方法。集雨滴灌系统由收集雨水的集流面,汇集雨水的输水渠(管、沟)、沉沙池和拦污栅,贮存雨水的窖或水池,以及灌水部分的输水管和滴头等组成。为了节省投资和运行费用,滴灌系统应考虑采用移动式灌水系统,一套滴灌系统可供数个集雨窖使用。蓄水窖最好建在高出灌溉田块8~10米的位置,以便实行自压滴灌。集雨滴灌的节水效果十分显著,如河南省卫辉市道士坟村的集雨…  相似文献   

7.
研究水稻不同灌水深度(灌水量)对水稻节水、增产增收的效果。结果表明,处理4(灌水量4965 m~3/hm~2)比处理1(CK)节水2025 m~3/hm~2;水分生产率1.62 kg/m~3,比处理1(CK)高0.36 kg/m~3;但比处理1(CK)减产792 kg/hm~2,减少8.9%;表明经过干旱胁迫处理的水稻,雨后蓄水能力差,穗粒数、结实粒、千粒重下降,导致产量下降。处理3(灌水量5690 m~3/hm~2)比处理1(CK)节水655 m~3/hm~2,水分生产率1.82 kg/m~3,比处理1(CK)高0.56 kg/m~3;产量10 353 kg/hm~2,比处理1(CK)增产1518 kg/hm~2,增长17.2%;说明水稻合理的灌水深度能提高水分生产效率,提高产量,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攀西地区石榴进行灌溉试验,探讨适宜的石榴节水灌溉制度。[方法]通过3种不同灌溉方式和3个水平灌水量的对比试验,测定各处理下石榴的果实品质性状及产量,确定石榴的最佳灌水量。[结果]适宜石榴滴灌的最佳灌水量为225 m~3/hm~2,微喷灌的最佳灌水量为300 m~3/hm~2,滴灌和微喷灌试验处理的产量相近,均高于对照人工浇灌的收获产量。[结论]攀西地区石榴节水灌溉持续时间为48~77 d,适宜的灌水次数为3~4次,平均灌水周期为15~30 d,滴灌适宜的灌溉定额为675~900 m~3/hm~2,微喷灌适宜的灌溉定额为900~1 200 m~3/hm~2。  相似文献   

9.
日光温室茄子膜面集雨微灌施肥一体化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膜面集雨微灌施肥一体化技术与传统大水漫灌技术比较,节水量为4 875 m3/hm2,节水55.08%,节肥457 kg/hm2;有效降低温室内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抑制了茄子的病害发生;提高室温和地温有利于形成长柱花,有效抑制短柱花和畸形果,使温室茄子产量提高了773 kg/hm2,水分生产效率提高10.19 kg/m3。  相似文献   

10.
湘西岩溶山区集雨面积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不同集雨面场、不同坡度及不同降水量,研究岩溶山区季节性干旱时期各种作物补水30m^3/667m^2所需的集雨面积。结果表明:随着集雨面坡度、降水量和雨强的增加,集雨面场的集流效率和单位面积集雨面的集水量也相应增加,同时自然土坡的集雨面场其集流效率和单位面积集雨面的集水量比耕作地面的集雨面场高,在多年平均降水量的情况下,蓄集30m^3雨水量,集雨面场为自然土坡的所需集雨面面积在545.2m^2以上,集雨面场为耕作地面的所需集雨面面积在750m^2以上。  相似文献   

11.
旱作农业,指主要依靠和充分利用自然降水进行的农业生产,是雨养农业和集雨补充农业两种基本节水农业的总称,其本质是提高降水利用率和水分利用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1旱作农业发展现状毕节市地处黔西北,土地面积3412km2,总人口126.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0.6万人。全市总耕地面  相似文献   

12.
日光温室茄子膜面集雨微灌施肥一体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光温室茄子膜面集雨微灌施肥一体化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膜面集雨微灌施肥一体化技术与传统大水漫灌技术比较,节水量为4 875 m3/hm2,节水55.08%,节肥457 kg/hm2;有效降低温室内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抑制了茄子的病害发生;提高室温和地温有利于形成长柱花,有效抑制短柱花和畸形果,使温室茄子产量提高了773 kg/hm2,水分生产效率提高10.19 kg/m3。  相似文献   

13.
<正>膜面集雨高效利用技术是通过修建集雨窖(池)、集流槽、沉淀池和蓄水池等设施将降落在温室、大棚等设施棚膜表面上的雨水收集存储起来,再将雨水通过微灌施肥系统高效利用于设施农业生产的一种微型水利工程。技术特点及适用条件膜面集雨高效利用技术的优点可以减少开采地下水,为种植业结构调整提供水源;雨水水质偏酸,有利于花卉和南果生长发育;雨水水质较好。据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2009年对全市地下水、地表水、  相似文献   

14.
对富裕县2014年实施"节水增粮行动"项目进行了效益分析与经济评价。结果表明: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面积0.93万hm~2;经效益分析与经济评价表明,每年可新增节水能力1 044.71万m~3,玉米增产3 900 kg/hm~2;该项目社会效益较好,经济效益显著,增加了农民收入,推动了当地节水灌溉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溉量对芹菜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温室芹菜高产、优质、高效栽培及节水灌溉提供科学依据,设置5个灌溉量处理(T1:117.5 mm/hm~2;T2:160.0 mm/hm~2;T3:202.5 mm/hm~2;T4:245.0 mm/hm~2对照(CK)287.5 mm/hm~2),进行温室内小区试验,分析不同灌溉量对芹菜产量、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灌溉量处理0~40 cm深土壤贮水量和芹菜耗水量分别呈T3T4CKT2T1和CKT4T3T2T1的趋势;同时各处理土壤贮水量变化呈随芹菜栽培时间延长而下降、收获期又回升的趋势。不同灌溉量处理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均呈T1T2T3T4CK的趋势。耗水量与灌溉量间达到0.01显著正相关水平,与水分利用效率、灌溉水利用效率间分别达到0.01和0.05显著负相关水平。灌水量小于253 mm/hm~2时,芹菜产量与灌溉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芹菜产值与灌水量也成正比关系,T4处理收益与对照持平,同时还可节水14.78%。建议高效日光温室芹菜滴灌栽培灌溉水定额为245 mm/hm~2。  相似文献   

16.
<正>节水灌溉以最低限度的用水量获得最大的产量或收益,也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灌溉水量的农作物产量和产值的灌溉措施。一、节水灌溉主要方式1、喷灌喷灌的主要优点如下:(1)节水效果显著,水的利用率可达80%。一般情况下,喷灌与地面灌溉相比,1m3水可以当2m3水用。(2)作物增产幅度大,一般可达20%—40%。其原因是取消了农渠、毛渠、田间灌水沟及畦埂,增加了15%—20%的播种面积;灌水均匀,土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土壤灌溉水平对青海诺木洪黑果枸杞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引进的3年生青海诺木洪黑果枸杞新生枝条为试材,采用不同水平的水分控制试验,测定其叶片光合参数及果实产量。[结果]不同灌水量对黑果枸杞光合气体交换参数有显著影响,随着灌水量的减少,黑果枸杞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呈先增加后减弱的趋势;不同灌水条件下黑果枸杞叶绿素含量较对照均有上升,且处理间差异显著;水分利用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少,以灌溉量3 000 m~3/hm~2处理最优,为24.43 g/kg;产量以灌溉量4 500 m~3/hm~2处理最优,为2 175 kg/hm~2,但与灌溉量3 000 m~3/hm~2处理差异不显著。[结论]根据不同灌水处理下经济效益和土壤水分的可持续利用原则,采用滴灌条件下,灌溉定额以3 000 m3/hm~2为宜。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溉量对芹菜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温室芹菜高产、优质、高效栽培及节水灌溉提供科学依据,设置5个灌溉量处理(T_1:117.5 mm/hm~2 ;T_2:160.0 mm/hm~2 ;T_3:302.5 mm/hm~2 ;T_4:245.0mm/hm~2 ;Control(CK):287.5 mm/hm~2),进行温室内小区试验,分析不同灌溉量对芹菜产量、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灌溉量处理0-40 cm深土壤贮水量和芹菜耗水量分别呈T_3>T_4>CK>T_2>T_1和CK>T_4>T_3>T_2>T_1的趋势;同时各处理土壤贮水量变化呈随芹菜栽培时间延长而下降、收获期又回升的趋势。不同灌溉量处理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均呈T_1>T_2>T_3>T_4>CK的趋势。耗水量与灌溉量间达到0.01显著正相关水平,与水分利用效率、灌溉水利用效率间分别达到0.01和0.05显著负相关水平。灌水量小于253 mm/hm~2 时,芹菜产量与灌溉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芹菜产值与灌水量也成正比关系,T_4处理收益与对照持平,同时还可节水14.78%。建议高效日光温室芹菜滴灌栽培灌溉水定额为245mm/hm~2 。  相似文献   

19.
<正> 襄樊市引丹工程是以丹江水库为水源的大型引抽水灌溉工程,是治理鄂北“旱包子”的水利骨干工程。工程于1969年10月兴建,1974年8月建成,设计灌溉襄阳县、老河口市14万hm~2农田(近年实灌9.07万hm~2),占襄樊市灌溉面积的1/3。工程大型建筑物有:容量15000kw、提水能力86秒/m~3的清泉沟泵站,长6775m、过水能力100秒/m~3的清泉沟隧洞,长4320m、过水能力35秒/m~3的排子河渡槽,长68km的总干渠和长254km的6条干渠以及176座大中小型水库等,形成渠厍相通,引提蓄相结合的灌溉系统。  相似文献   

20.
春小麦垄作交替隔沟灌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小麦垄作交替隔沟灌溉试验结果表明,在1 500、2 250 、3 000 m3/hm2灌水量水平下,春小麦交替隔沟灌溉折合产量均高于逐沟灌溉;在灌溉定额为2 250 m3/hm2和3 000 m3/hm2的水平下,隔沟交替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逐沟灌溉;同等产量交替隔沟灌溉较逐沟灌溉节水1/3~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