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大气降水中氢氧同位素的特征能够揭示水循环规律。依据全球氢氧稳定同位素监测网(GNIP)提供的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资料,选择石家庄地区1985―2003年的资料数据,结合气象资料和水汽来源,分析了石家庄地区大气降水氢氧同位素的特征及变化规律,并建立了局地大气降水线方程。结果表明:石家庄地区大气降水的~(18)O春季最为富集,冬季最为贫化,夏秋两季相近;局地大气降水线方程为δD=6.39δ~(18)O-3.75,斜率和截距明显小于全球和中国大气降水线方程,反映该地区偏干旱的气候特征;年尺度上,石家庄地区大气降水δ~(18)O和δD具有一定的温度效应,但降雨量效应极为微弱,只在春夏季较为显著,表明该地区降水同位素受温度的影响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2.
根据贵州安顺和重庆北碚2014年6月-11月大气降水中稳定同位素和气象资料,分析了两地降水中稳定同位素特征,结果表明:蒸发作用导致两地大气降水线方程的斜率和截距均偏大,重庆北碚因温度特异导致其偏离程度更大;贵州安顺地区降水中δ~(18)O的高程效应显著,但降水量效应较弱,而重庆北碚降水中δ~(18)O的大陆效应不明显,但降水量效应显著.d值是δD和δ~(18)O的因变量,而δD和δ~(18)O一定程度上受局地地形和气候影响,所以d值也受局地地形和气候影响,而非由水汽来源地单一因素决定.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2011年4月至2012年12月期间重庆市芙蓉洞外大气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降水量、温度和洞穴滴水、池水中δD,δ18 O的连续监测,分析了芙蓉洞地区降水中δD,δ18 O的变化特征及其与ENSO事件和季风指数的关系.当地大气降水线方程的截距和斜率均大于全球大气降水线,大气降水中δD和δ18 O值与大气温度成负相关关系,δ18 O与温度的相关系数为r=-0.693(n=20);与降水量的相关系数为r=-0.121(n=20);过量氘(d)也体现出夏季低冬季高的特点.不同季节的水汽源地差异是导致该地区大气降水中δD和δ18 O值出现季节差异的主要原因.芙蓉洞所在的中国南方季风区大气降水中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与ENSO有密切联系.当厄尔尼诺发生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强盛,西北太平洋季风指数高,导致中国南方地区大气降水中氢氧稳定同位素值偏重;拉尼娜发生时,东南信风强,印度洋季风指数高,降水稳定同位素偏轻.  相似文献   

4.
根据全球降水中稳定同位素监测网络GNIP我国黑龙江地区监测站点(哈尔滨站和齐齐哈尔站)同位素及气象数据资料,结合美国气象中心NCEP\NCAR逐月再分析数据,讨论年际尺度和季节尺度下研究区降水中δ~(18)O、气温、降水量的变化规律,探讨两站点不同降水类型下δ~(18)O-δD相关性以及同位素效应,并利用水汽通量模型追踪季节上影响研究区的降水气团差异,分析水汽输送过程中两站点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黑龙江地区大气降水中δ~(18)O值总体较低,并表现出冬季低值和夏季高值的变化;(2)两站点不同降水类型δ~(18)O-δD相关性如下:齐齐哈尔站点(δD=7.58δ~(18)O-0.14,R=0.98,n=50),哈尔滨站点(δD=5.52δ~(18)O-19.42,R=0.83,n=30),降雪样品较降雨样品具有高的斜率和截距值(7.54,-3.15),这主要和水汽相变过程中的再蒸发有关.在年际尺度与年内尺度上,大气降水中δ~(18)O与温度均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δ~(18)O=0.35T-16.26,R=0.53,n=80;δ~(18)O=0.17T-13.09,R=0.27,n=10;δ~(18)O=0.08P-19.34,R=0.42,n=12),与降水量相关性不显著;(3)结合黑龙江地区水汽通量分析发现,夏季降水受到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水汽影响,冬季风期间降水形式以降雪为主,受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及西风带水汽和内陆水汽再蒸发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利用全球大气降水同位素观测网(GPIN)西安站点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资料、部分气象资料,对西安大气降水稳定氢氧同位素组成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西安大气降水同位素组成随季节变化而发生变化,春季为大气降水同位素富集时期,冬季为贫化时期。多年降水氘盈余(d值)与世界大部分地区降水d值(10‰)比较接近,d值有夏低冬高的特点。该区大气降水δ~(18)O与月均温之间并不存在正相关关系,没有温度效应;与降雨量之间存在负相关,表现出雨量效应,尤其是夏季,雨量效应尤为明显。不同季节的水汽来源是影响西安地区降水同位素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采用多参数水质分析仪,对重庆金佛山药池坝湖水的地球化学、碳氧同位素特征及其昼夜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湖水温度、pH值、溶解氧、电导率、δ13 CDIC和δ~(18) O等指标均表现出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水温、pH值、溶解氧和δ~(13)CDIC等指标白天升高,夜间降低,电导率白天降低,夜间升高,表明湖水溶解无机碳变化过程受到物理因素和生物作用的共同影响.山地岩溶湖泊地球化学指标与δ~(13)CDIC对外界环境敏感,湖泊蒸发强烈,水体中溶解无机碳(DIC)滞留时间长,湖水与大气CO_2交换程度高,使湖水δ~(13)CDIC值偏正,接近平衡状态.湖水蒸发线斜率较小,截距较大,氢氧同位素组成主要受大气降水氧同位素组成、湖泊水-气界面蒸发过程中的同位素动力分馏效应和湖底水-岩氧同位素交换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博斯腾湖流域氢氧同位素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博斯腾湖流域不同水体氢氧同位素特征差异。[方法]测定2014年博斯腾湖流域不同水体的氢氧同位素值,并与前人各期数据进行时空上的对比。[结果]湖水δ~(18)O均值为-0.36‰,δD为-15.98‰,存在δD=2.99δ~(18)O-14.91的数量关系;河水δ~(18)O均值为-9.23‰,δD为-61.81‰,其关系:δD=6.10δ~(18)O-5.43;地下水δ~(18)O均值为-8.11‰,δD为-57.01‰,其关系:δD=4.61δ~(18)O-19.68。经与Craig(1961)全球大气降水线(GMWL)及根据全球降水同位素观测网GNIP数据与乌鲁木齐大气降水线方程(LMWL)对比,地下水、湖水与河水氢氧同位素组成均大致落在当地大气降水线和全球大气降水线附近,显示受降水补给为主。与2001、2008、2011年数据对比显示,各年间各水体(地下水、地表水)氢氧同位素数据存在一定差异,该差异或由各期采样点空间分布不同引起。[结论]研究结果为博斯腾湖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利用全球大气降水同位素观测网(GPIN)西安站点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资料、部分气象资料,对西安大气降水稳定氢氧同位素组成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西安大气降水同位素组成随季节变化而发生变化,春季为大气降水同位素富集时期,冬季为贫化时期。多年降水氘盈余(d值)与世界大部分地区降水d值(10‰)比较接近,d值有夏低冬高的特点。该区大气降水δ(18)O与月均温之间并不存在正相关关系,没有温度效应;与降雨量之间存在负相关,表现出雨量效应,尤其是夏季,雨量效应尤为明显。不同季节的水汽来源是影响西安地区降水同位素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1988~1992年间和田降水样品的D和18O,建立了该地区的大气降水方程,并与全国及全球降水线性方程进行对比,揭示该降水方程的特征。结果表明,和田降水来源复杂;大气降水的18O与月平均气温相关性显著,与雨量效应(降水量效应)显著相关,降水中温度效应明显,且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雨量效应。和田降水中δ18O的季节变化与温度的季节变化基本一致,温度是制约降水中稳定同位素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选择滇东南文山州普者黑峰林湖盆区为研究区,探讨岩溶地区植被恢复对降水分配过程的影响。【方法】通过对当地大气降水δ~(18)O以及不同群落穿透水δ~(18)O的分析,结合当地大气降水量与林内降水量,应用SPSS软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当地大气降水线方程为:δD=8.764δ~(18)O+21.558。月降水δ~(18)O和降水量相关性不大,雨量效应不明显。(2)小叶羊蹄甲灌丛穿透水δ~(18)O与降水δ~(18)O相关性大于清香木次生林,较大的群落盖度、强烈的蒸散作用使清香木次生林穿透水δ~(18)O与降水δ~(18)O产生差异。(3)所有群落林内降水量都与林外降水量有高度相关性,其中云南松人工林小叶羊蹄甲灌丛清香木次生林。(4)清香木次生林优势种清香木林冠截留率最大,树种组成单一、林龄较小的云南松人工林林冠截留率较小。【结论】森林群落的水文过程对于地区水文循环和调蓄有较大意义,随着群落的正向演替和植被恢复,群落水文调节功能不断增大,对降水δ~(18)O以及降水分配过程影响更大,植被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的功能愈加显著。  相似文献   

11.
稳定同位素技术是进一步揭示生态系统碳/水交换对环境条件变化响应的重要手段。学者将此技术用于农田生态系统的较多,关于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几乎没有。利用大气水汽稳定同位素观测系统和常规气象观测系统对浙江省天目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进行观测。以2013年8月1日到2013年10月1日观测的数据为依据,对天目山森林生态系统大气水汽稳定同位素组成(δv)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大气降水、环境温度、土壤5 cm温度与大气水汽稳定同位素组成的相关性显著(P0.05)。土壤5 cm湿度、环境湿度、平均风速、净辐射与大气水汽稳定同位素组成的相关性不显著。和农田生态系统相比,森林生态系统中对大气水汽稳定同位素组成产生影响的环境因素有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分析银川平原北部4种灌木对不同水源的利用特征,测定了20年生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3年生多枝柽柳、3年生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和3年生四翅滨藜(Atri-plex canescens)木质部水及不同潜在水源稳定氧同位素组成(δ18 O),应用同位素线性混合模型估算了不同灌木对不同水源的利用率。结果表明:不同深度土壤水δ18 O值存在较大差异,并呈规律性变化。表层(0~5cm)土壤水δ18 O值较井水δ18 O值偏正,说明其受蒸发影响较大。120~140cm土层δ18 O值最正,说明该土层同位素分馏作用最大。140~200cm土壤水受蒸发影响最小,土壤水δ18 O与井水最为接近。3年生多枝柽柳、3年生宁夏枸杞、3年生四翅滨藜的木质部水δ18 O值分别为-8.62‰、-8.64‰和-9.23‰,均比20年生多枝柽柳木质部水δ18 O(-9.40‰)偏正。用Iso-Source软件计算的结果显示20年生多枝柽柳和3年生四翅滨藜对地下水和表层土壤水(0~5cm)的利用程度较高,分别利用11.6%和9.3%的地下水,18.2%和14.6%的表层水。3年生多枝柽柳和3年生宁夏枸杞对40~120cm土层水分利用程度较高,分别为93.8%和92.3%。  相似文献   

13.
侧柏是北京山区分布范围较广的典型针叶树种,研究侧柏林生长旺季蒸散过程及蒸散组分变化特征对了解该区陆地生态系统水汽交换、植被耗水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于生长旺季(2016年8月)对侧柏林大气水汽δ18O进行原位连续观测,同时选取4个典型晴天采集枝条和土壤样品并测定样品水中的δ18O。结果表明:日尺度上,利用Craig-Gordon模型计算的土壤蒸发水汽氧同位素组成(δE)在4个测定日中均先增大后减小,δE>介于-5.968%~-2.689%,最大峰值出现在12:00—14:00,而近地面大气相对湿度(h)先减小后增大,二者关系为δE=-0.03h2+4.85h-209.5(R2=0.55,n=32),表明h>75%时,环境相对湿度越大,同位素分馏效应越明显;基于稳态假设估算的植物蒸腾水汽氧同位素组成(δT)和Keeling曲线拟合的侧柏林蒸散水汽氧同位素组成(δET)分别介于-1.210%~-0.951%、-1.599%~-1.004%,日变化趋势复杂,日间变化差异大,但同一观测日内δT和δET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明植物蒸腾非稳态可能对δT的估算产生偏离,δET变化主要受δT影响;4个测定日中蒸腾量占总蒸散量的比例(FT)介于90.14%~92.63%,说明研究区侧柏林生态系统生长旺季蒸散发绝大部分来自植物蒸腾。研究结果确定了基于日尺度的生长旺季植被蒸腾对蒸散的贡献率,为研究陆地生态系统水汽交换机制提供了有益参考,为区域森林生态建设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青藏高原2019年7月31日至2019年8月10日采集的5个降水样品、25个河水样品、1个湖水样品,结合气象资料,进行青藏高原东南部冻土区冻融期夏季降水和河水同位素方法与海拔、降水量、气温相关关系分析,同时采用克里金插值分析了δ18O和δD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夏季河水水量受气温影响显著,冻土融化水与河水交互作用更加密切,表明土壤冻融过程在多年冻土区径流过程中起到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明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浅层地下水化学和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方法]在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内代表性区域进行了露头泉和井水的采样,并对水中常规离子及D和~(18)O进行分析。[结果]该地区浅层地下水为HCO_3-Na·Ca和HCO_3-Na型的低矿化度水,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其氢氧稳定同位素数值基本落在在降水线上,且呈现东北低西南高的分布趋势。地下水中δD和δ~(18)O值的分布与当地地质构造关系密切,同一断裂带上采样点的δD和δ~(18)O值极其相似,其值由低到高可分为尾山-龙门山线、格拉球山-药泉山线、老黑山-莫拉布山线和火烧山-药泉山线。[结论]该研究可为研究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和补给范围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常规大气辐射传输模型的标准大气模式仅适合表征大尺度区域的大气特征,难以精确刻画局地大气特性的动态变化,这会对局地地表温度、土壤湿度等参数的反演和验证精度造成影响,从而限制了这些参数在农业生产、农业气象灾害监测等方面的应用。【方法】 文章利用1973—2019年的UWYO大气探空廓线构建了中国五大气候区的局地大气模式,对大气压强、温度和湿度廓线进行了特征分析,并对比了利用局地大气模式与MODTRAN5.2内置大气模式计算的大气水汽总量和平均大气透过率。【结果】 大气温度和水汽质量混合比廓线具有明显的区域和季节特征,在1 km高程处,相同季节不同气候区的大气温度及水汽质量混合比最大差异分别约为26 K和9.7 g/kg,相同气候区不同季节的大气温度及水汽质量混合比最大差异分别约为21 K和11.3 g/kg。局地大气模式计算的大气水汽总量和平均大气透过率也呈现区域和季节特征,且波段越大特征越明显。其中,大气水汽总量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约为6 g/cm2和0.6 g/cm2,平均大气透过率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约为0.82和0.32。与MODTRAN5.2内置大气模式相比,局地大气模式计算的大气水汽总量及平均大气透过率更贴合中国五大气候区的实际情况。【结论】 局地大气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中国区域的大气辐射传输模拟精度、可以真实地反映具体地区的大气特征动态变化,从而可以在局地地区反演得到更加精确的地表温度、土壤湿度等环境参数,这对区域尺度的农业生产、农业气象灾害监测等方面的农业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10年与2011年6月在青藏高原南北剖面采集的69个河水样品,分析青藏高原南北向河水中δ18 O与过量氘(d)空间变化特征,研究表明:受不同气团影响,总体上,青藏高原河水中δ18 O自南向北逐渐升高,纬度每升高1°,河水中δ18 O升高约1.25‰.不同区域河水中δ18 O对海拔高度变化的响应不同,青藏高原南部喜马拉雅山南麓河水高程效应显著,唐古拉山以北河水中δ18 O高程效应不显著,同时青藏高原河水中过量氘有显著空间变化特征.由于青藏高原南北不同的降水季节变化、喜马拉雅山雨影效应及南北不同的水汽来源及水汽循环方式,使河水中过量氘在喜马拉雅山南麓及唐古拉山以北表现为2个高值区,喜马拉雅山北坡至唐古拉山以南河水过量氘表现为低值区.  相似文献   

18.
干旱区土壤水分垂直方向运移与分配,特别是膜下滴灌绿洲地区土壤水分垂直方向分布现状与运移机制尚不清楚。为探究干旱区农田生态系统水分层贡献问题,阐明农田土壤中水分运移过程,于2019年沿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农田土壤进行分层采样,依次为0~5、5~10、10~20、20~40、40~60、60~80、80~100 cm。测定了稳定同位素δD和δ18O值,对同位素δD和δ18O值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 δD和δ18O最大值位于0~5 cm土层,分别为-25.64‰和-0.19‰; δD和δ18O最小值位于20~40 cm土层,分别为-108.32‰和-8.19‰。0~5 cm土层δD和δ18O值较高,表明上层比下层更易受水分蒸发作用影响,存在强蒸发效应。随土层深度增加,δD和δ18O值呈减小趋势,其中80~100 cm土层变化趋势缓慢。氘盈余值表现为山地>平原>荒漠>山前。研究表明,受长期膜下滴灌影响,加之蒸发作用强烈,玛纳斯河流域土壤水分迁移过程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9.
大气中SO2通过降低植物叶片的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影响叶片碳同位素组成(δ13C),因此可以运用碳同位素技术反映大气SO2的污染情况,为控制城市大气SO2的污染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研究兰州市槐树叶片的碳同位素组成(δ13C)来揭示大气中SO2对叶片碳同位素组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叶片δ13C值与大气SO2浓度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滇东南喀斯特小生境土壤水来源与运移的稳定同位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滇东南普者黑峰林湖盆区内菜花箐上坡位石沟、中坡位土面和下坡位土坡3个喀斯特小生境,通过对降水、表层岩溶水、土壤水及优势树种木质部水进行氢氧稳定同位素测定,探讨喀斯特小生境土壤水运移机制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土壤水分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和表层岩溶水,石沟土壤容重小,孔隙度大,水分状况良好,雨季表层土壤水δ~(18)O变异程度大,旱季时表层和深层土壤水δ~(18)O变异程度较小,土壤水活塞流和优先流并存,以优先流补给为主;(2)土面上层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大,降水快速下渗,雨季各层土壤水δ~(18)O变异程度高,旱季较低,深层出现最低值.运移模式多为活塞流,植被优势种清香木旱季利用浅层土壤水较多,雨季利用表层岩溶水较多;(3)土坡蒸发作用弱,深层土壤水δ~(18)O变化范围缩小,雨季表层变异大于深层,旱季时深层变异程度大.基质流混合作用强,以活塞流运移为主,上层存在优先流.随着植被恢复,清香木和云南松相比于灌丛更趋向于利用表层岩溶水等稳定的水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