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开展林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既适应我国林业发展形势,又符合环评学科前沿发展。系统梳理和分析林业规划,划分其主要类型,结合环境影响类型,利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评定环评必要性。同时,提出与林业规划研究、编制和上报审批相关的林业规划环评工作流程,并构建一套林业规划环境影响的识别、预测与评价体系,以及PSR、Delphi和GIS等主要方法。结合“全国林纸一体化”的实践案例,分析林业规划环评的可操作性。提出林业规划环评体系和方法,为林业规划环评事业提供理论参考,并促进环评分类管理的发展,可在我国林业规划及其建设项目中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巢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新泽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3):207-209
阐述规划环境影响的概念、起源、发展以及近年来在我国开展的情况,结合我国风景名胜区的资源及环境特点,论述了开展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必要性,并以巢湖风景名胜区为例,对风景名胜区规划环评的环境影响进行了分析识别,确定了主要环境影响识别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了巢湖风景名胜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周国富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147-10149,10157
根据"压力—状态—响应"模式,按照"土地需求压力—土地状态变化—响应即环境影响"思路,分析探讨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指标体系,运用耕地需求压力指数、城镇用地需求压力指数等7个指标,探讨了土地规划实施后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结果表明,与以往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不同,该文提出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7项指标真正从整体上揭示了土地利用规划对环境的综合影响,符合规划的宏观性、综合性和超前性特征,避免了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的雷同,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科学性,应用于贵州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足迹环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目前生态足迹方法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评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规划生态足迹环评模型改进的建议,设计了评价技术路线,得出了生态足迹模型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决策的启示,展望了新一轮规划实施期间土地利用的环境影响成效。  相似文献   

5.
正5月31日,生态环境部公布了《关于加强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的指导意见》,以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意见》要求强化规划环评效力。推动煤电能源基地、现代煤化工示范区、石化产业基地等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并适时优化调整规划。《意见》明确,石化、现代煤化工项目应纳入国家产业规划。  相似文献   

6.
农业战略环境评价是指对农业法规、政策、规划和计划等战略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它是从源头上控制农业污染、协调环境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手段之一.对中国农业战略环境评价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有利于了解环评法实施前后中国农业战略环境评价的发展情况,为更进一步做好农业战略环境评价工作奠定基础.从研究总体概况、评价的必要性、评价的基本程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评价方法等方面对中国农业战略环境评价研究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现有研究实例进行系统总结.  相似文献   

7.
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实施土地整治规划的重要环节。文章基于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剖析了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方法和程序;并以河南省封丘县为例,根据影响识别的内容构建环境影响评价体系,运用专家判断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不良影响减缓措施,以期为其他地区编制县级土地整治规划和进行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汪清水库工程的主要特征及施工期、运营期的环境影响因素,提出水库扩建工程在施工期和运营期的环评重点及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保证各项措施的实施,以利于环保验收的顺利通过。  相似文献   

9.
规划环评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在区域环评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飚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5225-5227
从规划环评的角度出发,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以重庆市北部新区经开园鸳鸯片区规划为例,对区域环评指标体系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和深入的理论研究,并就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李翔  童英伟  马红雷  王慧婷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2003-22007,22025
根据国内外对规划环评布局技术方法的研究,以洛阳高新产业集聚区为例,总结出一套适合园区规划环评布局研究的方法体系。按照规划空间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采用AERMOD模型法、GIS叠图法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等技术方法,对洛阳高新产业集聚区规划空间布局的合理性进行评价;预测规划实施后对大气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等环境要素以及敏感点的影响,最后用法律法规对初评结果进行校正,确保规划布局既满足环境保护目标的要求又不与法律法规相悖;从环保角度判断规划布局的整体合理性,为规划调整建议的提出提供科学的依据。结果表明,高新产业集聚区规划环评布局的方法体系研究对同类型园区规划环评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吴威龙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8035-8037
介绍数字城市与数字城市规划的概念、关系,论述以3S技术为支撑的数字城市规划及应用,指出3S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3S技术在数字城市规划领域推广应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十二五"期间我省"新增粮食产量50亿斤",以策应国家"十二五"增加1000亿斤粮食"的目标。本文分析了当前江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及存在的问题、粮食生产中有利条件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十二五"末江西增产"50亿斤粮"的出路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规模化畜禽养殖环境敏感区的研究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了规模化畜禽养殖区域承载力研究现状,分析了规模化养殖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包括合理选址、规范布局,加快中心村改造,合理规划产业布局,根据环境承载力确定养殖规模。最后以安徽省阜南县为例,进行了实例论证,结果表明,阜南县通过中心村改造工程,合理规划产业布局,有利于阜南县养殖业环评项目的引入,可以有效促进规模化养殖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当前建设项目环评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思考,以期完善项目环评工作,为项目环评节能减排和改善环境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罗志军  芦贱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0):9657-9659
土地利用规划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是十分必要的。阐述了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涵及其内容,探讨了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评价方法的确定,最后以武汉市黄陂区为例进行了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16.
针对低碳经济和工业开发区域规划环评特点,建立了融合低碳经济理念的工业开发区域规划环评指标体系,并以合肥高新区国家生态工业园建设规划为例,运用灰色关联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对比考虑和不考虑低碳指标的评价结果,采用改进熵值法对评价结果进行论证。结果显示,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数持续上升,规划合理,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吴军年  闫文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821-15824
在我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EIA)的评价方法已比较成熟,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PEIA)尚属比较新的研究领域,没有统一、规范的理论和方法体系。采用理论研究和实例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在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涵义、环境制约因素研究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以《嘉峪关嘉东、嘉北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为例,从环境制约因素的视角,对嘉东、嘉北工业园区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从自然环境、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的角度对工业园区发展的环境制约因素进行了深入地探讨,最后针对制约因素应采取的对策措施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水环境容量是污染物总量控制的理论基础,也是进行水环境规划的工作基础。阐述了水环境容量的概念以及规划环评中水环境容量的计算方法,并以普洱工业园区规划环评为例,采用控制断面法进行了应用分析,并提出总量控制建议。结果表明,控制断面法对提高该园区水环境质量有指导作用,并能达到保护区域环境质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傣族"竜林"的历史变迁概况,将其变迁的动因归结为人口急剧增加、农业生产方式改变、外来文化对傣族传统文化的冲击。分析了傣族"竜林"变迁的生态及社会后果,认为其生态后果是导致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发,而社会后果是使得傣族传统生态观念淡薄、传统社会道德观逐渐缺失。在此基础上,提出傣族"竜林"保护的对策和建议,强调要树立傣族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开展"竜林"资源调查和梳理工作,制订傣族"竜林"保护规划,以及在生态学指导下进行"竜林"旅游景点开发。  相似文献   

20.
袁菲菲  周波  吴俊  杨阳 《安徽农业科学》2012,(5):2798-2800,2814
以参与2011年成都双年展设计竞赛的契机,以成都打造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为背景,以城市功能格局与大型公园绿地的整体规划为出发点,探索以自然为本的全局景观体系设计,并追根溯源地思考人在"城"与"园"之间的定位。旨在寻求处理城市公共景观与城市建筑融合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