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线确定是农业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基础和关键环节,是损害时空范围量化、恢复目标确定、损害价值量化及恢复效果评估的重要依据。本文基于现实案例,系统研究了农业环境损害特征、确定原则与调查指标、技术方法、选择顺位等内容。结果表明,不同农业受体基线确定存在显著差异,在基线选择顺位上应差别化对待,不宜机械采用《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总纲和关键环节第1部分:总纲》所明确的统一基线标准,应根据农业生物、环境要素、生态系统等不同受体类型,以及环境损害特征等因素综合确定选择顺位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工业企业增多,环境污染事故时有发生,农民赖以生存的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农业环境污染引起的群体性事件增多。农业生态破坏及环境污染事故的解决成为各地农业环保部门面对的艰巨任务,农业类环境损害司法鉴定评估的发展完善与实践将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借鉴农业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相关标准及规定,以实践为例,探讨农业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的具体程序以及内容,为农业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农业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程序的关键节点,总结提炼了鉴定评估实践中突出的几个问题,包括损害范围确定缺乏完整的生态服务功能识别、损害程度确定缺乏合理的农业生态环境基线、损害溯源确定缺乏足够的现场监测数据支撑、损害修复确定缺乏可行的恢复/替代方案、损害数额确定缺乏科学的核算参数等,并提出了相应的破解对策,以提高农业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意见的可靠度与采信度。  相似文献   

4.
因果关系鉴定是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落实落地的重要抓手,是农用地土壤污染责任人认定的环节。本研究通过分析支撑技术的适用性、鉴定实践对支撑技术的需求以及农业环境损害的特殊性,剖析了农业环境损害因果关系鉴定的难点和破解路径,并提出了建议。农业受体损害常与病虫害、气候气象条件、田间管理等因素及污染因素交织在一起,因果关系鉴定既要对不同因素进行区分,又要受制于可获取的鉴定材料。污染溯源等技术方法只有与特定案件能够获取的鉴定材料相契合,排除非污染因素及相似污染源,才能在个案鉴定中发挥作用。开展图谱和数据库研究,遵循因果关系判定准则,采取调查与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是破解因果关系“鉴定难、鉴定贵”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20世纪70年代末,伴随着日益高涨的生态旅游需求,我国休闲农业应运而生,发展方兴未艾。作为依托环境生存和发展的新型产业形态,各地休闲农业项目开发普遍存在重经济利益、轻环境保护的现象,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产业发展前景堪忧。该文从休闲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入手,通过分析休闲农业发展的生态环境特点,探讨当前休闲农业开发中的环境问题及损害影响,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严格行业准入制度、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组建农村环保的非政府组织制度等环境管理制度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举措,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则是推进该项改革工作的重要支撑。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农田污染案件频发,缺少科学统一、系统规范鉴定评估技术体系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污染环境行为确认、损害调查确认、因果关系分析、损害实物量化、损害价值量化等关键环节的农田污染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方法,并利用典型农田污染案例对其进行验证分析,结果显示该鉴定评估方法合理可行,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这对于完善我国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体系具有借鉴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是环境行政处罚的重要依据,随着近年来生态环境损害案件的不断发生,损害鉴定工作流程复杂、案件资料分析工作量大、数据缺失严重等问题不断显现,如现场勘察耗时耗力、污染物溯源困难、基线不清、损害赔偿金额难以确定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探讨了机器学习在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中的应用前景。近几年,机器学习凭借其强大的计算能力,已在数据挖掘、图像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综述机器学习在上述领域的已有进展,结合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总体工作流程,本文深入探究了机器学习在损害鉴定评估中的应用前景,分析了机器学习在鉴定评估工作中的挑战和局限性,指明机器学习的应用可以提高损害鉴定评估的工作效率,促进损害鉴定评估有序化、系统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虚拟治理成本法是一种常用的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方法,对于公益诉讼案件中环境损害责任认定具有关键作用。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亟需加强对第三方机构出具的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意见或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报告的专业审查,避免因案件证据质量存在瑕疵而影响司法公信力。本文以一起典型污染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为例,分析了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重难点问题,从检察机关审查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意见或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报告的角度,研究提出地表水污染类公益诉讼案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审查要点,对于提升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办案质效、推动公益诉讼检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十分复杂,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依赖于对环境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然而正是在人类开发利用环境和资源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种种环境损害行为归根结底是由于人们缺乏对环境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10.
推动农业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从科学事实认定活动向法律事实认定活动的转化,需要建构完善的法律制度。本文通过法律规范及实践状况检视,总结了农业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法律制度建设取得的成就,剖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建议。目前我国业已围绕农业环境损害司法鉴定行政管理、司法适用以及鉴定规程制定了数量众多的法律制度,推动其有效服务环境资源审判工作。但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农业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的制度缺陷、监管难题、司法困境也逐步显现。因此应当通过健全法律制度、强化监管能力、提升司法效能推动农业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的系统完善。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农业生态环境补偿的调查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河北省农业生态环境补偿问卷调查的数据,对农业生态环境补偿的问题及改善对策进行了分析。调查数据表明,河北省现行的农业生态环境补偿方式仍然很不完善,灾后不仅给政府财政、保险公司、金融机构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而且使灾民生计面临困境,影响农民收入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有必要系统地研究农业生态环境补偿问题,找出各个因素对农业生态环境补偿的影响,最终为建立合理、高效的农业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2.
烟台市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角度对烟台市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诊断,总结了农业生态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保护区域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身系国家粮食安全与粮食储备重要任务,其优质农业生态环境是重 要基础保障。但是近几年由于追求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农民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意识并没有跟上,造成 了农业环境破坏,影响了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对此省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农业生态补偿政策,但是 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仍存在政策执行不够到位、体系缺陷、监管薄弱和环境制约等问题,为保证农业生 态补偿政策有效执行,建议提升政府执行能力、完善政策执行体系、监督主体的多元化和优化政策执 行环境。  相似文献   

14.
国外农业清洁生产补偿政策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农业清洁生产补偿已成为农业生态补偿政策研究的重要内容。发达国家通过农业补贴政策手段,鼓励农民采用环境友好型生产技术,形成有代表性的补偿政策模式,包括"美国以环保计划项目为带动的市场机制与政策调控结合型模式"、"欧盟以共同农业政策为引导的生态补偿与环境保护挂钩型模式"、"日本以环境保全型农业为特色的政府主导与公众配合互补型模式"等三种。我国重视农业清洁生产的发展,近十年来出台了一系列补偿政策措施,但针对广大农民及新型经营主体从事环境友好型生产行为的补偿政策仍不完善,补偿标准依然不高,难以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本文梳理国外成熟的补偿政策模式,剖析我国农业清洁生产补偿政策实施的障碍因素,提出未来制定清洁生产补偿政策可借鉴的成功经验,主要包括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和利益,确定科学计量补偿标准的方法及健全补偿政策基础性支撑制度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农业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和突出,尤其是农业环境污染事故的频繁发生。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业环境污染的现状、成因、环境影响评价和农业环境的关系,提出了针对农业环境保护现状而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等,旨在为农业环境保护和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可借鉴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为优化农业产业集聚发展模式,协调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同步发展提供参考,利用1998-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基尼系数、区位熵研究农业经济水平与农业产业集聚对农村生态环境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大农业(农林牧渔业)集聚程度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呈倒U型;小农业(粮食产业,包括小麦、稻谷、大豆和玉米)各产业集聚水平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存在差异;地理区域上,东、中、西部农业产业集聚水平存在差异,东部地区集聚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7.
绿色发展背景下农业生态补偿理论内涵与定价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颖  梅旭荣  杨鹏  刘静 《中国农业科学》2021,54(20):4358-4369
【目的】绿色发展背景下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已成为我国农业功能区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项极为迫切的战略任务。生态补偿标准直接影响政策内部化外部效应的实际效果,重新界定农业生态补偿的理论内涵,确定补偿定价的思路及依据,是提高补贴政策准确性和指向性有效途径。【方法】综合运用规范分析及归纳和演绎法,重新定位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农业生态补偿政策边界,系统划分农业生态补偿的类型与内容,尝试构建以外部效应测度为重点的定价机制,科学回答农业生态补偿“为什么补”及“补什么”等核心问题。【结果】一是科学解析农业绿色发展生态补偿的内涵:农业生态补偿是在对农业资源和环境保护中产生外溢效益(成本)内部化的环境经济手段,补偿核心内容包含对农业资源资产保护补偿和对于农业绿色生产行为补偿两大部分。二是重建绿色生产技术产生的外溢效益与外溢成本价值,根据技术作用于生态系统的环境影响,将补偿内容划分为4种类型:①资源开发建设补偿,针对环境正外部性减少和私人利益损失进行补偿;②资源保护利用补偿,针对生态资本保值和增殖行为进行合理回报;③环境污染治理补偿,针对降低环境负外部性的成本投入及损失给予报酬;④环境质量提升补偿,针对提升环境正外部性的投入及收益损失给予补偿。三是探明4种补偿类型的补偿标准核算依据,其中:资源开发建设补偿应以资源生产或维护的重置成本、资源资产预期收益及发展机会成本为依据;资源保护利用补偿应以资源保护者直接投入、发展机会成本及资源保护的生态服务价值为依据;环境污染治理与质量提升都属于绿色技术应用补偿,其补偿定价主要考虑额外生产成本、环境成本、发展机会成本及技术外溢效益价值等指标因素。【结论】我国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农业生态补偿制度创新,一要从绿色生产的环境贡献视角,划分农业生态补偿政策边界:针对降低环境负外部性和提升环境正外部性生产行为的成本投入及个人利益损失进行补偿;二要从外部性双边界视角,确立补偿定价思路及原则:从理论研究的纵向边界和实践应用的横向边界两个方向,并结合政府财政支付能力确定补偿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