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材料与方法 该试验对片园式建园的玫瑰园与玫瑰粮食间作两种不同种植模式进行对比。两个处理各设两次重复,共4个小区。片园式玫瑰园行距5.8米(玫瑰带宽3.4米、空间宽2.4米),株距2.0米,小区面积是11.6米。(玫瑰株丛占地6.8米^2)。间作模式玫瑰行距7.15米(玫瑰带宽3.48米、粮(麦)带宽3.67米),株距2.0米,小区面积14.3米^2(玫瑰株丛占地6.8米^2)。  相似文献   

2.
陕县传统种植是以小麦——玉米,或单作蔬菜,种植效益较低。近年来,陕县农业局在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中,研究探索了粮食与蔬菜间作模式,大大提高了农民收入。小麦、蒜苗、西瓜、西兰花一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玫瑰茄的生物学特性,并对玫瑰茄在橡胶园间作时,种植地选择、栽培方法、播种时间、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与保存等栽培技术措施做了详细陈述,并分析了胶园间作玫瑰茄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胶园间作玫瑰茄对提高胶农收入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陕县传统种植是以小麦——玉米,或单作蔬菜,种植效益较低。近年来,陕县农业局在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中,研究探索了粮食与蔬菜间作模式,大大提高了农民收入。小麦、蒜苗、西瓜、西兰花一年四熟是效益最高的一种。  相似文献   

5.
胶园林下间作对玫瑰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文研究了全周期胶园林下不同光照时长和光照强度间作区玫瑰茄的植株发育,产量表现和品质特征,为橡胶树/玫瑰茄间作模式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光照时长和光照强度的差异,在全周期胶园的宽行内设置5个观测区,分析不同观测区林下间作玫瑰茄的株高,茎粗,分枝数,叶片数,单株收果数,单果重,花萼产量,花萼矿质元素和营养成分含量,评价胶园林下不同间作区玫瑰茄的产量和品质表现。[结果]①间作区不同位置玫瑰茄植株的分枝数,叶片数差异较大,均显著低于裸地对照,表现为CKE7M10W7E4W4;②间作区M10,E7和W7玫瑰茄新鲜花萼产量显著高于E4和W4。M10单果重与裸地对照没有差异。间作区玫瑰茄平均单株收果数,单果重和新鲜花萼产量比裸地对照分别降低42.71%,26.07%和55.88%;③间作区Ca,Mg和总黄酮的含量显著低于裸地对照,而N,P,K,Fe,Zn,粗蛋白和总糖含量含量显著高于裸地对照。间作区各处理间玫瑰茄花萼营养成分差异较小。[结论]全周期胶园林下间作玫瑰茄的产量性状和显现花萼降低明显,且间作区不同位置产量差异较大,各处理间玫瑰茄花萼品质差异不大。全周期胶园林下间作区W7~E7中间6 m的位置更适宜玫瑰茄的生长,宜获得较高产量,W7~W4,E7~E4位置可种植更耐阴作物,实现橡胶林下组合种植,使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部分人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对食品的生产和种植越来越缺乏相应的道德意识,致使如今的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这也强化了公众关于食品的安全意识,从而促使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成为一种趋势,越来越受农业研究专家以及广大农产品种植者的欢迎,而减少农药的使用并实现对有害生物的生态控制,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中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技术,比如通过粮食与蔬菜的间作来实现对病虫害的防治,并且这种粮食与蔬菜的间作已经成为人们通过人为作用,创造作物生境多样化并实现相应的生态控制主要措施之一,十分有利于帮助农产品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实现对病虫害实现生态控制。所以,为了更好地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实现对病虫害实现生态控制,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文章将重点分析新形势下甜玉米间作蔬菜对主要病虫害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在设施大棚将大球盖菇与大蒜、菠菜和马铃薯3种蔬菜间作,通过测定大球盖菇菌丝生长情况和产量以及3种蔬菜的产量来探索菌菜间作对大球盖菇生产的影响,并初步筛选较适合的间作蔬菜品种。结果表明,间作马铃薯会延长大球盖菇现蕾时间,间作大蒜和菠菜能延长大球盖菇采菇天数和出菇天数,间作菠菜和马铃薯能显著增加大球盖菇子实体个数,3种蔬菜对大球盖菇单菇重均无显著影响,但都能增加大球盖菇产量;3种蔬菜以菠菜对大球盖菇生长和产量促进作用最好,可尝试在冬季与大球盖菇间作。  相似文献   

8.
<正>平菇与蔬菜间作是一种高产、高效的栽培模式。它利用高秆蔬菜行距较大、空地较多的特点间作平菇,实现上部收获蔬菜下部收获平菇的双重效益。利用蔬菜的茎叶为平菇遮阳,蔬菜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正好被平菇利用,平菇的呼吸作用及培养料的发酵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作为蔬菜光合作用的原料,形成互利共生的良性生态循环。日光温室的蔬菜与平菇间作,蔬菜可选用黄瓜、菜豆、豇豆、芸豆、番茄等高秧作物。一、选用平菇品种  相似文献   

9.
<正>1林粮模式林粮模式就是在林地间作粮食、棉花、蔬菜、瓜果等矮秆作物的种植模式。主要包括林粮间作、林菜间作和林棉间作。目前,邢台市林粮模式发展面积占林下经济总面积的95.7%,是现有林下产业最主要的栽培模式。典型范例有以下2种:1.1核桃—棉花—瓜果类间作模式。在浅山丘陵区种植薄皮核桃,种植早期林间空地较大,可绕开树苗种植棉花,棉花垄间套种冬瓜、甜瓜和花生,仅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菌蔬温室间作下不同食用菌和蔬菜数量配比对其互作效应的影响,为设施菌蔬间作技术研究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温室控制试验研究了不同灵芝-蔬菜温室间作栽培对蔬菜生长和灵芝碳素转化利用的影响,以及温室内CO_2浓度变化差异。【结果】蔬菜单作模式下温室内CO_2浓度日变化较为平缓,菌蔬间作模式下灵芝培养料中的碳素以呼吸消耗的形式排放(占总碳量的51.62%~52.46%),导致温室内CO_2浓度夜间处于较高值,白天显著下降。灵芝+蔬菜间作模式灵芝产量比灵芝单作和灵芝(减半量)+蔬菜间作方式分别提高了9.8%和23.6%;生菜和叶用甘薯产量也比蔬菜单作和灵芝(减半量)+蔬菜间作方式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合理的菌蔬间作可提高蔬菜和食用菌的产量,达到增产增效和CO_2减排的目的,其中以灵芝-蔬菜间作模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农牧结合种植方式进行了5年的玉米草木樨2∶1间作试验。结果表明,玉米间作草木樨可改善玉米群体透光水平;增加饲用蛋白质产量75%;而且对土壤供肥状况和后作也有良好的影响,在作物生育期间玉米和草木樨无明显争水争肥现象;包括草木樨所占面积,间作玉米仍可获得相当于清种93.6%的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2.
调查了作物之间的间种对黄曲条跳甲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菜Brassicachinensis与葱Alliumfistulosum、菜心B.parachinesis与茄子Solanummelongena间作,能显著地减轻黄曲条跳甲对白菜、菜心的为害,间作田上的黄曲条跳甲成虫的发生数量与单种田相比减少明显。在白菜地上间作上芥菜B.juncea,白菜上成虫数量逐渐减少,芥菜上的虫量逐渐增加;在芥兰B.alboglabra地上间作萝卜Raphanussativus后,黄曲条跳甲成虫大都转移到萝卜为害,萝卜上的跳甲成虫数量高出芥兰的十倍甚至十几倍,使间作田上芥兰的黄曲条跳甲种群数量明显少于芥兰单种田,所设置的4种间作相隔距离(2m、4m、8m、15m)之间差异不显著,说明每隔约15m间种一行萝卜就能起到很好的诱集跳甲成虫效果。  相似文献   

13.
林菌间作地林下生态因子变化规律探索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林菌间作林内的微生态环境因子进行了观测和分析,探讨了林下栽培食用菌对二者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地行间光照强度日变化规律与对照一致,春季林内的日平均光强为35.46%,夏季降低为5.54%,秋季有所升高,为14.23%。间作地地面温度和空气温度的变化规律与光强一致,空气相对湿度的变化与光强和地温的变化相反。林菌间作林木与食用菌可互相促进生长,提高食用菌产量和林木出材量。  相似文献   

14.
木薯-野花生间作对根系分布变化及土壤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选择木薯单种和木薯-野花生间作研究其根系空间变化及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薯单作和间作处理的根系有86.8%和91.1%分布在0 ̄40cm土层空间,间作在此空间的根系生物量比单作增另了55.4%;间作的覆盖率比单作提高了56.8%,表土流失量比单作低4倍,木薯与野花生间作促进了木坚养分的吸收,邮地上部生物量和养分含量,木暗种野花生后,可极地促进木薯对钾素的吸收,同时也提高了各土层间有效养分的  相似文献   

15.
苹果-茶间作对茶树新梢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影响(摘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苹果-茶间作对茶树新梢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影响。[方法]将苹果-茶间作园中的茶树和邻近未间作茶树叶片为研究对象,观测了其在年生长周期中茶树生长状况及茶鲜叶产量的变化情况。[结果]不同季节,间作及对照茶树新梢生长差异较大。春、夏、秋季,间作茶树的冠面温度较对照茶树低,冠面湿度则较对照茶树高,而在冬季,间作茶树的冠面温、湿度均与对照茶树差异不显著;间作茶树的呼吸强度极显著低于对照茶树,净光和强度极显著高于对照茶树,而光和强度的变化无明显规律;间作对茶树新梢发芽密度虽无显著影响,但因其促进茶芽提早萌发、增加了芽叶重量,进而提高了茶鲜叶产量。[结论]为复合生态茶园间作的合理配置和无公害茶叶的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桉树-甘蔗间作系统中间作物甘蔗的糖分水平及经济可行性。[方法]分别测定间作带南北方向上各行甘蔗及甘蔗对照的产量和糖分。其中,产量测定采用收获法,糖分测定采用手持式测糖计。[结果]甘蔗间作带从南到北方向上的产量变化曲线呈抛物线,整个甘蔗间作带的平均产量为82.05 t/hm~2,低于对照产量92.1 t/hm~2,下降幅度为10.91%。间作带上各甘蔗行间的糖分含量变化幅度较小,平均糖分与对照甘蔗糖分相差只有0.30%,差异不显著,间作带上的甘蔗含糖量达到榨糖标准。[结论]在超宽行桉农间作模式中间作甘蔗在经济效益上是完全可行的,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全周期胶园蔬菜间作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胶园间作套种是国内外胶园管理常用措施,具有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重作用。分析全周期间作模式胶园越冬期间作蔬菜的产量表现。结果表明,全周期胶园不同位置间作区的蔬菜产量差异较大,表现的总体趋势为间作区中间位置(M,W2,E2)产量显著高于两侧(W1,E1);胭脂萝卜单株产量表现优于白萝卜,与对照相比,其产量分别降低了39.4%和67.9%;胭脂萝卜间作区地上部分生物量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间作区豌豆产量优于荷兰豆,与对照相比,其产量分别降低了27.5%和56.7%。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苹果一茶间作对茶树新梢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苹果一茶间作园中的茶树和邻近未间作茶树叶片为研究对象,观测了其在年生长周期中茶树生长状况及茶鲜叶产量的变化情况。[结果]不同季节,间作及对照茶树新梢生长差异较大。春、夏、秋季,间作茶树的冠面温度较对照茶树低,冠面湿度则较对照茶树高,而在冬季,间作茶树的冠面温、湿度均与对照茶树差异不显著;间作茶树的呼吸强度极显著低于对照茶树,净光和强度极显著高于对照茶树,而光和强度的变化无明显规律;间作对茶树新梢发芽密度虽无显著影响,但因其促进茶芽提早萌发、增加了芽叶重量,进而提高了茶鲜叶产量。[结论]为复合生态茶园间作的合理配置和无公害茶叶的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茶园中合理地间作其他作物,有利于扶植天敌或抑制害虫。为评价松阳茶区几种常规间作对天敌和害虫个体数的影响效应,遂选乌牛早品种分别与吊瓜、杨梅和柑桔的间作茶园、安吉白茶品种与吊瓜间作茶园、乌牛早纯茶园,于2007年9月上旬-2008年12月下旬,每旬1次调查茶丛上、中、下层各类天敌和害虫的个体数。结果表明:(1)茶园天敌总个数以安吉白茶—吊瓜间作最多,依次是乌牛早与吊瓜、杨梅和柑橘间作茶园,天敌个数最少的是乌牛早纯茶园,5者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2)害虫总个数以安吉白茶—吊瓜间作茶园最多,依次是乌牛早与吊瓜间作茶园、乌牛早纯茶园、乌牛早与杨梅、柑橘间作茶园,5者之间差异也达显著水平;(3)茶丛上层总个体数以安吉白茶—吊瓜间作茶园最多,依次是乌牛早与吊瓜、杨梅和柑橘间作茶园、乌牛早纯茶园,差异达显著水平;(4)茶园总个体数以安吉白茶—吊瓜间作茶园最多,依次是乌牛早与吊瓜、杨梅间作茶园,乌牛早纯茶园,乌牛早与柑橘间作茶园,差异显著;(5)安吉白茶—吊瓜间作茶园益害比值最大,乌牛早纯茶园、乌牛早与柑橘间作茶园益害比值最小。分析认为:(1)间作拓展了空间,分散了昆虫和蜘蛛对于茶树的注意力,可以增加害虫或天敌的个数;(2)间作作物气味可调节昆虫行为,吊瓜与茶树间作吸引最多的害虫或天敌,柑橘与茶树间作致茶园中总个体数显著减少;(3)间作调节茶园益、害个体数量之比,合理间作可以作为一种调控害虫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保护地主要园艺作物灰霉病菌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保护地几种主要园艺作物的灰霉菌(Bortrytis cinerea)进行了生物学特性比较、致病性测定和可溶性蛋白质电泳研究,并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菌株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个灰霉病菌可分成3类,第1类为草莓灰霉菌和葡萄灰霉菌;第2类包括番茄灰霉菌和黄瓜灰霉菌;第3类为辣椒灰霉。葡萄灰霉菌和辣椒灰霉菌更容易侵染草莓,因此,在田间彼此应避免间作和复作,番茄和黄瓜可以选择其一适当与草莓进行间作和复作,番茄和黄瓜之间应避免间作和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