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对城镇土地生态安全进行概述的基础上,本着科学性、系统性等原则,从资源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经济支持系统、环境支持系统4个方面选取25项具有代表性的评价因子,构建城镇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因子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临沂市10个县区进行了城镇土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临沂市各县区的土地生态状况差距较大。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切实可行的高信度的生态安全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研究区采样点土壤理化性质、土地抗旱能力、自然地理条件3个方面的指标的提取,用模糊数学的方法确定各评价因子指标的隶属度,进一步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加权求和得出评价单元农业适宜度。最后通过聚类分析科学的对研究区进行划分,为研究区农业的发展和保护提供依据,也为农业生态区划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农业生态安全评价作为保障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状况对于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选取南亚国家2010—2016年的自然与社会经济指标数据构建农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农业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并对变化驱动力进行分析,得到分析结果:(1)南亚各国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农业生态安全因子的变化趋势均为不断上升状态,但上升幅度及数值范围均有所不同,农业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呈不断上升趋势,农业生态安全程度不断增高。(2)水土流失治理率和土地绿化率两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90.556%,初始方差贡献率分别为76.234%和14.322%,说明这两个因子基本涵盖了所有变量信息,可以作为衡量南亚国家农业生态安全状况的主成分。水土流失治理率、土地绿化率等对南亚国家农业生态安全状况的直接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客观准确地评价和预测滁州市农业生态质量状况及发展趋势。[方法]选取滁州市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筛选,建立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模型,采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对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进行预测。[结果]滁州市农业生态环境质量长期处于III级,且波动幅度较小;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指标和农业环境污染指标对滁州市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较大。[结论]滁州市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有很大改善空间,人类活动对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5.
马俊伟 《湖北农业科学》2020,59(3):48-52,81
为评价研究粤北山区土地生态安全现状,选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从资源环境压力、土地利用状态和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选取了14个指标,以县域行政区划为评价单元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粤北山区土地生态安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粤北山区土地生态安全综合得分为0.477 9,整体处于第Ⅲ级临界安全水平,土地生态安全等级在空间分布上呈西高东低的区域差异;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粤北山区土地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与土地生态安全等级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确定黑龙江垦区农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并对其进行量化评价研究。结果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垦区资源减量投入、资源环境安全和生态保护政策是主要影响因子。因此,强化政府行政和执法力度,全面贯彻国家环境保护方针政策;积极促进环境科技环保产业的建设,加大科技的投入;加强国内外引资和国际合作,建设生态垦区是促进黑龙江垦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蒋明成  谢川  张莉  夏建国  欧定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4037-14041,14048
遵循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模型和指标选取一般原则,采用层次分析法拟定盆周山地土地整理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lphi法筛选指标,最终建立盆周山地土地整理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和ArcGIS地统计插值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土地整理前后的生态安全进行评价。以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上里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进行土地整理前后生态安全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安全等级提高,土地整理前项目区92.62%生态安全等级为Ⅱ级,7.38%为Ⅲ级,土地整理后生态安全等级全处于Ⅱ级;研究区生态安全等级提高幅度不大,土地整理前最低分值非常接近Ⅱ级与Ⅲ级的阀值,土地整理后分值靠近Ⅱ级的下限;评价结果与实际相符。该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对四川盆地盆周山地土地整理生态安全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汪旭东  戴天放 《安徽农业科学》2013,(27):11184-11185,11187
从农业技术本身发展的需要、人身安全的需要、生态安全的需要以及社会安全的需要等方面分析农业技术成果安全评估体系建设的必要性、迫切性。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农业技术成果的评估原则、应用方法和指标的确立等方面进行研究,以建立更加合理、完善的农业技术成果安全评估体系。并利用上述方法和指标体系。从生态适应性及风险性评价、环境影响评价、食用或使用安全性评价、经济效益及社会影响评价等方面对农业技术成果进行安全评估。分析其对农业技术成果安全的影响。最后,从专业学科与技术力量的配置、机构设置、经费投入机制、制度创新等方面为农业技术成果安全评估建设提供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9.
农业可持续性评价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活动直接依赖于自然资源并且影响生态环境。农业活动及其发展对资源、环境和生态的依赖性很强,农业的持续性直接反映了资源、环境和生态的可持续性程度。农业可持续性的概念也在不断地演化,其包括农业经济可持续性、农业社会可持续性、农业生态可持续性。目前,国内外关于农业可持续的研究侧重不同的方面:(1)国外关于农业可持续性的研究主要以农场(农田)尺度,我国的研究主要是以区域尺度;(2)国外农业可持续性评价指标的选取多注重农业环境,我国学者在评价指标的设计中,比较注重功能和特性指标,总体的缺陷是包含了太多的指标,同时对经济效益的指标过于侧重,对生态指标的重视不够;(3)农业可持续性综合评价指标的计算结果,根据所选取的权重和计算方法不同而差异较大。然而,我国近年来的农业可持续性的研究重点主要放在针对农业承载力、农业能值、农业生态安全、气候变化的影响和有机农业和农业碳排放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应用DPSIR模型框架,对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生态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综合评价,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这5个方面来建立指标体系。根据主成分分析法用DPSIR模型的原理构建的指标评价体系分析了2000~2009年间长沙市芙蓉区生态可持续发展水平,得出长沙市芙蓉区生态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的结果与实际相符。这表明:DPSIR模型与主成分分析法相结合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得到的评价结果客观、准确,为生态可持续发展评价提供了一个新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黑龙江省不同来源地黑木耳的营养品质,以8个不同来源地的黑木耳为材料,以灰分、蛋白质、脂肪、多糖、粗纤维、氨基酸总量作为营养品质评价指标,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模糊数学和聚类分析法对其进行营养品质评价分析。模糊数学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和粗纤维可作为黑木耳品质鉴定的指标;不同来源地黑木耳营养品质优劣顺序为长白山、东宁、伊春、牡丹江、鹤岗、安达、尚志、龙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长白山和东宁聚为一类,营养品质最佳,综合评价值分别为0.941和0.756;伊春、牡丹江、鹤岗、安达、尚志聚为一类,营养品质中等,综合评价值在0.156~0.462之间;龙江单独聚为一类,营养品质最差,综合评价值为0.151。上述结果可为黑木耳营养品质分析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主成分与聚类分析的小豆品种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振兴 《农学学报》2015,5(9):57-63
为了简化小豆品种综合评价体系,采用主要性状的相关性、主成分及聚类分析,对30个小豆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1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在26.38%~5.66%之间,其中主茎分枝的变异系数最大,荚长的变异系数最小。相关分析表明,单株产量与全生育期、生育后期、株高、主茎分枝、单株荚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11个主要性状可用5个主成分来表述(累积贡献率达92.3955%)。主成分聚类,筛选出单荚粒数、单株荚数、主茎分枝、生育前期、株高和百粒重6个因子来代替原有的11个性状指标,简化了小豆品种综合评价体系。经综合评价,唐山本地的2个品种排在前2位,来自东北的几个品种位居最后。  相似文献   

13.
基于核主成分-聚类分析的土壤质量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童新安  王云鹏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355-4357
针对传统主成分分析处理非线性问题的不足,采用基于核主成分-聚类分析的评价方法对土壤质量进行评价并分类。先利用核主成分分析剔除原始数据中存在线性相关和信息重叠的指标,再利用得到的主成分代替原来的评价指标,对土壤质量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客观,可为土壤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城镇化实质内容的基础上,从经济发展、人口、社会进步、基础设施和资源环境五方面出发,共选取19个指标构建城镇化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以辽宁省14个地级市为地域研究单元,对辽宁省的城镇化水平进行测度,并运用聚类分析将辽宁省的城镇化水平分为4种类型,同时分析了各类城市的优势和不足,进而指导今后的城镇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5.
以20个杏树品种为试验材料,运用SPSS19.0软件,分析研究了杏树果核数量性状指标,对测得果实的核纵径、核横径、核侧径、核型指数、核干重、仁纵径、仁横经、仁侧径、仁型指数、仁干重以及出仁率11项果核性状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可达84.55%,囊括了所检测的11个果核性状指标。对20个杏树品种,使用前3个主成分的特征值进行系统聚类分析,欧式距离为10时,该20个杏树品种可聚为5类。对11个果核性状指标,利用前3个主成分的特征值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在相同欧式距离处,该11个果核性状指标可聚为4类,分别从这4类指标中挑选仁侧径、核侧径、出仁率、仁型指数4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对20个杏树品种进行系统聚类, 在欧式距离为10时, 聚类结果与用3个主成分值聚类结果相同,表明用以描述杏树果核性状的11个指标可简化为4个指标,即仁侧径、核侧径、出仁率、仁型指数。为其他经济林树种的性状指标筛选简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部分地方鸡种蛋品质与生态环境的聚类和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主成分分析和2种聚类方法对我国11个地方鸡种的蛋品质和生态环境的资料进行分析。多元统计分析10项指标的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选取前3个特征值作为3个主成分(占总信息量的93.17%),根据各品种的10项指标值计算相似系数进行聚类,结果表明,2种聚类方法均可将11个地方鸡品种划分为高海拔型和低海拔型两类,这说明了生态因子也是品种分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2种模式分析方法对地黄中的微量元素进行研究。[方法]选择6种微量元素的含量为指标,对不同来源的地黄药材进行主成分评价和聚类分析。[结果]主成分分析较全面的反映了药材样本的信息,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与聚类分析结果一致。[结论]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可用于中药材多指标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主成分分析法和专家经验法从系统压力、系统状态、系统响应3个方面构建了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熵模糊物元分析法对河南省2008年各地市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并运用SPSS17.0对评价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河南省各地市生态安全指数在0.452476~0.586619之间,均处于临界安全状态,且有自西向东递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数理统计分析在土壤养分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贵州贫困地区为例,依据土壤系统研究法土壤养分分级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决策优化模型,对该贫困地区的72个旱作土壤的14项指标进行合理的数据转换,构造土壤养分状况指标筛选模型,聚类分析评价该区的土壤养分状况。其结果显示,新筛选出的AA,OM,pH,N,K,Ca,Mg和P 8个土壤养分状况指标只为原指标的60%,但足以代表该区土壤养分状况信息,从而可减少40%的分析工作量,节省财力物力和时间。新划分的4大类别土壤为今后该地区的土地合理规划及土壤保育和利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好地了解毛花猕猴桃种质资源的多样性,测定了浙江省丽水市境内22份毛花猕猴桃种质的8个品质指标,进行了变异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果实品质指标差异较大,单果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大(38%);果实横径的变异系数最小(11%);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2份毛花猕猴桃种质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中第一类种质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均高于第二类,第二类种质果实的固酸比稍高于第一类;主成分分析表明,前三个主成分贡献率达85.04%,可综合反映果实品质信息;综合评价结果显示,LD-18、L-74、L-27、L-19、L-73这5个单株果实综合性状表现优良。综上所述,丽水市境内毛花猕猴桃种质资源果实性状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为新品种的选育和果实品质改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