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马铃薯品种克新6号为指示品种,在环县进行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施药时期和施药次数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在马铃薯苗期、现蕾期、开花期、块茎膨大期各喷施1次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时,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可达78.8%,商品薯率较对照全生育期不施药提高25.1百分点,非商品薯率较对照降低17.5百分点,病薯率较对照降低7.6百分点;折合总产量最高,为16856.7 kg/hm2,较对照增产43.50%.于苗期、现蕾期、开花期各喷施1次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时,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可达78.0%,折合总产量为16830.0 kg/hm2,较对照增产43.27%.于现蕾期、开花期各喷施1次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时,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可达72.8%,较对照增产40.86%.于现蕾期喷施1次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时,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可达47.9%,较对照增产29.23%.  相似文献   

2.
陈志 《福建农业学报》2010,25(3):325-327
马铃薯稻草包芯栽培技术是福建省主推的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为进一步探讨冬种马铃薯稻草包芯栽培技术的增产增收效果,2008年冬至2009年春通过设立不同栽培技术的对比试验,应用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对影响马铃薯产量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大薯重对产量影响极显著、中薯重对产量影响显著;与常规栽培相比,稻草包芯栽培技术能显著提高马铃薯中、大薯重,进而极显著提高产量,产量增15.4%,产值增15.4%,利润增18.0%,其抗晚疫病能力也较强。  相似文献   

3.
种薯药剂处理防治大田马铃薯晚疫病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利用药剂处理马铃薯种薯的方法进行研究,比较3种杀菌剂在2种含量水平上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效果,以期确立种薯处理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应用技术,评估其生产推广价值。用商业化广泛使用的克露、安克以及银法利3种药剂和2个含量分别处理种薯,从马铃薯生长后期植株的发病率、发病部位以及发病程度等方面,系统分析不同药剂浸种处理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50%安克WP 350倍液的种薯处理,植株发病率最低,叶片发病数最少,发病级数最低,防治效果最好。可见,种薯处理作为马铃薯晚疫病防控环节中的一个重要措施,通过有效防控来自带菌种薯的初侵染及其初始菌源来控制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种薯处理对防控马铃薯烂薯病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榆林马铃薯产区常年发生的田间烂薯问题,通过防控试验,比较药剂种薯处理和茎叶喷施对控制马铃薯烂薯病害的效果,初步分析导致马铃薯烂薯病害的病原菌种类及初侵染源,为大田防控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50%烯酰吗啉种薯处理和茎叶喷施防控的田块,马铃薯产量、薯块商品率及总产值均显著高于农户未防治田块;种薯处理结合茎叶喷雾防控的田块,其马铃薯产量比单纯茎叶喷雾防控田块提高15.7%,纯收入增加27.6%。从田间病薯中未分离出晚疫病菌,表明当地烂薯的发生不是由晚疫病菌引起的。种薯药剂处理作为马铃薯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控制田间烂薯效果明显,可以作为马铃薯病害综合防控技术的关键环节,在陕西榆林马铃薯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研究黔西北山区马铃薯脱毒种薯不同品种的大中小薯作扩繁材料对扩繁产量及扩繁效益的影响。[方法]以马铃薯脱毒种薯威芋3号和宣薯2号作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在大田进行种植试验。[结果]各处理间产量和数量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品种各处理的产量变化趋势完全相同,均为大薯中薯小薯,并且所占百分比的趋势也相同;不同品种各处理用种成本变化趋势相同,均是大薯中薯小薯,种植小薯的用种成本仅为种植大薯的50%。[结论]该研究总结了马铃薯脱毒种薯不同品种大中小薯高产高效扩繁技术,为黔西北山区大面积种薯扩繁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不同覆膜方式对土壤性状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比较4种不同黑色地膜覆盖方式种植,研究不同覆膜方式的集雨保墒效果及对马铃薯生物性状、产量的影响,旨在探索适宜旱作区马铃薯对天然降雨的有效利用途径。结果表明,4种处理以全膜双垄垄侧栽培为最好,保墒增温效果高于其他处理,产量为39 121kg/hm2,单株结薯数为8.5个、单株薯重0.75 kg、大薯率为61.33%,较对照露地种植增产7 394 kg/hm2,增产率为23.31%,单株结薯数、单株薯重、大薯率分别增加1.4个、0.14 kg、15.4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周鹭  文静  李颖  先丹  谢伟  李丹 《农技服务》2024,(3):33-36
毕节市是马铃薯主产区,晚疫病在当地发生面积广、危害程度大,有效防控该病害是毕节市马铃薯生产的重要保障。探索贵州省马铃薯晚疫病预警及信息发布系统指导下化学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最佳施药时间与次数,为科学指导毕节市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提供依据,以费乌瑞它、宣薯2号、青薯9号为试验材料,按该系统指导,分别在不同侵染湿润期(每1代、每2代、每3代)第1次形成时施用60%霜脲·嘧菌酯水分散粒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比较不同施药处理的马铃薯晚疫病发病程度和防治效果,以及马铃薯产量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从马铃薯晚疫病中心病株生成开始,按该系统指导,不同施药处理对参试马铃薯品种的晚疫病均有一定防治效果,且具有一定增产增收作用。其中,每代第1次侵染湿润期形成时施用杀菌剂,连续施药7次的防治效果及马铃薯经济效益最优,平均病情指数为23.26,平均防治效果为76.01%,马铃薯平均产量为2 335.96 kg/667m2,平均增产率为51.03%,平均新增产值1 532.17元/667m2,平均新收纯收益1 203.17元/667m2。  相似文献   

8.
为寻甸县不同海拔地区马铃薯品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以13个马铃薯品种为研究对象,在海拔1500~2700m分5个梯度开展种植试验,分析马铃薯品种在不同海拔地区的适应性与产质量差异。结果表明:各品种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封行期、成熟期和生育期均随海拔升高而显著延长;出苗率、株高、茎粗、单株结薯数与海拔的关系不明显;主茎数、覆盖度、晚疫病病情指数和蛋白质含量均随海拔升高而下降;单薯重、单株产量、干物质含量、淀粉含量、还原糖含量、铁含量均随海拔升高而增加。综合考虑晚疫病抗性、产量、淀粉含量等因素,渝薯5号、宣薯2号、毕薯2号、云薯801在海拔1500m地区表现较好,宣薯5号、宣薯2号、毕薯2号、云薯801在海拔1800m地区表现较好,渝薯5号、毕薯2号、黔芋7号、黔芋6号、云薯801在2100m地区表现较好,宣薯6号、宣薯5号、丽薯12号、丽薯10号在2400m地区表现较好,宣薯5号、宣薯6号、丽薯10号、丽薯12号在2700m地区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晚疫病是为害马铃薯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为筛选适宜凉山彝族自治州种植的马铃薯抗晚疫病品种,对青薯9号、威芋7号、丽薯6号、丽薯10号和米拉5个品种开展马铃薯晚疫病的抗性评价和监测预警防控。结果表明,青薯9号、威芋7号、丽薯6号和丽薯10号的抗病性和平均产量均高于米拉,预警防控马铃薯晚疫病3次后14 d平均防治效果达95%以上,较米拉增产41.59%~65.90%。综合考虑品种的抗病性和产量,建议在凉山州不同区域因地制宜种植青薯9号、威芋7号、丽薯6号和丽薯10号。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MG56是一个中早熟菜用马铃薯新品系。在浙江省多点品种比较试验中,二年平均鲜薯产量2 402.89 kg,比对照中薯3号增产11.46%;大薯比例69.18%,大中薯比例87.80%,均优于对照中薯3号。田间马铃薯晚疫病抗性明显优于中薯3号。块茎快速膨大期出现在出苗后50 d前,比中薯3号早,约50 d时块茎产量可以超过早熟品种费乌瑞它。MG56适合作马铃薯早收栽培。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产量高、高抗晚疫病性,适宜在施秉县大面积推广的马铃薯品种,特在适宜马铃薯种植和晚疫病流行的城关镇白塘村,对5个主栽马铃薯品种作田间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中薯3号、威芋3号、会-2号对晚疫病表现为中感,产量在1 000 kg/亩以上,大薯率高,生产上可与其他品种轮换种植。费乌瑞它表现为感病,产量为1 156.3 kg/亩,产量高,生育期短,大薯率高,如生产上大面积种植,需加大晚疫病的监测与防治力度;米拉表现中抗,产量为982.5 kg/亩,产量低、大薯率低,不建议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王勇  周瑞 《农技服务》2023,(2):10-12
为促进马铃薯新品种更新换代,提高马铃薯产量提供依据,以当地常规品种为对照,从省外引进8个新品种进行筛选试验,筛选适宜习水县种植的早熟菜用型马铃薯优良新品种。结果表明:米拉产量最高,为21 294 kg/hm2,单株结薯个数较多,为8个/株,商品薯率84.05%,属中等水平,晚疫病抗性中等,生育期适宜,为72 d,综合表现最佳,可进一步示范推广。红美产量较高,为20 627 kg/hm2,商品薯率最高,为91.05%,生育期最短,为61 d,综合表现较好,但晚疫病抗病性弱,在推广种植时应注意做好晚疫病防控。希森6号产量较高,为19 444 kg/hm2,生育期适宜,为73 d,晚疫病抗病性中等,商品薯率偏低,可进一步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水分亏缺胁迫对马铃薯块茎产量构成的影响,本试验以抗旱性强的BFL10、BFL12为试验材料,对不同水分胁迫状态下马铃薯各生育期的株高、分枝数、匍匐茎数量、单株结薯数、单株结薯重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重度水分亏缺胁迫使株高等5个测定指标显著降低,轻度水分亏缺胁迫匍匐茎数量、单株结薯数量、单株大薯数量3个指标相比正常灌水条件下无显著性差异,而单株结薯重量和单株大薯重量在轻度水分亏缺胁迫条件下相比正常灌水条件显著性降低,推测轻度水分亏缺胁迫不影响结薯数量但影响薯块的膨大,重度水分亏缺影响了结薯的数量和薯块的膨大。  相似文献   

14.
采取不同施药方法、不同浓度、不同施药时间研究了68.75%银发利SC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播种时用50 mL68.75%银发利SC加细灰3 kg混合均匀后拌在150 kg种薯块上,拌种后的薯块用麻袋或塑料布覆盖12~24 h后播种,在苗期采用1000倍液灌根(每窝用药液约0.2 kg),初花期用1000倍液喷雾,能有效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新品种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铃薯新品种引种试验结果表明,3个新品种中,早大白抗病性较强,产量最高为38.490t/hm^2,但口感略差于延薯四号和东农303;东农303抗病毒病强但对晚疫病抗性不如延薯四号,大薯所占比例较大,易夺高产;延薯四号抗病性较好,但小薯所占比例较大,因此在生产上要因地制宜选择品种。  相似文献   

16.
黄团  邓宽平  彭慧元  雷尊国  李丽  李云 《农技服务》2012,29(9):1015-1016,1072
以早熟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为材料,研究起垄黑膜覆盖栽培模式对冬马铃薯物候期、株高、叶面积及产量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与未覆膜对照相比,黑膜覆盖栽培模式可以提早出苗时间、现蕾期和成熟期,但对生育期影响不明显;对现蕾期株高、叶面积影响显著,叶面积可增加25.34%;对冬马铃薯的总产量及大薯产量影响极显著,总产量增产33.34%,大薯产量增产20.15%。该栽培模式是一种值得在西南地区冬闲田马铃薯生产中进行较大面积的示范推广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以6个优质食用甘薯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两因素完全随机设计方法,探讨不同基因型和栽插密度对甘薯主要农艺性状、结薯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茎粗、最长蔓长和蔓薯比(T/R)在不同基因型间差异显著,T/R在不同栽插密度下差异显著,基部分枝随栽插密度增高而降低.单株鲜薯重、薯块烘干率和单位面积鲜薯产量等产量性状,在基因型、基因型×密度间均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单位鲜薯重随栽插密度增加逐渐降低,单位面积鲜薯产量则随栽插密度升高而增加.该试验6个甘薯品种的结薯性均表现出大薯数<中薯数<小薯数,且不同基因型大薯率呈极显著差异;大薯和商品薯数、大薯率随栽插密度的升高而降低,中、小薯数,中、小薯率在不同栽插密度间无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基部分枝和单株鲜薯重呈显著正相关;薯块烘干率与茎粗呈显著正相关,与最长蔓长呈显著负相关;单位面积鲜薯产量与单株鲜薯重呈显著正相关,与烘干率成显著负相关;大薯率与大薯数、单株鲜薯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中、小薯率呈极显著负相关.本试验表明,栽插密度为7.5×104株/hm2,6个甘薯品种的商品薯数和单位面积鲜薯产量均达最高.  相似文献   

18.
以6个优质食用甘薯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两因素完全随机设计方法 ,探讨不同基因型和栽插密度对甘薯主要农艺性状、结薯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茎粗、最长蔓长和蔓薯比(T/R)在不同基因型间差异显著,T/R在不同栽插密度下差异显著,基部分枝随栽插密度增高而降低。单株鲜薯重、薯块烘干率和单位面积鲜薯产量等产量性状,在基因型、基因型×密度间均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单位鲜薯重随栽插密度增加逐渐降低,单位面积鲜薯产量则随栽插密度升高而增加。该试验6个甘薯品种的结薯性均表现出大薯数中薯数小薯数,且不同基因型大薯率呈极显著差异;大薯和商品薯数、大薯率随栽插密度的升高而降低,中、小薯数,中、小薯率在不同栽插密度间无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基部分枝和单株鲜薯重呈显著正相关;薯块烘干率与茎粗呈显著正相关,与最长蔓长呈显著负相关;单位面积鲜薯产量与单株鲜薯重呈显著正相关,与烘干率成显著负相关;大薯率与大薯数、单株鲜薯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中、小薯率呈极显著负相关。本试验表明,栽插密度为7.5×104株/hm2,6个甘薯品种的商品薯数和单位面积鲜薯产量均达最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基因型和栽插密度对甘薯主要农艺性状、结薯性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6个优质食用甘薯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两因素完全随机设计方法。【结果】茎粗、最长蔓长和蔓薯比(T/R)在不同基因型间差异显著,T/R在不同栽插密度下差异显著,基部分枝随栽插密度增高而降低。单株鲜薯重、薯块烘干率和单位面积鲜薯产量等产量性状,在基因型、基因型×密度间均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单位鲜薯重随栽插密度增加逐渐降低,单位面积鲜薯产量则随栽插密度升高而增加。本试验6个甘薯品种的结薯性均表现出大薯数中薯数小薯数,且不同基因型大薯率呈极显著差异;大薯和商品薯数、大薯率随栽插密度的升高而降低,中、小薯数,中、小薯率在不同栽插密度间无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基部分枝和单株鲜薯重呈显著正相关;薯块烘干率与茎粗呈显著正相关,与最长蔓长呈显著负相关;单位面积鲜薯产量与单株鲜薯重呈显著正相关,与烘干率成显著负相关;大薯率与大薯数、单株鲜薯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中、小薯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栽插密度为7.5×104株/hm2,6个甘薯品种的商品薯数和单位面积鲜薯产量均达最高。  相似文献   

20.
对福乐定(FLD)抗旱宝等6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地膜马铃薯上的喷施结果表明,于马铃薯现蕾期用不同生长调节剂连续喷施2次,均能提高地膜马铃薯的单株著重,大薯率和产量,增产率为7.15%~37.92%,其中,以福乐定,抗旱宝两种在植物生长调节剂效果最好,单薯重比对照分别为增加40.7g和38.3g大薯率分别增加18个百分点和17个百分点;单株产量分别增加0.120kg,0.113kg,单产分别增加1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