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小麦产量水平逐年提高,小麦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对氮磷钾及微量元素吸收总量也相应增加,了解和掌握小麦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求及特点,科学施肥,对小麦高产稳产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小麦锌元素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锌是小麦生长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缺锌对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均有重要影响,因而提高小麦中锌含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该文从锌对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营养吸收和分配、生理代谢、不同基因型小麦的影响等方面综述了小麦锌元素营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量元素硒不仅是人和动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也是植物生长发育不可缺乏的元素.研究综述了硒的形态及植物对硒的吸收及代谢、小麦体内硒的生理功能、小麦对硒的吸收和积累、硒对小麦的毒害及其拮抗重金属作用等方面的内容,展望了富硒小麦生产的发展广阔应用前景和重点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正>微量元素对小麦的生长发育起着大量元素(如氮、磷、钾等)无法替代的作用,科学增施微量元素肥料是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技术措施。铁肥:小麦每形成1吨干物质,需要吸收0.232千克铁。缺铁时,叶色黄绿,发生小斑点,嫩叶出现白色斑块或条纹,老叶早枯。施用方法:在小麦生长前期或发现植株缺铁时,用0.2%~0.3%硫酸亚铁溶液叶面喷施。硼肥:小麦每形成1吨干物质,需要吸收0.018千克硼。缺硼时,茎叶肥厚弯曲,叶呈紫色,顶端分生组织死亡,形成"顶枯",花丝伸展和分蘖均不正常,麦穗发育不好,结实率极差,严重时后期"穗而不稔"。  相似文献   

5.
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承担着百姓吃食地重任。北方又是小麦主产区,怎样根据小麦自身生长发育的特点,开发技术,提高小麦高品质产出是一个需要探讨的话题。本文由小麦生长发育特点生发,进而探讨提高小麦品质的技术,为小麦的高产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6.
以小麦生长发育特点为基础,通过实践应用,总结了小麦规范化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整地播种、水肥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为小麦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盆栽条件下,以土娄土为基质,研究了接种VA菌根真菌Glomusmosseae对小麦幼苗生长发育的作用.结果表明,接种株的小麦营养生长,磷含量及叶绿素含量都明显优于对照株.小麦生长发育对VA菌根的依赖性很强,说明接种VA菌根真菌能够促进小麦苗期的营养生长,提高植株对土壤磷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8.
<正>"春风"已至,临夏一半,我国小麦主产区由南向北,依梯次进入返青、拔节、灌浆阶段。这个阶段,小麦病虫害多发。据农业部预测,2017年我国小麦病虫害重发态势明显,发生面积9.6亿亩次,且呈现发病早、范围广、扩展快、病情重的特点,严重威胁主产麦区小麦安全生产。腐植酸本身兼具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杀菌剂、杀虫剂等功效,其"一喷三防"产品已成为小麦稳产增产技术中宝贵的"黄金"产品。为此,  相似文献   

9.
水稻/小麦间作中种间相互作用对镉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应用盆栽实验的方法研究水稻和小麦间作条件下根系种问相互作用对水稻和小麦镉吸收的影响。采用塑料膜分隔、尼龙网(30μm孔径)分隔、不分隔方法等三个处理,研究根系种间相互作用。当水稻、小麦根系不分隔时,水稻、小麦地上部镉浓度比水稻、小麦塑料膜分隔时要低;水稻籽粒镉浓度比水稻单独种植籽粒的镉浓度要高出120%,而小麦籽粒镉浓度比小麦单独种植籽粒的镉浓度低40.4%。这一结果说明,水稻、小麦一起种植时均能降低水稻、小麦地上部对镉的吸收,但对镉在籽粒中的累积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于2005~2007年连续两个生长季,选用弱春性小麦高产品种"川农23"、"川农19"和品系"J210"进行了提前播种与正常播期下小麦生育特点和产量比较研究,旨在为四川盆地弱春性小麦品种适播期的确定,以及早播早熟型超高产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提前播种时小麦各生育阶段都相应提前,灌浆期和全生育期都有所延长,在保持较高单位面积粒数的同时,提高了千粒重,产量有较大幅度提高。在第一个生长季里,在10月24日播种的"川农23"、"川农19"和"J210"分别比11月4日播种增产3.97%、8.80%和12.64%,而"J210"又比"川农23"和"川农19"分别增产13.34%和23.48%,最高产量达8396.85 kg/hm2;在第二个生长季里,10月18日播种的"J210"比11月5日播种增产29.92%,最高产量为7112.8 kg/hm2。因此作者认为:在用于稻麦两熟制种植模式时,"川农23"、"川农19"和"J210"的播种期可以提前到10月25日左右,以获得更高产量,并且还应以这些弱春性高产品种为骨干亲本,建立一个播期在10月20日左右的育种新平台,以尽快育成更加适应稻麦两熟制的早播早熟型超高产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1.
<正>小麦整个生育期内,除种子萌发期间因本身贮藏养料,不需要吸收养分外,从苗期到成熟的各个生育时期,均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养分。任何一种养分失调都会影响产量。在小麦不同生育时期,根据长势长相可以判断营养元素的缺失或过量,及时调剂,达到高产稳产。一、小麦氮素失调症及其防治(一)小麦氮素失调症麦苗的生长发育需要大量氮素营养。早期氮素不足时,植株生长不良,茎秆矮小,分蘖少,幼苗细弱,叶窄而短,似"马耳形";叶色变淡,呈  相似文献   

12.
利用桓台县气象资料和小麦产量资料,分析了2013~2014年度桓台县小麦生长发育特点,将群体变化动态、灌浆速率等指标与往年进行比较,对2013~2014年度桓台县小麦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气候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013~2014年度桓台县小麦播种期温湿条件适宜,小麦播种质量提高;冬季气温偏高,小麦安全越冬;春季气温回升快,小麦生育期提前,但前期干旱影响亩穗数提高和中期低温影响穗粒数提高;小麦灌浆期提前,粒重增加,但连续干热风不利于小麦灌浆。  相似文献   

13.
硼是小麦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有资料表明,小麦每形成1t干物质,需要吸收18g硼。缺硼时,茎叶肥厚弯曲,叶呈紫色,顶端分生  相似文献   

14.
万青玲  张云 《河南农业》2019,(19):37-37
在冬小麦生产过程中,要经历发芽、出苗、分蘖、越冬、返青、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等生长发育阶段。立春之后,随着气温的升高,小麦的生长速度加快,对水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为了获得高产,特别是在3月初(拔节期)或4月中旬(孕穗期)对小麦进行灌溉(小麦的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主要在拔节期和孕穗期),增加水分供给,有利于提高小麦的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和籽粒产量。这时小麦需要吸收大量水分来进行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每生产1kg小麦需要吸收1000~1200kg的水,其中有30%~40%通过地面被蒸发掉了。  相似文献   

15.
冷害是由于气温骤降和土壤干旱寒旱交加所致、士旱是基础,低温是诱因。冷害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是使根系变短,吸收机能减退;基部春生叶片黄枯,叶面积减小,光合作用减弱,有机物质积累少,茎节间伸长受阻,株高降低;小麦生育进程延缓;分蘖消长规律改为前慢后快,分蘖成重申率降低,亩穗数减少,导致减产。  相似文献   

16.
豫南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由于小麦品种的更新和测土配方施肥及其他实用技术的逐步推广、应用,豫南地区小麦单产出现逐年递增趋势,但与其他产麦区相比,差距甚大。分析其原因,有自然条件限制因素,但更多的还是人为因素所致。我们根据豫南地区小麦的生态环境和生产实际情况,从技术推广角度,就提高豫南小麦高产栽培技术阐述以下几项技术措施:一、推广高产栽培技术根据豫南生态条件,小麦生长发育具有"两长一短"的特点:一是生  相似文献   

17.
对大田种植小麦追施不同种类及不同用量尿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追施普通尿素和大颗粒尿素有利于作物吸收,叶绿素含量高;硫包衣尿素速效性差,但是缓释作用明显,在小麦生长中后期增加群体叶面积系数,提高收获穗数和千粒重,生产中可考虑做基肥施用;同时不同种类尿素也可搭配施用,以提高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小麦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除了需要大量的氮、磷、钾肥外,还需要多种微量元素。为此,需勤观麦叶,巧施微肥,确保小麦生长发育正常。小麦生长期缺锌时,麦叶叶缘呈1、"三色"皱缩叶  相似文献   

19.
刘锋  孙本普  李秀云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146-8151
通过多年多点的小区高产栽培试验和高产攻关,系统地研究了栽培条件对冬性强弱不同小麦品种主茎叶片数、穗分化期、生育期、株高的影响,不同播期与基本苗、不同穗型品种生育特点和高产栽培主攻方向,不同年份的穗、粒、重和影响产量的主导因素,以及不同条件下的肥水运筹。研究成果可作为黄淮海地区小麦高产栽培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小麦出苗后要从土壤中吸收氮、磷、钾和一些微量营养元素,通过叶片的光合作用制造营养物质,供给本身生长发育和形成籽粒。土壤中可供小麦吸收的养分包括土壤自身的肥力和当季施人的肥料两部分。根据生产实践和淮北地区土壤的肥力水平,种麦当季不施肥,正常情况下,667平方米小麦产量可达200千克。如计划667平方米产400千克,就需要由当季施肥补充生产200千克籽粒所需的肥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