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郭庆 《甘肃农业》2020,(4):108-109
我国在2013年颁布的《关于深化改革问题的决定》中首次提出"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并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系,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而自从中央提出这项改革任务之后,各级政府和区域纷纷就如何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进行了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发现我国国土空间存在着缺少立法支撑、部门之间协调困难以及"多规"衔接复杂等问题。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再次强调了规划国土空间开发布局的重要性。在规划国土空间时,要构建能够覆盖全部层级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建立管控细则,对所有国土空间实施用途管制。所以建立分级管理、相互衔接、全国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成为城乡改革的焦点。  相似文献   

2.
针对土地用途管制我国制定并出台了相应的管制制度,该项制度的执行与落实,有效地提高了土地用途管制的效率与质量,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该项制度表现出了诸多不足之处,使得土地用途管制工作面临着一些困境。基于此,本文首先对现阶段我国土地用途管制的现实困境进行了简要阐述,然而,为了提高土地用途管制的效率与质量,就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创新和完善提出了几点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衡量一个地区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程度的重要依据。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研究国土空间管制分区有利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更充分地考虑土地适宜性,有利于土地合理利用和生态文明建设。采用层次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法,以罗定市为研究区域,计算得出罗定市适宜发展用地536.6 km2,限制发展用地1 445.5 km2,禁止发展用地352.8km2,在理想条件下土地资源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规模为466.6万,在耕地保护目标下最大承载人口规模为240.9万。基于资源环境系统承载力评价结果,结合罗定市土地利用现状和资源环境特点,将罗定市划分为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生态涵养区、综合发展区和中心发展区4个类型区。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国土空间管制分区可以为罗定市今后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滨湖县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格局,并对其耦合协调性的内在机制进行分析.[方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识别"城镇-农业-生态"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格局;运用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其耦合协调性进行研究;引入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耦合协调性内在机制.[结果]①湖口县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格局中,农业空间比重最大,面积占比47.94%,生态空间次之,占比39.53%,城镇空间最小,占12.53%;②湖口县"城镇-农业-生态"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耦合协调度总体呈"西北高,东南低"格局,总体协调性较好,未出现勉强协调以及不协调情况.整体以中级协调地区为主(占比84.17%),良好协调地区次之(占比14.99%),初级协调地区仅占0.84%,且分布较为零星;③湖口县城镇发展通达性对农业生产适宜性的直接效果为0.963,农业生产适宜性对生态保护迫切性的直接效果为1.151,同时作为中介变量,城镇发展通达性通过农业生产适宜性对生态保护迫切性的间接影响效果为1.108,城镇发展通达性对生态保护迫切性的直接效果为-0.162.[结论]湖口县城镇空间发展有力推进农业空间质量提升,而农业空间的质量提升亦对生态保护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但城镇空间的发展还是以牺牲生态空间的质量为代价,两者还处在不协调阶段.研究结果可为湖口县用途管制格局的合理确定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5.
土地用途管制与转用许可制度是加强土地管理的重大举措,对土地用途管制的范围和重点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实施措施。同时研究了各大地类的转用规划许可制度。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在简单介绍加拿大、美国、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上,从资源禀赋、管制体系或内容以及实施方式上进行比较,归纳出其共性,从而为中国大陆羽翼未满的土地用途管制提供一定的启示:中国大陆在完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时,应当重视土地用途分区、土地利用规划,明确土地管理权限和健全相关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林地保护管理取得实效:推进了国土绿化和森林资源持续增长,保护了生态区位重要地区的林地,提高了木材及林产品供给能力,走上了依法依规保护林地的法制轨道.但林地保护管理依然面临林地保护和经济发展协调难度大;林地总量不足,森林资源发展空间有限;林地质量总体趋差,治理难度大;林地流失严重,违法使用林地屡禁不止等问题.本文提出要统筹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化解管理交叉,编制空间规划化解林地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有效补充林地,确保森林资源发展空间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建立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聚类分析方法,研究基于北京市主体功能空间分区的建设用地集约评价方法,分析主体功能区建设用地集约水平的空间变化差异,并提出基于空间功能相匹配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调控对策。研究结果显示:2011年北京市主体功能区中的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分别处于高度集约区、中度集约区和低度集约区之间,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区处于低度集约区;相关指标评价中,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区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有提升潜力,但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城市功能拓展区的人口负荷超载。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与主体功能区功能定位存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主体功能区划是协调我国当前经济快速发展与资源保护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有助于形成我国区域均衡有序发展的空间格局。论文以冀东山地丘陵区典型县域卢龙县为研究对象,从生态环境重要性、社会经济承载力、土地利用承载力3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与模糊聚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主体功能分区。优化开发区为卢龙镇、石门镇,面积为20122.26 hm~2重点开发区为刘田各庄镇,面积为11094.93 hm~2;限制开发区为下寨乡、双望镇、木井乡、蛤泊乡、潘庄镇、印庄乡,面积为40006.11 hm~2;禁止开发区为刘家营乡、燕河营镇、陈官屯乡,面积为24359.25 hm~2,分区结果科学、合理,符合实际情况。主成分分析与c-均值聚类相结合拓宽了划分主体功能区的方法,对落实主体功能区划具有重要价值和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十一五”规划将国土空间分为四类主体功能区,这一重要的划分要求新农村建设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农村的主体功能定位。以鄂西北山区新农村建设为例,根据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不同的主体功能定位,提出建设新农村必须要做好农村的发展规划、选择不同的发展路径、统筹利用支农资金。  相似文献   

11.
实行土地用途管制机制,是国家为强化国土资源管理,实施对土地的节约利用,“保增长,保红线”的这一长久性的重大决策.  相似文献   

12.
我国实行世界上最严厉的耕地保护制度及规划管制措施,强化对耕地资源及基本农田的保护。然而,实施强制性的管制政策及保护措施时却缺乏配套的经济补偿机制设计,政策的不完善易造成社会不公或滋生寻租行为,带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非均衡及相关利益群体的福利损益影响。本文在详细分析我国土地规划管制制度逐渐强化的协同演变路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规划管制发展受限制下相关利益群体福利非均衡的制度缺陷,同时建议规划制度设计时应尊重产权主体的土地发展权利,保障其土地财产权益;建立管制弱化区对管制强化区的经济补偿转移机制,缩小区域差距,强化区域分工及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加大对地方政府违法、违规用地的查处力度,健全规划管制成效的考核机制,不断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13.
基于MAPGIS的土地用途分区方法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AP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结合资兴市新一轮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以州门司镇为研究区,从技术的角度阐述了乡镇基层土地用途分区的基本方法;并提出了“一加、一减、一结合”的分区原则,总结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土地用途分区方法,指导土地用途分区单元的划分。实践证明,“自上而下”的用途分区方法更能指导乡镇基础用途分区单元的划分。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通过对磷矿山废弃土地状况及其磷矿开采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调查,探讨废弃磷矿山土地复垦规划及复垦后土地功能分区及用途。【结果】磷矿露天开采对区域生态环境破坏程度极大,严重影响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成为环境灾害发生的高风险区,必须明确划分土地复垦目的与用途,对废弃土地有计划、分阶段进行复垦。【结论】磷矿废弃土地主要成因是矿山开采过程中对地表形态的破坏及弃石排土占地。通过对废弃土地的复垦规划有效协调复垦工程中的生态合理性和经济可行性;因地制宜确定废弃土地复垦后功能分区及用途管制,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姚晨  魏媛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3):137-138,123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与活动的稀缺资源。我国在1998年修订的《土地管理法》中,明确规定了"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国家采用强制手段,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期达到土地资源结构的优化,土地资源的有序使用。因此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将日本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与中国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在法律依据、实施过程等方面进行比较,总结出日本适合我国发展条件的可参考借鉴之处,为我国今后完善土地管理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日前,山西省发布《山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依据不同的功能定位将全省国土空间细分为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农产品主产区)、限制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禁止开发区域四类区域。其中,至2020年着力构建成六大河谷盆地为主的农业发展战略格局。《规划》提出,占全省面积28.65%的34个县、市、区将定为农产品主产区。主产区结合农业地理优势,重点将汾河平原打造成优质小麦、玉米、特色杂粮、特色林果产品生产和  相似文献   

17.
构建面向乡村振兴的县域空间区划体系,配之适宜的空间管制措施是实现空间治理体系现代化、促进城乡融合和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针对当前县域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能力与乡村发展、农民需求之间的矛盾,通过规范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从多尺度、多角度和多类型构建面向乡村振兴的空间区划体系。研究表明,县域空间区划体系可以从县域功能分区、村域振兴分类和村庄发展分型三个层次构建。针对县域范围内各区域功能差异,划分为牵引区、本体区、保障区和协同区;基于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和区位条件等,将本体区划分为工业发展类、种养发展类、旅游发展类、林业发展类和渔业发展类等村域发展类型;基于村庄的自然状况、社会经济、生产生活和景观特征等,将村庄的发展型态划分为极核发展型、乡城转换型、特色发展型和转移发展型。结合各分区分类分型模式提出产业带动、生态保护、区域协调、多元发展和分型优化的管制措施与发展路径。将该区划体系应用于依兰县,可以较好地反映依兰县乡村发展的空间格局,规范县域空间发展秩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18.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统筹城乡建设、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以鹤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为例,在评价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效果和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土地用途分区弹性管制、规划指标刚性和弹性控制互补的动态开放规划修编模式,对土地用途分区弹性管制方法与机制、规划指标刚性和弹性控制互补机制、动态规划方案等进行了研究与设计,指出了实施该规划模式应注意的问题,并将该规划思路应用于实践之中,以指导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相似文献   

19.
张扬扬  李珂珂  孟庆香  赵志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650-6651,6663
随着城市化和村镇建设的加快,过度开发、重复建设和蔓延式扩张等问题日益显现,造成村镇空间压力。作为村镇建设中分配资源及发展模式的有效控制手段,空间管制技术在指导村镇体系规划建设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以村镇体系规划中的空间管制技术为研究对象,以鹤壁淇县北阳镇为例,从划定分区影响因素、空间规划分区以及空间管制策略3个阶段出发,介绍并探讨空间管制技术,为村镇体系规划中的空间管制规划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主体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城镇发展职能及方向,对流域主体发展功能进行划分,提出了分区管控的措施,以期为升金湖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