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农民政治参与主体性影响着乡村振兴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原则之一。为了解农民政治参与主体性的现实发挥情况,选取了X村作为个案进行分析。调查显现出农民权利意识觉醒、参与需求提升、政治参与能力增强的积极态势;但也存在政治参与认知不高、政治参与能力不足、能动性不够、自主性缺乏等问题。针对农民政治参与主体性发挥不够的现状,从文化、经济、政治和制度等多个角度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2.
村民自治为当代中国农民政治参与提供了制度化的平台,也为各种乡村力量角逐公共权力提供了现实的可能和合法性入口.近年来在传统文化和社会分化等多因素影响下而呈现“复兴“之势的宗族性政治参与,对村民自治及其所引导的乡村民主化进程的影响日益明显,并呈现出双重效应.完善农村政治参与的法制建设,因势利导加强宗族性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整合,提高农民政治参与素质和扩大制度化政治参与渠道,是完成宗族性政治参与的现代民主化整合的基本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农民的政治参与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农民的政治参与状况在一定意义上最能揭示出20世纪初期至21世纪初期中国农村社会民主发展的轨迹和中国民主化程度。政治参与的扩大是政治现代化的标志。没有农民的政治参与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中国整个国家的政治现代化。文章从历史的角度时农民的政治参与进行疏理.这时中国农民政治参与以后的发展有参考价值,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构建国家制度可容纳的农民政治参与成为当前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美丽中国的建设离不开美丽乡村的建设,而美丽乡村建设必然离不开农民的参与,为了更好地让农民参与进来就要大力培育农民的生态意识,让生态的重要性真正走到农民的心里,更好地建设美丽乡村,从而推进美丽中国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何宇  舒永久 《湖南农业科学》2010,(1):144-146,151
农民有序政治参与能使农村民主得以健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目标和方向。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民政治参与的能力与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逐渐走向有序化。但由于制约因素多,现阶段农民有序政治参与同构建和谐农村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在阐述农民有序政治参与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民有序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以促进和谐乡村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乡村发展滞后、空心化是世界各国快速城镇化、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通过梳理日本治理乡村和韩国"新村运动"的政策措施,分析中国农村空心化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日韩乡村治理经验中得到中国应从分区分类治理、发展乡村产业、动员农民参与、构建立法体系、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来进行农村空心化治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是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之一,同时,农民思想政治素质提升是农村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因此,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情况下,本文对乡村建设的目标与特点、提高农民思想政治素质与乡村振兴建设的内在联系、乡村振兴建设对农民思想政治素质的要求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如完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强化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创新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此基础上,希望能提供一些借鉴性建议,以促进乡村建设得到更大程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前,制约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的因素主要是参与渠道不畅、农民的参与能力不强和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农民政治参与的能力不强。扩大农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路径包括: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县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信访制度和建立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制度,拓宽农民的政治参与渠道,使农民参与愿望在体制内得到充分满足。加大宣传力度和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增强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加强民主训练,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政治参与能力。改进农村党支部领导村民自治的方式方法,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农民政治参与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站在广大农民的立场,想农民所想,办农民所需。只有充分尊重农民主体意愿,切实保障农民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权益,才能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文章阐述了保护农民权益的意义,在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权益新需求的基础上,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提出了保护农民权益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王振东 《河北农业》2023,(10):39-41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做好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做好农村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乡村振兴视域下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农民思想认识,加深农民对政府信任,有效落实国家政策的桥梁。本文通过论述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剖析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而从诸多角度探究乡村振兴下提升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举措,以此为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的实施,使中国经济得到高速发展,城市成为经济发展的最大得益者,而农村则陷入贫困落后的境地。近年来,国家意识到农村的贫困落后会成为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短板,乡村振兴的实施成为我国农村地区发展的必由之路。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政府、企业等非农群体被更多地关注到,很少有人关注作为乡村振兴主体的农民群体的存在,以及对其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分析。本文从我国农村地区发展的困境入手,分析乡村振兴中增强农民主体地位意义与激发农民参与乡村建设积极性的重要作用,并针对我国农村的现实情况,在尊重农村主体地位与激发农民参与性方面提出参考意见,旨在培育乡村建设主体的自觉性,完成乡村建设由"外部催化"到"内部发动"的转化。  相似文献   

12.
农村“新富阶层”参与农村政务的利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深入,中国乡村政治正在发生结构性变迁,特别是农村新富阶层参与农村政务,为中国的乡村治理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然而,由于新富阶层是在走没有经验的路,加之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农村各项制度的不完善等方面的原因,给他们的参与带来了不少不利影响,只有在国家政策的正确引导和各项制度的规范下,这支新兴的力量才能在农村这个大舞台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为依据,构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量化乡村振兴水平。运用面板数据模型,重点分析了2005—2014年农民分化发展路径及其对中国乡村振兴的影响。农民分化对中国乡村发展有显著推动作用,农民职业分化和农民收入分化均对中国乡村振兴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在控制变量中,农村人力资本、交通基础设施、农村互联网和政府政策对中国乡村振兴有正向促进作用,地貌特征对乡村振兴有阻碍作用,说明地形条件越恶劣,越不利于乡村振兴。与此同时,本文还运用3SLS系统估计方法对农民分化提升乡村振兴水平作用的理论机制进行了验证。农民分化通过城镇化对乡村振兴起促进作用,前文结论得到了较好的验证。  相似文献   

14.
蒲嘉伟 《农技服务》2011,28(3):374-375,403
乡村旅游既是旅游开发体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对贵州省台江县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制度环境、利益主体、开发形式以及对农民参与的现实意义进行深入的剖析,客观审视当前农民参与乡村旅游的环境状况,提出要培养农民参与乡村旅游的意识和能力,并要形成农民参与旅游开发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5.
乡村公共决策中的农民参与一方面体现了其自身的价值,另一方面也展现出了管理者决策理念、决策方式的更新与转变,同时乡村社会组织的发展又在一定程度上为其提供了多样化的参与路径。但是由于参与过程中管理者的角色、农民的认知和乡村社会组织的发展等困境限制了农民参与乡村决策的效果。因此,要通过加强村组的管理能力,提升农民参与的认知能力,以促进乡村社会组织的良性发展,推动乡村治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民政治参与有很好的政治制度基础,但制度不完善、不健全,农民制度化参与少,非制度化参与多。为保证农民政治参与有序化、规范化、健康发展,须加强农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建设,完善和创新各项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战略包括人才振兴,农民是乡村的主体,只有先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推进。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仍然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单一,教育载体落后,教育队伍不完善,农民素质偏低,教育方法落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化教育载体,优化教育队伍,提升农民综合素质,改善教育方法等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8.
村民是农村的核心,土地是农民的核心,土地问题不仅影响着农业、农村及整个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决定和影响着国家、村委会与农民的关系,但我国的乡村治理困境并未得到解决。通过对C村和F村的田野观察,以及对两个村庄内有土地的村民分别进行了30份和20份的深度访谈,从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参与困境中可见村民的参与不足。从法治和德治方面提出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是最关键的因素。新型职业农民作为乡村振兴的主体,是乡村发展的主力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含量和科技贡献,助推中国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本文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例,结合案例分析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具体方式,总结出中国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20.
培育农民内生发展能力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要求,也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农民的内生发展能力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普遍存在着经济发展能力较弱、政治参与能力不足、文化素质能力较低、社会交往能力不强等现实困境。需通过增强农民的内生发展意识、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加大农民教育培训力度、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等措施,进行精准的能力培育和政策支持,全方面多维度培育农民的内生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