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在小麦测土配方施肥大量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测土配方参数,如土壤无氮的基础生产力、无氮区和常规区100g籽粒吸氮量、土壤的供氮量、氮肥当季利用率、土壤基础生产力、土壤磷钾肥的临界值等,并对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进行研究,为当地小麦高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推行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之一,土壤化验分析是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中的最关键步骤之一。土壤中水解性氮的含量能够表明土壤供氮水平,是土壤化验分析中最关键的一项。只有测定值精确才能更好的为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提供更可靠的有效数据。现介绍几种精确测定土壤水解氮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摸清县域内不同土壤类型、不同肥料配方的肥料利用率,设置氮、磷、钾肥小区对比试验,探索常规施肥下渗育型水稻土水稻对氮、磷、钾肥利用率现状和测土配方施肥提高氮、磷、钾肥利用率的效果,为指导水稻配方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相对常规施肥,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提高5.69、5.63、3.0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中等肥力土壤小麦配方施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为了推广小麦配方施肥技术,几年来,我们先后设计了四种试验方案,在中等肥力土壤上进行了多点试验。同时,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小麦配方施肥技术,1985年推广面积达13.5万亩,占小麦总面积的63%,并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一、试验设计及基本情况根据土壤和作物的氮、磷养分供求关系,我们设计的四种试验方案是:(1)按不同土层土壤养分氮、磷配方施肥试验;(2)按耕层土壤养分氮、磷配方施肥试  相似文献   

5.
常熟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研究与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常熟市土壤养分状况,获得测土配方施肥主要参数,提高肥料利用率,在全市采集化验土壤样品3 578个、小麦植株样857个、水稻植株样885个,开展无氮基础地力、精确施氮、配方校正、"3414"等试验538个,建成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系统,实行分区施肥指导。2010~2013年稻麦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面积15.33万hm2,使用配方肥7.11万t,减少化学纯氮用量4 146.8 t,全市小麦增产2.24万t,水稻增产3.47万t。  相似文献   

6.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科学施肥技术之一,而测土是制定肥料配方的重要依据,通过开展菜地土壤氮、磷、钾大量元素的养分测定,了解菜地土壤供肥能力状况,根据土壤养分测定结果,为蔬菜生产提出科学的施肥配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传统施肥和测土配方施肥对暗棕壤中氮的形态及其在不同大小团聚体中分布的影响。[方法]采用物理与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对传统施肥模式和测土配方施肥模式下暗棕壤不同粒径团聚体中氮的分布和化学形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与传统施肥春秋两季相比,在测土配方施肥模式下,0~20 cm层土壤全氮平均减少了23.2%和20%,而20~40 cm层土壤全氮平均减少了48.8%。铵态氮对施肥模式变化极为敏感,在测土配方施肥模式下,秋季的铵态氮下降幅度明显高于传统施肥模式。传统施肥模式土壤氮素主要分布在0~0.25和0.5~1 mm 的团聚体中;而测土配方施肥模式土壤氮素主要分布在0.25~0.5和0~0.25 mm团聚体中。研究证实测土配方施肥模式减少了氮素面源污染的风险;测土配方施肥极大地影响暗棕壤中氮素的形态及其在不同大小团聚体中的分布。[结论]该研究为辽河源头区面源污染和该地区的科学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玉米主产区进行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氮、钾二元二次肥料的试验,寻找基肥、追肥的适宜比例;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筛选、验证高海拔地区的土壤供肥能力及氮、磷、钾的利用率,为施肥分区和氮、磷、钾配方比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2012年嵩县夏玉米测土配方施肥田间示范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目的客观评价嵩县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效果,进一步校正施肥技术参数及优化肥料配方,为玉米生产科学配方施肥提供依据。二、处理与方法(一)处理示范设置3个处理:空白处理(不施肥),农民常规施肥处理(对照区),配方施肥处理。测土配方施肥处理:依据土壤养分测试结果、所定目标产量,参照《河南省2012年玉米测土配方施肥田间示范方案》附件对不同地域、不同产量水平、不同土壤养分含量氮、磷、钾施肥参考量的要求,经讨论确定施肥方案。习惯施肥处理:严格按照所选定的示范户习惯施肥量(主要指氮、磷、钾肥)、施肥品种  相似文献   

10.
为了摸清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量、肥料利用率等配方施肥基本参数,建立不同施肥区域主要作物的氮、磷、钾肥料效应模型,确立作物合理的施肥品种和数量,建立施肥指导体系,为肥料配方设计和指导施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孟庆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4,(20):6713-6715
根据1961~2010年新巴尔虎左旗国家基本气象站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重现期分析、变率分析、距平分析等方法,研究新巴尔虎左旗的降水特征。结果表明,50年来新巴尔虎左旗平均降水量为271.8 mm,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40 d,年最大降水量590.5 mm年最小降水量125.7 mm,夏秋季降水较多,冬春季降水较少;新巴尔虎左旗50年的降水总体为波动中减少的趋势,降水总趋势以-0.69mm/10a变化率减少,春、冬季降水分别以0.60、0.90 mm/10a变化率增多,夏、秋季降水分别以-0.20、-0.18 mm/10a变化率减少。  相似文献   

12.
为科学评价自然-人类活动综合作用下陈巴尔虎旗土地生态状况并更好地反映其空间异质性,以像元为评估单元,构建涵盖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土壤湿度、裸土指数、土壤亮度五项遥感参量的土地生态状况评价模型(LEI模型),揭示呼伦贝尔草原核心区——陈巴尔虎旗土地生态状况的空间差异,分析其主要限制因子,进而提出相对应的土地生态调控途径。结果表明:1)空间上陈巴尔虎旗土地生态状况从东北向西南逐渐变差。2)时间上陈巴尔虎旗2000—2010年土地生态状况整体有变差趋势,土地生态状况处于"一般"的区域面积由65.75%增加到69.75%,"变差"和"变好"的区域面积比重分别为12.59%和5.19%,且东部比西部的土地生态恶化进程更快。3)土地利用类型和植被覆盖度是影响研究区土地生态状况的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我国典型农牧交错区长时序地表生态变化特征,以内蒙古自治区陈巴尔虎旗为例,基于2000—2016年MODIS NDVI数据,综合应用MVC、像元二分模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T检验等方法,对陈巴尔虎旗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受气候、地形、人为因素等影响,陈巴尔虎旗地区植被覆盖度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17年该地区的植被覆盖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平均植被覆盖度由2000年的58.81%减少到2016年的48.14%;植被覆盖度减少的区域占55.66%,主要分布在宝日锡勒镇、巴彦库仁镇、鄂温克民族苏木。研究成果为定量评估区域生态变化的累积效应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草原超载过牧的牧户异质性,利用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四子王旗和陈巴尔虎旗3个旗县的320户牧户样本数据,对家庭承包经营模式下草原超载过牧的牧户异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小牧户是草原超载的主体,草场经营面积越小,载畜量的草地面积单位越低。中小牧户是草场租入的主体,草场承包面积越小,租入草场的概率越高。大牧户是雇工放牧的主体,草场经营面积越大,雇工放牧的概率越高。在家庭承包经营模式下,草场面积是影响牧户是否超载和超载程度的重要因素。为了达到草原生态保护,实现草畜平衡,在制定和完善一些政策措施时,应该瞄准草原超载的主体,重点关注草地资源禀赋较差的地区和牧户。在草地资源禀赋适中的地区,应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中小牧户进行草场流转,扩大草场经营规模,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在草地资源禀赋较差的地区,应该反思围栏的必要性,尝试探索新的草地管理模式,例如集体草场的社区参与式管理。  相似文献   

15.
十多年来,各地把亚铵法草浆废液当做肥料或灌水,直接施用于农田,已经取得了十分显著的增产效果。一些主要作物如麦、稻棉和某些蔬菜等,当季增产幅度很大,可13—56%而且还有一定的后效。从最初不敢问津到后来争相施用,说明农民群众充分肯定并认识了亚铵废液的肥料意义。但是人们也还存在着一些顾虑:长期施用废液对作物的主要环境条件——土壤有什么不利的影响没有?会不会也有污染现象?……。为了解前一方  相似文献   

16.
2009—2011年,鄂温克族自治旗实施国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采集了4个乡镇6种主要土壤类型的1676个耕层土壤样品,测试分析了土壤有效硫含量。结果表明:该旗耕层土壤有效硫平均含量为13.1mg/kg,属于中等水平。锡尼河镇与辉苏木土壤有效硫含量缺乏面积较大。沼泽土有效硫含量最高,风沙土最低。农业生产中,在施用含氮、磷、钾配方肥的基础上,应该有针对性地配合施用硫肥。  相似文献   

17.
在内蒙古敖汉旗选择3种防护林,比较4个深度(0~10、10~20、20~40 cm和40~60 cm)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结果表明,杨树×樟子松林的有机质含量最高,柠条和沙棘2种灌木林次之。杨树×樟子松林的碱解氮含量最高,沙棘林次之。杨树×樟子松林的速效磷含量最高,沙棘林次之。杨树×樟子松林的速效钾含量最高,柠条林和沙棘林次之。因此,杨树×樟子松林的土壤养分条件较好,沙棘林次之。这2种防护林可以作为科尔沁沙地的优化防护林类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新安江流域黄山段氮、磷污染特征,为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沿新安江流域黄山段布设了15个采样点,分别于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进行样品采集,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样品中氮、磷等污染物的含量,分析新安江流域黄山段氮、磷污染特征。[结果]2013年新安江流域黄山段水质良好,氮、磷污染程度较低,总体能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但存在季节性差异和地域性差异。[结论]水质下降主要是由农业面源污染造成的,可以从农业管理方面加强治理。  相似文献   

19.
阿拉善高原植被覆盖动态监测与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霞  廖里平  高永    汪季    党晓宏  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8,33(6):188-196
阿拉善高原作为我国生态环境重度危急区,定期评价植被动态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保障北方地区生态安全及维护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利用遥感影像和气象数据,辅以趋势分析、重标极差及偏相关分析等方法,从全区及旗县尺度对2000-2015年阿拉善高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从时间变化特征来看,额济纳旗、阿拉善右旗、阿拉善左旗植被覆盖度均呈增加趋势,其中,阿拉善左旗植被覆盖度最高。总体而言,近16 a阿拉善高原植被覆盖度呈现改善趋势,但以低植被覆盖区为主,植被覆盖区域占阿拉善高原总面积的24.77%。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阿拉善高原植被覆盖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具有东南部高,西北部低的分布特征。Hurst指数表明阿拉善高原植被覆盖度未来变化趋势为东南部持续改善,西北部严重退化。从驱动因子来看,植被覆盖对降水和潜在蒸散存在时滞效应。此外,阿拉善高原植被覆盖度的增加与当地牲畜数量的下降具有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2001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文应用了生态足迹的概念及生态足迹计算模型,以中国2002年统计年鉴和科尔泌左翼后旗2001年度统计资料为依据,对科左后旗2001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科尔沁左翼后旗2001年人均生态需求为2.0908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5946hm^2,人均生态赤字为0.4962hm^2。这反映出人类的生产、生活强度超过了其当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该区域生态系统处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利用和压力之下,是1种不可持续状态。需要加大科技投入.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社会生产和消费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