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研究福建省将乐国有林场常绿阔叶次生林主要种群间的联结性,为探索植物群落演替及原生性植被类型的恢复提供依据,为该林场常绿阔叶次生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在福建将乐林场选取重要值较大的22个树种,利用种间联结指数VR研究群落的整体关联性;利用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分析种对间的联结性。【结果】该林场常绿阔叶次生林种间联结指数VR为1.014,主要种群总体呈现较弱的正关联。231个种对中,χ2检验结果显示,正、负关联的种对数分别为110和119对,正负关联种对数的比值为0.924;显著和极显著相关种对数占总数的11.3%。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结果表明,正、负相关的种对数分别为77和153对,正负关联种对数的比值为0.503;显著和极显著相关的种对数占总数的7.4%。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结果表明,正、负相关的种对数分别为100和129对,正负关联种对数的比值为0.775;显著和极显著相关的种对数占总数的13.9%。【结论】福建将乐林场的常绿阔叶次生林总体联结程度较小,22个主要树种种对间关系以负相关较多,种间关联性不明显,主要种群独立出现的概率较大。  相似文献   

2.
应用方差比率法,并通过2×2列联表2χ检验法及利用联结系数AC指数测定法、共同出现百分率PC值,研究九龙湖水源涵养林黑桫椤群落主要灌木树种的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1)主要灌木种群间在总体上呈一定的正关联;(2)2×2列联表的2χ检验共有3对为极显著正关联,9对为显著正关联,4个种对为显著负关联;(3)联结系数AC指数标量出了黑桫椤群落样地中种对间的联结程度和相伴随出现的机率,主要灌木种群间的联结性不显著且联结程度较低。(4)PC值是用来测定物种间正联结程度强弱的指标,主要灌木种群间的PC值绝大多数在0.4以下,联结程度较弱;(5)种对间的正关联,主要是由于它们具有相近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对生境具有相似的生态适应性所致,种对间的负关联主要是由于物种间的空间排斥,适应不同微环境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应用方差比率法、2×2列联表的χ2检验以及Spearman秩相关系数对闽楠天然次生林重要值较高的15个主要树种进行联结性分析,同时对目的树种闽楠不同生长期与其他乔木层树种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1)物种间总体关联性检验表明15个树种总体种间呈不显著正关联,种间联结较为松散,树种的分布有一定的独立性;105个种对的正负关联比为0.91,检验显著率为9.52%。(2)林分中闽楠大树(20 cm≤DBH)、中树(10 cm≤DBH20 cm)、小树(5 cm≤DBH10 cm)与其他乔木层树种所形成的105个种对的正负关联比分别为0.86、0.76和0.69,其检验显著率分别为11.43%、8.57%和5.71%,均表现为大树中树小树,种间联结较为松散,群落处于不稳定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4.
祁连山林区青海云杉群落种间相关和联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了祁连山北坡6个林区具有代表性的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群落,设置400 m2的样地16块,对群落的种间联结性和关联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海云杉群落中96个种群总体表现出显著的正关联,主要种群间具有互利共存的关系;灌木-青海云杉林、草类-青海云杉林内种群间总体表现出不显著的负关联,藓类一青海云杉林内种群间总体表现出不显著的正关联,而青海云杉混交林中种群间总体表现出显著的负关联.群落中物种种间联结性不强,负联结种对数大于正联结种对数,仅5个种对为显著正联结,大部分种对间为不显著的负联结,不存在极显著和显著的负联结.种群间关联性较弱,且与种对数成反比,关联性越强种对数越少,种群具有相对独立分布的特性.青海云杉种群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构成的群落也能够容纳较多的物种,并使群落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桂西南蚬木群落优势种群的种间关联性,揭示其种群间的共生关系,为桂西南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基于样方调查,采用方差分析、X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测定桂西南喀斯特山地蚬木群落乔木层优势种的总体关联性、种间联结和种间相关性,并结合PCA(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主成分分析)排序进行生态种组划分.[结果]蚬木群落优势种群的总体关联性呈不显著正关联(P>0.05),种群间联结性较弱;X2检验有51种对呈正关联,50种对呈负关联,4种对无关联,正负关联种对数比值为1.02;Pearson相关系数及Spearman秩相关系数呈负相关的种对数分别占68.60%和62.70%,正、负相关种对数比值分别为0.46和0.58,表现为负关联趋势;15个优势种划分为5个生态种组,组内物种间关系多数呈正相关.[结论]桂西南蚬木群落乔木层优势种的种间联结较松散,物种分布格局相对独立,其优势种可划分为5个生态种组,组内物种对相同生境具有趋同适应性,组间物种具有不同的生态要求.  相似文献   

6.
运用方差比率法(VR)、X2检验、种间共同出现百分率(PC)和联结系数(AC)分析了贵州省六盘水市玉舍国家级森林公园十齿花群落20个优势灌木种群的种间联结性。总体关联度检验显示:20个灌木种群构成的190个种对总体上表现为显著的正关联。几项关联检验指标对十齿花群落主要灌木种群之间联结性关系检测结果表明:共同出现百分率PC和联结系数AC反映出的显著关联及完全独立的种对数均比用X2检测所得的种对数多,尤其是显著负联结的种对较为明显,但几种方法检验的结果总体上反映了大致相同的联结趋势;在总的种对数中,正联结种对数略多于负联结,呈显著和极显著关联以及完全独立的种对数所占比率较低,多数种对联结性不显著,趋于独立。  相似文献   

7.
西藏色季拉山冷杉林下优势种群种间关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2×2列联表、Х^2检验、Ochiai关联指数、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了西藏色季拉山冷杉林下16个灌木优势种和14个草本优势种的种间关系。结果表明:植物对海拔、坡向等环境因子的响应是导致该群落物种分布和种间关联格局的主要原因,呈显著正关联的种对多是由于相似的生活习性,或一种植物为另一种植物创造了适宜的小生境。冷杉林下植被群落种间多呈不显著关联,正负显著关联比远远大于1,可以判定色季拉山冷杉林下植被群落处于较为稳定的演替状态;以基于2×2列联表分析的Х^2检验和基于重要值数量数据的Spearman秩相关分析为主要依据,以Pearson相关系数和Ochjai指数作为对照和补充,所得结果较为理想,将30个优势种群划分为5个生态种组,与现实情况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8.
乳源木莲天然林群落种间联结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应用方差比率(VR)、卡方(χ2)检验、联结系数(AC)、点相关系数PCC和r等指标对乳源木莲群落中乔木层、灌木层物种各种对的种间联结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3个乔木层种群在总体上存在显著的正联结,且乳源木莲、拉氏栲、栲树等优势种与其它树种形成种对正联结的比例均比负联结的大,表明其它大部分树种易与这些优势种群混生,形成相对稳定群落.灌木层23个种群间的总体联结性也表现出正联结,并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刘鲁光    朱兆棋    陈曦    刘守江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2,37(2):75-82
为探明震后滑坡体植被恢复过程中的群落种间关系的变化,基于2009-2018年对谢家店滑坡体植被恢复状况的持续监测数据,采用方差比率法、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从群落整体的关联状况及群落各垂直层次内主要物种间的关联状况两方面对滑坡体植被恢复的草本群落、灌草群落、乔灌草群落3个不同恢复阶段的种间关联动态进行研究。方差比率的检验结果表明,除灌草群落阶段群落整体关联情况为不显著的负关联外,其他各阶段均为不显著的正联结,且随恢复时间的增加群落正关联程度整体呈上升的趋势。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草本层物种在灌草阶段,主要物种间正负联结种对之比小于1,其他各恢复阶段正负联结种对之比均大于1,正联结种对比例随恢复年限的增加整体呈上升趋势,负联结种对比例整体呈下降趋势;灌木层主要物种间正负联结种对之比随恢复年限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下降趋势趋于缓和,说明灌木还处于演替的不稳定阶段;乔木层物种随恢复年限的增加正联结种对比例呈上升趋势,负联结种对比例呈下降趋势。方差比率与spearman秩相关分析的结果均表明,群落多数物种间还未达到显著相关,各物种相对独立。总的来说,震后滑坡体的植被恢复状况较好,群落物种间正联结程度不断增强,群落结构不断完善,物种逐渐趋于稳定共存。  相似文献   

10.
蒋慧  于磊  鲁为华  蒋文生  曾全利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223-6224,6232
应用2×2列联表的χ2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的计算分析,对昆仑山西段天然草地18个优势植物种共153个种对的种间关联(或相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χ2检验有16个种对呈显著或极显著正关联,4个种对呈显著或极显著负关联;而秩相关表明,有45个种对呈显著或极显著正关联,35个种对呈显著或极显著负关联。也就是说,大多数种群之间关系松散。种群之间正关联主要由于它们具有相近的生物学特征,对生境有相似的要求;而种群之间的负关联主要由于它们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征,对生境有不同的适应性或存在相互竞争,占据不同的生态位。  相似文献   

11.
采用2×2列联表,对衡阳盆地自然恢复灌丛阶段植物群落中20个主要种的种间联结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然恢复灌丛阶段群落优势种多物种间显著负关联;群落中重要值较高的20个种群组成的190种对中;有58对呈显著正联结,有34对呈显著负联结;以X2为基础,结合联结系数和种间关联度的3个指标较好地测定了20个主要植物种群的联结性.  相似文献   

12.
桂西南喀斯特山地木本植物群落种间关系及CCA排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桂西南喀斯特山地木本植物群落11个样方(20 m×20 m)取样调查,运用生态位理论、种间关系原理、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探讨主要木本植物间的种间联结性和相关性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桂西南喀斯特山地木本植物群落中麻栎、枫香、蚬木占优势地位,罗伞树-鹅掌柴、九节-琴叶榕、澄广花-鱼骨木的生态位重叠度分别在3种木本植物群落中最大。麻栎次生林群落总体种间关系表现为不显著正关联,χ2检验统计显示正关联种对数有50对,负关联种对数有52对,无关联种对数有3对,正负关联比为0.96,检验显著率为6.67%。枫香次生林群落总体种间关系表现为不显著负关联,χ2检验统计显示正关联种对数有96对,负关联种对数有113对,无关联种对数有1对,正负关联比为0.85,检验显著率为8.10%。蚬木次生林群落总体种间关系表现为显著正关联,正关联种对数有19对,负关联种对数有17对,正负关联比为1.12,检验显著率为8.33%。CCA前瞻选择显示土壤pH值、全磷、坡向、土壤全钾、海拔是影响桂西南喀斯特山地木本植物群落物种组成与分布最重要的因子,总体上可以对76.95%的环境因子进行解释。物种间的正联结性越显著,其生态位重叠程度越高,反之,物种间的负联结性越显著,其生态位重叠程度则越低。   相似文献   

13.
喀斯特峰丛洼地典型灌丛群落物种种间关系分析对于深入认识群落结构特征及群落动态,探讨喀斯特灌丛物种共存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在详细的野外调查基础上,基于2×2列联表,采用方差比率法、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等方法,对桂西北典型喀斯特灌丛群落的30个木本植物优势种进行了种间关联和相关性分析;结合冗余分析(RDA)进行生态种组划分。结果表明,用来检测VR值偏离1的显著性W=195.31χ2 0.05(100),说明群落总体间呈显著正关联;χ2检验中种对间正负关联比为1.38,反映群落种间联结性较强。种间相关分析中,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与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种间相关显著率分别为42.99%,51.03%,说明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的灵敏度最高,更能反映群落种间相关性。根据30个优势种的环境适应性和主导生态因素,结合RDA排序,可将它们划分为3个生态种组,分别为黄荆生态种组,米念芭、三脉叶荚蒾生态种组,小芸木生态种组。在喀斯特植被恢复和植树造林的实践中,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习性和喀斯特生境的独特性,利用种间关系合理选择同一生态种组物种进行搭配种植。  相似文献   

14.
以黄土区典型土坎植被群落为研究对象,筛选25种草本优势种,采用方差比率法,结合χ2检验、联结系数AC、共同出现百分率PC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方法,分析25个草本优势种的种间关系,为重力侵蚀治理、固沟保塬的植物配置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依据。结果表明:1)方差比率法的检验结果表明,25个草本优势种总体上种间关系呈现显著正关联;2)χ2检验结果表明,正关联种对数(163)高于负关联种对数(135),且显著关联的种对数占总种对数的6.67%;3)大部分种对间联结系数AC和共同出现百分率PC都不高,种对间的相关性较弱,联结关系松散,群落仍处于长期的发展过程中;4)根据Spearman秩相关系数对25个优势种进行聚类分析,可将其划分为5个生态种组。  相似文献   

15.
太白山雅美鹿蹄草群落植物种间关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太白山22个雅美鹿蹄草群落110个样方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方差比率法、基于2×2列联表的x2统计量以及种间关联指数(Jaccard指数、Dice指数和Ochiai指数)的测定,对该群落植物种间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雅美鹿蹄草所在群落中24个物种在总体上呈不显著正关联(R=1.326>1);正负关联种对数之比为0.90;5个种对为显著正关联,2个种对为极显著正关联,其他关联程度均低于显著水平.雅美鹿蹄草群落Jaccard指数(J),J<0.25的种对占84.43%,0.25≤J<0.50的种对占12.31%,J≥0.5的种对占3.26%;Dice指数与Ochiai指数也有同样的趋势,说明各物种关联程度较低,趋于独立.  相似文献   

16.
牛姆林区青钱柳群落的主要种群种间关联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一系列种间关联测定技术 (方差比率 ( VR)法检验多物种间总体相关性、χ2 检验各种对间的联结性、关联指数测度各种对间的关联程度 )对青钱柳群落的 1 2个主要乔木种群的 1 2个主要种群的种间关联分别进行检验与测度 ,结果表明 :青钱柳群落的 1 2个主要乔木种群间在总体上表现出无关联 ,各种对间的联结性不显著 ,关联程度也较低 ,各自趋于独立出现 ,这种“松散”状况可能与该群落处于过熟发展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北京鹫峰地区侧柏人工林草本层群落物种多样性及种间关系进行研究,以更好地认识该地区侧柏林草本层物种组成、结构、功能及与环境的关系。【方法】基于50个侧柏样方的调查数据,运用Simpson指数、Shannon-Weiner指数、Pielou指数和Gini指数4个多样性指数进行物种多样性计算,利用方差比率(VR)法,并结合以χ2检验为基础的联结系数AC和共同出现百分率PC等方法,对主要物种种间的联结性进行测度。【结果】侧柏人工林草本层物种均匀度指数较大,Pielou、Gini指数分别为0.809和0.807,而物种多样性指数偏小,Simpson、Shannon-Weiner指数分别为0.591和1.137;VR为1.826,草本层主要种群间整体上表现出净的正关联;在草本层的28个种对中,有10个种对达到显著联结(3.841≤χ26.635),其中有3个种对达到极显著关联(χ2≥6.635),且在显著关联种对中,显著正关联的有70%,表明该草本层群落中主要物种处于稳定阶段;狗尾巴草(Setaria viridis)与牵牛花(Pharbitis nil)表现出极显著正联结,而与求米草(Oplismenus undulatifolius)、披针叶苔草(Carex lanceolata)表现出极显著负联结;AC值和PC值的计算结果与χ2统计量结果基本一致,为了能够更加准确地分析种对的关联程度,在以χ2检验为基础的同时,结合联结系数AC和共同出现百分率PC等方法测度物种种间的联结性更有说服力。【结论】北京鹫峰地区侧柏人工林草本层主要物种的关联性在整体上表现出净的正关联,说明该群落在向着顶极群落发展,群落结构及种类趋于完善和稳定,种间关系也趋于正关联,以求得物种间的稳定共存。  相似文献   

18.
选择贵州省草海流域典型森林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样地调查法对不同类型植被群落进行调查,分析不同植被类型群落种间联结性、优势种种间关系以及不同植被类型群落稳定性。结果表明:草海流域森林植物群落中,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物种间存在正关联性,其中乔木植物种群间显著正关联,而灌木、草本植物种群间关联性不显著。草海流域森林群落优势种种对间存在显著关联性,其中部分优势种种对显著性正关联,而负关联种对不显著,灌木层群落稳定,乔木层、草本层群落存在竞争,群落不稳定。草海流域不同森林植被类型中,灌木层群落相对较为稳定,而乔木层和草本层群落存在优势种间竞争,群落不稳定。  相似文献   

19.
华木莲群落种间联结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方差分析、χ2检验和共同出现百分率PC等的计算,对华木莲SinomanglietiaglaucaZ.X.YuetQ.Y.Zheng分布的群落中60个主要树种间的联结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华木莲分布的群落总体种间关联性为显著正相关;236个种对呈显著正联结,44个种对为显著负联结,PC≥60%有28对,40%≤PC<60%有121对,20%相似文献   

20.
以砒砂岩地区林龄为8 a的沙棘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X2检验和Jaccard指数对沙棘群落18个优势种种间联结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沙棘群落优势种在整体上呈现正关联,且呈显著相关的种对数占总对数的60.8%,说明该群落演替处于相对稳定的阶段;由于生态习性和生境的不同,沙棘群落分为2个不同的生态种组,对生境要求相同或相似的种对在适合其生存的生境中表现出显著的正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