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根据连云港地区1974-2016年5个站点的气象资料和水稻产量资料,利用主成分回归方法研究该地区水稻不同生长期内,气象要素与水稻气象产量的关系,构建预估模型并对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抽穗开花期和灌浆成熟期的气温、积温等热力因子对连云港地区水稻气象产量影响最大;主成分分析的前3个分量为"抽穗开花期因子"、"灌浆成熟期因子"和"移栽返青期因子",可以解释连云港地区85%左右的水稻相对气象产量变化;回归模型组合出3个新的因子,分别对应抽穗开花期的热力条件、灌浆成熟期的热力条件和移栽返青期的温差,该模型可以较好地预估连云港地区水稻的气象产量.  相似文献   

2.
采用盆栽与蒸渗仪对比栽培的方式,研究了水分胁迫对水稻生理生化指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胁迫使植株叶水势、蒸腾速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均有所降低。主要影响表现在光合产物的减少,进而降低了水稻茎秆中淀粉的含量,提高了α-淀粉酶、β-淀粉酶的活性,加速了淀粉的水解,促进了贮藏碳水化合物的输出。分蘖期遭受水分胁迫使胁迫期水稻分蘖数显著减少,叶面积指数明显减小。拔节孕穗期遭受水分胁迫在单阶段胁迫中减产幅度最大,分蘖期、抽穗开花期紧随其后,分蘖、拔节孕穗期连续中度胁迫减产幅度超过任一时期。  相似文献   

3.
<正>水稻在抽穗扬花至灌浆结实期往往会遭受高温热害,高温热害的受害指标是:日最高气温连续3天以上≥35℃,敏感期在水稻盛花期。实践证明,在开花期,35℃以上的高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稻田与邻近气象站的温湿度差异及其对水稻高温热害损失评估的影响,利用HOBO温湿度传感器,在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柯郑村通过稻田小气候观测,分析了稻田与邻近气象站的温湿度差异,并利用水稻高温败育模型评估了该差异对水稻高温热害损失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从分蘖至成熟期,稻田的相对湿度比邻近气象站点高8百分点左右;分蘖至抽穗开花期稻田日最高温度比气象站点低1.1℃,灌浆期稻田与气象站日最高温度差异逐步减少,黄熟期后两者差异不大;而分蘖至抽穗开花期稻田日最低温度比邻近气象站低0.7℃左右.此后,随着低温过程的出现,稻田与邻近气象的日最低温度差异在增加,灌浆至成熟期差异达到2.0℃以上.当最高温度低于35℃时,考虑稻田和气象站点温度差异后,估算得到的败育率比直接利用气象台站数据低50%,随着高温指标的增加,该差异在减少.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揭示已发生的气候变化对四川盆地水稻生产的影响。应用1981-2009年四川盆地22个站点的水稻观测数据及与其对应的气象观测数据,对水稻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和灌浆乳熟期的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日降水量和平均日照时数与水稻空壳率、秕谷率和千粒重建立统计回归关系,分析气象要素对水稻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盆西平原区(Ⅰ)空壳率随抽穗扬花期平均最高气温的升高而减少,随拔节孕穗期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随抽穗扬花期和灌浆乳熟期平均日照时数的增加而减少;盆中浅丘区(Ⅱ)秕谷率随乳熟期平均最高气温的升高而降低;盆南丘陵区(Ⅲ)空壳率随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日照时数的升高而增加,千粒重随平均最高气温的升高而降低,随平均日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气象要素对盆东平行岭谷区(Ⅳ)的影响较小。由此说明,影响四川盆地水稻空壳率的主要生育期为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和灌浆乳熟期,影响秕谷率的主要生育期为灌浆乳熟期,影响千粒重的时期主要为拔节孕穗期;干旱对盆南丘陵区(Ⅲ)拔节孕穗期水稻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较大,与气候变暖相应的高温危害对四川盆地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较小。本研究为准确评估气候变化对水稻生产造成的影响及采取相应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不同生育阶段干旱胁迫对杂交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不同生育阶段干旱胁迫对杂交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对指导高原山区水稻应对常发季节性干旱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用杂交籼稻品种‘两优585’‘金优785’和‘紫优93’,种植于水泥池中,分别于有效分蘖期、无效分蘖期、幼穗分化前期、幼穗分化后期(花粉细胞形成期)、抽穗开花期、灌浆结实期进行耕作层土壤相对湿度约70%的干旱处理,干旱处理持续20d后复水,以长期淹水为对照,研究不同生育阶段干旱对水稻产量与重要群体质量指标形成动态的影响。[结果]各生育阶段干旱均较对照减产,减产率为3.6%~31.1%,有效分蘖期、幼穗分化前期干旱处理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抽穗开花期、花粉细胞形成期、灌浆结实期干旱处理,无效分蘖期干旱处理对产量影响最小。与对照相比,有效分蘖期干旱处理降低了有效穗数,幼穗分化期干旱处理降低了穗粒数,抽穗开花期干旱处理降低了结实率和千粒质量,灌浆结实期干旱处理降低了千粒质量。在水稻群体形成过程中,有效分蘖期干旱处理致分蘖生长受到抑制,即使成穗率高,但是群体过小,干物质积累的基础小;幼穗分化期干旱处理抑制叶的生长,干物质积累少,幼穗发育不良,抑制了颖花分化;抽穗开花期、灌浆结实期干旱处理引起干物质积累受限是产量降低的重要原因。[结论]不同生育期遭遇长期(20d)的中度水分胁迫致使杂交籼稻发生不同程度的减产,并且复水后不能得到完全补偿。  相似文献   

7.
连云港市气候变化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江苏省连云港市近年的气象资料分析出气候变化趋势,并对应水稻(Orvza sativa L.)气象产量的变化,分析在当今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气象因子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稻全生育期,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降水都呈逐年上升趋势,日照时间和温差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各气象因子在不同地区也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但变化程度不相同。在水稻的6个生育期阶段,气象因子的变化趋势与全生育期基本相同,但在各地区各生育阶段也存在着不同的变化趋势。在水稻全生育期,通过特征分析表明,降水量与水稻产量的相关性最高,由降水在水稻全生育期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降水量的变化使得水稻产量增加。水稻在移栽返青期的温差与抽穗开花期和灌浆成熟期的最高气温、温差、日照时间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最为明显。最高气温在近年呈上升趋势,将有利于水稻产量的增加,而温差与日照时间呈减小趋势,将会对水稻造成减产。  相似文献   

8.
根据2015-2016年同期平江县逐日降水量资料,利用相关检验、分析等技术方法,对平江县内的水稻受洪涝灾害及年降水量变化影响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洪涝对水稻产量影响的关键生育期和致灾因素,同时得出在抽穗开花期遭受暴雨洪涝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充分考虑洪涝灾害和早稻发育期抗灾力的不同影响,为我县早稻生育过程中开展气象服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水稻纹枯病又称云纹病,该病使水稻不能抽穗,或抽穗的秕谷较多,粒重下降,是当前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一般早稻发病重于单季晚稻和后季稻,轻者影响谷粒灌浆,重者引起植株枯萎倒伏、不能抽穗或枯孕穗,一般减产10%~20%左右,严重时可减产50%以上.  相似文献   

10.
氯化胆碱及其复合物,在水稻拔节期,抽穗至开花期,灌浆期,三次叶面喷施,可以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显影响穗部各农艺性状及产量。  相似文献   

11.
水稻作为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质量与健康质量。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导致水稻生育期内出现低温冷害的可能性增大,降低了水稻的品质。本研究基于全自动人工气候室,实施自然温度日变化规律下,不同低温处理时期、低温水平和低温持续时间的水稻盆栽试验,以揭示低温胁迫对水稻蛋白质积累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籽粒蛋白质含量随温度的降低和低温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并且灌浆期低温对对水稻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大于开花期。通过分析水稻不同穗位籽粒蛋白质含量发现,低温对稻穗上部和下部籽粒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光温条件对水稻结实及干物质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试验研究了水稻抽穗结实期开花、乳熟和蜡熟三阶段弱光照和高温对结实和干物质生产及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 ,①各阶段的光照强度下降到自然光强的 70 %时 ,不会显著影响单穗籽粒产量 ;但光强下降至5 0 %时 ,则会使空、秕粒增加 ,导致结实率下降而使单穗籽粒产量显著降低。弱光照对千粒重的影响不显著。②各阶段在 36℃以上高温时 ,单穗籽粒产量和结实率均显著下降 ,除开花阶段外 ,还有明显降低千粒重的趋势。③光照不足和高温都使单茎干物质积累速率和积累量降低 ,但光照不足时使干物质在穗中分配比率提高 ,而高温则相反。另外 ,抽穗开花阶段光照不足使茎鞘养分运转率下降 ,乳熟和蜡熟阶段光照不足则使运转率提高。高温除蜡熟阶段使运转率提高外 ,在抽穗开花和乳熟阶段则均使运转率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3.
追氮时期对优质小麦氮素吸收·运转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揭示小麦不同追氮时期的氮素利用机制。[方法]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时期追施氮肥对优质小麦氮素吸收、分布、运转和产量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小麦吸收的氮素中,来自土壤的占73.36%~78.58%,来自肥料的占21.42%~26.64%。拔节期和挑旗期追施氮肥可促进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尤其是对肥料氮的吸收,提高氮素开花期穗器官和成熟期籽粒的分配量和分配比例,促使开花后营养器官的氮素向籽粒转移。小麦籽粒氮素的74.08%~80.28%是开花前营养体氮的调运,各营养器官对籽粒的贡献大小为叶片>茎>穗轴+颖壳>叶鞘>根。适期追氮增加了穗粒数,提高了收获指数和产量。[结论]不同时期追氮对小麦的氮素代谢、产量和品质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施用氮肥对麦茬稻生长发育和产量有明显影响。水稻播秧后到穗分化开始前施肥,分蘖多,叶面积大,单位面积上的穗数和实粒数多,产量高,而且施肥越早效果越好;穗分化开始后不久施肥,每公顷穗数和颖花数过多,造成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降低,产量不高,还使上部1,2,3叶片过大,基部节间如长,后期易倒伏;孕穗期施肥虽然没有增加穗数和颖花粉,但可减少颖花的退化,因此比穗分化后不久施肥产量高;抽  相似文献   

15.
杂交水稻制种应用穗萌抑制剂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出切实有效的穗萌抑制剂。[方法]通过用4种药剂(乙烯、多效唑、穗芽克、脱落酸),在4个地点(凤台、合肥、巢湖和舒城)进行试验。[结果]4种药剂对抑制穗上发芽都有一定的作用,但在不同地点不同药剂效果不尽一致。这些药剂在2007年使用中对种子发芽率没有影响。[结论]4种药剂中,以脱落酸效果最好,但是其价格昂贵,在杂交水稻制种上无法应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不同年份生育期间有效积温和日照对水稻品种农艺性状关系的分析得知,有效积温对各农艺性状的相关表现为空秕率(0.4696**)>穗粒数(-0.4063*)>千粒重(-0.4014*)>有效穗数(0.2511)>株高(-0.0843)>产量(0.0598);日照对各性状相关性为穗粒数(0.5889**)>空秕率(0.3843)>千粒重(-0.2047)>株高(0.0700)>有效穗数(0.0155)>产量(-0.O123);温光对产量的回归方程为Y=367.74+0.0468X1—0.0166X2。  相似文献   

17.
通过少免耕栽培与常规栽培对比试验,分析少免耕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栽培相比,少免耕栽培能缩短水稻生育期,使成熟期提前;穗长较长、穗总粒数和实粒数较多;在收获时成熟度不一致的情况下,产量虽较低,但经济效益较高,每667 m2增收10%以上。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杂交稻旱种最佳的栽培方法,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播期、密度和施氮量对旱育秧覆膜移栽杂交稻产量的影响,以及主要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播期从3月30日推后到4月20日,杂交稻旱种全生育期逐渐缩短,从155 d缩短到148 d;穗长、穗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与产量成正相关关系,相关程度为:结实率>实粒数>穗长>穗粒数>千粒重;主要性状对产量的直接通径正效应顺序为:穗长>结实率>有效穗数>千粒重>成穗率,直接通径负效应顺序为:株高>穗粒数。杂交稻旱种可通过提高结实率和穗长来增加产量,同时要控制株高。试验因素对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播期>施氮量>密度,旱育秧覆膜旱移栽杂交稻最优高产栽培组合为:3月30日播种、每公倾90万基本苗和施用纯N 90 kg作分蘖肥。  相似文献   

19.
李玉嵩  张根  陶诗顺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386-1387,1466
[目的]探究多个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对栽培密度的反应差异性。[方法]以四川盆地10个宜栽杂交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其在4种栽植密度下单株穗数及穗部经济性状变化的差异性。[结果]栽植密度对供试杂交稻单株有效穗数影响最为明显,与其每穗着粒数、实粒数和穗粒重也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但对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影响很小。[结论]不同基因型品种单株穗数及穗部经济性状对栽植密度的反应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三年来,在水稻穗粒结构的调查中,我们对机插水稻产量构成要素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穗数与产量的相关性最为密切,对产量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