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芩又叫黄金条根、滇黄芩、山茶根。为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野生分布较广,陕西、山东、四川、云南栽培较多。黄芩味苦、性寒,以根入药,含黄芩素、黄芩甙等成分。药理实验证明:黄苓有消炎、解热、清热、解毒、止血、凉血、安胎、降压、利尿及抑菌作用。用于治疗肺热咳嗽、目赤肿痛、吐血衄血、湿执黄胆、肝炎、痢疾、积热吐衄、胎动不安等症。1、植物特性株高30 ̄60厘米。主根粗壮,略呈圆锥形,外皮褐色,断面鲜黄色。茎方形,基部木质化。叶交互对生,具短柄,披针形。总状花序顶生,花偏生于花序一侧;萼钟形,先端5裂;花冠唇形,蓝紫色;雄…  相似文献   

2.
1.形态特征 黄芩株高50~60cm,主根粗壮,外皮褐色,断面鲜黄色,茎方形,基部木质化.叶对生,有短柄,披针形,全缘;总状花序顶生,偏生于花序的一边,花冠唇形,蓝紫色,小坚果近球形.果皮呈黑褐色.花期6~9月,果期8~10月. 黄芩以根入药,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等功效,常用于抗病原微生物、抗过敏、消炎、护肝、利胆、降压、解热、解毒、抗凝血和血栓形成、促进细胞免疫和抗肿瘤,是常用大宗药材.  相似文献   

3.
黄芥别名黄金茶、烂心草、山茶根、条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根入药,为清热解毒佳品. 黄芥为多年生草本,高30~60cm.主根圆锥状,长约10~30cm,直径1~2cm,外皮黄褐色,内部黄色.茎丛生,基部伏地,稍上升或直立,分枝多而细,方形,绿色或紫绿色.单叶对生;叶片披针形,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圆形,全缘.总状花序顶生,花偏向一侧排列较密;花萼筒状,外面密生短毛;花冠蓝紫色,二唇形;雄蕊4枚,2强;雌蕊1枚,子房4深裂,子房下具橙色肉质花盘.小坚果4枚,卵圆形黑色,表面具瘤,直径约1mm,包围于宿存萼内.花期6~9月,果期7~10月.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山西省23个产地野生黄芩根中主要有效成分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含量。结果表明,23个产地野生黄芩根中主要有效成分含量差异明显,黄芩苷的含量为8.19%~14.43%,黄芩素的含量为0.62%~1.63%,汉黄芩素的含量为0.17%~0.58%。在23个产地中,产自吕梁市中阳县武家庄镇刘家圪垛村的野生黄芩根中黄芩苷含量最高,为14.43%;产自临汾市安泽县府城镇刘寨村的野生黄芩根中黄芩素的含量最高,为1.63%;产自晋中市寿阳县平头镇罕山村的野生黄芩根中汉黄芩素含量最高,为0.58%;除了忻州市忻府区阳坡乡高灌村外,其余22个产地的野生黄芩根中的黄芩苷含量均符合《中国药典》规定的干燥品中不低于9.0%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从黄芩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数量特征和黄芩生物学产量测定入手,采用稀释平板法和称重法,探讨黄芩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数量特征和根际效应以及黄芩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与黄芩生物学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黄芩根际土壤微生物细菌和真菌数量从大到小依次是生长势好的根际土壤、生长势一般的根际土壤、生长势差的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而放线菌数量数量变化趋势不明显;黄芩根际均表现为正的根际效应;黄芩根际土壤微生物中的细菌和真菌群落主要影响黄芩的叶片重,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黄芩药用部位重、主根重和须根重,而黄芩根际土壤微生物中的放线菌群落对黄芩的生物学产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黄芩,别名山茶根、黄芩茶、土金茶根、条芩、枯芩等,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味苦性寒,有清热、泻火、解毒、降压、利尿、止血安胎及抑菌作用.主治热病发烧、感冒、目赤肿痛、吐血、肺热咳嗽、肝炎、湿热黄疸、高血压、泻痢、热淋、胎动不安、痛肿疔疮以及预防猩红热等症.黄芩的主要化学成分是黄芩甙(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甙、汉黄芩素、黄芩酮Ⅰ、Ⅱ、千层纸黄素A及菜油甾醇等.主要有效成分为黄芩苷,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真菌、解热、降压和抗癌作用.  相似文献   

7.
黄芩栽培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芩又叫黄金条根、山茶根、黄芩茶、条芩、枯芩等,为唇形科黄芩属植物,以根为药,具有清热燥湿、解毒、止血、抗炎、安胎、降压、利尿、抑菌等功效.除中医配方外,大量用于中成药.根据《全国中成药产品目录》第一部统计资料,66种蜜丸中有45种含黄芩,64种片剂中有46种应用黄芩,36种水丸中有25种用黄芩,也就是说,70%的中成药都含有黄芩,是制药工业的重要原料,如"银黄口服液"的主要成分就是黄芩提取物.  相似文献   

8.
油菜素内酯和吲哚乙酸对黄芩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黄芩生产和品质改善提供参考,以商洛黄芩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叶面喷施和浸根2种方式施用不同浓度油菜素内酯(BR)和吲哚乙酸(IAA)植物生长激素对黄芩苗生长及其黄芩苷和黄芩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叶面喷施和浸根2种方式施用不同浓度BR和IAA溶液对黄芩苗生长及品质的影响明显,并以施用BR和IAA浓度分别为0.1mg/L和50mg/L时的黄芩苗生长及品质最优。其中,叶面喷施黄芩苗的根冠比、株高和侧根数分别为0.75、27.2cm和17条,比叶面喷施清水(CK)黄芩苗分别增加257.14%、32.68%和88.89%;叶面积指数和光合速率分别为8.03和20.58mg/cm2·h,比CK分别提高139.0%和118.24%;黄芩苷和黄芩素含量分别为3.25%和1.05%,比CK分别增加0.66百分点和0.35百分点。浸根黄芩苗的根冠比、株高、侧根数分别为0.78、26.7cm和20条,比清水浸根(CK)黄芩苗分别增加143.75%、31.53%和81.82%;叶面积指数和光合速率分别为7.18和18.65mg/cm2·h,比CK分别提高246.86%和151.69%;黄芩苷和黄芩素含量分别为3.12%和1.03%,比CK分别增加0.55百分点和0.34百分点。采用叶面喷施和浸根2种方式施用适宜浓度BR和IAA均可显著促进黄芩苗的生长、品质改善和药用价值提高,且2种施药方式的黄芩苗生长及品质相当。  相似文献   

9.
通过收集具有甘肃黄芩主产区—陇西的两年生黄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鲜重、根长、根粗、气温和地温的动态数据,分析黄芩生长规律,结果发现:影响根长的生长时间段主要为6月中旬—8月中旬,此阶段是黄芩的扎根阶段;根重在7月中旬—9月中旬增重迅速,根的营养物质等的积累量大;而地上部分增重主要在7月中旬—8月中旬之间,正处于黄芩营养生长的鼎盛时期。以此为依据,进而找出合理的耕作策略和科学的管理规程。  相似文献   

10.
一、栽培与管理 黄芩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为唇型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和凉血安胎的作用.黄芩喜温暖,耐高温、耐旱和耐严寒.黄芩生于干燥向阳的山坡草地,多为野生,少有栽培.以向阳、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中性和微碱性的壤土上生长良好.在我国主产于陕西、山西、河北、内蒙、辽宁和黑龙江等北部地区.四川、云南等也有分布,但黄芩品质较差.野生黄芩以河北承德地区、内蒙古赤峰一带所产为地道.产品根条粗长,质地坚实,内色鲜黄,素有"热河黄芩"之称.黄芩主要以野生为主,人工栽培近几年才刚刚开始.河北、陕西、山东栽培的较多.  相似文献   

11.
黄芩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正>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又名山茶根、黄芩茶、土金茶根、条芩、枯芩,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性寒味苦,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安胎等功效。黄芩是常用的大宗药材,药用量逐年上升。其药源主要来自于野生,但近年来野生黄芩被大量采挖,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在我国,黄芩主产于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尤以山西省产量最多。  相似文献   

12.
黄芩毛状根的生长与产物代谢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黄芩毛状根生长和产物代谢的规律。[方法]采用毛状根培养技术,培养黄芩毛状根;采用HPLC法,测定黄芩苷和黄芩素含量;采用蒽酮硫酸法,测定培养液中残糖含量。[结果]黄芩毛状根的生长曲线呈"S"形。培养40 d,鲜量、干重分别达112.8、14.2g/L,黄芩苷、黄芩素含量分别为8.16%、1.78%,培养液中残留的蔗糖、总糖、果糖、葡萄糖含量分别为0.02%、2.97%、1.06%、1.89%。[结论]黄芩毛状根能有效富集黄芩苷和黄芩素。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人工打花对黄芩药材生物量和有效物质积累的影响,为生产上提高黄芩药材产量和质量提供科学依据。在黄芩种植基地随机设置打花处理和不打花处理(对照)2个试验区,黄芩开花期间,在打花处理区内将黄芩花蕾全部人工除掉,不打花处理(对照)区保持花蕾正常生长,常规管理。采收期分别于两试验区内随机取样,测量黄芩地上鲜重、地下鲜重、地下干重、根长、分根数、最大根粗、平均根粗以及株高等生物量指标;采用HPLC法测定黄芩根中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等有效物质含量。结果表明:人工打花处理显著提高黄芩地下分根数和地下干重,分别高出对照61.11%和50.00%(p<0.05),有效物质黄芩苷、汉黄芩苷和黄芩素总量较对照组分别提高52.49%、51.66%和55.56%(p<0.05);打花处理提高黄芩地下部分鲜重,高出对照25.00%,但未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打花处理对黄芩地上鲜重、最大根粗和平均根粗、株高以及根长等未产生显著性影响(p>0.05)。打花处理使黄芩根中黄芩苷含量提高1.65%,汉黄芩苷含量高1.07%,黄芩素含量高2.86%,但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人工打花处理对黄芩药材生物量和有效物质积累有积极促进作用,打花处理可作为生产上提高黄芩药材生物量和有效物质积累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光质对黄芩毛状根生长和黄芩苷生物合成的影响。[方法]采用白光和蓝光(400~480 nm)照射(12 h/d)以及黑暗条件培养黄芩毛状根,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苷含量,考察光质对黄芩毛状根生长及黄芩苷含量的影响。[结果]光质对黄芩毛状根生长和黄芩苷含量均有影响;白光和蓝光培养的毛状根生物量无明显差别,且白光抑制黄芩苷的积累;黑暗条件下培养的毛状根生物量和黄芩苷含量均高于蓝光与白光条件培养的毛状根。[结论]黑暗更适合黄芩毛状根生长与黄芩苷合成。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细黄链霉菌诱导黄芩对黄芩根腐病菌的抑制效果,采用不同浓度细黄链霉菌发酵液、无菌水(CK)分别浸泡黄芩幼苗的根8h,幼苗移栽后在黄芩幼苗根部接种5 mL黄芩根腐病菌菌悬液,待幼苗生长至4叶期时,不同时间内测定黄芩叶片的CAT、POD和AAO活性.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细黄链霉菌发酵液对黄芩叶片中CAT、POD、AAO活性的影响比较显著,随着细黄链霉菌发酵液浓度的减小,黄芩叶片中CAT、POD、AAO活性总体的趋势先增加后减小;当细黄链霉菌发酵液稀释到50倍时,黄芩叶片中POD、AAO活性一直比其他浓度的发酵液诱导的黄芩叶片中POD、AAO活性强,而黄芩叶片中CAT活性除了在12 h和24 h外,其余时间均高于其他浓度的发酵液诱导处理.细黄链霉菌发酵液诱导黄芩,其体内的CAT、POD、AAO活性均高于CK,说明细黄链霉菌对黄芩根腐病菌的抗病性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16.
<正> 一、黄芩黄芩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以根入药。有效成分为黄芩甙、黄芩素、汗黄芩甙、汉黄芩素。 黄芩为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需求数量很大,是全国中药材特大品种之一,是清热泻火、消炎镇痛的主要药材品种。目前黄芩的应用和开发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关注,需求量也随之急剧增加。 我国黄芩的商品主要来源于野生资源,家种黄芩虽然成功,但因种子采收量小、栽培技术要求高,家种黄芩种植面积一直不大。野生黄芩经过长期的掠夺性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黄芩的最佳施肥量,通过对华亭县种植的两年生黄芩施用不同量的磷二铵,探讨不同磷二铵用量对两年生黄芩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肥量的增加,黄芪的根长、根粗、干重及产量也随着增加;当施450 kg/hm~2时根长、根粗、干重及产量分别增加28.28%、60.00%、33.59%、33.51%;施600 kg/hm~2时黄芩的根长、根粗、干重及产量均达到最大,比对照分别增加28.88%、70.67%、37.09%和37.00%。研究表明,施600 kg/hm~2时获得的经济效益低于施450 kg/hm~2。因此,施450 kg/hm~2是黄芩的最佳施肥量。  相似文献   

18.
<正>黄芩属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空心草、黄金茶、山茶根,以根入药,是常用中药材之一,具有抗菌消炎、降压利尿、解毒利胆之功效,可治疗肺热咳嗽、目赤肿痛、湿热黄疸、肝炎等。近年来,临洮县黄芩种植面积达到23 hm2,产值  相似文献   

19.
黄芩别名空心草、黄金茶、山茶根等,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中医学上以根入药,性寒、味苦:功能清热解毒、燥湿、止血、抗菌、降压;主治温病发热、肺热咳嗽、湿热黄疸、泻痢、胎动不安、目赤肿痛、吐血衄血、肝炎等症.近年来,黄芩的药用量逐年上升,货源紧缺,价格居高不下.种植黄芩既利于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又利于满足中药材市场需求,还能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年限家种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方法]2年生黄芩自3月29日开始于返青前、返青后、现蕾期、开花期、结实期、果熟期、枯萎前和枯萎后采样;3年生黄芩自3月26日开始采样,每15d1次,直至10月13日地上部干枯。[结果]家种黄芩生长前期以生长茎叶为主;生长中期,有机物质大量运向花蕾和果实等生殖器官;生长后期,有机物质大量转向根部,是根部产量形成的主要时期。2、3年生黄芩根干重占植株总干重的比例和地上器官干重占植株总干重的比例2条曲线的交叉结合呈典型的"剪刀形"。[结论]该研究可为家种黄芩的高产高效栽培及适时采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