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江苏兴化垛田是我国乃至全球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其由自然条件与人类农业活动共同构建形成的景观,在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中有着独特优势。通过对垛田自然景观、生产景观、聚落景观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景观组成的总结,在分析融合发展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从借助独有的特性和优势进行更好地探索与利用的方向上,提出垛田景观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研究基于社会学的理论视角,以江苏兴化垛田为例,在描述垛田保护过程中政府、企业及村民等多方主体参与保护和利益分配情况的基础上,从"理性人"假设出发分析各主体的行为逻辑,据此探讨社会参与和利益分享各自的机制发生路径,进一步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关系;最终构建出基于多方合作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模式,并得到三点启示:树立正确保护感知是指导有效保护垛田的前提、信任且紧密的主体关系是垛田保护的重要基础、社会参与和利益分享是不可分割的机制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兴化垛田为考察对象,通过兴化市政府所印发有关兴化 垛田管理办法、相关文件以及田野调查的情况来对兴化垛田保护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作为农业大国及世界农业的发源地之一,我国较早地开展了农业文化遗产的挖掘认定及保护传承工作。农业文化遗产经历千百年的岁月洗礼后如何进行合理保护,又如何进行传承发扬呢?本文以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这一江苏省唯一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例,对此进行探索讨论。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农业文化遗产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际探索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就现有的研究而言,关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共同体的系统性研究尚未出现。我们将以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主体、客体及相互关系研究方面为基础,从江苏兴化政府、当地居民共同参与公共管理的角度同时考虑非政府组织,研究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的保护共同体构建,最终为实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农业文化遗产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际探索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就现有的研究而言,关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共同体的系统性研究尚未出现。我们将以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主体、客体及相互关系研究方面为基础,从江苏兴化政府、当地居民共同参与公共管理的角度同时考虑非政府组织,研究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的保护共同体构建,最终为实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7.
农业文化遗产是一种新的遗产类型,其概念仍存在一些争议,但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资源,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大兴区位于北京市东南部,作为京津冀产业带的重要节点,是北京极少保存下来的皇家贡果产地之一,是典型的永定河流域沙地农业生态系统,保存相对完整的农耕民俗文化,具有农业文化遗产开发的独特优势。该区域申报农业文化遗产对打造皇家贡品文化保护与传承基地,延伸农业产业链、带动农业文化旅游业,提升区域形象和文化品位,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具有重要影响,而在遗产开发过程中须处理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城镇化发展、现代农业发展、旅游开发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应积极申报"永定河下游皇家贡果文化系统",建设"中国农业文化博览园",打造世界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保护好宝贵的农业文化遗产,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通过农业文化遗产的旅游化保护与开发,形成具有福建特色的农业文化遗产利用、保护协同的新路径。【方法/过程】运用田野调查和比较分析,对福建省9地市20个县市进行实地调研。【结果/结论】福建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存在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主体认识不清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机制未健全、农业文化遗产可持续开发重要性认识不足的问题。根据调查分析并借鉴国内外经验,提出应从政府保护责任、农业文化遗产的资源转化、保护与利用过程中的责权关系、利益分配、开发方式等方面推进福建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的实施,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日益受到重视,旅游化开发也成为部分农业文化遗产的利用途径。本文以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为例,探讨其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拓展客源市场、加大旅游投资、丰富旅游项目、推动全域旅游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往往会由于过度商业化的开发而忽略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态"保护,从而导致文化遗产丧失精神内核,不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不利于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发扬。本文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的关系进行论述,并就如何进行旅游开发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态"保护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1.
因应"乡村振兴""美丽中国"等国家战略,在景观、旅游层面充分挖掘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探索保护式旅游开发,既是对原真性的扬弃,又是对活态性的传承,更是对复合性的关照。浙江省湖州市应建立机制、摸清家底,抢救式发掘农业文化遗产;产业促进、规范管理,开发式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均衡利益、科研驱动,协同式传承农业文化遗产,从而实现历史价值与旅游开发、传承保护与经济产出的和谐共赢。  相似文献   

12.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遗产地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农耕文化成为乡村旅游的热土。本文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遗产核心区一个客栈经营者的访谈,分析乡村旅游给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碰撞和冲突,并从遗产整体保护与有序开发、梯田旅游经营主体、经营模式升级等角度讨论梯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日本静冈茶文化生态式旅游资源的开发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概念的提出以及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文化遗产在地方旅游开发下的生态应用及保护受到更多的重视。由于农业文化遗产具有文化、生态等突出价值,对其进行保护性的开发研究十分必要。以日本静冈茶文化遗产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日本静冈茶文化遗产、茶道、茶艺、旅游开发等,并以此为鉴,分析中国茶文化遗产资源及利用现状,寻找适用于中国茶文化遗产旅游保护开发的方法,为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科学合理的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世界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作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项目之一,传统稻鱼共生系统农业文化遗产所在地蕴含多种旅游资源:山水景观旅游资源,农耕文化旅游资源,田鱼文化旅游资源,华侨文化旅游资源、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和传统村落旅游资源。依托这些资源,可以开发多种类型的旅游产品。农业遗产地旅游资源开发应该注意遗产保护至上、环境保护优先、注重社区参与、提升农民收入4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江苏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是江苏中部里下河腹地的兴化地区一种特有的农业文化遗产。江苏省兴化市因自古地势低洼,湖荡交错,导致洪涝灾害频发,当地先民为防治洪涝灾害,创造出了在沼泽高地之处垒土成垛,垛上耕田的一种独特的土地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9月13~28日,由FAO与农业部共同举办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第一期培训班在中国成功举办,来自亚洲和太平洋地区12个国家农业等相关部门的23位代表参加了活动。此次培训全面介绍了农业文化遗产工作的理念,强调了加强GIAHS保护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分享了中国开展农业文化遗产工作的有关经验与挑战,帮助各国代表一起制定了启动和挖掘、申报农业文化遗产的行动计划框架,为推动GIAHS工作的广泛参与作了重要铺垫。培训期间,学员还实地调研了中国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等遗产地。  相似文献   

17.
在国家和政府逐渐重视农业文化遗产发展的背景下,研究福建农业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路径,对福建省的农业发展有着深远意义。研究发现,福建省农业文化遗产具有农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农业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等特色优势,同时又面临着盲目追求经济发展的无序开发、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业民俗工艺难以传承等困境,因此,提出加强宏观政策引导、适度开发农业文化产业、推进农业文化遗产与休闲旅游产业融合,以及建立活态传承机制等农业文化遗产活态保护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于艳邱  严艳 《江西农业学报》2010,22(7):210-211,214
农业文化遗产是一种复合遗产,在对其进行保护与开发时,只有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动态保护的目的。南疆绿洲农业文化遗产因其具有生态和文化的独特性,在开发时应采取"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的原则和"双核辐射式"的旅游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9.
孙业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490-10493,10602
解析了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认为农业文化遗产概念专注于人类赖以生存的农业系统、农业景观、传统农业知识体系、农业生物多样性等,指出其核心思想是"遗产不仅是关于过去的,更是关乎未来的"。在参考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认为目前关于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系统的生态价值和生态机制、传统农业知识的保护、社区参与机制、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政策法规以及农业文化遗产的动态保护探索方面。强调了农业文化遗产旅游是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的重要方式,分析了其不同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以及"农家乐"旅游等形式的特点,认为其本质是一种遗产旅游,其重要功能是确立地方的文化身份。研究表明,农业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和种类最多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财富,现阶段我们要实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统一,从而实现对文化和历史的传承。旅游项目的开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首要途径,但是在文化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往往会面临着一定的矛盾和难题,文章就主要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旅游开发的影响以及开发路径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