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稻麦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长效发展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张家港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情况的分析,针对小麦秸秆机械化还田与机插秧技术以及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与小麦机播集成技术,提出了适合当地的稻麦秸秆机械化还田工艺路线,探索适合当地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的长效发展机制,改善现有机械化还田生产工艺路线,优化当地农业循环经济体系,以为秸秆机械化还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秸秆还田机械化是保证秸秆还田作业质量、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的必要条件,也是大面积推广秸秆还田的基础。总结了东北、华北、西北和南方四大农业种植区的秸秆还田机械化主要技术模式及工艺现状,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介绍了秸秆粉碎还田、根茬粉碎还田和秸秆整秆还田3种机械化秸秆还田方式的定义、特点,以及相关配套机具的工作原理与典型机器;并对秸秆还田机械化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机械化秸秆还田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机具选购、秸秆还田与秸秆还田机的使用等方面详细说明了机械化秸秆还田应注意的问题,以期促进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情况的分析,针对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与小麦机播集成技术,提出了适合当地的稻麦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集成技术路线,探索适合当地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的长效发展机制,改善现有稻麦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集成技术路线,优化当地农业循环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国内外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现状、发展潜力和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阐述了我国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存在的问题、对策以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情况的分析,针对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与小麦机播集成技术,提出了适 合当地的稻麦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集成技术路线,探索适合当地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的长效发展机制,改善 现有稻麦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集成技术路线,优化当地农业循环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7.
田琪  杜欣  张恒铭  周建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821-13823
采用河北省保定市的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研究农机补贴对农户采用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是否机械化秸秆还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机械化秸秆还田成本对其是否采用影响显著,农机补贴可以有效地降低机械化秸秆还田才价格,推动机械化秸秆还田的普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继续加大对秸秆还田的农机补贴,减轻农机主的负担;加强对农机主的技术培训和对农民的宣传教育,使秸秆还田理念深入人心;健全农村保障机制,降低劳动力外移给农村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崇明秸秆资源化利用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加快推进崇明秸秆资源化利用,笔者从秸秆机械化还田的角度,认真分析秸秆资源化利用现状,按照基本发展思路,提出实施秸秆机械化还田的核心问题,提出了崇明秸秆机械化还田的主要瓶颈和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盐碱地棉花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山东省东营市盐碱地棉花秸秆机械化还田应用情况,对当前棉花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没有得到普及应用的原因进行了归纳分析。列举了棉花秸秆机械化还田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有效养分、缓冲土壤酸碱度、改良盐碱、净化土壤以及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提高作物产量方面的积极作用,阐明了盐碱地棉花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广阔的发展应用前景。介绍了适宜于棉花秸秆还田的专业机械及其工作原理:在仔细分析的基础上对保证秸秆还田质量的要点进行了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指导盐碱地棉花秸秆机械化还田的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10.
<正>一、秸秆还田技术模式秸秆还田从还田方式上可分为沤制粗肥还田、过腹还田和直接还田3种。秸秆直接还田机械化技术可分为粉碎还田和整秆还田两大类。粉碎还田包括各类作物的秸秆粉碎和根茬粉碎(主要是玉米根茬)机械化技术;整秆还田主要指小麦、水稻和玉米秸秆的整秆还田机械化技术。1.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化技术以机械粉碎、破茬、深耕和耙压等机械化作业为主,将作物秸秆粉碎后直接翻埋到土壤中去。具有作  相似文献   

11.
秸秆还田与有机肥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及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2008~2010年冬小麦生长季,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技术与精制有机肥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及性状的影响,探讨了精制有机肥与腐熟剂对秸秆还田的激发效果及其适宜施用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秸秆还田+腐熟剂并配施有机肥1500 kg/hm2对小麦的增产率达9.60%~15.34%。秸秆还田配施精制有机肥和腐熟剂有利于促进小麦的成穗率、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增加。精制有机肥施用量为750~1500 kg/hm2时激发效应最显著。  相似文献   

12.
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麦田土壤有机碳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大田定位试验,研究了稻麦两熟制下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麦田土壤总有机碳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可以显著提高土壤总有机碳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含量,其中旋耕+连续3季稻麦秸秆还田处理使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提高了37.19%,翻耕+连续3季稻麦秸秆还田处理使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提高了62.88%;翻耕处理的15~25 cm土层土壤总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显著高于旋耕处理;在相同秸秆还田方式下,旋耕处理的0~7 cm和7~15 cm土层的微生物熵显著大于翻耕处理,而15~25 cm土层的则相反。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探讨了秸秆还田对麦田土壤肥力和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方法]在稻麦一年两熟水旱轮作条件下,设置水稻、小麦秸秆单季还田和周年双季还田等处理,观察秸秆还田后小麦不同生育时期的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变化动态以及小麦收获后土壤基础肥力的变化。[结果]秸秆还田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小麦各生育时期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对土壤速效养分的供应起很好的补充作用;同时,秸秆还田增强了小麦中后期土壤速效养分的供应能力,更为下一个种植季提供了良好的肥力基础。其中,稻麦秸秆双季还田和稻草单季还田2个处理效果最明显。[结论]该研究为小麦高产栽培和秸秆科学还田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转植酸酶玉米10TPY005、非转植酸酶亲本玉米为试材,于2011年在玉米的不同生育期以及秸秆还田期对玉米根际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同一时期同一种微生物数量在转植酸酶玉米、非转基因玉米及空白对照中基本相同;不同细菌菌群在不同时期内数量变化情况不同:氨化细菌的数量在生育期内明显高于秸秆还田期,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及好气性固氮菌的数量在生育期内明显低于秸秆还田期;整个生育期和秸秆还田期转植酸酶玉米3种群落特征参数(优势集中性、群落多样性、均匀度指数)均高于非转植酸酶玉米,同时生育期内3种生物群落特征参数也明显高于秸秆还田期。  相似文献   

15.
秸秆还田是培肥地力、促进秸秆资源化利用和减少污染的重要途径。探讨冀西北旱作春玉米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为优化旱作区春玉米秸秆还田方式提供理论依据。设置秸秆还田大垄轮播(JL)、秸秆还田翻耕(JF)、秸秆还田旋耕(JX)3种方式,分析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MBC、N、P)含量和蔗糖酶(SUC)、脲酶(URE)活性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秸秆还田能够提高土壤MBC、MBN、MBP含量和SUC、URE活性,JL处理提高幅度显著(P<0.05)高于JF和JX,JF有利于提高20~60 cm土层增幅。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均显著(P<0.05)呈下降趋势。随着玉米生育期的延长,MBC和SUC呈先升后降趋势,MBN和URE呈波动式上升趋势,MBP呈先降后升趋势。随着土壤容重和pH的增加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呈下降趋势,随着土壤总有机碳(SOC)含量的增加MBC含量呈下降趋势,随着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提高玉米产量呈增加趋势。玉米生殖生长期显著(P<0.05)增加MBC、MBP含量,玉米衰亡期显著(P<0.05)增加MBN含量。综上所述,冀西北旱作区春玉米最优的秸秆还田方式为秸秆还田大垄轮播方式。  相似文献   

16.
稻草还田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及其生态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草生物产量约占水稻整个生物产量的50%,含有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近年来,随着免耕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生态恶化、资源短缺、氮肥利用率低等方面的原因,稻草还田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综述了稻草品质化学、还田技术以及稻草还田对作物生长及微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玉米秸秆还田免耕栽培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完善玉米免耕栽培技术,集成适合马山县实际的多样化玉米免耕栽培技术模式,从2004年下半年至2007年上半年,连续3年6造进行玉米秸秆还田免耕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还田免耕栽培具有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培肥地力、减少水土流失、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提高玉米产量等作用;秸秆还田免耕栽培玉米平均产量达6965kg/hm2,比常耕栽培增产229kg/hm2,增产7.2%,平均节本增收1223元/hm2.  相似文献   

18.
以冬闲-双季稻种植模式为对照(CK),研究了在紫云英-双季稻(T1)和油菜-双季稻(T2)种植模式下秸秆还田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3种不同种植模式条件下,以T1处理下秸秆还田的效果最好;与CK相比,T1处理可以显著地促进水稻分蘖,提高水稻植株的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和茎鞘转运率,增加有效穗数、每穗粒数、早稻的结实率以及晚稻的产量。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明不同水分条件下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肥力变化及水稻产量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常规淹水和无水层栽培,秸秆还田的水稻产量提高,油菜秸秆和小麦秸秆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秸秆不同利用方式以覆盖效果较好。秸秆还田处理的后茬油菜产量比不施秸秆的提高1.8%~9.3%。对氮磷钾吸收的影响,常规淹水多于无水层栽培,但秸秆还田能促进氮磷钾的吸收利用。无水层栽培比常规淹水栽培的土壤有机质等养分提高,说明无水层栽培条件下更利于还田秸秆的养分释放和土壤对养分的保持。  相似文献   

20.
针对宿州市埇桥区玉米机械生产现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以期促进当地玉米机械化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