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麦胚乳醇溶蛋白组分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酸性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A-PAGE,pH3.1)研究了4对醇溶蛋白群(Block)和19个组分在杂种后代的遗传特点。用已知醇溶蛋白Block(等位基因)组成的标准品种鉴定了2个亲本Sana和Francuska4对Block,即Alm和Alf,Ble和Bib,A2f和A21,D2m和D2g,它们分别由同源群1和6组染色体短臂上的Gli-1和Gli2位点编码。正反交F1和F2世代群体的遗传分析显示,每对醇溶蛋白Block呈共显性遗传,由一个等位位点支配,并观察到明显的基因剂量效应。19个不同醇溶蛋白组分的遗传分析表明,16个组分由显性单基因控制,3个组分则受控于两对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2.
小麦回交F2代醇溶蛋白组分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A-PAGE,p H3 .1 )方法 ,研究了两个小麦回交 F2 群体 1 8个醇溶蛋白组分的遗传模式 ,根据醇溶蛋白带的出现与不出现特点 ,可以得到回交 F2 代各个组分的分离比例 ,然后利用 X2 分析检验其对不同基因假设模式的适合性 ,结果表明 ,1 5个醇溶蛋白带 ( α77,α79,α80 ,α84,α86,α88,α90 ,α92 ,β74,r54,r58,r59,w2 4 ,w2 6和 w34)受一个显性基因支配 ,两个带 ( r61 和 w33)分别受控于两个独立基因 ,其余 1条带由于在电泳谱上常表现模糊 ,其观察值 (出现∶不出现 )远低于期望值 ,因而它的遗传模式未能确定。另外还发现 4组蛋白带 ( α77-α80 ,α84-α86,α88-α92 和 r58-w2 4 -w2 6)总是一起遗传 ,暗示控制每组蛋白带的基因是紧密连锁的  相似文献   

3.
小麦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国内外学者对醇溶蛋白和谷蛋白亚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先后开发并运用A—PAGE、SDS—PAGE、HPLC、RPHPLC、CZE等技术,按谱带迁移率的大小将醇溶蛋白分为4种,将编码醇溶蛋白亚基的基因定位于第1、6部分同源群染色体的短臂上。多数的醇溶蛋白组分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少数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一些醇溶蛋白的组分表现出共同遗传的特点,在杂交后代的分离中表现为一个遗传性状,由共显性等位基因控制。将高分子量谷蛋白定位于第1部分同源群染色体的长臂上,将编码亚基的基因整理分类并命名。许多研究成果被成功地应用于小麦的品质改良,培育出许多优质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4.
以6个小麦亲本及其双列杂交组合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小麦子粒蛋白及其组分含量的遗传模型,分析了各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子粒蛋白质含量,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绝含量,醇溶蛋白和球蛋白相对含量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清蛋白相对含量的遗传符合加性模型;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绝对含量,球蛋白相对含量为部分显性至完全显性。子粒蛋白质含量表现为部分显性,醇溶蛋白相对含量表现为完全显性至超显性;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绝  相似文献   

5.
玉米贮存蛋白及高蛋氨酸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熟的玉米籽粒中蛋白质含量为8%~10%,其中,约80%为胚乳蛋白,主要由被称为醇溶蛋白(zein)的胚乳贮存蛋白所构成。玉米醇溶蛋白分为α,β,γ和δ等4种类型,其中,α类型包含19kDa和22kDaα-醇溶蛋白2个组分,β类型只有15kDaβ-醇溶蛋白1种,γ类型包含16kDa、27kDa和50kDaγ-醇溶蛋白等3个组分,而δ类型包含10kDa和18kDaδ-醇溶蛋白等2个组分。在玉米醇溶蛋白中,α类型占70%以上,但其蛋氨酸含量非常低,只有1%~2%。约占20%的β类型,其蛋氨酸含量约10%。γ类型和δ类型的醇溶蛋白在胚乳中的含量很少,但这两类醇溶蛋白的蛋氨酸含量很高,最高分别达到21%和37%。不同的醇溶蛋白由分属于不同多基因家族的基因所编码,涉及到65~100个基因,这些基因存在于不同的染色体上;其中10kDaδ-醇溶蛋白的结构基因dzs10已在高蛋氨酸转基因育种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6.
四川小麦主栽品种醇溶蛋白遗传差异分析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采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 对四川省近50 年来年推广面积666 万hm2 以上的40 个小麦主栽品种进行醇溶蛋白位点特异性检测,分析了不同基因型间醇溶蛋白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40 个品种具有38 种醇溶蛋白带型,其中9 个品种具有1BL/1RS易位标记位点Gli Bll;醇溶蛋白电泳分离出的46 条带中,40 条具有多态性,占848 % 。供试品种间遗传距离(GD)在0 ~067 之间,平均值为033 ,遗传变异较大,特别是早期品种与近20 年育成品种间,以及1BL/1RS易位系品种与非1BL/1RS易位系品种间均具有较大的遗传距离。聚类分析表明:供试品种在遗传距离035 水平上明显聚为4 类,具有相同血缘的品种大多数聚在了同1 类。分析认为,四川小麦品种醇溶蛋白变异丰富,存在广泛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氮素形态对小麦醇溶蛋白及其组分积累的调节效应,以4种HMW-GS亚基组成的18个春小麦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醇溶蛋白α、β、γ、ω组分积累规律及3种形态氮素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各品种醇溶蛋白含量均随籽粒灌浆的进行逐渐增加,但积累强度和最终积累水平存在明显差异;4种亚基类型中,以7+9、2+12亚基类型品种积累强度最小,最终积累水平较低。籽粒灌浆过程中,4种醇溶蛋白组分均呈增加趋势,但各组分的积累进程有所不同。不同形态氮素处理,醇溶蛋白及4种组分的积累规律一致,但对其形成和最终积累水平有不同调节效应,并因品种而异。比较而言,酰胺态氮素更有利于醇溶蛋白及各组分的形成与积累。  相似文献   

8.
小麦醇溶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醇溶蛋白是小麦种子的主要贮藏蛋白之一.本文综述了小麦醇溶蛋白的组成、分子结构、基因定位、遗传多态性,以及与品质的关系,并对其研究方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为加快小麦品质改良进程,本文对面筋蛋白组分对面团拉伸特性的影响进行综述,探讨小麦品质改良的有效途径。通过在集聚优质高、低分子麦谷蛋白亚基的基础上,合理调控优质醇溶蛋白基因表达量的方式来确定麦谷蛋白与醇溶蛋白最佳比例,以达到提高面筋蛋白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以6个小麦亲本及其双列杂交组合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小麦子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的遗传模型,分析了各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子粒蛋白质含量、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绝对含量、醇溶蛋白和球蛋白相对含量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清蛋白相对含量的遗传符合加性模型;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绝对含量、球蛋白相对含量为部分显性到完全显性。子粒蛋白质含量表现为部分显性,醇溶蛋白相对含量表现为完全显性到超显性;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绝对含量、球蛋白相对含量的遗传表现出高值为隐性、低值为显性的趋势。子粒蛋白质含量、醇溶蛋白相对含量表现出高值为显性,低值为隐性的趋势;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两组蛋白质组分间(清蛋白、球蛋白归为一组;醇溶蛋白、麦谷蛋白归为另一组)存在着相互拮抗作用,而各组内的两性状间存在着相互促进作用。此外,本文还对各亲本中控制各性状遗传的显隐性基因的比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以胡麻的6个杂交组合的F2代为材料,对其进行硫代巴比妥酸(TBA)定性检测,通过卡方(χ2)测验对TBA数据做了分析。其中5个组合的亚麻酸性状分离比例符合3:1,由此得出胡麻杂种F2代亚麻酸性状符合3:1的分离比例,从而推测出胡麻的亚麻酸性状遗传受1对主效基因控制,高亚麻酸性状为显性性状,低亚麻酸性状为隐性性状;通过对甘农9033×1747的正反交的分离分析,得出胡麻亚麻酸性状遗传无母质遗传现象。  相似文献   

13.
F分布的最短置信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F分布下关于两正态总体方差比σ21/σ22的最短置信区间,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利用R软件对常用置信度1-α和各自由度下的最短置信区问对应的左侧概率分配值(最优分配)作出求解,得出在实践中使用非常方便的统计表.进而利用这一结果可求出最短置信区间.  相似文献   

14.
F汽车进口后在索赔期内仅运行2800km,其方向机突然失灵,车与杨树相撞。在事故技术检查中发现方向机驱动轴破断。那么,该驱动轴是在车、树相撞中破断,还是在相撞前破断呢?本文对F汽车方向机驱动轴的破断进行了疲劳与断裂分析,其中有联接分析、受力分析、断口(宏观、微观和金相)分析,从而得出该件原为不合格件,断口为疲劳断口,是正常疲劳断裂的结论。致使索赔汽车谈判成功。  相似文献   

15.
利用P1 F1 P2和F2或F2:3世代联合的数量性状分离分析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文章建立了利用亲本、F1和F2或F2:3 4个世纪的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简称主+多基因)混合遗传分离分析方法,包括1对主基因、2对主基因、多基因、1对主+多基因和2对主+多基因5类共24个遗传模型。通过大豆结荚习性主要成分性状主茎上部节数相对值的遗传说明该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利用P1 F1 P2和F2或F2:3世代联合的数量性状分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建立了利用亲本、F1和F2或F2:34个世代的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简称主+多基因)混合遗传分离分析方法,包括1对主基因、2对主基因、多基因、1对主+多基因和2对主+多基因5类共24个遗传模型.通过大豆结英习性主要成分性状主茎上部节数相对值的遗传说明该方法.  相似文献   

17.
根据Genbank犬瘟热病毒(CDV)毒株序列分别设计融合蛋白F和附着蛋白H全基因的2对引物,以2个CDV扬州分离株(CDV-YZ0101、CDV-YZ0102)为模板RT-PCR扩增出H基因和F基因2个片段,将其克隆进pGEM-Teasy载体,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H基因的开放阅读框架(ORF)为1 824 bp,2种分离株间核苷酸和编码氨基酸同源性达98%左右,与中国长春分离株、美国、日本分离株的同源性分别为96%、93%~95%和90%~91%.氨基酸分析显示扬州分离株与其他分离株的H蛋白有8~9个可能的天冬酰胺糖基化位点,而OP-CDV疫苗株只有4个类似位点.扬州分离株与长春分离株同属一个系,与美国、日本分离毒株以及疫苗株相比,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F基因ORF为1 989 bp,不同毒株间的核苷酸及编码氨基酸差异主要表现在信号肽区域,而编码的F0前体蛋白表现出较高同源性(97%~99%),且所有的13个半胱氨酸残基、4个可能的天冬氨酰糖基化位点和2个疏水区域均完全一致.因此CDV F与H蛋白基因相比有很高的同源性,证明中国分离株与国外参考株有差异.  相似文献   

18.
甜荞和苦荞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甜荞和苦荞为材料 ,对荞麦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小红花甜荞染色体核型为 2 n=2 x=16=12 m 4 sm (4SAT) ;日本甜荞和山西甜荞染色体核型均为 2 n=2 x=16 =16 m(4SAT) ;威宁苦荞染色体核型为 2 n=2 x=16 =12 m(2 SAT) 4 sm。小红花、日本甜荞、山西甜荞和威宁苦荞的染色体臂比变化范围分别为 1.10~1.86、1.11~ 1.5 7、1.0 6~ 1.5 2和 1.2 0~ 2 .89。小红花和威宁苦荞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分析均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9.
20.
茄腐镰刀菌液体培养产毒条件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F.solani液体培养的最佳产毒条件为:25℃振荡培养15d,培养基对F.solani产毒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