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抖音APP因作品轻松、短小、互动性强成为了最流行的营销平台,受到了各行各业人士的青睐。通过分析Y公司香菇产品在抖音APP账号的现状,发现其存在营销方式单调、产品定位不准确,缺乏敏锐度、与观看者没有良性互动、缺乏专业的抖音APP运营团队等问题。剖析现有问题,结合目前网络营销的经验,改善Y公司在抖音APP营销现状,需要充分利用抖音APP多种功能,明晰抖音APP使用人群定位,重视和观看者交流互动,打造专业的抖音APP网络营销团队。  相似文献   

2.
该文通过分析抖音APP的传播特点和现状,指出抖音号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抖音号运营与传播的方法与策略,为今后的畜牧产品营销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人才振兴是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发展引擎,高素质农民培训模式构建则是振兴人才的重要抓手。文章聚焦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坚持“农学结合”改革思路,分析了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创新高素质农民“弹性学制”教学模式,构建科学合理的培训体系;探索学历教育与高素质农民培育结合的体制机制等相关对策,立足高质量发展,形成高素质农民培育河南范式。以打造适应新时代高素质农民培育的产教融合科研创新团队。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生力军和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领头雁”,新型职业农民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意义重大。在阐释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及发展概况的基础上,剖析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即发挥各类教育主体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的积极作用、构建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新格局、实施差异化培训策略等。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与实施,体现了国家政府对于农村的重视以及农业的支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我国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尤为重要。现阶段开展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培育内容落后与实际需求,培育经费不足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产生了制约作用。本文围绕基于产教融合理念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农民增收是新时期党在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以村域为基本单元选择、培育、壮大农村经济,是推进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突破发展的有效载体。本文对推进村域经济突破发展的“六种”增收模式,“五种”工作机制,进行简介,提出了推进村域经济发展的“旬阳”模式。  相似文献   

7.
新形势下,为解决“谁来种地”“谁来带动”“谁来兴村”的问题,国家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经过几年的实施,新型职业农民过渡为高素质农民。当前全国各地都在紧锣密鼓地实施高素质农牧民培育,打造一支服务于产业振兴、乡村治理、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带头人队伍。内蒙古自治区也积极开展高素质农牧民培育工作,经过几年的实施,又加上机构改革的冲击,在高素质农牧民培育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问题,提出了新形势下高素质农牧民培育的探索路径。  相似文献   

8.
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培育新型农民已经成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最为迫切的要求。通过实地调研,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全国示范点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进行解析。以传统农民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分析农民在“四在农家”创建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传统农民自身的发展和向新型农民转变的历程;传统农民在积极探索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最终实现了内源发展,培育了新型农民,这也彰显了以“四在农家”为载体的新农村建设的强大生命力。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培育的重要途径—走“内源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章祖民 《新农村》2023,(1):17-18
<正>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长期以来,浙江省新昌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坚持“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生产一线”的办学方针,强化顶层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健全培育体系,形成了以县农广校为核心,融实训基地、田间学校、培训机构为一体的“一主多元”的农民教育培训格局,组建了由海归、涉农院校、农技专家、“田秀才”“土专家”等组成的复合型师资队伍,积极开展农民中等职业教育、高素质农民培育(研修班和示范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农业技能培训等多元化培育工作。近年来,累计培训农民10多万人次,涌现出一批高素质农民、  相似文献   

10.
农村科普工作是实施科教兴农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措施,是新形势下我市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型农民、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常州市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主题,坚持求真务实,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式,认真组织实施“科技人户工程”、“农民培训工程”、“百会千户万家小康带动工程”,扎实推进农业科技人户和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提高,促进了全市农村科普事业的发展,推动了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1.
刘丹  刘璇 《农学学报》2022,12(11):71-75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农民队伍,是促进乡村人才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近年来,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通过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建好用好培育体系、分层分类开展全产业链培训等措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工作机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为进一步提高培育质量,规范各级培育机构的工作行为,需要建立“进行培训需求调查→制定培训计划→组织实施培训→开展农民培训效果评估→修订培训计划→组织实施培训......”的循环系统,完善高素质农民培训运行机制,提高培育质量和效果,促进乡村人才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新型职业农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解决“谁来种地”问题的现实选择,是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介绍了昆山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在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培育模式、建设实训基地、开展宣传与激励等方面的做法,总结了昆山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主要成效,并提炼了强化专职专司、资格认定、政策支撑和模式创新等可复制经验,对于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推进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天全县高度重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采取多项有力措施,保证培育工作有效地开展,切实提升农民群众的现代农业技术水平和专业素质。本文主要结合工作实际,对天全目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状及发展对策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4.
自2月中旬以来,一段北大荒“最美大娘”交5万元特殊党费助力“抗疫”的视频在微信、微视和抖音等APP里被频频转发。视频中,大娘朴素而又真诚的话语,就像缕缕春风,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寒潮里,温暖了无数人的心田——她,就是黑龙江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友谊农场的退休职工郭淑瑛。2月12日,正值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非常时期,友谊农场的街道上,警务人员、疫情防控人员和志愿者们坚守在防疫岗卡。偶尔有居民需要外出购买生活用品,也会按要求持出行卡,在防疫点进行登记、测体温、消毒,防控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相似文献   

15.
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是社会共识,二者关系密切,必须融合发展。本文作者对上海市浦东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融合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发展农业“新六产”,有利于农民分享产业“融合”带来的红利,有利于拓展农业功能培育农村新的增长点,已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文章总结了临清市在探索农业“新六产”过程中的发展模式、采取的主要措施,以期为其他地区发展农业“新六产”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7.
<正>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已成为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新的历史方位和战略定位。农业科技园区作为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的强有力支撑,承担着培育示范并转移转化农业科技成果、集聚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拓展农村创新创业、培训职业农民、推动产城产镇产村融合发展和农业综合改革的重要角色,具有高度的时代价值。面对农业农村发展“结构升级、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8.
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就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人才振兴支撑。随着我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特别是“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的提出和实施,农民综合素质不断提升,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文章阐述了高素质农民培育的现实意义,分析了高素质农民培育的现实困境,并从完善农民培训项目组织体系、加强乡村数字基础建设、提高高素质农民的社会认可度、积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提出了高素质农民培育的优化路径,以推动高素质农民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9.
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是时代赋予农业部门的一项新的工作任务,这支队伍的建设将有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大局,更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文旨在通过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存在问题的分析,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对策。  相似文献   

20.
农业高校实施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育是高素质农民培育的重要形式。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在国内外研究实践的基础上,制定了素质、知识、能力“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基于工作情境设置了“技术为基,强化经营,全产业链融合”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整合资源创建现代青年农场主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以农业产业化“任务驱动”,实施基于学分银行的弹性学制,构建了现代青年农场主“人才导向”弹性学制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