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卢龙县鲜食葡萄和酿酒葡萄生产后期白腐病发生较为严重。据调查,葡萄白腐病主要危害果粒和穗轴。感病后穗轴腐烂,果粒脱落。一般7月上旬开始危害,8月中旬达到盛期,距地面较近部位发病最重,多雨季节发病重。笔者总结各地实践防治经验,防治葡萄白腐病要地上地下一起抓。一  相似文献   

2.
由不同酿酒葡萄品种3年的病害调查研究,得出抗病性较强的品种有黑比诺、西拉、左优红、霞多丽、双红和赛美容。通过朝阳地区不同酿酒葡萄品种周年病害动态调查分析发现,酿酒葡萄园病害的发生种类有8种。其中霜霉病、白腐病和黑痘病为主要危害病害,病害发生以7月上旬到8月中旬为高发期,5~6月和8月下旬至9月末病害少发或不发生。  相似文献   

3.
对贺兰山东麓7个葡萄主产区的9个葡萄品种,共计52份样本进行葡萄病毒病的ELISA检测和健康状况分析。9个测试葡萄品种中,2个酿酒品种感染了葡萄卷叶病毒(GLRaV-3),病毒感染率为22.22%;1个酿酒葡萄品种感染了葡萄扇叶病毒(GFLV),病毒感染率为11.11%;1个鲜食葡萄品种感染了卷叶病毒(GLRaV-3),病毒感染率为11.11%。在2个受测目标病毒中,GLRaV-3的发生和危害最为严重,其单个采样点的样本感染率为14.29%~50.00%;其次为GFLV,单个采样点的样本感染率为100.00%。蛇龙珠是贺兰山东麓携带GLRaV-3的主要葡萄品种,西拉是携带GFLV的主要葡萄品种。  相似文献   

4.
随着安宁市鲜食葡萄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和葡萄种植时间的延长,病害也随之加重。控制鲜食葡萄果实病害已成为确保葡萄产业顺利发展的关健。虽然套袋栽培基本解决了葡萄霜霉病、白粉病、白腐病等叶果主要病害,但是随着葡萄套袋栽培技术的普遍应用,原来危害较轻的葡萄穗轴褐枯病和葡萄房枯病的发病率已由2006年的3%上升到2012年的22.5%,成为安宁市葡萄的主要病害,有的品种如京亚和红富士等的发病率已上升至60%以上。因此加强对葡萄穗轴褐枯病、房枯病的防治已成为当务之急。现将笔者  相似文献   

5.
酿酒葡萄大部分属欧亚种,因其果穗紧、果皮薄,多数品种易感病。葡萄白腐病是为害果实的主要病害,防治不力,将严重影响葡萄的产量和酿酒品质。  相似文献   

6.
孙丽华  张宝贵  陈连友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179-18181
[目的]研究河北昌黎地区酿酒葡萄白腐病分生孢子发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方法]于2007年在酿酒葡萄生育期(4~11月)进行逐日3次定时(08:00、14:00、20:00)观测,观察项目包括分生孢子数及温度、降水、相对湿度、日照时数、风速等气象要素。由于白腐病主要危害果实,因此记录酿酒葡萄果粒发病情况,发生标准分为始发期、盛发期和持续期3个阶段。[结果]酿酒葡萄白腐病分生孢子发生与温度、湿度、降雨量、风速等气象要素有密切关系,降雨量和田间湿度的变化对病菌的影响最大。该病菌在昌黎地区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4~28℃,最适温度为25℃左右,28℃以上时不利于孢子萌发。[结论]根据白腐病发生气象指标,结合中期天气预报,可提前预防并有效控制酿酒葡萄白腐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葡萄是我国的主要水果,用途广泛,能鲜食、酿酒、加工成葡萄汁与葡萄干,同时具有一定的医用保健功能。苏州地区近年来大面积种植葡萄,为提高其产量和品质,介绍了葡萄的相关性状、适宜苏州地区种植的葡萄品种及相关繁殖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我国葡萄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种植面积增长较慢,如1995年为15.3万公顷,只占水果总面积的1.9%;产量为174万吨,约占水果总产量的4.1%.二是品种结构不合理,世界上80%的葡萄用于酿酒、制干、制汁,鲜食只占20%,加之优良品种更新速度慢,不同成熟期品种搭配不合理,效益差.三是栽培方式单一,葡萄鲜果供应期短,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针对葡萄产业的特点,近年来品种结构不断调整,栽培方式进行了改进,以下对其进行综合评估与分析,以促进葡萄生产稳步、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陈增灿 《新农村》2007,(5):15-16
美人指葡萄是20世纪90年代末期从日本引入我国的一个鲜食晚熟欧亚品种。该品种因其果实外观艳丽、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栽培经济效益极高,是目前鲜食葡萄生产中一个不可多得的优良晚熟品种。但是,该品种长势特旺,易徒长,产量不稳定,并不耐高温,日灼、缩果病、白腐病严重,故栽培情况一直未能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分析河北昌黎地区酿酒葡萄白腐病的发生与前期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使用2009—2014年白腐病发生观测资料和气温、相对湿度、降水等观测记录,对病发前七天的气象条件进行逐要素分析,再通过岭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结果表明,酿酒葡萄白腐病的发生与气温、相对湿度和降雨关系较为密切,对昌黎地区酿酒葡萄而言,当预报未来一周气温在20—27℃范围内、相对湿度达到80%以上且将有降雨出现,则白腐病有可能发生。同时本研究得到了昌黎地区酿酒葡萄白腐病病情指数的预测模型,对结合短中期天气预报预测病害发生程度进而加强病害防治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有助于气象部门更好地为酿酒葡萄种植户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1.
为了给酿酒葡萄的栽培管理及防治提供参考,从白腐病的发生规律、发病条件、为害时期和防治措施等方面介绍了昆明市东川区酿酒葡萄白腐病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2.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4个酿酒葡萄品种和11个鲜食葡萄品种的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从3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6个扩多态性引物,用于15个样品的正式扩增。共扩增出134条DNA带,其中多态性扩增带99条,占73.9%。根据DNA扩增结果计算出品种的遗传距离,并构建聚类树状图。分析结果表明,红地球、瑞必尔与其它13个品种的遗传距离最远,巨峰系列的葡萄品种间遗传距离值较小,蛇龙珠品种与其它3个酿酒葡萄品种在遗传基因上存在差异,与品丽珠的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13.
酿酒葡萄是攀枝花市仁和区的一大支柱产业,随着其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病虫害的发生给酿酒葡萄的生产带来了很大的损失。仁和区酿酒葡萄主要病害有黑痘病、白粉病、霜霉病、炭疽病、白腐病、褐斑病;虫害主要有葡萄瘿蚊、蓟马、毒蛾。其中以白粉病、霜霉病、炭疽病、白腐病、葡萄  相似文献   

14.
李准 《农家致富》2013,(8):44-45
葡萄是我国四大水果之一,70%以上用于鲜食。近年来鲜食葡萄的产量、贮存量逐年增加。但鲜食葡萄采后置常温下容易失水、脱粒、腐烂变质,故机械冷藏是解决长期贮藏,延长供应期的有效方法。工艺流程:选耐贮品种→采收→装箱→运输→整理→包装→预冷→入库→控制贮藏条件→适时结束贮藏。一、品种选择鲜食葡萄品种很多,但耐贮性差  相似文献   

15.
一、品种选择 鲜食品种有红地球、巨峰、乍娜等品种。酿酒葡萄有赤霞珠、梅鹿辄、蛇龙珠、雷司令等。 二、选栽壮苗 健壮优质苗木是缩短营养生长期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保证幼树提早结果的先决条件。因此,要求苗木根系分枝多且旺盛、发达,无病虫害。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世界葡萄生产国之一,但中国葡萄生产的突出特点是鲜食葡萄生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酿酒葡萄必将有大的发展。为此,根据丰县实践,介绍酿酒葡萄早丰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合理定植、整形修剪、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世界上进行抗寒葡萄育种的国家主要有中国、俄罗斯和美国,本文就3个国家的主要育种机构、育出的品种及在生产上的推广利用情况进行总结。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利用丰富的山葡萄种质资源育出了‘双优’‘双红’‘北冰红’‘北玫’‘北红’等十余个优质品种,在生产上的推广面积接近1.7万公顷,占我国酿酒葡萄面积的18%左右。俄罗斯开展抗寒葡萄育种的研究机构曾经有近十家,推出几十个品种,但种植面积并不大。美国康奈尔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推出了一系列鲜食、酿酒、制汁等用途的抗寒品种,最重要的冰酒品种是‘威代尔’,已在加拿大和中国进行较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8.
葡萄白腐病是由白腐盾壳霉菌寄生引起,属半知菌亚门,系葡萄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果粒和穗轴,近年来,湾坞镇的葡萄种植户在对葡萄病害的防治过程中,有的由于防治办法单一,造成病害耐药性增强,白腐病的危害也逐年增大。  相似文献   

19.
引进11个无核鲜食葡萄新品种,经3年观察认为,在能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的几个品种中,“金星无核”表现最好,树势较强,植株成形快,丰产,不同植物激素处理即可产生无核浆果。浆果兼具有美洲种味和玫瑰香味的特殊香型,果粒整齐,成熟度一致,不裂果,不落粒,基本不感霜霉病,黑痘病和白腐病,植株抗寒力近似“贝达”,适宜吉,黑两省冬季严寒地区生产栽培,添补了我国寒带地区无早熟,品质好,抗病,抗寒力高,无核鲜食优良葡萄  相似文献   

20.
在酿酒葡萄品种双红试栽成功的同时,针对双红葡萄栽培管理中仍延用当地原有品种公酿一号和鲜食葡萄的整形方式和整枝修剪技术,未能将优良生态条件与酿酒葡萄品种双红的特性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条件和酿酒品种双红的特点优势,我们通过3年的定点试验和生产实践,总结了“双红”适宜沈阳地区生产的整形方式与整枝修剪技术。1整形方式在合理密植的状态下采用何种树形与栽植密度相配套,在适宜的生态条件下如何实施整形冬剪和整枝夏剪技术对葡萄高产、稳产、优质十分重要。实践证明,对“双红”在沈阳地区宜采用龙干形单臂篱架整形。1·1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