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汪志辉  马君  吉莉  刘斌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3,14(6):870-874,898
[目的]分析并探讨重庆市北碚地区的农业气候区划.[方法]根据北碚地区一年三熟之主要农作物小麦(春性小麦、半冬性小麦)、水稻(中熟早稻、迟熟早稻、迟熟晚稻、一季中稻)、油菜所需热量和不同耕作方式及品种搭配的耕作区,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得到不同耕作方式及品种搭配的耕作区所需积温;根据北碚地区近30年各地年平均温度和年积温资料,结合各区域地形、海拔高度、降水量和土壤性质等因素,利用统计归类分析方法,对北碚地区进行农业气候区划.[结果]不同耕作方式及品种搭配的4类耕作区所需积温分别为:第1类耕作区年积温≥6 530℃,第2类耕作区6 530℃>年积温≥6 350℃,第3类耕作区6 530℃>年积温≥5 990℃积温,第4类耕作区年积温≤5 990℃;将北碚地区划分为浅丘平坝温热区、高丘温热区、单斜低山与岩溶槽谷温和区、低山岭脊温凉区4类农业气候区.[结论]利用4类农业气候区主要气候特征和4类耕作区所需积温,对北碚地区进行农业气候区划,可为合理安排作物种类、品种等提供指导,同时对稳定农业生产、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以及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指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土壤的导温系数是土壤的主要热力特征量之一。在研究土壤热力情况时,首先要决定土壤的导温系数。为了满足调查研究东北区各地土壤冻结情况和土壤变温层厚度的需要,作者对东北区各地的土壤导温系数进行了计算,并研究了基地理分布及其与降水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在GIS支持下,以中国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的DEM(数字高程模型)为基础,建立经度、纬度、海拔高度等大地形因子数据库及坡度、坡向、遮蔽度等小地形因子数据库。利用东北地区各县市1961—2000年气温、降水和相对湿度数据,采用三维二次趋势面模型进行逐步回归,构建东北地区逐月主要农业气候要素与宏观地理因子的数学模型。最终完成东北地区各气候要素空间分布的综合数学模型,并利用GIS平台建立空间分辨率为1km×1km的主要农业气候要素的网格化数字专题图。农业气候空间分布模型与栅格化数据库的建立对于东北地区农业生产与资源保护与利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10年我国农业气候区划研究进展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简要回顾我国农业气候区划研究历史的基础上,综述了近10年该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评述了不同的农业气候区划指标的确定方法和农业气候区划方法的优缺点,以及GIS技术在农业气候区划中的应用情况;缺乏对气候之外的其他因素的考虑、区划的动态性实用性较差、推算模型对局地小气候因子考虑较少导致局部误差较大等是目前农业气候区划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据此讨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对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东北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农业气象灾害的变化特征以及主要农作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气候变暖给东北地区农业带来的影响利弊共存,主要表现为东北地区主要农作物生长季节温度升高、热量资源增加,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时期延长、适种区域扩大,为作物的光温生产潜力以及产量的提高提供了潜在的可能。但由于光照及水资源的限制以及CO2浓度的增加而引发的温室效应,对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也产生了负面影响。极端天气事件增加,农作物生态环境恶化,干旱、洪涝、盐碱化速度加快,尤其是近几年受全球变暖的影响,东北地区主要农作物受干旱灾害的影响最为明显。降水总量减少和降水分布不均匀,使东北地区成为受气候变化影响最敏感和脆弱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土壤的冻结情况能影响越冬作物和果树的生长和发育,能影响农事活动,也能影响大气近地层的热状况。土壤冻结情况的资料可供各方面土木施工的参考。因此,土壤冻结情况的研究,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对土壤冻结情况的调查研究还很少。在广大地区內,用仪器系统的观测土壤冻结情况是从54年才开始的。以前,我国北部个别地方虽然进行过一些调查工作,但是这些调查都不是系统的长期的,因而对全面的了解土壤的冻结情况是不够用  相似文献   

7.
四川盆地区油菜农业气候适宜性分析与精细化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四川省盆地区103个气象站1971-2010年油菜各生育阶段气象资料和地理信息数据,采用GIS技术对油菜进行气候适宜性区划,为气候变化背景下油菜生产规划布局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综合分析四川省盆地区各地农业气候特点和影响油菜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选取蕾薹期降水量和生育期≥0℃活动积温作为四川盆地油菜农业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建立区划指标的小网格推算模式,应用GIS技术推算出盆地无测站区域2.5 km×2.5 km网格点上区划指标的气候要素值,采用集优法得到四川盆地油菜气候适宜性精细化区划图,并进行分区评述。结果表明:最适宜区主要分布在盆西和盆中的浅丘、平原地区,以及盆南、盆东北的部分丘陵地区,海拔一般在530 m以下;适宜区主要涉及低山、深丘地区,包括盆东丘陵区的北部、盆南丘陵区的局部、以及盆周山地的低海拔地区;次适宜区主要位于盆周山地海拔560 m以上的区域。  相似文献   

8.
张素燕 《农技服务》2014,(6):153-153
本文主要从农业气候区划的主要目的、农业气候区划所采用的主要原则对农业气候区划的主要方法进行探讨,提出了目前我国农业气候区划中所采用的不同方法以及他们的特点,从而对农业气候区划方法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
近50年中国东北地区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在回顾中国学者关于东北地区气候变化及对农业影响研究成果基础上,系统概括分析了近50年东北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和灾害的变化特征及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特征。近50年东北地区升温明显,生长季热量资源增加;农业可用水资源和光能资源呈不同程度减少趋势,且时空分布不均。霜冻害、低温冷害、寒潮、洪涝、冰雹等农业气象灾害减少,旱灾增加。东北地区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总体有利,表现为作物适宜生育期延长,发育进程加快,全生育期缩短;积温增加且积温带北移东扩明显,主栽作物适宜种植区域扩大;作物品种由中晚熟替换早中熟;作物种植格局的变化为玉米、水稻、马铃薯等喜温作物种植面积扩大,春小麦种植面积减小。在水分为非限制因子的农区,作物气候生产潜力和产量为增加趋势。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研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有必要针对农业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影响等开展系统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东北地区兽类分布格局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使用Spss统计软件系统对东北地区94个市县的兽类分布格局进行了统计分析.根据兽类在各个特定分布区的分布特点,并结合自然地理条件以及东北地区兽类动物地理分布格局,将东北地区兽类动物地理区划划分为5个区.结果表明:兽类的分布格局与食物组成、栖息地类型密切相关,区域环境一致性较高的地区,其兽类区系成分相似性亦较高,聚类结果一致性较强.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的宁夏主要农作物气候适宜性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宁夏1:250 000地理信息数据和宁夏各气象站35年(1971-2005年)的气候资料,运用GIS技术对宁夏气候要素进行小网格推算,根据农作物种类生产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确定的农作物农业气候区划指标,结合本地土壤类型、灌溉条件以及专家意见,利用GIS方法对宁夏主要农作物适宜性区域进行气候区划,得到作物农业气候区划空间数据集合及图集,为宁夏农作物合理布局、调整产业布局、应对气候变化对本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确保本地区"粮食安全"等提供了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12.
张昱  李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334-17336
根据抚顺市3个基本气象站资料及全地区47个自动站资料,筛选出适合当地林蛙农业气候区划的指标,并研究了该地区林蛙的农业气候区划。结果表明:采用年度≥10℃活动积温和林蛙森林生活期4~9月期间的降水量为基本计算因子,应用气候干燥度对抚顺市进行林蛙气候区划。根据有关指标将抚顺市划分为3个区域,即抚顺中国林蛙生长的最适宜区、较适宜区和一般适宜区。最后,针对区划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旨在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文章简要总结了我国农业气候区划的发展进程,对国内农业气候资源区划的理论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举例叙述了农业气候区划指标的确定方法和区划方法。我国农业气候区划自建国起逐步发展,到现在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区划体系;区划方法也从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发展到较为科学、综合的数理方法。随着科技水平发展,"3S"技术尤其是GIS技术被逐渐应用到区划工作中,农业气候区划逐步由粗放走向精细,从平面到立体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东北地区玉米秸秆还田培肥机理及相关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农业科学》2016,(2):44-49
本文提出了我国东北地区玉米秸秆还田现状与存在问题,从玉米秸秆还田腐解规律、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性状、土壤有机质(碳)、土壤微团聚体、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等方面,总结了东北地区玉米秸秆还田培肥机理研究进展,阐述了玉米秸秆还田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及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东北地区玉米秸秆还田领域的研究方向与重点。  相似文献   

15.
选用11个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气候因子,利用16个气象台站约20年的平均气象资料,分别采用华德法、重心法、类平均法和可变类平均法进行系统聚类,将西藏河谷地区农业气候区分为5个农业气候类型,并对其区划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选用11个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气候因子,利用16个气象台站约20年的平均气象资料,分别采用华德法、重心法、类平均法和可变类平均法进行系统聚类,将西藏河谷地区农业气候区分为5个农业气候类型,并对其区划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农业气候资源区划研究综述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综述了农业气候资源区划的历史现状、技术方法、研究进展。指出目前农业气候资源区划的显著特点是利用"3S"技术进行细网格的推算,使得区划效率和精度大大提高,为发展适合地方资源特点的特色农业、精细农业以及提高农产品质量创造条件。推算模型对地方小地理因子考虑较少、结果有时局部误差较大、区划动态性工作较差及缺乏对气候之外的其他因素的考虑是目前农业气候资源区划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GIS在农业气候区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基于GIS的农业气候区划是将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和传统的区划方法结合,分析农业气候资源和空间地理条件对农作物布局的综合影响,可以得到客观精细的农业气候区划成果,给当地农业生产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本文介绍了利用该方法制作霍山板栗区划的实例。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大量的有机人工化学品直接或间接进入到农田土壤中,不仅造成土壤质量退化,甚至还会通过食物链的迁移进入人体内,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文章依据区域现状及特点,从有机农药、抗生素、酞酸酯、石油和多氯芳烃等方面,对东北地区的农田土壤的有机污染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为行业主管部门及相关人员开展污染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近50年东北地区气候生长期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东北地区70个气象观测站点1960~2010年逐日的地面观测资料,对东北地区近50年的农业气候生长期的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平均年气候生长期随着纬度的增加依次减少,分别为221.80、197.75、182.19 d;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气候生长期都出现了增长的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