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基于我国城市化发展背景下农村养老模式遭遇的困境,分析了农村养老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从政府部门、社会部门、家庭三个角度提出了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积极应对农村养老困境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在未富先老的社会转型时期如何解决占全国老龄人口近2/3的农村老龄人口的养老问题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迫切要求建立和健全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国外农村养老保障几十年的探索历程与积累的丰富经验,为我国农村养老提供了可借鉴模式。在介绍国外3种农村养老保障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对其制度环境的分析以及与中国现有的农村养老制度的比较,提出了在中国农村实施居家养老的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中国老龄社会的到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不断向城市流动,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日益严重.社区养老模式因自身包含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和精神慰藉等服务项目,成为一种值得推广和农村空巢老人值得依赖的养老模式.在充分认识我国农村现行养老模式的局限性和社区养老模式优势的同时,还要拓展资金来源、健全服务设施、完善服务项目、调动各主体参与度,力求使农村社区养老朝着成熟、科学、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当前,在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过程中,农村老龄贫困群体的社会心理失衡必然进一步凸显,从现状上看,普遍表现为失落与孤独、怀旧与恋旧、逃避与惰性心理等多方面。在优化人口心理素质的反贫困视角下,针对农村老龄贫困群体的社会心理“扶贫”不容忽视,需要我们在不断完善并切实推进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实施的同时,加强政策扶贫、社会养老等方面的社会信息宣传指导,改善农村老龄贫困群体的社会认知模式,培育农村老龄贫困群体心理上的成就动机,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农村人际交往,培育农村老龄贫困群体健康正态的社会心理。这对于我国避免人口老龄化社会危机,打赢农村“扶贫攻坚战”,进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5.
农村养老困难重重,如何思考解决养老难题,映射了乡村振兴在传统养老模式基础上的更新探索。分析新互助模式可能遭遇的困难点,引导乡建设计师需明确让每位村民都老有所养的目标。农村养老是乡村建设的难点问题,确立构建乡村养老规划与设计的立足点,鼓励向村民推广养老互助的创新协同系统。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9):221-223
目前我国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农村老龄化,老龄人口的数量逐年递增,同时随着我国生活、医疗水平的提高,使得高龄老人所占的比例也逐渐增大。因此,对农村养老模式进行探究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安定。以建德市大同镇为例,对当前大同镇农村养老模式进行分析,指明了当前农村养老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议,以期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相似文献   

7.
我国自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以来,社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养老问题。老年人口规模巨大、人口老龄化发展迅速、城乡倒置、未富先老等特征使我国农村养老问题成为一个重点和难点。应对农村养老问题需要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通过社会调查方法,收集相关数据,分析农村养老现状并总结出农村养老特点,旨在为政府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提供参考,以期提高农村老人生活质量,促进农村老龄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多中心治理理论主张社会治理应多主体参与,满足公民日益多样化的公共服务需求。目前居家养老PPP供给模式已经获得社会广泛认可。但是我国学者把目光集中在PPP模式上而对该模式对地区的社会经济要求考虑不足。通过探讨城乡的发展差异并分析其对社会组织形成的影响,得出农村可提供养老服务的社会第三方的缺失问题,并提出加大区域养老服务资源整合、提供差别化的服务供给等措施,以推动居家养老PPP供给模式在农村顺利推行。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浙江省温岭市老龄人口迅速增加,60岁以上老龄人口已达19.51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6.36%,大大超过了第六次人口普查公布的全国水平和"老龄社会"的国际标准。滚滚而来的银发浪潮,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巨大压力。特别是经济基础薄弱、面广量大的农村(占到老龄人口的82.59%),已面临家庭规模减少、照料资源匮乏等种种挑战。为此,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1.主要做法村级老年公寓为集体兴办,它既传承了农民居家养老的传统习俗,又获得了相对完善的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在老龄化城乡倒置和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双重背景下,农村养老需求不断增加。但家庭结构的小型化,使传统的家庭养老面临严峻的挑战,引起了农村地区对居家养老的探索与实践。以南京市六合区为例,通过SWOT分析法探讨农村居家养老模式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并且分析了外部环境对农村居家养老模式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有利于农村居家养老的发展战略,提出促进资源整合,建立资源互补格局;充分发挥政府在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专业性与针对性;加强宣传引导,增强农村老人对居家养老的认可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从智慧养老的概念着手,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养老产业相结合,通过对农村地区实施智慧养老模式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构建农村地区智慧养老模式,并从经济基础、制度设计、基础设施和老年人角度,进一步分析可能制约智慧养老模式发展的因素,并提出要加快推行新农村建设、振兴乡村经济、政府加强顶层制度建设、盘活农村养老资源、积极消除银色数字鸿沟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各历史时期的农村养老模式发展演变入手,着重介绍和分析了各种模式的利弊特征;分析了目前农村养老存在的五方面问题,提出了相应五种解决措施:提高农村贫困地区的补贴、建立多层次的缴费机制、建立完整监督机制、推行养老物资统购统销、培养引导社会养老敬老意识。对完善社会养老服务制度,推动中医药保养在养老中的应用,加强农村养老服务单位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提出了展望和设想。  相似文献   

13.
土地流转制度的推行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从制度需求以及经济供给两方面分析农村社会养老保障面临的机遇;并从我国中部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现状,以及对土地流转制度的制约机制进行分析。在这两个相辅相成的制度中,建立一种替代机制,首先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弱化农村土地保障功能,提高农民土地流转的积极性,发展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1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9):213-215
赡养老人在我国自古以来被认为是家庭应有的职责,但随着城市化、现代化的推进,家庭结构逐渐改变,核心家庭大量出现,空巢家庭和老龄家庭也随之增加,因此,由家庭承担照料老人的全部职责已变得日益艰难。与城市相比,在农村尤其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农村地区,老年人的生活和养老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从国家到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注,所以养老问题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2015年东庄村建立起来的养老中心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这一对矛盾,得到了绝大多数村民的认可。通过分析该村养老院的建设状况,总结出了对帮助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有益的管理制度和理念,可以对其它具有类似情况的村庄的养老路径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安徽农村推行社会化养老面临的资金筹集问题,认为在筹资模式的选择上应充分借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成功经验,实行"完全积累、缴费确定型"的筹资模式,整合农村各类养老保障资源,以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老年人养老基本上是家庭和个人的事。新中国建立后,农村养老从未被纳入社会保障的范畴之内,也没有系统规范的社会政策予以支持。新农保制度的试点及推行是政策支持的重要举措,用未富先老来概括中国人口状况,却掩盖了中国巨大的贫富差距,特别是城乡割裂农村的现状,其实质应该是中国农村人口未富先老。政府必须制定强力的措施和政策,以推动农村养老体系的建立,必须将全国老龄人口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不要人为地制造城乡割裂。  相似文献   

17.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个人独立意识的增强,人们的尊老、养老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传统的农村养老保障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结合实践,阐述了尊老价值观与养老保障模式的关系,提出了"1+1+X"式的农村养老保障模式,对做好农村养老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岩 《甘肃农业》2006,(3):59-60
随着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传统的农村家庭养老、土地养老等模式受到了挑战。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冲击下。对于如何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本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左孝涛 《现代农业》2012,(10):90-92
农村社会的变革的出发点和着力点都是围绕土地来进行的,当前各地正在进行的以土地流转作为媒介的资本下乡运动,是对农业、农村变革的一种有益尝试,土地流转制度的推行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传统养老保障有何困境?资本下乡后对农村养老保障产生的变化折射出今后农村社会与养老保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情况的不断加剧,养老问题解决已经迫在眉睫,而我国六成以上的老年人口分布在农村,所以农民养老问题尤显艰巨。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型,家庭养老、土地养老的传统养老模式已经根本无法满足农村老年人口养老的需求,迫切需要发展农村养老保险,建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虽然北京农村地区经济基础较为发达,但仅依靠政府财政也难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需要商业人身保险发挥重要的补充作用,扩大覆盖面,提供多层次养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