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寻找出替代呋喃丹防治麻雀、老鼠和稻蓟马等害虫的新药剂,进行了25%吡·丁干拌种剂在单晚直播稻田进行拌种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用25%吡·丁干拌种剂拌种对直播稻田苗期稻蓟马等害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播种后15d对稻蓟马的防治效果为98.84%,播种后30d对稻蓟马的防治效果为93.96%;同时也有较好的驱避鼠、雀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七十年代后,随着双三制水稻的发展,稻蓟马发生为害日益严重,因而对稻蓟马的研究受到重视.福建农林大学农业昆虫教研组(1975)、江苏农学院植保系昆虫教研组等(1976)、镇江地区农科所(1976,1977,1978)、徐祖荫等(1978)与黄山等(1982),对稻蓟马的发生为害规律及药剂防治等方面都作了大量的研究.但对稻蓟马的防治指标的研究未见报道.笔者于1981~1982年,从虫量与水稻之间关系入手,对影响为害程度的因素,不同为害程度对水稻的影响及防治策略等方面进行研究,现将结果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聚集度指数的回归分析及其改进模型等分析方法,研究了稻蓟马卷叶株在杂交稻田中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稻蓟马卷叶株在田间呈均匀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α>0),个体群的分布是均匀的(β<1)。根据空间分布信息,运用 E.Kuno(1969)的序贯抽样技术,给出了稻蓟马卷叶株的序贯抽样图和序贯抽样表。  相似文献   

4.
35%稻拌威干拌种剂每1kg稻种用5—20g拌早稻或杂交稻、粳稻种子,分别采用方格点直播法和撒直播法播种,不仅有很好的驱雀效果,而且对水稻发芽、成秧及前期生长均很安全,对稻蓟马的防治效果十分明显,在药后25d,在每1kg湿谷拌稻拌威10g以上,防卷叶效果几乎达100%。  相似文献   

5.
早稻播种经常遭鼠、雀为害,生产上通常采用药剂拌种的方法解决,为了验证不谷鸟等拌种剂的驱鼠、雀效果及其对水稻种子出苗的安全性,我们进行了初步试验。1材料及方法1.1试验地点及作物试验在余杭区良渚观测圃田内进行,供试作物为杭959早稻。1.2供试药剂好安威(湖南省海利化工有  相似文献   

6.
江曲  王可  潘求一  谈应才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4):134-135,162
用20%咯菌腈·精甲霜灵·噻虫嗪FS进行水稻拌种,明确其对水稻稻蓟马和恶苗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0%咯菌腈·精甲霜灵·噻虫嗪FS对水稻稻蓟马、恶苗病具有较好防效,2.50 g/kg(种子)处理对水稻稻蓟马、恶苗病防效均可达91%以上;20%咯菌腈·精甲霜灵·噻虫嗪FS防治水稻稻蓟马适宜用量为2.50~5.00 g/kg(种子).  相似文献   

7.
大豆食心虫是危害大豆的世界性害虫,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试验以69个品种(系)为材料,研究大豆食心虫侵食大豆不同高度豆荚和豆粒部位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系)的虫食相关性状差异极显著;最高与最低虫食荚位之差占株高的比例与单株粒重呈显著负相关;虫食荚位高度小于40cm与单株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株高100~120cm的产量较株高小于100cm和大于120cm的产量高;食心虫侵食豆粒时较少侵食豆脐。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将稻蓟马种群的数量、空间和时间动态相互联系作为统一整体,以平均卷叶株数(X)、聚块性指标(M/M)和卷叶丛率(P)作为种群动态的特征测度。将田间的种群动态化成若干亚系统,为定量研究和刻划稻蓟马种群动态作了一个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七十年代以来,随着耕作制度变化,双三熟制面积扩大,稻蓟马(Thrips oryzaeWilliams)猖獗为害.1973~1980年,我们对稻蓟马的发生、危害及防治作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0.
采用ITS2序列进行翠雀属5种藏医药用植物的分子鉴定。通过测定蓝翠雀花(Delphinium caeruleum)、光序翠雀花(Delphinium.kamaonense)、翠雀花(Delphinium.grandiflorum)和三果大通翠雀花(D.kamanense var.glabrescens)的ITS2序列,借助MEGA6.0软件比较和分析ITS2序列特征,显示翠雀属5种药用植物ITS2长度均为220 bp,变异位点12个,其中信息位点9个;光序翠雀花与翠雀花遗传距离最小,三果大通翠雀花与其余4种翠雀属植物遗传距离较大,亲缘关系较远。结果表明5种翠雀属药用植物的ITS2序列可作为分子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水稻种传病害在不用药的自然情况下发病仍然较重。因此在种子发芽安全前提下,采用适量杀虫剂和杀菌剂混合进行一次种子处理,可有效控制稻蓟马、灰飞虱和条纹叶枯病以及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等多种病虫危害,缓解秧田期稻蓟马和灰飞虱的防治压力,节省成本,减少用工和面源污染.一举多得。  相似文献   

12.
万良珍 《农技服务》2011,28(7):993+995-993,995
总结了6种水稻害虫(稻蛀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蓟马、稻象甲和稻叶蝉)的识别与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3.
安全贮粮包含两方面的涵义,一是要防止粮食受虫、霉菌、鼠、雀危害和火灾、水淹、偷盗等损失;二是在处理粮食的过程中和处理后要注意人畜的安全。现将农家安全贮粮的实用技术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张立新 《农技服务》2013,(10):1130-1130,1132
我国粮食在贮藏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如虫蚀、鼠咬、雀害、霉变等,最终导致粮食损失严重,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雀梅藤别名雀梅、对节刺。鼠李科、雀藤属。原产我国东南沿海各省。日本、印度也有。是有刺攀援灌木。叶常绿或半常绿,卵形或椭圆形,基部圆形或近心形,边缘有细锯齿。花小,淡黄色,有芳香,排列成穗状分枝的圆锥花序。核果近  相似文献   

16.
将白腰朱顶雀(Carduelis flammea)分为长光组(16 h光照,8 h黑暗)、短光组(8 h光照,16 h黑暗)和对照组(12 h光照,12 h黑暗)分别驯化4周,探寻光周期对白腰朱顶雀体质量、器官质量、基础代谢率、体脂质量分数和脱支酶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1)短光组白腰朱顶雀体质量随驯化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驯化后比驯化前体质量增加了1.05 g,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长光组白腰朱顶雀体质量增加幅度不明显,驯化1~3周后涨幅较大。2)短光组白腰朱顶雀的基础代谢率在驯化2~4周的增加幅度最明显,增加量为0.38 m L/(g·h),驯化第3周至第4周结束时,短光组白腰朱顶雀基础代谢率与长光组的差异极显著(P0.01)。3)短光组白腰朱顶雀肌肉中脱支酶活性与对照组、长光组间的差异极显著(P0.01);长光组白腰朱顶雀肝脏中的脱支酶活性与对照组、短光组间的差异极显著(P0.01)。4)短光组白腰朱顶雀体脂质量分数较对照组高2.19%,长光组体脂质量分数较对照组低1.73%,短光组和长光组白腰朱顶雀体脂质量分数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极显著(P0.01),短光组与长光组间的差异极显著(P0.01)。5)长光组白腰朱顶雀的消化能比短光组、对照组分别高22.71、24.69k J/g,长光组的消化能与对照组、短光组间的差异极显著(P0.01)。6)短光组和长光组白腰朱顶雀心脏、胃、肾脏、胰脏鲜质量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光周期是影响白腰朱顶雀产热特征改变的主要环境因子之一,在短光照条件下,白腰朱顶雀通过增加体质量、提高代谢率、提高对食物的消化速率、提高肝脏和肌肉组织中脱支酶的活性来补偿能量消耗,以适应外界光周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以单萜烯醇和芳香族醇为主的挥发性物质在茶树叶片中以糖苷的形式大量积累,并在特定条件下(采摘、组织损伤、昆虫侵食、病菌侵染等)被内源酶水解,释放出挥发性苷元,从而表现出气味、抗虫、抗病等特征。茶树也有可能在外在物理或化学因素的诱导下强化挥发物糖苷的生物合成和积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水稻全生育期轻简化施药技术方案对稻蓟马、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防治效果及对水稻秧苗素质、产量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水稻全生育期轻简化施药技术方案对稻蓟马、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的防治效果及壮苗效果、增产效果、减药效果。[结果]水稻全生育期轻简化施药技术,主抓播种前种子药剂处理、移栽前施送嫁药和破口前施保穗药3个关键环节的预防性用药,对稻蓟马、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水稻秧苗有明显的促进生长作用,增产效果明显,药剂施用量(有效成分量)明显减少。[结论]水稻全生育期主要病虫害轻简化施药技术“三前三防、两期两治”减药控害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雀梅又称对节刺、雀梅藤、酸果、酸味仔树,为鼠李科雀梅藤属落叶性攀援灌木.它根干自然奇特,树姿苍劲古雅,是树桩盆景主要树种之一,也是出口美国的盆景植物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七十年代以来,随着双三熟制水稻面积的扩大,稻蓟马的发生为害日益严重.防治次数多,用药量大,农本高.为合理用药,1981年从研究不同虫量与水稻受害程度(根据为害轻重分四级)的关系出发,初步得出了稻蓟马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