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几种有机物料对连作黄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有机物料稻草、猪粪、锯木屑按 0 .5 %、1%和 2 %用量施入已产生连作障碍的土壤 ,盆钵试验结果表明在连作黄瓜的不同生育期即 3叶期、5叶期和 7叶期 ,0 .5 %~ 2 %用量猪粪及 0 .5 %用量稻草能促进连作黄瓜生长 ,植株的株高、最大叶面积和干物重增加 ;而锯木屑和高用量稻草处理抑制连作黄瓜生长 ,植株的株高、最大叶面积和干物重均相应降低  相似文献   

2.
以玉米品种中单808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调亏叶龄、调亏程度和调亏时间对玉米农艺性状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叶龄期对中单808进行调亏灌溉,复水10 d时展四叶和展五叶的株高、茎粗及单株叶面积均较大,到了大喇叭口期和抽雄吐丝期展三叶和展四叶显著高于展五叶处理;调亏程度为55%~65%的株高、茎粗及单株叶面积均显著高于调亏程度为40%~50%的处理;持续12 d的调亏灌溉有助于玉米株高、茎粗、叶面积的生长;植株各部位和整株干物重均以展4叶期+调亏程度55%~65%+调亏持续12 d的处理最大。因此,中单808在展4叶期进行为期12 d的调亏程度为55%~65%(土壤水分占田间最大持水量的55%~65%)的调亏灌溉组合效应较好。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生物炭和改性生物炭在碱性低肥力土壤上的改良培肥效果,采用温室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施用水平[0(CK)、0.5%、1%、2%]生物炭和酸洗处理改性生物炭对玉米生长发育、养分吸收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CK,改性生物炭促进了玉米的地上部和根系干物质积累,同时显著增加了植株株高和叶面积,其中以2%施用水平表现最佳,其地上部干质量、根系干质量、株高、叶面积较CK分别提高了31.0%、61.7%、35.1%、48.2%;生物炭各施用水平处理玉米的地上部干质量和株高均显著下降,其中,1%和2%施用水平地上部干质量仅为CK的26.9%和29.2%。改性生物炭2%施用水平显著增加了玉米地上部氮、磷、钾养分吸收量,而生物炭处理地上部和根系的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均出现不同程度地下降。2种生物炭类型均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1%、2%生物炭处理土壤p H值分别显著增加了0.25、0.28个单位,改性生物炭2%施用水平增幅最高也仅0.10个单位。在低肥力碱性土壤中施用生物炭建议采用酸洗改性处理,以避免生物炭对作物生长发育可能存在的负面影响,且改性后的生物炭施用量以2%为宜。  相似文献   

4.
黄淮海区群体效应对夏玉米性状指标·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书强  许海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5900-15901,15910
[目的]明确黄淮海区玉米品种的合理群体密度。[方法]以郑单958夏玉米为试材,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群体密度4.5万、6.0万、7.5万和9.0万株/hm24个处理,研究不同群体密度对夏玉米株高、叶面积指数、地上干物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在4.5万~9.0万株/hm2群体密度范围内,6.0万株/hm2处理产量最高,表明适宜群体密度为6.0万株/hm2。随着群体密度的增加,叶面积指数增大,地上干物重呈现降低趋势,株高、产量呈现先增后降趋势。[结论]玉米品种群体密度为6.0万株/hm2,可构建较合理的群体结构,获得较高的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5.
灌溉模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不同灌溉模式下玉米生长形态及产量差异,在降雨和前期土壤特性一定的情况下,对春玉米覆膜滴灌、覆膜漫灌、不覆膜喷灌及不覆膜不灌4种灌溉方式下的植株生育动态、植株性状和产量形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覆膜滴灌条件下,玉米生育进程加快,提早成熟,比不覆膜喷灌、不覆膜不灌处理成熟期提前10~11d。覆膜滴灌有效促进玉米植株株高增加,其株高比不覆膜喷灌、不覆膜不灌的分别增加6.7%、18.5%。覆膜滴灌提高了叶片生长速度,增加了叶面积及根量,各时期叶面积平均值比不覆膜喷灌、不覆膜不灌的分别增加17.8%、21.5%;各时期根层数、根条数平均值比不覆膜不灌的分别增加1.7层/株和13.0条/株。覆膜滴灌有利于玉米果穗形成和粒籽灌浆,增加穗粒数,提高百粒重,其穗粒质量比不覆膜喷灌、不覆膜不灌的分别增加15.5%和73.3%。覆膜滴灌既具有节水增产效果,也有保墒促早熟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乙烯利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抽雄前对玉米品种平安18(紧凑型)和四单19(平展型)喷施不同浓度的乙烯利,探讨其对株高、叶面积、干物重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的株高均随着药剂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但四单19的反应强于平安18。随着药剂浓度的增加,叶面积呈抛物线变化,干物重逐渐降低,但品种间略有差异。两个品种的产量都随着药剂浓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现抛物线变化。因此在喷洒低浓度乙烯利(150mL·hm-2)的情况下,适当增加密度(72665、58776株·hm-2)可以获得更好的产量。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玉米需水规律及生长发育动态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吉林省西部半干旱气候区不同喷灌条件下的春玉米需水规律,各生育期耗水强度;不同喷灌水条件下的株高、叶面积、叶面积发展动态、光合势、光合强度等指标。为在半干旱地区实施玉米高产的节水灌溉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1989年进行了小麦、玉米施用CWV-22的苗期砂培试验。结果表明,在10~15mM NH_4~+的培养介质中,CWV-22能与小麦、玉米根系形成联合体;同Sp7比较,施用CWV-22的小麦株高,叶数,干物重和吸氮量分别增加4.6%,6.7%,20%和34%,玉米株高、叶数,干物重和吸氮量分别增6.5%,2.2%,30%和17%,同不施菌的比较,施用CWV-22的小麦株高、叶数、干物重和吸氮量分别增加6.4%,9.6%,34%和43%,玉米株高、叶数、干物重和吸氮量分别增加21%,9.3%,16%和20%。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玉米新品种洛玉8号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得出洛玉8号在豫西种植的最佳密度。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夏玉米单株叶面积先增加后减小,而LAI则持续增加。在7.50万株/hm2密度条件下群体叶面积持续时间较长,有利于叶片光合的进行,单株玉米干物重随密度增加单株干物重减小。洛玉8号在7.50万株/hm2密度条件下灌浆速度最快,在8.25万株/hm2密度条件下灌浆速率最慢。通过产量分析得出洛玉8号在豫西的理论最佳种植密度为104483.55株/hm2。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玉米新品种洛玉8号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得出洛玉8号在豫西种植的最佳密度。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夏玉米单株叶面积先增加后减小,而LAI则持续增加。在7.50万株/hm2密度条件下群体叶面积持续时间较长,有利于叶片光合的进行,单株玉米干物重随密度增加单株干物重减小。洛玉8号在7.50万株/hm2密度条件下灌浆速度最快,在8.25万株/hm2密度条件下灌浆速率最慢。通过产量分析得出洛玉8号在豫西的理论最佳种植密度为104483.55株/hm2。  相似文献   

11.
再生水灌溉时期和方式对作物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采用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厂再生水(二沉池出水),以清水为对照,于2005—2006年进行了玉米和大豆种植盆栽试验,比较再生水不同灌溉方式(纯灌、与清水混灌和交替灌)和灌溉时期(全生育期、生育前期和后期)对作物生长、产量及品质影响。结果表明,再生水在玉米苗期灌溉对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在拔节期后灌溉能明显促进玉米生长,玉米籽粒产量不降低或有所增加;再生水以纯灌和混灌方式在各个时期灌溉都能促进大豆整个生育期生长,明显促进籽粒产量提高。再生水灌溉对玉米和大豆籽粒粗蛋白、粗淀粉无显著影响,但粗灰分效应有别。再生水灌溉降低玉米籽粒铁含量,重金属铅和镉在玉米和大豆不同器官内含量不同,其分布规律是:根>茎、叶>>籽粒,再生水灌溉的玉米和大豆籽粒中铅和镉含量均满足国家粮食安全标准,但再生水灌溉有增加大豆籽粒中镉含量的趋势。这些结果对评价再生水灌溉对作物生产影响及应用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管栽膜下滴灌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和盐基对玉米冠层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含盐量在0.958%~0.978%之间时,4 275 m3/hm2是西北半干旱地区膜下滴灌玉米生产的适宜灌溉量;处理Y1Q2较其他处理显著促进了玉米冠层生长,提高了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3.
再生水灌溉对玉米根际土壤特性和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方法,以清水灌溉为对照,分析了不同水质再生水在不同灌溉模式下对玉米根际土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理化性质方面,再生水灌溉情况下,玉米土壤pH值和电导率(EC)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但pH、EC与灌溉用水pH、EC呈正相关.在土壤营养方面,与对照相比,后期灌三级再生水情况下有效磷、全钾和全氮含量、前期灌二级再生水情况下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均显著增高,这与玉米收获期鲜重和于重测定结果一致,说明前期灌二级再生水和后期灌三级再生水均抑制了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导致玉米生物量下降.在土壤微生物方面,再生水灌溉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增加;与前期灌二级再生水相比,后期灌二级再生水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生长.  相似文献   

14.
不同灌水次数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通过防雨棚下测坑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次数对夏玉米形态指标、产量、耗水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株高和叶面积指数随灌水次数的减少而降低;拔节期不灌水明显抑制株高和叶面积的增长.果穗长、果穗粗、穗粒数有随着灌水次数的减少而降低的趋势;灌4水的产量最高,在苗期和灌浆期灌水(2水)的处理产量最低,较灌4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15.
麦套玉米适宜套种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使玉米栽培充分利用土壤含水量、获取较多的光能和热能,达到高产。[方法]试验测定了玉米不同播期与小麦共生期间土壤含水量的动态变化,并分析了不同播期麦套玉米对小麦、玉米产量和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情况。[结果]试验表明,麦套玉米不同时间套种浇水,从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方面来看,5月21日前后浇水有利于小麦根系的吸收和小麦产量的提高;从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方面来看,在麦收时玉米3叶展开期左右,即5月26日前后套种浇水对玉米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小,并有利于玉米产量的提高。[结论]麦套玉米在5月21日~5月26日播种浇水为宜,既有利于小麦产量的提高,又有利于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Drip-irrigation is increasingly applied in maize (Zea mays L.) production in sub-humid region. It is critical to quantify irrigation requirements during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under diverse climatic conditions. In this study, the Hybrid-Maize model was calibrated and applied in a sub-humid Heilongjiang Province in Northeast China to estimate irrigation requirements for drip-irrigated maize during different crop physiological development stages and under diverse agro-climatic conditions. Using dimensionless scales, the whole growing season of maize was divided into diverse development stages from planting to maturity. Drip-irrigation dates and irrigation amounts in each irrigation event were simulated and summarized in 30-year simulation from 1981 to 2010. The maize harvest area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was divided into 10 agro-climatic zones based on growing degree days, arid index, and temperature seasonality. The simulated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easonal irrigation requirements and water stress during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were highly related to initial soil water content and distribution of seasonal precipitation. In the experimental site, the average irrigation amounts and times ranged from 48 to 150 mm with initial soil water content decreasing from 100 to 20% of the maximum soil available water. Additionally, the earliest drip-irrigation event might occur during 3- to 8-leaf stage. The water stress could occur at any growth stages of maize, even in wet years with abundant total seasonal rainfall but poor distribution. And over 50% of grain yield loss could be caused by extended water stress during the kernel setting window and grain filling period. It is estimated that more than 94% of the maize harvested area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needs to be irrigated although the yield increase varied (0 to 109%) in diverse agro-climatic zones. Consequently, at least 14% of more maize production could be achieved through drip-irrigation system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compared to rainfed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7.
不同水分处理方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制定玉米节水高效灌溉制度,推动节水农业的发展,采用试验测桶研究了黔中地区玉米产量与水分的关系。结果表明,玉米生育期内平均水分利用效率为1.32 kg/m3,产量和灌溉水量之间的函数式y=-0.000 3x2+3.794x-2 792.7,产量与耗水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y=-0.000 6x2+7.215 4x-13 286;水分亏缺的敏感指数以抽穗-灌浆期最高,为0.178,其次是拔节-抽穗期,为0.164。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干旱条件下膜上灌对玉米地土壤贮水量的影响。[方法]以当地主栽玉米品种为试材,以露地畦灌为对照,采用不同宽度地膜覆盖进行膜上灌,通过对比分析研究了不同土层及不同生育期土壤贮水量的变化。[结果]0~120cm土层,处理Ⅰ(膜上灌处理覆膜宽度为0.75m)的土壤贮水量比播前降低了24.6%,处理Ⅱ(膜上灌处理覆膜宽度为1.25m)的土壤贮水量比播前降低了25.1%,对照的土壤贮水量比播前降低了33%。各生育期膜上灌处理和对照0~40cm土层的土壤贮水量低于40~80和80—120cm土层。40~80cm土层的土壤贮水量介于0~40和80~120cm.抽雄开花期,处理Ⅰ和Ⅱ的0~40cm土层的土壤贮水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7%和10.5%。在玉米成熟期,膜上灌处理的土壤贮水量高于对照。[结论]该研究为中国西部地区的灌溉农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在晋中地区研究不同灌水处理对春玉米植株形态指标、耗水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抑制玉米生长发育,充分供水处理(T2)具有较高的株高、叶面积及叶面积指数(LAI);随灌水量减少,各个形态指标均呈下降趋势,0次灌水处理(T6)降至最低;2次灌水且灌水量最高处理(T4)耗水量最高,但产量却低于T2处理;T6处理产量明显降低,耗水量最小;春玉米全生育期耗水量与产量呈抛物线关系。通过产量、耗水量及水分生产效率(WUE)对比分析,认为生产上(2010年)适宜节水灌溉方案为拔节、抽雄期各灌水1次,灌水定额为900 m3/hm2。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确定井渠双灌条件下玉米(Zea mays L.)生理指标变化规律、耗水规律及作物系数。[方法]针对井渠双灌对作物需水规律的影响,以内蒙古河套灌区主要作物玉米为研究对象,进行田间对比试验。试验共设10个处理,处理1~10的灌溉定额分别为150、225、300、293、293、286、286、279、279、272 mm。[结果]井渠双灌条件下玉米生长初期作物系数0.25、发育期0.69、生长中期1.14、生长后期0.58;玉米整个生育期需水量为599.57 mm。整个生育期内需水强度2.60~5.99 mm/d。[结论]该研究可为河套灌区井渠双灌模式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