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研究重金属Zn2+长期胁迫对麦长管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为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监测和治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含量(0,200,400,800,1 600mg/kg)Zn2+处理小麦土壤,用特定时间-特定龄期两性生命表的方法,观察和分析土壤-小麦-蚜虫体系中Zn2+长期胁迫对麦长管蚜不同龄期蚜虫的发育历期、成虫寿命、若虫期存活率和繁殖力的影响。【结果】低含量(200和400mg/kg)Zn2+短期处理后,麦长管蚜若虫期存活率显著升高,随着代数的增加,各处理的麦长管蚜若虫期存活率逐渐下降;Zn2+长期胁迫对麦长管蚜1龄、3龄和4龄若蚜的发育历期有显著影响,对2龄若蚜无显著影响;长期胁迫条件下,低含量(200和400mg/kg)Zn2+处理后,麦长管蚜的成虫寿命延长,高含量(800和1 600mg/kg)Zn2+处理则显著缩短。高含量(1 600mg/kg)Zn2+短期胁迫(1代)下,麦长管蚜的繁殖力显著高于对照,随着世代的增加,繁殖力显著下降。【结论】长期胁迫后,Zn2+在麦长管蚜体内产生了积累特性和累积毒性效应,高含量Zn2+处理的毒害作用加强,低含量Zn2+处理则诱导产生了代谢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强度微波照射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生态学参数及体内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为麦长管蚜种群爆发、综合治理、微波辐射产生毒性效应的分子机理及微波对昆虫种群遗传进化的影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不同强度微波照射(功率分别为2,4,6W;照射时间分别为10,20,30s)麦长管蚜后,对第2代麦长管蚜进行特定时间生命表研究,分析微波辐射对麦长管蚜生态学参数的影响,并采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方法,分析微波辐射对麦长管蚜体内抗氧化酶同工酶的影响。【结果】微波处理后,麦长管蚜的平均世代周期(T)、净增殖率(R0)、内禀增长率(Rm)均在中低强度(2,4W)照射时较对照有所提高,而在高强度(6W)照射时较对照显著降低。微波处理对麦长管蚜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抗氧化酶系统有明显影响,POD同工酶有新酶带出现,CAT和SOD同工酶酶带亮度随着微波辐射强度的增大而减弱。【结论】微波胁迫后麦长管蚜的生态学参数发生了变化,说明微波对麦长管蚜的毒害已遗传到下一代,高强度的微波处理对其影响更大。微波胁迫对麦长管蚜POD同工酶具有明显的激活效应,但是对CAT和SOD同工酶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评估紫外线UV-B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用中波紫外线(UV-B)连续照射8代麦长管蚜3、4龄若虫,并用特定年龄生命表方法对其后代生态学参数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麦长管蚜在实验室条件下多代饲养,表现出明显的种群退化现象.在UV-B的影响下,随着世代的增加,麦长管蚜的内禀增长率(Rm)、净增值率(R0)、周限增长率(λ)和种群数量趋势指数(I)均下降,到第3代出现最低值,后趋于稳定,而发育历期(T)呈递增趋势;UV-B处理后,F1~F5代麦长管蚜的2、3和4龄若虫发育历期延长,而到F7代差异不显著;成虫寿命、繁殖力(F)和种群数量趋势指数(T)均先减少后增加或趋于稳定,并且最小值基本都在第3代出现.这说明,UV-B对亲代麦长管蚜的影响可以传递到子代,产生累积作用,UV-B作为不利环境因子阻碍麦长管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但随着处理代数的累加,增强麦长管蚜对胁迫的适应性.并且UV-B处理对麦长管蚜翅型变化影响显著.翅型的变化与麦长管蚜生态学参数变化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小麦蚜害诱导挥发物与蚜虫报警信息素反-β-法尼烯(EβF)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行为反应的影响,为麦长管蚜的绿色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四臂嗅觉仪,测试不同质量浓度小麦蚜害诱导挥发物6-甲基-5-庚烯-2-酮(MHO)、6-甲基-5-庚烯-2-醇(MHOH)、水杨酸甲酯(MeSA)和蚜虫报警信息素(EβF)对有翅型麦长管蚜行为反应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将上述化合物按各自对麦长管蚜具备最佳驱避效果的质量浓度等体积混合,分析或比较不同混合物对麦长管蚜行为反应的影响;最后,比较MHOH、EβF及二者混合物对有翅型麦长管蚜F1代翅型分化的影响。【结果】MHO、MHOH、MeSA与EβF分别在100,1,1,10ng/μL时对有翅型麦长管蚜具备最佳驱避效果;小麦蚜害诱导挥发物两两混合或三者混合后,对该蚜虫在处理臂与对照臂的停留时间无显著影响,丧失了对麦长管蚜的驱避作用;MHOH或MeSA与EβF混合后对麦长管蚜的驱避作用丧失,MHO与EβF的混合物对麦长管蚜仍然有强烈的驱避作用。翅型分化试验结果表明,EβF处理的麦长管蚜F1代有翅蚜率明显增加;MHOH与EβF混合后,不能引起有翅型麦长管蚜F1代有翅蚜率增加。【结论】小麦蚜害诱导挥发物的不同组分对麦长管蚜的行为反应影响存在差异,小麦蚜害诱导挥发物与蚜虫报警信息素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农药胁迫对不同体色型麦长管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为蚜虫生态遗传与进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不同剂量氧化乐果、吡虫啉农药胁迫下,于人工气候箱中饲养2种不同体色型(红色型和绿色型)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初生若蚜,分别测定各处理麦长管蚜的发育历期、体质量差、相对日均体质量增长率、种群平均世代周期、净增殖率及内禀增长率等生长发育和繁殖生物学参数。【结果】随着氧化乐果和吡虫啉施用剂量的增加,2种体色型麦长管蚜的发育历期、种群平均世代周期均增加,且绿色型麦长管蚜增加幅度比红色型大;2种体色型麦长管蚜的相对日均体质量增长率、净增殖率、内禀增长率均减少,且绿色型麦长管蚜减小幅度比红色型大。【结论】农药胁迫对2种体色型麦长管蚜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的延缓作用,对其繁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绿色型麦长管蚜比红色型更敏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农药胁迫对不同体色型麦长管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为蚜虫生态遗传与进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不同剂量氧化乐果、吡虫啉农药胁迫下,于人工气候箱中饲养2种不同体色型(红色型和绿色型)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初生若蚜,分别测定各处理麦长管蚜的发育历期、体质量差、相对日均体质量增长率、种群平均世代周期、净增殖率及内禀增长率等生长发育和繁殖生物学参数。【结果】随着氧化乐果和吡虫啉施用剂量的增加,2种体色型麦长管蚜的发育历期、种群平均世代周期均增加,且绿色型麦长管蚜增加幅度比红色型大;2种体色型麦长管蚜的相对日均体质量增长率、净增殖率、内禀增长率均减少,且绿色型麦长管蚜减小幅度比红色型大。【结论】农药胁迫对2种体色型麦长管蚜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的延缓作用,对其繁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绿色型麦长管蚜比红色型更敏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Cr6+处理对高丹草幼苗根质膜氧化及ATPase活性的影响,阐明重金属Cr对植物的毒害机理,为铬污染地区优质牧草的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不同浓度(0(对照),0.5,1.0,1.8mmol/L)K2CrO4胁迫处理高丹草幼苗,测定根长、根干质量、根系中的Cr含量、根系O2.-产生速率和H2O2、丙二醛(MDA)含量及根质膜H+-ATPase、Ca2+-ATPase活性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相比,随着Cr6+处理浓度的增加,高丹草幼苗根长和根干质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O2.-产生速率、H2O2和MDA含量及细胞质膜相对透性显著升高(P<0.05),且与Cr6+处理浓度呈正相关。0.5 mmol/L Cr6+浓度处理时,H+-ATPase、Ca2+-ATPase活性与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而在1.0,1.8 mmol/L Cr6+处理时,ATPase活性显著降低(P<0.05),并且与膜脂过氧化水平呈负相关。【结论】低浓度Cr6+处理对高丹草幼苗根系质膜ATPase活性影响较小,较高浓度Cr6+处理使AT-Pase活性及根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寄主植物对麦长管蚜种群分化的作用,剖析寄主转换对其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方法】在人工气候箱中于温度(20±1)℃、相对湿度(65±5)%、光周期为16h∶8h(L∶D)的条件下,对麦长管蚜在不同寄主植物(小麦、大麦、燕麦)及转换寄主后的生活史和生命表参数进行比较。【结果】不同寄主植物上,麦长管蚜种群的若虫发育历期以及成虫寿命、存活率和繁殖力都存在很大差异。当原始寄主和替代寄主相同时,与大麦上麦长管蚜种群相比,小麦和燕麦上麦长管蚜种群若虫发育历期和成虫寿命较短,存活率、繁殖力、种群内禀增长率、净增殖率和周限增长率均较高。小麦上麦长管蚜种群转到燕麦上后,其成虫寿命和繁殖期缩短。大麦上麦长管蚜种群转接到小麦和燕麦上后,其若虫发育历期明显缩短,净增殖率明显增加。各寄主植物上麦长管蚜种群转换寄主后,其存活率和繁殖力会发生明显改变。【结论】转换寄主后,各寄主植物上麦长管蚜种群呈现一定程度的分化。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小麦-豌豆间作对麦长管蚜种群空间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系统调查小麦-豌豆不同间作模式下麦长管蚜的种群密度,研究麦田生物多样性对麦长管蚜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方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方法,结合传统空间分布分析方法,分析了Kriging-空间插值图、聚集度指标、Iwao的M *-m回归模型和泰勒指数回归模型。【结果】2种分析方法均表明:在麦田不同间作模式下,麦长管蚜的空间分布主要为聚集分布;但豌豆与小麦分别以2﹕2、2﹕4、2﹕6、2﹕8行间作模式情况下聚集度有所差异:2﹕2模式>2﹕6模式>2﹕4模式>小麦单作>2﹕8模式;由基于GIS的Kriging空间插值种群变化模拟图得知:起初麦长管蚜主要分布在麦田的周围,逐步向麦田中部扩散;在麦长管蚜发生的高峰期,形成了许多聚集中心,主要集中在小麦单作和2﹕2模式小区中,且小麦单作的蚜量极显著高于其它间作模式(P<0.01)。【结论】麦田合理生物多样性可以有效控制麦长管蚜种群的增长,但并不能改变其种群格局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重金属铜、铅、锌胁迫对药用植物黄芪植物种子萌发、生根、叶片叶绿素含量和DNA损伤的影响,为黄芪无公害栽培和药材基地环境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内蒙特色药用植物黄芪为材料,设置不同浓度重金属(0~300 mg/L)单一和复合污染(Zn 200/Cu 200、Zn 200/Pb 200、Pb 200/Cu 200 mg/L),观察黄芪生长状况及其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并利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黄芪DNA损伤情况。【结果】在0~100 mg/L时,Cu2+、Pb2+、Zn2+单一胁迫可促进黄芪种子萌发,大于100 mg/L时则抑制种子萌发。随着黄芪培养时间的延长和重金属离子处理浓度的升高, Pb2+处理的黄芪根生长受抑制逐渐增强,黄芪根长变短;Cu2+、Zn2+处理的黄芪根长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不同时期内两者最长根长出现的处理浓度分别为60和100 mg/L。3种重金属Cu2+、Pb2+、Zn2+单一处理后,黄芪总叶绿素含量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当Cu2+处理浓度高于100 mg/L、Zn2+处理浓度高于200 mg/L、Pb2+处理浓度高于60 mg/L时,黄芪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随后不断降低。Cu/Zn、Zn/Pb复合胁迫,会降低彼此的毒害作用;Cu与Zn复合胁迫,对彼此毒害作用影响不大。随着重金属Zn2+、Pb2+、Zn2+浓度的增加,对黄芪DNA的伤害程度不断加大,Pb2+处理造成的损伤最大,Cu2+处理次之,Zn2+处理最小。【结论】一定含量的Pb2+、Cu2+、Zn2+对药用植物黄芪种子萌发、生根、叶绿素含量具有一定毒害作用,且随重金属浓度的增加,毒害程度加深。3种重金属离子的毒性大小排序为Pb2+>Cu2+>Zn2+。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壬基酚溶液暴露对秀丽隐杆线虫的急性致死毒性和非致死毒性效应,将同期化后的秀丽隐杆线虫暴露于壬基酚溶液24 h,考察壬基酚对秀丽隐杆线虫的半致死浓度、性腺臂发育、子代数目、虫体长度和身体弯曲频率等毒性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L4期野生型秀丽隐杆线虫为受试生物,对壬基酚溶液24 h的半数致死浓度即LC50值为8.09 mg·L~(-1)。壬基酚暴露干扰了秀丽隐杆线虫性腺臂的正常发育,与对照组相比,0.081 mg·L~(-1)和0.162 mg·L~(-1)染毒组对秀丽隐杆线虫的子代数目和虫体长度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低剂量染毒组身体弯曲频率与对照组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毒性试验研究表明,模式动物秀丽隐杆线虫对壬基酚的毒性响应比较敏感,在环境激素的生态毒理学研究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犬弓首蛔虫(Toxocara canis,T.canis)黏蛋白1基因(Tc-MUC-1)的分子特征,该试验根据犬弓首蛔虫基因组数据库中的Tc-MUC-1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技术克隆Tc-MUC-1全长基因,并进行多重序列比对和种系发育进化树分析.结果发现该基因全长为531 bp,编码176个氨基酸.功能结构域分析发现Tc-MUC-1蛋白包含1个由11个STSSSSA重复序列构成的Mucin结构域和2个ShKT结构域; GO分析显示具有蛋白质结合和金属离子结合功能;多重序列比对发现Tc-MUC-1与T.canis的其余4个黏蛋白(Tc-MUC-2-Tc-MUC-5)均含有2个由36个氨基酸组成的ShKT结构域;种系发育进化树分析显示Tc-MUC-1与双胃线虫(Pristionchus pacificus; GenBank No. PDM76930)和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 GenBank No. NP491509)进化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淮北采煤矿区生态环境质量,为矿区生态环境变化监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在矿区水质中的生长发育状况及矿区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变化进行淮北采煤矿区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研究。【结果】采煤矿区水环境使秀丽隐杆线虫寿命和成活率降低、体长变短、产卵数减少,同时诱导线虫生殖细胞凋亡,且煤矿开采时间越长,采样点距离矿井愈近,对线虫发育指标的抑制作用越显著。采煤矿区土壤环境使土壤线虫属的数目减少,植物寄生线虫的相对丰度增高,同时线虫香农多样性指数、瓦斯乐斯卡指数和自由生活线虫成熟度指数显著降低,植物寄生线虫成熟度指数显著提高,表明采煤矿区环境降低了土壤质量。煤矿开采时间越长、采样点距离矿井愈近,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越大。【结论】秀丽隐杆线虫生长发育指标对水环境的响应,以及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对土壤环境的响应,很好地指示了淮北采煤矿区的水环境质量和土壤环境质量;因此,可以利用线虫对采煤矿区水环境和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4.
锑对土壤中秀丽隐杆线虫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锑(Sb)对土壤无脊椎动物线虫的毒性效应及不同类型土壤中Sb的毒性差异,以生长量、生育率和繁殖力为评价终点,研究了3种土壤(西安垆土、鹰潭红壤、江门红壤)中外源Sb对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基于西安垆土、鹰潭红壤、江门红壤的土壤总Sb含量推导得出的Sb对线虫生长毒性的EC50 (半数效应浓度)分别为1 138、2 163、4 074 mg·kg-1,对线虫生育毒性的EC50分别为849、1 472、3 244 mg·kg-1,对线虫繁殖毒性的EC50分别为574、836、1 470 mg·kg-1。通过毒性阈值可知,线虫的评价终点对Sb毒性的敏感性由高到低依次为繁殖、生育、生长。相关性分析表明,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含量和非晶质铁氧化物含量是影响土壤中Sb毒性的主要因素。基于有效态Sb含量推导得出的3种土壤中Sb的毒性阈值差异缩小,说明有效态Sb含量能够更好地解释不同土壤中Sb毒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是一种分布广危害严重的植物寄生线虫,有关该线虫发育和侵染植物的分子机制报道较少;秀丽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是第一个模式动物,对其功能基因组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研究,因此,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寻找和鉴定二者高度同源的基因可为深入阐明寄生线虫侵染植物的分子机制和防治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本研究利用最新公布的南方根结线虫的9 165个Contig序列分别和秀丽线虫的361 207个EST序列、23 973个蛋白质序列进行比对分析,获得了2种线虫高度同源的基因,通过gene ontology分析2 793个高度同源基因表明,这些基因在调控线虫的生长和发育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该项研究将为利用秀丽线虫基因功能资源进行寄生线虫基因功能研究和防治植物线虫病害提供重要的技术平台和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粳稻冠层叶绿素含量PSO-ELM高光谱遥感反演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叶绿素含量是表征粳稻生长状态的重要指示信息,利用无人机高光谱遥感技术及时获取区域尺度的粳稻叶绿素含量。方法 以2016—2017年沈阳农业大学辽中水稻实验站粳稻无人机遥感试验数据为基础,利用连续投影算法(SPA)进行有效波段的提取,提取的特征波段分别为410、481、533、702和798 nm。将提取出的特征波段作为输入,利用极限学习机(ELM)和粒子群优化的极限学习机(PSO-ELM)分别建立粳稻冠层叶绿素含量反演模型。在PSO-ELM模型中,针对PSO算法的种群规模(p)、惯性权重(w)、学习因子(C1C2)、速度位置相关系数(m)这5个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 确定了最优参数:p为80,w为0.9~0.3线性递减,C1C2分别为2.80和1.10,m为0.60。利用优化后的ELM和PSO-ELM所建立的粳稻冠层叶绿素含量模型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734和0.887,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824和0.783。结论 利用优化后的PSO-ELM建立的粳稻叶绿素含量反演模型精度要明显高于单纯利用ELM建立的反演模型,前者具有较好的粳稻叶绿素含量反演能力。本研究为东北粳稻叶绿素含量反演无人机遥感诊断提供了数据支撑和应用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丝瓜与伴矿景天间作对土壤Cd形态及丝瓜Cd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盆栽实验将丝瓜和超积累植物伴矿景天间作于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并向土壤添加钙镁磷肥或向丝瓜根际添加固镉菌剂,研究间作对土壤Cd的形态及丝瓜重金属积累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丝瓜与伴矿景天间作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丝瓜的结果数量,同时存在增大丝瓜果实中Cd含量的风险;通过施加固镉菌剂或钙镁磷肥增加了丝瓜的结果数,且丝瓜果实中Cd含量均未超过国家标准的限定值。同时,景天和丝瓜对土壤Cd具有移除能力,丝瓜主要表现在茎叶对Cd的吸收,其中重污染土壤中的景天和丝瓜对土壤Cd的移除能力大于低污染土壤种植的景天和丝瓜。总体来看,丝瓜与超积累植物伴矿景天间作可用于低污染土壤进行边修复边生产。但是,由于存在较高食品安全风险,在间作的同时可采取施固镉菌剂或钙镁磷肥等措施来降低果实部分Cd含量。  相似文献   

18.
以临床病禽分离17株E.coli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分离菌株的毒力岛中irp2、irp3、irp4、irp5和生物膜形成能力。先用irp2 PCR扩增检出7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并对其进行ERIC-PCR分型,结果分为2个类型。又对分离株进行irp3、irp4和irp5基因检测,结果分离株中irp2、irp3、irp4和irp5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1.2%、64.7%、29.4%和35.3%;最后对分离株进行生物膜形成能力的检测,结果携带irp2的阳性菌株都有较强的生物膜形成能力。结果提示,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HPI中irp2与生物膜的形成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B3菌株对禾谷孢囊线虫毒杀活性及其稳定性。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分析不同因素对绿色木霉B3菌株毒杀禾谷孢囊线虫2龄幼虫活性及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木霉B3菌株发酵液在自然光处理0~96 h后,对其杀线活性无显著影响,2龄幼虫死亡率为71.4%~86.2%;在不同氧化剂、还原剂和酸碱处理下,其抗氧化性、还原性和耐强酸强碱较强。同时,绿色木霉B3菌株发酵液耐贮藏性较好,储存60 d后杀线活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测定了38株温莪术根际菌的产铁载体、解磷、产IAA的能力和抑制致病菌的能力。这些菌株中25株菌分泌IAA的量可达到1 mg·L-1以上;23株菌铁载体产量达到10+;10株菌解磷能力在2 mg·L-1以上;有3株菌对4种植物致病菌都有抑制效果。经综合评价筛选出3株菌进行盆栽试验。WP0702产较高的铁载体,抑菌能力较强;WK0101铁载体、解磷、产IAA的能力均较高,但无抑菌能力;这2株菌株均明显促进温莪术的产量。试验数据证明具有抑制致病菌的能力、解磷和分泌适当浓度IAA的菌株都有作为生物有机肥的可能。用lux AB基因标记菌株WP0702,证明该菌株在不同土壤中可以持续存活。WP0702和WK0101具有作为温莪术生物肥料、克服连作障碍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