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小麦抗赤霉病性超亲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8年配制了感染赤霉病的意大利小麦品种阿夫与我国台湾小麦的正反交组合,严格鉴定杂交后代的抗赤霉病性,进行多代混合选择和单株选择,经过9年试验育成24个抗赤霉病性超亲的品系,其抗病性相当于或超过苏麦3号,其中88-102等3个品系兼抗白粉病。对小麦抗赤霉病性的选择效应、正反交的遗传差异、抗赤霉病性与农艺性状的关系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苏州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高感赤霉病的小麦品种阿夫与中感赤霉病品种台湾小麦杂交,通过精心选择,于70年代初育成抗赤霉病性超亲的高抗品种苏麦3号。20多年来,该品种表现抗病性强而稳定,综合性状较好,受到国内外高度重视,被广泛用作抗赤霉病育种亲本和遗传研究材  相似文献   

3.
小麦赤霉病抗性改良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小麦赤霉病是全球性的小麦病害,也是为害中国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应用抗病品种是减轻小麦赤霉病危害的有效手段。本研究试图建立适宜南方麦区的小麦细胞工程、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常规育种相结合的抗病育种体系,提高小麦赤霉病抗性改良效果。运用诱导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和DON毒素突变体的诱导与筛选;异源杂种幼胚培养;花药培养和染色体消失等单倍体诱导技术等创造抗赤霉病新种质,选育抗病新品种(系)。并运用分子作图,对主要抗源苏麦3号、望水白等进行赤霉病抗性分子定位和筛选,寻找与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为小麦抗赤霉病标记辅助选择提供有效标记。建立和完善小麦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诱导技术和单倍体诱导技术;创造出一批赤霉病抗性强而稳定,丰产性优良的新抗源;育成了生抗1号、生抗2号和生选3号、生选4号共4个高产、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对望水白,苏麦3号和宁894037等主要抗源进行QTL定位,并获得了与赤霉病抗性连锁的分子标记,并对3BS主效QTL区域的相关标记在育种群体中的辅助选择进行了比较验证,初步建立了抗赤霉病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体系。20多年的实践表明:①运用生物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相结合,可以缩短新品种育成年限,提高抗...  相似文献   

4.
为鉴定小麦赤霉病新抗源W01的抗性,溯源其抗性基因,综合评价其育种利用价值,以高产、中感赤霉病的扬麦15为母本,分别与W01和苏麦3 号组配杂交组合,以两个组合的F2遗传群体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W01和苏麦3号的赤霉病抗性及其与株高、穗数、籽粒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W01和苏麦3号均含有抗赤霉病主效基因PFT-1和His-1,抗性均达到抗(R)水平,二者抗性相当.但W01株型紧凑,植株较矮,分蘖力较强,且丰产性和品质均优于苏麦3号.在与扬麦15组配的F2群体中,W01组合的抗性表现突出,中抗(MR)以上单株比例达91%,且整个群体没有感病(S)和高感(HS)单株出现,其抗性的遗传力高于苏麦3号组合,两个遗传群体的赤霉病性状与株高显著正相关,与有效穗数显著负相关.综合结果表明,W01是可以应用于改良小麦赤霉病抗性的优异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5.
小麦抗赤霉病品种的配合力及复交F#-1的抗性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采用单花针注赤霉病子囊孢子液接种法,以病小穗数为统计单位,对6个抗病品种的双列杂交后代进行了抗赤霉病性测定,分析了这6个品种的配合力及不同抗病亲本复交组合的抗性表现。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配合力有显著差异,以繁60096、苏麦3号、宁7840的一般配合力较好,不同抗性亲本复交F#-1抗病性有超亲趋势,抗病基因之间有累加性。  相似文献   

6.
小麦品种(系)的抗赤霉病性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9-2000年采用人工接种和自然发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小麦品种的抗赤霉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在供试的66份小麦品种(系)中,没有对赤霉病免疫的品种,多数品种不抗赤霉病,只有JYP-1抗赤霉病性比苏麦3号强、92R149、92R178、毕麦10号、小白冬、80(107)、黔麦14、黔麦早2号和JYP-3的抗赤霉病性与苏麦3号近似。  相似文献   

7.
苏麦3号抗赤霉病性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模型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苏麦3号(抗病亲本)与白免3号(感病亲本)杂交组合的RIL群体进行了小麦赤霉病抗性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苏麦3号×白免3号重组自交系群体的小麦赤霉病抗性符合3对主基因+多基因控制的加性-上位性模型(G-1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75%左右,主基因间的互作效应也较显著,而且与主基因的加性效应相反,使赤霉病抗性减弱;赤霉病抗性的多基因效应较大,但其遗传率很小。因此在抗赤霉病育种时不仅要考虑基因间的加性效应,也要注意基因间的互作,同时也要加强微效多基因的效应累加。  相似文献   

8.
小麦品种苏麦3号抗赤霉病性及产量因素的单体分析(摘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苏麦3号对赤霉病抗性与产量因素关系的遗传基础。采用单体分析方法,对中国春双体和单体系列与苏麦3号的杂种第二代进行研究。赤霉病用离体接种保温保湿法,其他性状进行单株考种,结果如下: 一、苏麦3号为抗赤霉病品种,中国春为感病品种,F_1病麦粒百分率表现为中间偏抗亲,F_2在两亲间呈连续变异,平均值接  相似文献   

9.
宁7840系江苏省农科院1975年开始进行抗赤霉病小麦育种首批选配的抗病组合之一.杂交组合是:(阿芙乐尔×安徽11号)F_2×苏麦3号.阿芙乐尔是从苏联引进的抗锈、抗白粉病小麦品种,穗较大,但冬性强,对光照反应敏感,晚熟.根据性状互补的原则,与安徽11号杂交后,在其F_2代中选择优良单株,再与抗赤亲本苏麦3号进行杂交,经昆明夏繁加代,多次鉴定选择,在1979年获得了F_7代稳定的抗赤霉病兼抗秆、叶、条锈和白粉病的多抗品系.  相似文献   

10.
关于小麦抗赤霉病育种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们自1975年起开展小麦抗赤霉病育种的研究,其结果为:⑴大量的选种材料在病圃采用土表接菌法进行初筛,高代品系在病圃保湿条件下采用滴菌或注射接菌法进行复筛,优良高代抗赤霉病品系在流行地区进行多点鉴定。用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鉴定赤霉病抗性的强弱和稳定性。⑵小麦赤霉病抗性遗传是由细胞核基因控制的。试验结果指出,望水白、苏麦3号及其衍生品种宁7840对赤霉病抗性表现强而稳定,呈显性、配合力较好。抗赤霉病遗传似是由2-3对基因所支配。除主效基因外,还有一定数量的微效修饰基因。⑶苏麦3号是最好的抗赤霉病品种之一,其抗性容易传给后代。一些品系具有高抗赤霉病和其它病害的能力,农艺性状较好,是苏麦3号与具有1B/1R染色体易位系阿芙乐尔杂交的后代。⑷小麦抗赤霉病育种目标在于选育兼抗其它病害、高产和广泛适应性。因此,需要采用复合杂交,例如多亲本连续杂交以及各代在人工接种条件下用单株连续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概述了60085等13个小麦抗赤霉病新品系的选育经过、鉴定结果及其利用价值。这些新品系于1981年经全国小麦赤霉病研究协作组联合鉴定,在3万多份品种资源材料中抗病性表现突出。尤其是60085、60006和50002三个品系, 已作为重要的抗源材料保存。作者认为,利用现有抗源进行杂交育种,转移和累加抗病性,是培育抗赤霉病新品种的重要途径。为了选育抗病性强而稳定的新品种,育种过程必须强调抗病性鉴定和多代连续选择。  相似文献   

12.
对中美大豆不同亲本正、反交间F2、F3、BC1F2的株高性状遗传表现进行了初步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正交和反交间株高在F2、F3两世代的遗传规律基本一致;株高在各世代的遗传表现因正交和反交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BC1F2株高因回交亲本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用相同亲本回交的BC1F2株高遗传表现因正、反交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梨抗黑星病的遗传育种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鸭梨、早酥等8个品种15个杂交组合的F1群体对黑星病的抗性表现为质量性状的遗传。抗病性对感病性为显性。80%以上的供试组合F1对黑星病的抗感分离比可用4对基因控制的抗病性来解释。亲本品种的抗性对杂交后代的影响较大,且品种间有差异。佳白梨、五九香梨是梨抗黑星病育种的良好亲本。西洋梨及其杂种在梨抗黑星病育种中作一亲或双亲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4.
The F1 and F4 plants of ‘synthetic hexaploid wheat/common wheat’ crosses and part of their parents were inoculated with Fusarium graminearum to evaluate FHB resistance.The results showed tht the scab resistance in the F1 varied with the synthetic wheat accessions used as crossing parents.In the F4,some resistant head lines were generated from the crosses,although their parents had different scab resistance levels.It indicated that synthetic hexaploid wheat are useful in wheat breeding for scab resistance.  相似文献   

15.
在普通小麦品种中国春与高抗赤霉病的亲缘物种鹅观草杂种回交后代BC2F1的基础上,对BC2F2-5,BC3F1-4等世代植株的形态,赤霉病抗性及细胞遗传学特征进行了观察及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世代的增加,植株外部形态接近普通小麦;赤霉病抗性在高世代材料中仍得以保持;染色体数目的变异范围逐代缩小,在高世代中2n=43,44植株的比例增加,这展示了异附加系筛选的可喜前景  相似文献   

16.
选用辽宁省育成大豆品种铁丰27号和沈农6号与美国俄亥俄州育成大豆品种OhioFG1和HS97—4534作亲本,配成正反交4个杂交组合,探讨了短果枝性状的遗传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组合正反交F3、F4代中短果枝上的每荚粒数有所不同,以高值亲本作母本高于用低值亲本作母本的,这说明短果枝上每荚粒数的遗传是细胞质遗传,且F4代结果大于F3代。以短果枝荚数和粒数多的材料做母本,其F3和F4代的短果枝荚数和粒数也较高。说明,在利用短果枝性状时,配置杂交组合应以短果枝荚数和粒数较多的试材做母本。亲本沈农6号是多短果枝品种,其短果枝粒重率高达22.87%,以它为母本与美国的OhioFG1杂交,其F4代中短果枝的粒重率也高达到7.21%。  相似文献   

17.
水稻杂种直链淀粉含量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本试验在单粒测定直链淀粉含量的条件下,对水稻杂种F_1,F_2、F_3种子进行直链淀粉含量遗传模式的探讨。结果表明:基因剂量效应仅存在部分组合。在高、中直链淀粉含量籼稻/低直链淀粉含量籼稻正反交组合中,高、中直链淀粉含量对低直链淀粉含量表现为完全显性,F_2为3:1分离,受一对基因控制。部分超亲分离表明可能还受修饰基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小麦赤霉病的抗侵染性和抗扩展性的强弱和组配 ,及对小麦赤霉病抗性的影响。中抗侵染和强抗扩展的品种为较好的抗性 ,其对赤霉病可以保持较稳定的抗性。小麦赤霉病一般属于多基因效应 ,两个不抗赤霉病的小麦品种都含有抗赤霉病的微效性基因 ,则可以通过杂交累加或重组 ,选出抗病的品种 ,带有抗赤霉病微效抗性基因的品种 ,采用系统选择或辐射的方法 ,亦可以选出抗赤霉病能力较强的品种。本文最后还提出抗赤霉病育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