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农村社区建设具有能切实解决农村社区的各种问题、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各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以农村社区建设为切入点,推进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加快农村社区建设必须以村落为范围、以创新为动力、以村民自愿参与为前提、以服务村民为宗旨、以促进农村发展为目标。  相似文献   

2.
范松仁 《农业考古》2007,(6):121-124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农村文化自身具有生长发展的结构性和规律性。文章认为,建设新农村文化必须以发展农村经济为永恒支撑、以提高农民素质为主体培养、以接续乡土传统为深厚根基、以深化农村变革为不竭动力、以挖掘独有特色为生命源泉、以激发农民需求为自觉驱动、以培育市场机制为外在环境。  相似文献   

3.
生态农村建设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本文针对我国农村生态建设的现状和特点,探索出一种适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科技应用为支点,以政府干预为手段,以制度创新为依托,以法制完善为保障,以意识提高为导向的生态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内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扎实稳步地推进地新农村建设,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本,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农村内发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离开了农村内发,政府统筹将事倍功半,城市反哺也会得不偿失。实现农村内发应当以提高农村领导权威为主导,以改善农村权力结构为关键,以提高农村人气水平为根本,以壮大村级财政为途径。  相似文献   

5.
李晓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622-13624
分析了新时期我国农村社会的变革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经济政治改革和农村社会变化。指出经济政治改革主要包括以家庭联产承包为核心的农村经营体制改革,以农村税费改革为核心的农村分配关系改革和以促进农村上层建筑变革为目的的农村综合改革。最后,研究了农村社会变化在非农产业的兴起和农民生活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楼旭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7):3255-3256
合理开发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率,是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新路。面对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发利用与转移的诸多障碍,政府应积极发挥引导作用,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健全机制体制,以教育性开发为基础,以转移性开发为重点,以特色性开发为方向,以制度性开发为关键,以政策性开发为保证,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开发利用与转移。  相似文献   

7.
生态农村建设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论文从农村的生态环境、基础条件和农民意识等方面,探讨了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加快农村生态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加强乡镇企业环境综合整治、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发展生态农业、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等措施。针对我国农村生态建设的现状和特点,探索出一种适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科技应用为支点,以政府干预为手段,以制度创新为导向,以法制完善为保障,以意识提高为目的的生态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8.
农村的发展和农村职业教育的生存,以及农村职业教育的价值实现,要求农村职业教育以“为农”为目的;农民的专业化、农村的城镇化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农村职业教育在“为农”的前提下,以“离农”为手段;农村职业教育应坚持目的性与手段性相结合的原则,纠正片面离农的方向和做法。  相似文献   

9.
宋小玲  王盾余  棣等 《安徽农业科学》2014,(23):8046-8049,8072
以重庆市合川区20个相对贫困家庭为调查样本,通过分层抽样选取的275户农村家庭为研究对象,以该区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为研究内容,研究了合川区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的现状,以及投资行为的差异性和相关影响因素。旨在为合川区乃至重庆市农村家庭教育投资提供参考资料,以促进我国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前提·实质和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红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3684-3684,3701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要以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为宗旨,而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时,应把握好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前提、实质和关键.提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必须以加快发展农村经济为前提,以农村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为实质,从内、外因2个方面来努力是关键.  相似文献   

11.
周元明 《北京农业》2011,(33):151-152
为改变农业生产低效单一的生产模式,大力发展以家庭为主的循环生态农业已大势所趋。本文通过生物链循环技术的综合利用,把过去传统单一生产模式向高效生态循环生产模式转变,是不断提高农民整体收入和改变农业生产方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吴万宁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758-4759,4762
探讨了江苏沿海发展生态农业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生态农业的对策,以期促进江苏沿海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3.
生态农村工程: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新思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是我国人多地少、小农经营和过分城市偏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结果。当前“三农”问题主要表现为: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小生产与大市场相矛盾、农民收入和就业率低、农民负担沉重、农民没有基本生活和医疗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本文从农村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角度出发,通过将农村自然生态问题和社会经济问题融为一体,提出“生态农村”的概念,进而对建设生态农村的具体内容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与中国农业现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知识经济影响下,现代农业的内涵和特征。包括知识武装农业,生产要素智能化;经济活动信息化;农业产业高级化;资源和资本高效利用;环境与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农业,农民,农村“三位一体”;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农民知识化“四化”联动;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统一等。  相似文献   

15.
发展生态农业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我国发展生态农业要增强农民的生态意识,搞好农业规划(区划),完善有利于生态农业发展的运行机制,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农业综合开发的任务和宗旨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与党中央建设有社会主义特色新农村的内在要求是相符的。正因为如此,农业综合开发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比势。  相似文献   

17.
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运用PSR模型,以生态农业发展思路为原则,以如何推动生态农业发展步伐为目标,研究生态农业激励机制建设在生态农业建设和推广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建立生态农业激励机制,进一步深化生态农业内部建设,政府能够积极营造良好的生态农业建设环境,主动服务农民和适应市场,让农民快速稳定增收,实现生态农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互融合,使得生态农业产业达到一种良性循环状态。  相似文献   

18.
蔬菜产业作为广东省韶关市农业、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其栽培面积逐年扩大,通过新品种区域试验,每年筛选1~3个适宜本生态区域种植的优良品种,为韶关市蔬菜产业的发展及农业、农民的增产、增收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草-牧-沼-蔬”循环农业模式的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草-牧-沼-蔬"循环农业模式,初步分析了这一模式各个环节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在2011-2012年两年间,"草-牧-沼-蔬"循环农业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建议通过政府补贴或农企共同合作发展有助于发展循环农业,降低运行成本及其市场风险。  相似文献   

20.
中西部地区小杂粮的生产优势与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小杂粮在我国中西部尤其在不发达地区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且是这些地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小杂粮生产和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