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静芳 《吉林农业》2014,(11):58-59
池塘循环水生态养殖是一种效益与生态和谐统一的新型养殖模式。本文分析了池塘循环水生态养殖的国内外状况和发展趋势,介绍了池塘循环水生态养殖的模式,简述了池塘循环水生态养殖的效益。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了循环水养殖原理,分析了当前对虾养殖模式的主要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应用前景,重点介绍了目前新兴的池塘循环水养殖新模式的技术要求、现状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池塘循环水对虾养殖是在节能减排新形势下实现一种高效、减排、降低养殖生产风险、减轻养殖水环境污染的必然趋势,是提高对虾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的有效新模式,是现今对虾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技术升级的生产方式,对我国当前对虾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的构建实现了养殖废水中氮、磷等富营养化物质的分级利用和水资源的循环使用,但此前的研究并没有详细计算养殖面积和净化面积合理的配比关系。通过参照水生植物对养殖尾水中污染物的吸收能力和养殖鱼类的产排污系数,再结合淡水池塘养殖过程中的水质管理的一般规律,给出了淡水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中养殖池塘面积和净化池塘面积之间配比关系的计算方法。利用该计算方法来解释此前相关的研究实例,也证明是可行的。该计算模型的构建为今后在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构建中降低经济成本,为最终实现生态效益对经济效益的补偿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生态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生态及经济效益,开展了大宗淡水鱼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研究。对试验过程中水质理化指标、养殖结果和养殖效益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试验期间通过有效的水质调控技术手段,能保证养殖期间水质总磷(TP)、总氮(TN)、氨氮(NH+4-N)、亚硝酸盐氮(NO-2-N)、重铬酸钾指数(CODCr)等理化指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及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大宗淡水鱼类每667 m2平均产量达1 668 kg,产值21 859元,利润5 418元。结果表明,通过对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采取有效的水质调控手段,能较好的改善养殖水质,提升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5.
为了了解循环水养殖系统养殖条件下鱼类肌肉的营养成分,开展鱼类品质调控研究。本研究通过比较循环水养殖系统养殖条件下与池塘拟野生条件下俄罗斯鲟肌肉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并进行对比评价。结果表明,两种条件下俄罗斯鲟肌肉中一般营养成分不存在显著差异,均检出17种氨基酸,氨酸酸各组成成分含量方面两者无显著差异。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结果显示:循环水系统养殖条件下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蛋-胱氨酸,赖氨酸在必需氨基酸中评分最高,必需氨酸基指数EAAI循环水组高于池塘组。循环水组检出20种脂肪酸,池塘组检出14种脂肪酸,两者脂肪酸总量无明显差异,脂肪酸各组成成份有较大差异,其中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循环水组显著高于池塘组。综上所述,循环水养殖系统养殖条件下俄罗斯鲟肌肉的营养价值不低于池塘拟野生条件下的俄罗斯鲟。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循环水养殖和池塘养殖下加州鲈鱼肉质区别,探索循环水养殖模式优点.采集同龄段、同一饲料喂养的2种养殖模式下的加州鲈鱼,通过测定加州鲈鱼的基础营养成分、肉质相关指标和质构特性(TPA分析)来评价2种养殖模式下鲈鱼肉质,并采用扫描电镜,对2种加州鲈鱼进行观察,分析其微观结构差异.结果显示,循环水养殖加州鲈鱼较池塘养殖比,其粗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5),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滴水损失率、冷冻渗出率和蒸煮损失率均高于池塘养殖组(P<0.05);循环水养殖组鲈鱼鱼肉硬度、胶着性和咀嚼性均高于池塘养殖组(P<0.05),肌纤维排布更加整齐致密.说明循环水养殖的加州鲈鱼的鱼肉营养和肉质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适宜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中国淡水养殖池塘环境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评述(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淡水池塘养殖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池塘环境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正蓬勃兴起以鱼-菜共生模式为代表的原位修复技术和以循环水养殖模式为代表的异位修复技术是当前研究的重点。该研究从水体富营养化的角度,以池塘氮循环为切入点,评述了这2种养殖池塘环境生态修复模式的优缺点,并对其涉及的面积配置关系进行了探讨。评述结果认为,只能通过鱼-菜共生模式降低池塘养殖的产排污系数,但通过推广该模式实现全国池塘养殖生态收支的平衡是困难的。虽然循环水养殖模式无法避免产生额外的经济成本和土地资源,但在局部地区,特别是富营养化严重的区域,其零排放的特点使其推广应用有一定的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生态循环水池塘养殖模式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污染特征,本研究利用宏基因组技术检测分析了生态循环水养殖池塘ARGs的赋存特征及其与微生物群落和环境变量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试验共检测出21类1092种亚型ARGs,池塘底泥是ARGs的主要储存库。池塘中抗性基因macBtetA(58)和nov相对丰度最高,多药类和主动外排泵是最主要的ARGs类型和耐药机制。养殖池塘水体和底泥微生物群落组成差异显著(P<0.05)。优势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中的多种菌属与不同类型ARGs存在显著正相关性,表明ARGs在这些菌属间具有水平转移的趋势,微生物为ARGs在系统中的持久存在和向水体扩散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此外,氨态氮、亚硝态氮和硝态氮是影响养殖池塘ARGs分布特征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的主要环境因子。本研究确定了生态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养殖池塘ARGs可能的背景值,并提供了生态化循环水养殖尾水具有较高ARGs传播风险的定量信息,为进一步优化升级生态循环水养殖系统、降低ARGs污染和保护养殖环境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
结合目前的淡水养殖现状,本文提出了以气动循环水设备应用于草鱼池塘养殖,结合小球藻与光合细菌的协同作用,种植水生植物来吸收水中多余氮磷元素,实现养殖池塘物质平衡、水资源循环利用的高效生态养殖模式,为今后淡水养殖系统设计提供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0.
高位循环水池塘与普通池塘高温时节浮游植物群落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并比较了高位循环水池塘与普通池塘在高温时节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高位循环水池塘中浮游植物总密度约5.5×108ind./L,普通池塘中浮游植物总密度约3×107~7×107ind./L,总体看来高位循环水池塘的浮游植物密度比普通池塘高1个数量级;高位循环水池塘的浮游植物湿质量高达66.333 mg/L,总体上也比普通池塘高1个数量级。在组成方面,高位循环水池塘的主要门类为硅藻门,其湿质量约占总湿质量的86.33%,组成主要为针杆藻属和小环藻属;普通池塘的组成主要是绿藻门的十字藻属、空星藻属,以及硅藻门的针杆藻属,裸藻门的裸藻属等。此外发现,高位循环水池塘浮游植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明显低于普通池塘,高位循环水池塘的浮游植物种属数量比普通池塘少。对两者的比较表明,高位循环水池塘以硅藻门为绝对优势,可能与其采取增氧、循环水处理措施有关,这表明养鱼池塘浮游植物可以调节硅藻门优势,从而为池塘浮游植物的调控提供了参考,有利于改进池塘的养殖管理。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池塘水体内循环利用与虾-鱼套养模式,在杭州市萧山围垦南美白对虾主养区开展了池塘内循环水虾-鱼高效生态养殖试验。在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中,设置循环流水式水槽,槽内高密度流水养鱼。依据不同养殖品种间的生物学习性不同、小水体与大水体的相互配合与协同等,达到水体生态平衡、降低养殖风险和增产增效目的。  相似文献   

12.
微囊藻毒素(MCs)对淡水池塘养殖业的危害及防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水体富营养化而导致的淡水养殖池塘蓝藻水华频发已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和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藻毒素是蓝藻水华对养殖动物最严重、最直接的危害,其中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是分布范围最广、出现频率最高、危害最严重的一类蓝藻毒素.本文综述了MCs在养殖池塘的时空分布及其在养殖动物机体内的积累特征、MCs对养殖动物的毒害效应及其作用机理、养殖池塘中MCs的科学防控技术等,并针对当前养殖池塘中MCs危害及科学防控研究应用领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因地制宜地构建多营养层级的淡水池塘生态立体养殖模式、建立兼具吸收氮磷营养及降解MCs功能的淡水池塘养殖尾水(循环水)处理模式、加强利用MCs高效降解菌(群)或高效降解酶对MCs危害的应急处置、结合MCs毒害作用的分子机制开发靶向药物等未来发展建议,旨在为降低蓝藻水华对淡水养殖业的危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利用生命周期评价法量化了国内典型的4种青蟹养殖模式(工厂化循环水单体养殖、稻蟹综合种养、内陆盐碱地鱼虾蟹养殖、沿海池塘虾蟹贝养殖)的资源消耗与污染物排放清单,以获得1 kg青蟹养殖增重为评价的功能单位,分析了能源消耗、全球变暖潜势、酸化潜势、富营养化潜势4种环境影响类型。结果表明,工厂化、稻蟹、盐碱地、虾蟹贝池塘养殖模式的环境影响综合指数分别为2.31×10-3、9.96×10-4、9.44×10-3、3.24×10-3。我国青蟹养殖模式的环境性能从高到低依次为稻蟹综合种养>工厂化循环水单体养殖>沿海池塘虾蟹贝养殖>内陆盐碱地鱼虾蟹养殖。  相似文献   

14.
在池塘淡水鱼养殖中,循化水高密度养殖法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技术,能够大大提高产量,并且通过水循环的方式也能够净化池塘,保护池塘的生态环境,从而起到提高产鱼质量的目的。本文分析了淡水鱼类池塘循环水高密度精养法的技术要点,并且提出了关于提高该技术应用效果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正>东平县地处鲁西南,是淡水渔业大县和重要的淡水鱼生产基地,同时也是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最后一级蓄水水库所在地,长期以来水产业以传统模式为主,但是随着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试水通水,东平湖内网箱网围全部拆除,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质量效益型的现代渔业迫在眉睫,因此东平县引进了池塘循环水生态养殖技术。它主要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思想,在现有池塘中建设循环水生态养殖系统,利用气提式推水机产生循环水流,模拟流水生态环境,实现养殖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甘肃省渔业渔政工作目标确定,创建5~10个农业部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场。争取创建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两三个,加快推进渔业转型升级。2017年,甘肃省加快池塘标准化改造,推广池塘循环水生态健康养殖新模式,完善养殖配套设施,应用物联网技术,提高池塘综合生产能力。2017年,在已创建67个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  相似文献   

17.
温室池塘高密度循环水养殖系统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一种经济可行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设计了一种将温室大棚养殖与水质净化设备以及增氧设备涌浪机等合理搭配的简易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以加州鲈鱼为养殖对象,分析了养殖期间系统水质指标、鱼类生长状况以及系统经济前景。结果表明,经过4个月的养殖,该系统鱼类养殖密度由初始2.12 kg/m3增加到5.86 kg/m3,成活率达到95.1%。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养殖期间氨氮、亚硝氮和溶解氧平均浓度分别为(0.66±0.35)mg/L、(0.19±0.089)mg/L和(6.64±0.25)mg/L;水温维持在27.34~28.00℃,pH为6.73~7.34。经济分析表明:每667 m2池塘养殖利润可达17.42万元/年,投资回报期为2.75年,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若选取价格更高的海水鱼类,市场前景更广。该研究表明,温室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是一种经济可行、高效、节能减排的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8.
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水质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内采用种草移螺、设置生态基及移动式太阳能水质调控机等水质调控技术,在养殖季节5—9月份,每周检测试验池塘水体水温、溶氧量(DO)、pH值、透明度(SD)、总磷(TP)含量、总氮(TN)含量、氨氮(NH4+-N)含量、亚硝酸盐氮(NO2--N)含量、重铬酸钾指数(CODCr)等理化指标,分析水质状况.结果显示:DO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pH值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要求;TP质量浓度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Ⅴ类标准,达到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一级标准;TN质量浓度分别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Ⅴ类标准、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一级标准;NH4+-N质量浓度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NO2--N质量浓度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Ⅰ类标准;CODCr质量浓度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Ⅴ类标准.研究表明:在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中使用水质生物及物理调控技术,可以使整个池塘养殖水体循环利用或者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水产品质量,减少环境污染,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本文主要从水产生态养殖过程中的苗种选择、饲料投放、药品管理和循环水养殖、池塘立体养殖等技术应用方面展开探讨分析,从而建立起自然循环的生态养殖体系,达到提升养殖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为山区渔民转产转业、推进渔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根据近10年来在遵义山区推广水产养殖模式的发展经验,总结出适合遵义山区推广的4种水产养殖模式(稻渔综合种养、流水养殖、低碳循环节水池塘工程化养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养殖业主可根据自身实际,选择适合的养殖模式进行水产养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