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高亚芳  蒋薇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573-8575,8608
乡村旅游目的地是我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旅游产品是旅游目的地实现盈利和发展的主要途径。随着我国乡村旅游目的地数量的不断增多,行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加剧,这就需要目的地旅游企业采取更为有效的产品提升策略。目的地旅游企业管理者需从旅游者价值的角度出发,建立一个以旅游者为核心的良性循环管理系统,实现乡村旅游目的地产品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核心,系统地论述了人类政治制度、社会制度以及作为自然存在物的人与自然界生态平衡的关系,认为自然生态问题和人类社会问题的根源是由资本主义制度的政治生态造成的.基于马克思主要生态观的研究,发现:乡村旅游经济要实现包容性发展,必须重视村民在参与旅游建设中,拥有均等的发展机会,以及分享旅游经济发展的成果,防止乡村特权阶层对经济成果的吞食.因此,地方政府必须受到民众监督,坚持科学发展观,主动承担责任,做好公共服务,保护弱势群体,全力支持乡村旅游经济建设,推动村民联合经营,最终实现乡村旅游经济的包容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乡村旅游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双重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乡村旅游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等积极作用,同时也容易产生旅游地农民阶层分化、经济发展飞地化、特色民俗文化被同化等不利影响。正确理解乡村旅游和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发挥政府职能,消除阶层分化,加强社区参与,保护农民利益等措施是发挥乡村旅游积极作用,抑制其不利影响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从提升游客体验质量,同时提高目的地居民收益角度出发,梳理了和乡村旅游紧密相关的旅游容量指标:乡村旅游生态容量、心理容量、经济容量等,并提出了提升乡村旅游容量的措施,以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乡村旅游国际化发展存在旅游信息分散化、智慧旅游服务不全、多语种旅游门户网站缺乏、景区英文标识普及率低的问题。针对以上不足,乡村旅游地社区应该利用其人口规模与资源禀赋优势,通过多方合作打造特色主题村庄、开展文化教育、建立旅游产品网络,并运用组合营销向国际社会推广中国乡村旅游目的地,打造中国乡村旅游IP,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国际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游客选择乡村旅游目的地的主要影响因素,准确把握乡村旅游目的地的特点,精准定位游客对乡村旅游消费目的地的需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对长三角地区游客乡村旅游目的地选择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家庭成员结构、职业、收入水平对乡村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具有显著影响;旅游动机、旅游方式、获取乡村旅游目的地供给信息的途径对乡村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具有显著影响;旅游市场变量与溢价支付意愿呈正向显著关系,线上宣传渠道是游客选择乡村旅游目的地的主要渠道;游客体验感评价对乡村旅游出游行为具有显著影响。研究提出了以游客需求为导向,以品牌战略为引领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进而引导游客选择乡村旅游产品,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7.
乡村旅游的发展给旅游目的地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以浙江省仙居县关后村的乡村旅游发展为例,阐释了乡村旅游给当地文化、经济、社会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关后村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其经济的快速增长,但同时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分析了关后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当地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乡村节庆旅游和乡村旅游作为我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已经产生较为明显的推动作用。乡村节庆旅游作为新型的乡村旅游形式,与乡村旅游相辅相成共同发展。乡村节庆旅游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弥补了乡村旅游"淡季"需求的不足,提升了乡村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而且拓宽了乡村旅游的产品线,为乡村节庆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对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乡村旅游是我国广大乡村地区实现脱贫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实现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方式,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重视.现有旅游产品营销方式直接关系到旅游市场状况,是影响一个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状况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具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为例,探讨具体局部地区营销问题,得出的相关结果对该地的乡村旅游发展有一定...  相似文献   

10.
乡村农业体验旅游是乡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我国乡村农业体验旅游在发展过程仍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体验项目缺乏吸引力、服务水平偏低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新乡村农业体验旅游项目、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推动乡村农业体验旅游发展,助推乡村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1.
乡村旅游功能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浙江街衢州市柯城区七里乡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和对相关资料的整理等方法,对乡村旅游的功能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乡村旅游具有促进经济、环境、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多方面功能,但乡村旅游面临旅游产业带动力度有限,旅游旺季环境不堪重负,旅游地的“城市化”,乡村性的渐失,同质恶性竞争等负面影响导致的问题。面对我国现阶段出现的乡村旅游热,建议应辩证分析乡村旅游的功能,尤其是要警惕其负面功能。图1表2参8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肥西县典型全产业链乡村旅游发展的“肥西老母鸡家园”的分析来诠释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四产业有机结合的全产业链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得出乡村旅游全产业链的共生、协同发展的重要性.强调了构建乡村旅游全产业链对提升乡村旅游产业竞争力,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武汉城市圈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春  王西方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1):2393-2396
借鉴国内外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的文献研究成果,以武汉城市圈乡村旅游发展为研究对象,总结了武汉城市圈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分析其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台湾民宿产业对大陆乡村旅游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农家乐”为代表的大陆乡村旅游产品在满足消费者深度游、休闲游方面日已变得陈旧、过时,如何实现乡村旅游产品的创新,延伸产业链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新问题。在分析台湾民宿产品的发展历程、产品特色的基础上,从产品创新等多个角度分析了其特点,及对大陆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王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409-13412
在阐明乡村旅游发展意义的基础上,探讨了乡村旅游用地对提高土地附加值的贡献,分析了乡村旅游开发中的土地利用模式.总结了我国现行的土地流转政策对于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以南京江宁“五朵金花”为例,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SPSS 19.0数据处理,分析旅游地居民对乡村旅游影响感知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的强烈程度与其年龄、文化程度、地段位置和是否参与旅游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永春县云峰村作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探讨其文化与旅游融合背景下乡村旅游产品创意提升的策略,为推动乡村旅游由高速增长向优质旅游转变,解决当前乡村旅游创意产品供给不足提供思路。【方法/过程】基于文化创意视角,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游客对云峰村乡村旅游的综合评价及对云峰村乡村旅游创意产品的消费意愿。【结果/结论】云峰村现有的乡村旅游产品缺乏创意,游客对乡村旅游创意体验活动、创意乡村景观以及创意地方美食等具有较高的消费意愿,最后提出从产品定位、开发原则、创意产品设计、完善创意开发环境等方面提升云峰村乡村旅游产品的文化创意。  相似文献   

18.
王莹  徐东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51-952,1024
介绍了农民旅游市场发展现状,分析了影响农民旅游市场发展的因素。以沿海城市为例,从市场规模、消费结构、旅游层次、出游季节4个方面对我国未来农民旅游市场发展趋势进行了判断,并提出了我国农民旅游市场健康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以新疆阿勒泰地区为研究对象,构建乡村振兴系统与乡村旅游系统综合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系统评价指标的权重。基于耦合协调模型,剖析阿勒泰地区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耦合协调度水平。研究表明:在2007—2019年期间,阿勒泰地区乡村振兴系统和乡村旅游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逐年递增,其耦合协调度也呈现增长趋势,由严重失调阶段发展至中度协调阶段,实现跨越式增长,但至今仍未达到优质协调。因此,阿勒泰地区应通过挖掘地区优势旅游资源潜力、加快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引进人才、开发旅游产品、创新乡村旅游营销模式等方式,进一步促进阿勒泰地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为解决乡村地区脱贫攻坚任务提供强力支撑,以期最终实现阿勒泰地区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0.
乡村旅游是乡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对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具有长足影响。社区居民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主体,对当地旅游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基于社区居民视角,以环洱海地区喜洲和双廊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调研,对环洱海地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分析,探讨适合当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结果表明,环洱海地区呈现两种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基层组织引导社区居民参与模式和社区居民主导模式。基层组织引导社区居民参与模式即自上而下型,政府主导、居民参与、旅游企业支持,以政府规划为主、发展当地乡村旅游;社区居民主导模式即自下而上型,居民主导、政府扶持、旅游企业支持。社区居民作为乡村旅游资源的挖掘者和保护者,发挥社区居民的主观能动性,自发地保护与利用资源并形成良性循环,实现真正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