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农村的土地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土地整理工作的开展也逐渐受到重视。结合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FUZZY),以南充市嘉陵区龙蟠镇丰乐院村等6村的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分析了该地区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构建了含14个指标的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了土地整理效益对于提高投资效益和投资决策及区域发展的意义,为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后的综合效益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分别从社会、经济、生态3个方面选取13个指标建立土地整治效益评价体系,选取6个位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内的土地整治与土地整理项目作为评价单元,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及其综合模型,对评价单元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和排名.结果表明:6个土地整治与土地整理项目效益排名从高到低分别为大格勒乡整治项目、北郊复垦整治项目、郭勒木德镇新乐村土地整治项目、河东河西农场整治项目、柯鲁克镇土地整理项目和茶汉村土地整理项目,且土地整治优于土地整理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3.
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是土地整理理论及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规范与指导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个方面构建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土地整理项目效益评价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高安市土地整理项目为例,从土地整理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3个方面入手,构建由经济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和生态效益指标组成的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成对比较法等方法对土地整理项目进行综合效益评价。该研究对土地整理效益的评价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整理项目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土地整理项目后效益评价是土地整理项目后评价的核心组成部分,笔者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三方面构建土地整理项目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泰兴市分界乡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开展实证研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项目后效益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泰兴市分界乡土地整理项目综合评价等级为"基本成功",社会效益成功度最高,经济效益次之,生态效益成功度最低,项目建设从整体上取得了较好的综合效益。在此基础上,分析该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当前土地整理项目开展及后效益评价的建议,以期对我国东部平原区土地整理项目后效益评价工作起到参考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耕地数量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是基本国情。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地矛盾更加尖锐,保护耕地、确保粮食安全迫在眉睫,土地整理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措施被提上重要日程。进行土地整理项目综合效益评价的研究,对于实现土地整理项目效益最大化、指导土地整理项目科学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以木垒县霍斯阔拉等3个村农用地整理项目为例,首先从项目基本情况、实施情况出发,研究确定农用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的内容,建立一套符合木垒县实际情况的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通过运用文献分析、资料分析等方法,重点从经济、社会两个方面对项目综合效益进行分析。分析评价结果说明:该项目的实施不仅调整了土地利用结构,更挖掘了土地内涵,具有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项目的实施对当地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产生了深远影响。最后,在分析项目综合效益的基础上,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靖边县土地整理项目为研究背景,对土地整理项目综合效益进行评价。主要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3方面对项目实施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
黎平县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黎平县土地整理项目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土地整理项目一经实施,将大大地提高项目区的综合效益,但其中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构建了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乐安县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再以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后各项评价指标的变化所产生实际效益为依据,制定出每项指标在取不同数值时得到的评价分值,最终评价出乐安县土地整理项目的综合效益分值为0.352 6,属于较好项目。  相似文献   

10.
为客观反映土地整理的实际效益,实现土地整理项目监督和考核,须将项目后评价提上日程。立足于南方丘陵山区土地整理,拟从生产条件、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资源影响4方面构建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四川省井研县分全乡土地整理示范项目为例,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项目实施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综合外部效益,但项目重生产条件指标、经济指标和新增耕地指标,轻生态环境,导致项目区景观与生态环境改良效果不显著,应加强景观与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结合区域历年土地利用方式变化情况,采用数据对比分析和多因素综合分析的方法分析区域土地利用方式与生态环境变化的关系。研究表明: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明显,耕地、林地等土地利用方式向城镇、工业园区等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对区域固体废弃物、水环境和生态景观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王丽芳 《北京农业》2007,(15):55-59
土地信托保护是指以保护土地为目的,土地的所有者、使用者、所有权人、使用权人或收益权人,将土地委托给受托人,受托人对委托人交来的土地进行管理经营,处置的行为。目前我国土地资源紧缺,且因为农业收入的比较利益低下,现行农村土地保护机制的不完善以及不科学的经营方式,导致农村土地在数量急剧减少、质量上也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农地抛荒、土地资源浪费和破坏严重。于是国家提出用信托的方式来保护土地。即成立土地信托组织,使那些不愿意种田的农民,将土地流转出来。以实现土地资源的保护和高效规模经营。本论文就是在这个课题的基础提出。目前土地发展权在世界各国主要是用来保护土地和限制土地由农用转向农用地。本文考虑在通过适当的方式赋予土地信托保护组织一定的土地发展权利,以激励其更好的保护土地。  相似文献   

13.
土地复垦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复垦是缓解人地矛盾的重要手段,但经历20多年的发展仍未形成一套完整、适用的土地复垦体系来指导土地复垦工作。通过分析国内外土地复垦管理、技术等研究现状,采用理论研究、文献资料和综合分析的方法,并结合具体的土地复垦工程实例,在此基础上初步构建土地复垦体系,包括土地复垦理论体系、土地复垦管理体系、土地复垦技术体系和土地复垦监管体系4部分。土体复垦体系的构建可以为研究和编制土地复垦其他相关标准、规范等提供科学、系统、全面的依据,以促进我国土地复垦事业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GIS支持下的闽侯县未利用土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以福建省闽侯县为研究区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 IS)技术,通过对未利用土地质量的分析,就未利用土地的适宜性作出评价,为该地区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和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闽侯县未利用土地中,宜耕、宜园、宜林和不适宜利用的土地面积分别占58.21%、13.19%、26.56%和2.04%.  相似文献   

15.
笔者对甘肃省耕地资源情况及耕地资源减少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甘肃省的后备耕地资源情况进行分析,甘肃省的后备耕地资源情况可以实现全省的耕地占补平衡,同时提出了一系列开发后备耕地资源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基于遥感的玛河流域绿洲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遥感数据的现势、实时特点在土地资源动态监测中有无可替代的优势.研究以玛纳斯河流域为试验区,利用ERDAS IMAGINE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对玛纳斯河流域绿洲不同时期(1976、1989、2000年)遥感影像进行分析,探讨利用ERDAS IMAGINE对该区TM影像进行监督分类的方法,并进一步分析其土地利用的演变过程.不同时相的卫星影像反映出:随着年代的推近,未利用地面积明显增加;耕地扩张很快,而土壤盐渍化面积仍然居高不下.土壤资源呈现出"开垦-弃耕-开垦"的反复局面.林地、居民地以及水域面积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草地面积则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主要利用1986年土地利用类型矢量数据和2000年TM影像,研究文登市城市快速发展所发生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文登市土地利用以旱田、建设用地及林地为主,14a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水田、旱田、林地、草地面积增加,其中草地及林地面积增加最多,分别为7.61km2和6.20km2,建设用地及水域面积减少。土地利用转移过程中,旱田7.95 km2转为林地,8.40 km2转为草地,水域向旱田、草地和建设用地分别转化5.66 km2、0.69 km2和0.45 km2。最后提出了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与Repast的洱海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基于Repast S构建洱海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仿真模型的基本方法与流程,并以洱海流域1999—2009年的真实土地利用数据为依据,动态模拟近10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并在此基础上预测2015年和2020年洱海流域用地类型变化情况,最终呈现洱海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安徽省城镇建设用地减量增长的内涵、意义、必要性和理论基础;以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存量建设使用指标,城镇人均建设用地和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分析安徽省城镇建设用地现状,全省城镇发展用地已从增量扩张向增量与存量并重转变,建设用地潜力为9.03万hm2;采取缩减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增加建设用地流量指标等措施,既能保障新型城镇化用地需求,又能实现城镇建设用地减增量、甚至零增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影响农业发展的耕地资源数量减少与质量下降问题,选取了耕地产出效益系数、耕地消耗回报系数、耕地污染替代系数、耕地利用集约化系数4个指标,对湖北省13个主要地级市的耕地资源利用效益进行了区域差异的定量分析,以明确其潜力空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湖北省耕地资源利用效益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