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5 毫秒
1.
为了解"光明粳2号"的最佳机插密度,特进行了该品种的不同机插密度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机插密度对"光明粳2号"的叶龄、绿叶数、株高无明显影响,但适宜的机插密度较易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在崇明县当前环境下,获得高产的机插株行距为14cm×30cm左右。  相似文献   

2.
不同播量与机插密度配置对机插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机插秧的分蘖发生、利用规律,明确机插水稻适宜的播量和栽插密度(穴距、取秧量),确保机插稻高产、稳产,特进行了不同播量与机插密度配置对机插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以播量(芽谷)180g/盘、秧爪取样面积1.26cm2、株距11.7cm的配置较好,是机插水稻高产的最佳配置组合。  相似文献   

3.
水稻软(硬)质塑盘机插育秧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水稻软(硬)质塑盘机插育秧试验研究,摸索塑盘机插育秧播种密度、土层厚度与秧苗素质、大田机插漏穴率及产量之间的关系,探索最佳的育秧方法。  相似文献   

4.
粳稻徐稻3号机插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研究徐稻3号机插条件下的高产栽培技术,明确了淮北地区徐稻3号机插条件下的高产栽培技术关键点:机插的适宜密度为4~7万苗/667m2,机插规格为13.5 cm×30 cm;最佳施氮量为17.6 kg/667m2,且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为5.5:4.5或5:5.  相似文献   

5.
杂交晚稻机插不同播量条件下育插秧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杂交晚稻“江四优992”为供试材料,进行了不同播量软盘育秧机插与常规水育秧手插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机插软盘育秧随播种量增加,漏插率降低,以90~100g芽谷/盘为最佳播量;机插秧虽然前期分蘖稍慢,但后期具有分蘖稳健、无效分蘖少、成穗率高的特点;机插稻的全生育期比手插稻延长2~3d;与手插稻相比,机插稻的穗粒结构合理,穗粒数多,产量高,平均增产10.2%。  相似文献   

6.
在培育机插用杂交水稻秧苗时采用塑篮播种法播种,可提高播种均匀度,降低播种密度。从而有利提高秧苗质量,延长秧龄,最终有利增产。对塑篮播种法不同播种密度条件下培育的秧苗实施机插后进行漏苗率和均匀度合格率测定,参考行业有关机械插秧质量标准,确定最佳播种密度,供大面积实际生产应用时参考。结果表明:以机插漏苗率≤5%,均匀度合格率≥85%为机插质量合格标准,最佳播种密度为240g/m^2。  相似文献   

7.
《现代农业科技》2015,(19):26-27
以淮稻5号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机插密度与施氮量的试验。结果表明:机插密度与施氮量对水稻产量有显著的影响,其中氮肥的影响高于机插密度,二者之间有一定的互作效应。适当地增加机插密度可以弥补低氮水平下产量的损失,同样高氮水平下,机插密度应适度降低,本试验以机插密度135万~180万株/hm2,施纯N 300 kg/hm2左右,淮稻5号产量最佳。因此,在水稻机插秧高产栽培中,氮肥投入和机插密度都不宜太高或太低,需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  相似文献   

8.
双季稻栽培搭配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早稻金早47和晚稻天优华占为材料,采用不同的栽培技术(旱育移栽、半旱育移栽、直播、抛秧和机插),研究早晚稻种植最佳的栽培搭配方式。结果表明,金早47产量表现,旱育秧抛秧直播机插,天优华占产量表现,半旱育秧旱育秧抛秧机插;不同栽培方式之间搭配,以早稻旱育秧+晚稻半旱育秧产量水平最高,早稻旱育+秧晚稻旱育秧排在第2位,早稻机插+晚稻机插产量最低。  相似文献   

9.
研究分析了机插水稻最佳密度、最佳肥料和水浆管理指标,为大面积机插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并且根据研究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及要求,第一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第二加大技术指导力度,第三,加大优良品种的投入。  相似文献   

10.
研究分析了机插水稻最佳密度、最佳肥料和水浆管理指标,为大面积机插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推 广提供科学依据。并且根据研究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及要求,第一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第二加大技术指导力度, 第三,加大优良品种的投入。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江苏里下河生态区机插水稻的最佳株、苗配置.[方法]从穴距、每穴苗(取样面积)的有机组合,观察、分析机插稻不同群体起点的茎蘖动态、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产量及产量构成等机插水稻高产群体指标.[结果]该生态区机插水稻的最适宜机插密度为行距30 cm、株距10~ 12 cm,与之配套的适宜的单穴苗数为4苗,有利于建立高质量的群体,从而实现高产.[结论]该研究为机插水稻的大面积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机插栽培是目前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种粮大户普便采用的水稻种植方式。为探索"华浙优1号"作单季晚稻机插种植的合理种植密度,特进行了该品种的机插密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华浙优1号"的最佳机插密度为25 cm×23 cm,每667 m~2产量为718.67 kg。  相似文献   

13.
汉中水稻机械插秧插植深度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由浅到深设置5个水稻机插秧插植梯度进行对比试验,研究水稻机插秧不同插植深度对水稻分蘖、群体构建、产量等因素的影响[5]。结果表明,插植深度为2.71 cm左右时,群体与个体协调最佳,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
康启忠 《安徽农学通报》2014,(12):136-137,142
通过对不同耕作方式的比较,对大田的耕作质量、水稻机插质量、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等方面分析,结果表明,麦收后水稻机插以大型旋耕机采取旱整方式最佳,其次为水整方式,而小型耕田机耕作方式已不能适应目前的耕作制度。  相似文献   

15.
水稻机插密度不但关系到水稻群体发育产量高低,也是解决提高光合利用率的主要途径。因此,选择最佳的机插密度是建立高光效的群体、扩大光合积累、减少呼吸消耗、实现高产高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推动庐江地区双季早稻水稻机插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设置5个不同的机插取秧量,选取早熟常规籼稻品种浙辐203为材料,对其不同机插取秧量条件下的机插质量、生长特性、产量形成等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当取秧档位为4和1时(对应的穴取样量分别为2株/穴和4~5株/穴),2个处理产量最佳,分别为9474.0kg/hm~2和9448.5kg/hm~2。  相似文献   

17.
麦秸秆全量还田对机插稻产量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笔者以"南粳44"为供试材料,进行了麦秸秆全量还田对机插稻移栽质量、施肥技术、最终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麦秸秆经过粉碎灭茬后全量还田,不影响机插稻栽插质量;在麦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机插稻每667m2最适施肥量为20kg,前后期最佳施用比例为7:3。  相似文献   

18.
通过水稻机械化生产高产栽培肥料配比与不同机插行距对晚稻产量影响试验,探索最佳施肥水平和机插行距,为丘陵地区高产高效水稻机械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试验表明:在南方丘陵地区高产高效水稻机械化生产中,中肥和26.4cm行距是较适宜施肥水平和机插行距;同时晚稻丰源优299是机械化栽插的较适宜的晚稻品种,可以在泰和县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探索本生态区机插水稻的最佳株、苗配置,为大面积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里下河地区机插水稻基本苗起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探索本生态区机插水稻的最佳株、苗配置,为大面积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