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1~2010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农业产业化作为我国农村和农业经济中深层次问题,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是我国农村改革的又一次制度创新,也是经济结构转型期农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内蒙古作为一个农牧业大区,面对经济全球化和WTO市场规则的要求,要正确认识和分析我区农业产业化的现状、优势和挑战,充分发挥科技的驱动作用,促进我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农业高校与农业产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产业化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龙头企业和主导产业为基础,以提高农民收入为目的的集约化经营方式,它的突出特点是种养加联合、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实践表明,农业产业化经营已成为现阶段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增长点,是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分散经营与集约化经营等农业和农村深层次矛盾的有效途径。在 21世纪,它将成为我国农业最普遍的经营方式。在推动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农业高校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更好地为农业产业化服务,是值得广大农业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一…  相似文献   

3.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对于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村经济的综合效益,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秦安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已初具规模,基本形成了产加销、贸工农、农科教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但是,要使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全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必须要充分认识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遇到的新问题,努力探求适合县情的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相似文献   

4.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和农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基础上的重大创新。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中国国情,更加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更是改变农业从事低层次原料生产的传统方式,改善农业投入动力机制,促进农业和农村战略性结构调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出路。最近,就如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这个问题进行了一些调查与思考,认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要有一些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5.
农业产业化是解决断形势下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深层次问题的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本文在分析了科技创新对农业产业化发展重要性的墓拙上,提出了加强科技创断,促进我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积极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战略化经营调整的途径,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举措,一定要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中全局性、方向性的工作来抓。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伟大创造,是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方式。中央已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上升提高到农业发展的方向、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农业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的高度来认识。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业人口远远高于城市人口,用政府的投入改善农村经济环境往往只能是杯水车薪.因此,农村经济环境的改善要更多地依赖农村自身的创新机制.我国要改善农村经济环境,必须要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业产品结构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三个方面实现有效突破.  相似文献   

8.
农业产业化目前是我国经营方式根本转变以及实现农业增长的有效形式之一。该文分析了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性,介绍了成武县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情况,阐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伶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624-7625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继家庭联产承包制之后,我国农村经营体制的又一次创新,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产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简述了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措施,介绍了几种目前行之有效的农业产业化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0.
杜永生 《甘肃农业》2001,(8):41-41,47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工商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经营方式,是继家庭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经济体制和经营方式的又一次创新。近年来,华池县委、县政府结合当地农业资源特点和农业生产现状,根据农业的产业特性和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要求,确立了大力发展农村支柱产业的发展思路,进行了大量探索和实践,农业支柱产业已初具规模,农业产业化、社会化、专业化和商品化进程加快,为全县农业生产上水平和农村经济大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了进一步总结华池县在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的好做法、好经验,加快全县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过渡的进程,推进农业两个根本性转变和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更好地解决全县农业产业经营规模小、档次低、市场竞争力弱和经济效益低下的问题,我们对县内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进行了系统调查,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作为农业经营方式的创新模式,近几年来发展势头十分强劲,并成为解决我国农村目前面临的农业及农村内部深层矛盾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就农业产业化经营蓬勃发展背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从历史的角度看,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既是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又是农村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是农业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必由之路;从现实的角度看,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新时期实现农民增收,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从发展的角度看,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现代农业,实现小康目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柳州市是一个工业城市,但有将近三分之二人口在农村,农业的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对于促进柳州市农业和农村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拓宽农业增收渠道,具有重大意义。经过多年的培育和扶持,柳州市农业产业化取得了初步成效,已进入起步发展阶段。本文通过对柳州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以后,多种经济成份得到充分发展,出现了一批农业经营大户(下称农业大户),特别是发展农业产业化战略提出以后,农业大户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实践证明,这些农业大户农业经营体制和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以及科学技术的创新应用,反映了农村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且有  相似文献   

15.
关于我国农业产业化我国农业产业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在农业产业化的旗帜下,我国的农牧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农业生产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农村的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农民的收入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长,广袤的农村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中国农业产业化的历史进程我国各地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不断完善双层经营体制,随后在农村经济发展较快的东部地区和大城市郊区开始出现了“贸工农一体化”、“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经营方式,这就是最初的农业产业化雏形。90年代以来,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迅速提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经营方式代替小农经营方式已成必然趋势.然而,当前人们对农业产业化经营标准认识意见还不太统一.为了对我国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笔者对农业产业化经营衡量标准分市场标准、资源利用标准、专业化与一体化标准、规模经济效益标准、经营管理标准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比较大。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家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农业经济强国。当前农业经济发展朝着产业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本文通过对我国现在国情下的农业经济发展路径进行分析探讨,实现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式.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推进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对策思路。提高农民的整体科技文化素质。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农业信息市场建设。完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业科技企业的建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产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期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伴随着市场农业的发展和农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应运而生,是农村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广大农民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经营体制创新,是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的基本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是新阶段党和政府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20.
王仙君  王青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4):4327-4328,4330
认为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是小农经济与农业现代化的矛盾;从农村人口的思想认识基础的变化得出我国“三农”问题的发展趋势:农民队伍正在萎缩,农业技术难以推广,农村经济发展面临困境,农地荒芜现象日趋严重,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受到威胁。围绕30年后“谁来搞农业”“、怎样搞农业”两个问题展开进一步分析,展望我国未来农业的发展必须依赖于农业企业化、产业化经营;提出了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放活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机制,培养新型农业人才,走农业企业化道路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