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异色瓢虫的人工饲料及防治棚栽草莓蚜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1994 ̄1995年间,上海进行的异色瓢虫人工饲养及防治棚栽草莓蚜虫的初步研究结果,在室内以人工饲料喂养该种瓢虫成虫时,取得良好效果,在蚜虫缺乏季节,它能完成正常发育,但对雌虫产卵量和孵化率等方面受到一些影响,田间试验表明,用异色瓢虫防治草莓蚜虫,在瓢蚜比例为1:100时,可以不用打药而能有效地控制蚜害。  相似文献   

2.
利用异色瓢虫幼虫防治草莓上蚜虫的初步试验1992—1993年春季,我们在塑料大棚内,利用异色瓢虫CoccinellaaxyridisPallas幼虫防治草莓上蚜虫(主要是棉蚜),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初步结果报道如下。1试验方法1992年和1993年春...  相似文献   

3.
为评价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对温室草莓上蚜虫防治效果及防治过程中草莓光合参数的变化,利用吡虫啉和异色瓢虫对春棚中草莓上蚜虫进行防控,分析草莓叶片光合反应相关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2种防治对温室内草莓上的蚜虫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吡虫啉处理后第1天,防治效果达到86.61%,显著高于异色瓢虫处理组和对照组,处理5 d后,2种防治方式对蚜虫的防治效果均显著高于未处理组,且处理10d,2种防治方式间差异不显著;对草莓蚜虫进行2种防治处理后,其叶片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均显著升高,防治第10天后除净光合速率,异色瓢虫处理组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吡虫啉处理组;在整个调查期内,2种防治方式的处理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等光合作用参数数值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且防治第10天后除净光合速率以外异色瓢虫处理组光合相关参数均高于吡虫啉处理组.综上,吡虫啉和异色瓢虫防治草莓上蚜虫均能较好达到防治效果,结合绿色无公害生产及农业可持续发展考虑,利用异色瓢虫对草莓上蚜虫防治更符合当前农业发展的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4.
1998至1999年间,在上海交大农学院进行的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成虫过冷却点测定以及大棚试验表明:异瓢虫成虫过冷却点平均为-5.1℃,最高-2.8℃,最低-7.8℃,该成虫能安全过冬。用异色瓢虫幼虫防治大棚蔬菜蚜虫,在瓢蚜比例为1:100时,可以不打药而能有效地控制蚜害。  相似文献   

5.
果园蚜虫的发生及应用异色瓢虫控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果园蚜虫发生种类多且为害时期长,应用化学防治会使水果内含有残留农药。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是蚜虫的优势种天敌,且对蚜虫有广泛的控制作用。在果业生产中,就地取材保护利用异色瓢虫,不仅可以有效控制果园蚜虫,而且能够保证人们安全食用果品。异色瓢虫是一种很有开发价值的控蚜的天敌昆虫。  相似文献   

6.
应用异色瓢虫防治蚜虫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异色瓢虫防治蚜虫的研究袁荣才,于明,文贵柱(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植保室,海龙1350O7)异色飘虫Harmoia(Leis)axyridis的幼虫1~4龄日食蚜量分别为32,85,169和203头,各龄平均120头,成虫160头[1],高于其它常...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异色瓢虫对两种常见苹果蚜虫绣线菊蚜(Aphis citricola Von der Goot)和苹果瘤蚜(Myzus malisuctus Matsumura)的控制作用,于2010年6月,在青岛农业大学实验室内,研究异色瓢虫成虫和4龄幼虫对两种蚜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同时也研究异色瓢虫4龄幼虫对两种蚜虫的捕食选择性。结果表明,异色瓢虫成虫和4龄幼虫对两种苹果蚜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类型均属于HollingⅡ型;异色瓢虫成虫对绣线菊蚜和苹果瘤蚜的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23.91和180.98头/d,瞬时攻击率分别为1.029 1和1.335 7;4龄幼虫对绣线菊蚜和苹果瘤蚜的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28.88和187.29头/d,瞬时攻击率分别为1.156 0和1.163 4。在两种蚜虫的混合种群中,异色瓢虫4龄幼虫对苹果瘤蚜的选择效应略大于绣线菊蚜,但这种选择性差异在两种蚜虫之间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王涛  张悦  孙玉刚  王金秀  韩军  郭喜军  张发明  曲爱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286-17287,17290
[目的]探究异色瓢虫显明变种对杨树主要蚜虫白杨毛蚜和白毛蚜的捕食选择趋性。[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在特定空间内,测定异色瓢虫显明变种对2种蚜虫不同密度值下的捕食量。[结果]白杨毛蚜和白毛蚜种群数量同步增加时,EG-S值和EJ值变化为+1~0,EI值是在0~-1范围内依次减少,且数值变化幅度较少,表明异色瓢虫显明变种喜好捕食白毛蚜略高于白杨毛蚜;当白杨毛蚜数量不变、白毛蚜数量增加时,EG-S值和EJ值变化为+1~∞,EI值在0~+1范围内依次增加,表明异色瓢虫显明变种明显喜好捕食白毛蚜;当白毛蚜数量不变、白杨毛蚜数量增加时,EG-S值和EJ值变化为在+1~0范围内依次减少,EI值在0~-1范围内依次增加,表明异色瓢虫显明变种明显喜好捕食白杨毛蚜。捕食量结果同选择指数。[结论]异色瓢虫显现变种白杨毛蚜和白毛蚜的捕食选择趋性取决于2种蚜虫的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9.
朱强 《现代农业科技》2014,(11):123+128
异色瓢虫是徂徕山林场常见天敌之一,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异色瓢虫对徂徕山林场2种重要蚜虫板栗大蚜和松蚜的选择效应。结果表明,当2种蚜虫种群数量同步增加,则取决于瓢虫原来的生境和饲喂条件,当板栗大蚜或松蚜种群上升时,则喜好取食种群数量大的蚜虫。  相似文献   

10.
异色瓢虫是一种重要的捕食性天敌,可捕食多种蚜虫,在生物防治中具有很大应用前景。研究了异色瓢虫对3种蚜虫(即菜缢管蚜、禾谷缢管蚜和白杨毛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对3种蚜虫的日捕食量中,其中四龄幼虫最大,成虫和三龄幼虫次之,1、2龄幼虫最小。捕食者对猎物的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Ⅱ型方程。  相似文献   

11.
全纯人工营养液饲养蚜虫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蚜虫高度特化的取食习性和平衡营养的需求,本文报道了一种较为理想的全纯营养液配方(由氨基酸、维生素、糖、盐类及微量元素等构成)和优化的人工饲养蚜虫技术体系。这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蚜虫生理代谢、测定杀虫剂效果和探讨作物抗蚜生理生化机理等奠定了实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2.
人工饲料对大草蛉生长发育和繁殖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应用米蛾卵和以黄粉虫蛋白为主要成分的人工饲料对大草蛉的饲养效果。【方法】用米蛾卵饲喂大草蛉幼虫,用基于黄粉虫蛋白的人工饲料饲养成虫,记录相关生物学参数,以米蛾卵和大豆蚜分别饲喂大草蛉幼虫至成虫为对照。【结果】米蛾卵饲喂大草蛉效果良好,茧的大小、成虫体长、结茧率、羽化率、成虫获得率、卵孵化率、成虫寿命和总产卵量均和对照无显著差异,但幼虫发育历期、茧的发育历期和产卵前期延长,发育整齐度稍下降。以人工饲料饲养的大草蛉成虫寿命、成虫产卵前期和产卵天数明显延长,卵孵化率明显上升。但是成虫存活率,雌虫产卵率显著下降,总产卵量略有降低。【结论】米蛾卵可以作为实验室繁殖大草蛉的人工饲料,以黄粉虫为主要成分的大草蛉成虫人工饲料具有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王晖  张珉  张小红  夏兰琴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7):3463-3472
【目的】通过体外饲喂双链RNA(dsRNA),利用RNAi技术沉默麦长管蚜和桃蚜体内细胞色素P450。【方法】采用PCR克隆获得麦长管蚜和桃蚜体内细胞色素P450片段;利用双链RNA合成试剂盒合成麦长管蚜和桃蚜细胞色素P450保守序列的dsRNA;在蚜虫人工饲料中,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3、5和7.5 ng•μL-1的dsRNA,每个试验组设置3个重复,分别于饲喂后2天、4天、6天、8天统计蚜虫的存活数;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饲喂后目标基因的表达抑制情况。【结果】从麦长管蚜与桃蚜的cDNA中分别克隆细胞色素P450,所克隆片段同源性为90.1%,发现随着dsRNA浓度的增大,麦长管蚜和桃蚜的死亡率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升高,最高死亡率可分别达75.56%和64.44%。提取饲喂dsRNA浓度为7.5 ng•μL-1的不同时间段的蚜虫总RNA,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目的基因被沉默。【结论】利用麦长管蚜和桃蚜细胞色素P450保守序列的dsRNA,体外饲喂后,通过RNA干扰(RNAi),能够显著降低蚜虫体内细胞色素P450的表达水平,直至导致目的基因沉默和蚜虫死亡。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1990~1992年的实验,提出了在发展角倍生产中建立人工藓圃的技术措施。即选择郁闭度在80%以上,枯枝落叶量小且易于拾捡的常绿林地作圃地;清除杂灌木、杂草和杂藓作植藓床;以枝移栽,断枝撒播,碎藓块栽植方式植藓,并进行水分管理及一般管理,取用时按4:6或5:5的取留比例以小块状方式或带状方式取藓,或全部取用后重新栽植。  相似文献   

15.
黄粉虫人工饲料优化配方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四因子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分别建立了以幼虫存活率及幼虫重为目标函数的四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通过模型分析了藻粉(X4)与麦麸(X1)是影响幼虫存活率及幼虫重的主要因素,并且分析了葡萄糖(X2)及藻粉(X4)之间交互作用对幼虫存活率的影响;通过模型优化,提出了获得较高幼虫存活率及幼虫重的优化配方  相似文献   

16.
研究麦田蚜虫及其天敌群落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麦田蚜虫及其天敌群落主要由麦长管蚜、禾谷缢管蚜和麦二叉蚜3种麦蚜以及12种天敌昆虫组成,天敌中以蚜茧蜂数量最多。麦蚜和天敌的演替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的麦蚜和天敌数量较少,没有必要防治蚜虫;第2阶段,麦蚜数量达到顶峰,群落处于不稳定状态;第3阶段,群落处于衰退阶段。  相似文献   

17.
家蚕人工饲料摄食性遗传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家蚕人工饲料育在我国至今尚未实用化,主要是因为没有培育出摄食性高、适应性强的蚕品种。要培育出人工饲料摄食性高的家蚕品种,必须对其摄食性遗传进行研究,弄清摄食性遗传机理。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应用直观分析、方差分析和生物统计遗传学的方法,对摄食性较高的日系品种54A和摄食性低的中系品种丰1及其杂交组合等共10个世代进行遗传模式研究,得出家蚕对人工饲料摄食性遗传符合加性一显性一母性影响遗传模式。这一研究结果可为人工饲料高摄食性品种的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植物凝集素对蚜虫的抗生效应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凝集素在植物的防御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采用全纯营养液人工饲养技术对4种植物凝集素的抗蚜效应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天南星凝集素(AMA)在低浓度(10g/L)时即对棉蚜有明显的致死性和降低生殖、抑制发育进程的作用。而棉花凝集素(GHA)和蓖麻凝集素(RCA)在较高浓度(20g/L)下才显示抗蚜效应。伴刀豆凝集素(ConA)对棉蚜抗生作用不明显。这为进一步分离具有高效杀蚜活性的凝集素基因并应用于抗虫基因工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 Fabricius)防治指标进行了系統研究,结果表明:在泰安地区麦蚜的防治适期为小麦揚花末至灌浆初期;防治一次即可;此期经济允許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的防治指标为:小麦亩产250公斤为百穗蚜量600头,亩产300公斤为百穗蚜量500头,亩产350公斤以上为百穗蚜量400头。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同工酶技术研究了豆蚜种群消长与蚕豆苗生长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接蚜初期豆蚜种群呈指数曲线增长。当豆蚜种群密度达饱和时,蚕豆苗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加32.6%,同工酶谱在 C 区酶带增加一条,蚕豆苗生长受到影响,导致豆蚜种群呈指数曲线下降。当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加52%,C 区酶带增加两条时,豆蚜几乎全部迁离植株,且不能回接。根据豆蚜与蚕豆苗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控制豆蚜与蚕豆苗生长的相互比例关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