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生态园林的理论为指导,通过园林艺术创造和园林技术手段,将元江干热河谷植物园规划为旅游综合服务区、彩色膏林保护区、干热河谷稀树灌草丛群落保护(或修复)区和干热河谷植物展示与收集区等4个功能区,收集并展示有显著特色的干热河谷植物及其景观.  相似文献   

2.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叶热值季节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福建万木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中隶属不同层次的优势植物叶片为材料,测定其干重热值、灰分含量、去灰分热值,分析探讨热值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在乔、灌、草层的分配情况。实验结果发现:(1)12种优势植物叶去灰分热值(年均值21.03 k J·g~(-1))显著高于世界陆生植物(年均值17.77 k J·g~(-1)),与中亚热带其他常绿阔叶林相比,介于纬度较高的浙江与纬度较低的广东之间,从大范围空间尺度看,遵循纬度升高热值递减的规律;(2)12种优势植物叶干重热值、灰分含量、去灰分热值季节变化均表现为:冬季秋季夏季春季,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3)不同层次植物叶干重热值、去灰分热值均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且层次间的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灰分含量在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分配呈多元格局。(4)比较分析表明,富含芳香油类物质的樟科植物叶灰分含量和去灰分热值极显著高于壳斗科,干重热值也高于壳斗科,但差异不显著。本研究尝试以万木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热值特征和变化规律,为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元江县干热河谷季雨林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样地资料,分析了元江干热河谷季雨林的现状与特征.其科、属区系成分以泛热带成分为主,种的区系成分则以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分布为主;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为主,藤本植物较为丰富;元江季雨林的次生性较强,区系次生度达到56.1%;乔木层的次生物种较少,灌木层较多,草本层次生物种最多,区系次生度达到70.5%,生态次生度达到85.8%,层间植物中也有许多次生物种;水湿条件较好和受人为干扰较少的地段,其生物多样性指数都比较高;元江季雨林具有许多稀树灌木草丛的特征,如乔木层稀疏、分枝低矮、树冠硕大,植物都具有较强的耐旱性等,许多物种本身也是稀树灌木草丛的主要成分,充分说明元江现存的稀树灌木草丛是由季雨林退化形成的.只要停止对稀树灌木草丛的破坏,会逐渐恢复成季雨林.如果继续破坏,现存的季雨林很有可能退化成稀树灌木草丛.  相似文献   

4.
采用XRY-1A数显氧弹式热量计测定该群落不同层次共18种优势植物不同器官的热值.东山岛季风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的平均干重热值介于14.95-18.76 kJ·g-1之间,乔木层植物干重热值以潺稿树最高(18.76 kJ·g-1),朴最低(17.53kJ·g-1);灌木层植物以豺皮樟最高(16.42 kJ·g-1),露兜树最低(15.16 kJ·g-1);草本层植物干重热值在14.29-14.78kJ·g-1之间;层间植物以帘子藤最高,雀梅藤最低.各层优势植物平均干重热值和去灰分热值表现为:乔木层>层间植物>灌木层>草本层.植物器官间去灰分热值存在差异,乔木层和灌木层表现为叶>干或枝>根,草本层和层间植物为地上部分>地下部分.本研究表明,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是造成东山岛季风常绿阔叶林优势植物热值较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两种气候区(半干旱干热河谷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汶川地震后植被恢复群落特征,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不同样地植被恢复群落物种组成、重要值和物种多样性的差异特征。结果表明:(1)两个气候区内乔灌草物种数量存在差异,其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1年生草本和多年生草本物种数高于干热河谷气候区,乔灌植物差异较小;受地震和人为恢复措施影响,两个气候区内未受损区和受损未治理区的草本生活型物种数较高,受损治理区则灌乔生活型物种数较高。(2)研究区各样地物种分布不均匀,尤其在受损治理区,因人为种植灌木及乔木,少数优势物种出现在样地中,物种重要值差异大。(3)研究区各样地乔灌植物香农-威纳指数为未受损区>受损治理区>受损未治理区,但草本的多样性指数在受损治理区最低,受损未治理区(自然恢复)的草本多样性指数最高。地震灾区受损治理区通过人工种植灌木及乔木丰富了物种组成,促进植物群落垂直结构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对15种热带灌木的热值和灰分含量的月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热带灌木干重热值平均值分别为:大果榕15.82k J/g、对叶榕14.02 k J/g、克拉豆17.37 k J/g、银合欢17.89 k J/g、大叶千斤拔17.98 k J/g、木豆19.16 k J/g、假木豆18.01 k J/g、长穗决明17.59 k J/g、双荚决明17.42 k J/g、刺桐16.65 k J/g、圆叶舞草18.09 k J/g、白饭树17.02 k J/g、黄牛木18.03 k J/g、破布叶17.54k J/g、金合欢19.57 k J/g。2热带灌木去灰分热值平均值分别为:大果榕18.23 k J/g、对叶榕17.30 k J/g、克拉豆19.14 k J/g、银合欢19.55 k J/g、大叶千斤拔19.04 k J/g、木豆20.12 k J/g、假木豆19.13 k J/g、长穗决明18.96 k J/g、双荚决明19.02 k J/g、刺桐18.40k J/g、圆叶舞草18.96 k J/g、白饭树18.37 k J/g、黄牛木19.46 k J/g、破布叶18.98 k J/g、金合欢20.43 k J/g。热带灌木的干重热值、灰分含量和去灰分热值存在差异且具有不同的月变化,干重热值和灰分含量呈极显著线性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选取了元江干热河谷稀树灌丛,利用微气象法开展了土壤热通量的动态监测,并分析土壤热通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干季末期(3-4月)和雨季初期(5-6月)土壤热通量月累计值为正值,其他月份(1-2月和7-12月)累计值为负值。土壤热通量与日照时数、总辐射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土壤含水量显著负相关(P0.05)。干热河谷稀树灌丛土壤热通量月动态为单峰型,且土壤热通量高峰峰值较我国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华南地区和华北地区提前,太阳总辐射成为干热河谷稀树灌丛土壤热传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高锦红 《湖北农业科学》2016,(17):4495-4497
湿地植物热值是湿地生态系统中能量转化评价的重要指标。利用氧弹式量热计对渭河湿地6种植物的热值和灰分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种植物的干质量热值(GCV)在15.41~22.58 k J/g之间,灰分含量在5.71%~7.80%之间,去灰分热值(AFCV)在16.71~24.05 k J/g之间。对植物间热值进行比较,各植物的去灰分热值均大于其干质量热值。湿地植物的干重热值与灰分含量有较显著的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9.
利用氧弹式量热计对不同湿地香蒲的热值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香蒲的热值含量高低不同,香蒲全株干质量热值在18.55 k J·g-1~24.96 k J·g-1之间。植物香蒲的茎、叶和花等器官间的热值大小规律性较显著,表现为:花〉叶〉茎。本实验测定方法原理简单,易操作,方法可靠,这为湿地植物的热值分析方面提供一定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0.
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各层次优势种热值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探讨鼎湖山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不同层次优势植物热值一般规律,可为该群落能量特征和生态效率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2002年用PARR 1281型氧弹热值仪测定了该群落不同层次21种优势植物不同器官(部位)热值. 结果表明, 季风常绿阔叶林各优势种的平均干重热值在15.92~19.66 kJ/g间,乔木1层干重热值以厚壳桂最高, 乌榄最低; 乔木2层华润楠最高, 云南银柴最低; 层间藤本植物白背瓜馥木和杖枝省藤分别为19.73和18.19 kJ/g; 灌木层干重热值最高仍为厚壳桂, 最低为云南银柴; 草本层植物干重热值在15.92~17.52 kJ/g之间. 各层优势种平均干重热值和去灰分热值都表现为: 层间藤本>乔木1层>乔木2层>灌木层>草本层. 植物器官去灰分热值存在差异, 乔木1层中锥栗、荷木树皮及厚壳桂、乌榄树叶最高, 乔木2层中云南银柴根最高, 层间植物叶>干>根, 草本植物是地上部分>地下部分; 同种植物(厚壳桂或云南银柴)在不同层次中的去灰分热值没有明显差别, 器官生长的年龄(或直径)对去灰分热值有影响, 随年龄增大, 去灰分热值有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土壤铁锰结核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锰结核是土壤成土过程中的产物。我国近年来对土壤铁锰结核的物理性状、内部结构、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锰矿物类型的鉴定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及形成时代,同时对铁锰结核所引起的土壤环境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今后一段时期铁锰结核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深化土壤铁锰结核形成机制、铁锰结核的空间比较性研究以及铁锰结核与土壤环境的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哺乳动物显微受精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从注射部位、精子状态、精子发生、卵子状态、卵子激活等方面阐述了影响显微受精的主要因素,并指出了在我国开展显微受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试管开花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莹  林庆良 《北京农业》2007,(36):46-49
植物试管开花的研究越来越受关注,本文主要从不同外植体、植物激素、营养水平和环境因素4个方面说明对植物试管开花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江淮地区小麦肥料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蔡祖玉  张先胜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119-3119,3141
试验结果表明:江淮地区N、P、K的施肥配比为1∶0.5∶0.5时,小麦增产又增效。  相似文献   

15.
我国苜蓿褐斑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苜蓿是农牧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牧草之一。苜蓿褐斑病是由苜蓿假盘菌引起的一种最常见的世界性豆科牧草病害,对它的研究多数集中于褐斑病的田间病情调查与病原菌的鉴定。近年来,由于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内的研究者开始对褐斑病进行一些比较深入的研究,本文对苜蓿褐斑病的研究进展做一介绍,不仅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同时还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我国有关的科技人员和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6.
我国苜蓿抗霜霉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霜霉病的症状和发生规律及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提出苜蓿霜霉病的防治更侧重于“防”,更依赖于科学的田间管理与草地利用等综合防治措施,即牧草混播、合理施肥、合理利用、搞好田间卫生、种子处理,最后指出了苜蓿育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相思树种的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从茎尖的培养、器官发生和体细胞胚胎发生3个方面详细综述了国内外近30年来相思树体外繁殖的研究进展,并分析总结了相思树基因工程育种的研究近况,从而提出了相思树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认为只有在阐明相思树体外再生的生化、生理机制的基础上,才能对其体外繁殖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而促进更多、更有价值的林木基因工程新品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18.
盘锦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俊和 《农学学报》2015,5(11):113-117
为了进一步提高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对盘锦地区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日光温室各月气温日变化趋势相似,均呈“单峰”曲线型。晴天和多云天气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昼高夜低;阴天和雨雪天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变化比较平稳。不同天气条件下冬季日光温室室内总辐射最大值出现月份不同,有无草帘对温室内总辐射值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对适宜新辟桃园的除草剂品种进行了比较,筛选并研究了合理的混用技术。在所选的5 种药剂中,克芜踪的速效性最好,但持效期短。用20% 克芜踪3 000m l/hm 2 喷施,药后10天,杂草平均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1.1% 和96.2% ;药后15 天,杂草开始复生,防效下降;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降至35.4% 和67.7% 。草甘膦系列的除草净度高、防效持久,但药效发挥较缓慢。用41% 农达5 250m l/hm 2,药后2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0.7% 和93.1% ;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仍达94.0% 和93.7% 。克芜踪、草甘膦系列除草剂与禾耐斯(乙草胺)混配,能互补长短,提高药效。混用后,克芜踪防效提高2% ~8% ;农达、草甘膦防效提高2% ~5% 。人工锄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仅为70.6% 和84.1% ,且山地表土层松动后易造成水肥流失。  相似文献   

20.
2004年10月~2005年12月尝试林间放牧控制害鼠试验.结果表明林木受害株率低于3%,实现了林地有鼠不成害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