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1986年水稻原生质体再生植株获得成功以来,国内外对原生质体再生植株及其后代的性状变异已有一些报道,1988年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培育籼稻品种大谷早原生质体再生植株成功,1988-1990年我们对大谷早再生植株及其后代R_26个株系360植株的形态性状变异,进行了系统的田间  相似文献   

2.
原生质体技术包括原生质体植株再生、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等,在园艺植物育种应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变异为园艺植物育种工作提供了大量材料;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则是育种工作的新途径。二者都对育种工作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原生质体再生植株变异及其在植物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原生质体再生植株发生变异的现象较为普遍,已涉及到很多作物,变异的类型较多,主要有染色体变异、形态和农艺性状变性、抗性变异等,产生变异的机理主要有遗传和生理两方面,此类变异有其优点和不足,但无庸置疑的是原生质体再生植株遗传变异为植物育种提供了大量可供选择和利用的材料。  相似文献   

4.
栽培番茄叶肉原生质体再生植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植物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技术是研究遗传育种重要方法之一,在有性杂交不可能的情况下,通过体细胞杂交技术可以将外源遗传物质引入到某些栽培品种中去。Melchers等(1978)进行番茄和马铃薯体细胞杂交获得杂种植株,他的工作促使我们去研究栽培番茄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技术。Mühlbach(1980)从秘鲁番茄叶肉原生质体获得再生植株,但是三个  相似文献   

5.
张颖  张微微  王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8):3941-3943
植物原生质体分离、培养及植株再生技术是进行植物育种、基因工程、遗传理论及细胞生理生化特性研究的平台,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该研究对影响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的重要因素包括酶、酶解时间、渗透压稳定剂和培养方法等进行了综述,同时提出植物原生质体再生植株遗传性状稳定性、变异规律等问题,为今后植物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离体植物育种是从大量的个体中筛选出新的、可能有用的表型。可以在获得再生植株后进行整株选择,照搬常规育种的筛选技术,肯定会成功。许多性状,更为有效的方法是在植株再生之前离体筛选新的变异体。这样可以大大节省时间和空间,从而扩大选择的规模。据估计,一个马铃薯育种人员,如用幼苗进行抗病育种,每年只能筛选5—10万个体,而离体筛选时一次操作即可由1克马铃薯叶组织获得2千万个原生质体。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原生质体培养体系改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试验以马铃薯试管苗叶片为原生质体来源,通过研究材料预处理方法对原生质体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培养方式及培养基中糖醇与细胞分裂的愈伤组织形成的关系,优化并建立了高效稳定的原生质体培养体系,获得了2个双单倍体系的叶肉原生质体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8.
Kihar.  M 《西昌农业科技》1998,(4):F003-F004,12
研究了大麦原生质体再生植株后代的田间表现,采用最小显著差数法(LSD法),比较再生植株后代与对照5个农艺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大部分后代植株在 性状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异。  相似文献   

9.
原生质体培养是体细胞杂交的基础,同时也是获得变异材料的重要手段。以引进的4个二倍体马铃薯为材料,研究了渗透浓度、酶液组成、酶解时间及材料预处理对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处理是原生质体成活、分裂及后期发育的重要条件,处理D预处理效果最好,原生质产量和活力最高,且有较多细胞分裂;马铃薯原生质体适宜的渗透浓度为0.35~0.40mol·L-1;RH2和RH3酶解时间以4h为宜,RH1和RH4酶解时间以4.5h为宜;酶解液为2.0%纤维素酶和0.2%果胶酶的混合液。基因型对原生质体培养影响较大。经过培养,有2个二倍体材料获得了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悬浮细胞原生质体培养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试验所培养的 3个基因型的马铃薯悬浮细胞原生质体均获得再生植株。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基、分化培养基及基因型对分化频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7个小麦品种(系)高产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稳系数法(HSC),结合变异系数和稳定性参数对2004~2005年山东省高肥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的7个品种(系)进行高产稳产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烟2415的平均产量、增产点率、适应度、高稳系数均最高,地域变异和变异系数最小,是一个适应性良好的丰产稳产品种。三种分析方法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高稳系数法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评价作物高产稳产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贾志军  黄耀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7):1274-1284
【目的】明确大豆田地表湍流热通量变化特征及其规律,为阐明大豆田地表能量平衡奠定基础。【方法】以三江平原大豆田为研究对象,基于涡度相关数据分析大豆生长季地表湍流热通量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地表水分平衡和地表能量分配特征及其主控因子。【结果】大豆田地表潜热和感热通量日变化均表现为明显的单峰特征。潜热通量季节变化特征明显,一般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达到最大值,其与净辐射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但当降水量较少时也与降水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 大豆田地表感热通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亦与净辐射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但感热通量Hs和Hs/Rn均与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大豆生长季内降水总量明显大于蒸散总量,但降水分布不均也会使得短期内出现水分收支亏缺。2005-2007年,大豆田波文比季节变化特征不完全相同,波文比与降水量和叶面积指数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三江平原大豆田潜热和感热通量单峰日变化特征显著,生长季内大豆地表水分盈余。净辐射、降水量和植被发育是影响大豆田潜热和感热通量以及能量分配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3.
中介语的可变性是第二语言习得中一个重要而又颇具争议的话题。中介语具有可变性,这种可变性常表现为系统可变性和非系统可变性两种,其主要区别在于语言的变化是否有规律可循。由文化因素而引起的中介语变异是有规律的,是可以解释和预测的。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和思维模式不同,容易导致习得规则和顺序的不同。研究中介语的系统可变性对语言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因工程化食品安全性在我国还是个新论题,文中从生物体内细胞的基因所含有的控制信息多重性和复杂性的角度,论述对控制信息结构及作用的困难性和局限性,论证了基因重组引起遗传基因变异的可能性,并通过实例,进一步证实遗传基因变异及控制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启发人们对基因工程化食品安全性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15.
恶疫霉生长速率与同宗配合性状的遗传与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不同地区和不同寄主来源的恶疫霉菌株的线性生长速率和同宗配合性状的遗传进行了研究。结果指出:恶疫霉菌株同宗配合性状在无性和有性后代均可稳定遗传,表明在供试恶疫霉菌株中上述性状的控制因子是纯合的。从试菌株生长速率的遗传情况十分复杂,至少存在3种类型:1.在单孢无性后代和自交后代均可稳定遗传;2.在单游动孢子后代稳定遗传而在自交后代发变异;3.在无性后代和有性后代均发生变异。表明该性状可能由细胞核纯合基因、也可能由细胞核杂合基因、还可能由细胞质因子调控。  相似文献   

16.
新疆西天山≥10℃积温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量是农作物生长发育极其重要的环境条件,直接影响农作物种植区域及生长发育的速度、成熟早晚、产量高低和质量优劣[1].≥10℃活动积温是热量资源的一项指标,与农作物生长发育关系最为密切,受其经、纬度、海拔高度和大地构造地貌单元的影响,≥10℃积温在新疆西天山有较明显的区域分布,因此,分析研究≥10℃积温的时空变化,不仅有助于进一步认识西天山热量分布和变动情况,而且对于作物及其品种的合理布局、气候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等均有直接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X射线衍射法研究毛竹微纤丝角的变异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X射线衍射技术对毛竹微纤丝角的变异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毛竹微纤丝角在径向的变异幅度很小,并且没有稳定的变化规律。微纤丝角随竹材高度的增大而减小。虽然不同高度之间微纤丝角绝对值的差异小于1°,但方差分析表明,1m处竹材的微纤丝角与3m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3m和5m处之间的差异则不显著。微纤丝角随竹龄增大有增大的趋势,但绝对值差异也小于1°。同时方差分析表明,2、4、6年生毛竹之间的微纤丝角均存在显著差异,并且2年生与4年生之间的差异程度要大于4年生与6年生之间的差异程度。总体说来,毛竹微纤丝角在各方面的变异程度都比木材小得多,说明微纤丝角可能不是决定毛竹物理力学性能变异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蚕茧在干燥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为依据,研制出以湿度作为控制参数的干燥自动控制报警仪,有效地克服传统经验操作法的弊端,为提高烘茧质量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考察粤东地区普通野生稻群体及其居群间的表型变异情况,包括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表型性状共计23个,根据调查数据分析表型变异,并结合SPSS和DPS软件进行表型相关、聚类和方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粤东普通野生稻在表型性状上存在丰富的变异,众多重要性状之间呈极显著相关性,所聚类的7类粤东普通野生稻植株群体存在显著性差异;各居群材料既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没有种的变异,又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具有各自的特点,粤东普通野生稻的表型变异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