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对比添加MgSO4、NaCl、CaCO3、KH2PO4四种无机盐对木耳菌丝在90 d内的长势及老化指标的研究,探讨不同无机盐对木耳菌种老化的影响。结果表明,MgSO4对木耳菌丝的老化和长速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抗老化效果不显著;NaCl虽抗老化效果显著,但也严重抑制木耳菌丝的生长,不利于生产;CaCO3虽有促进菌丝生长的作用,但也促进木耳菌丝老化的进程,且菌丝长势稀疏,再生能力差;KH2PO4既能抑制木耳菌丝老化,又不影响其生长速度,且添加浓度为0.3%的KH2PO4处理效果最显著,90 d时菌丝依然较白,无黄水和酸腐气味,长速也不低于对照组,菌丝更加浓密。  相似文献   

2.
正黑木耳在养菌期有时会出现退菌现象,即当菌丝长至培养基的中部或中底部时,从料面开始菌丝逐渐变弱,甚至消失。在培养料和菌种良好的情况下,产生退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装料过松装料过松不仅易造成袋料分离,还会导致退菌。这是由于料间空隙大,气生菌丝多,而气生菌丝抗老化能力差,极易老化死亡,从而使培养基收缩、变软,出现退菌现象。二、培养料过干培养料的含水量在60%~65%才能保证菌丝长势良好。如果含水量低于53%,菌丝抗老化能力明显下降,菌丝纤弱,生长速度慢,且随长随枯缩老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元蘑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优化液体菌种培养工艺。[方法]通过设置不同的液体培养基配方、不同的接种条件(包括不同菌龄、不同接种量)和不同的培养条件(包括不同转速、不同培养时间),以菌丝体生物量、菌丝球密度及菌丝球形态为指标进行元蘑液体菌种的筛选。[结果]液体培养元蘑菌种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200 g马铃薯、150 g稻草粉、10 g玉米粉、20 g葡萄糖、3 g蛋白胨、2 g酵母膏、维生素B_11片;最佳接种菌龄为5 d;最佳接种量为9%;最佳培养转速为160 r/min;最佳培养时间为7 d。[结论]元蘑液体菌种经过优化培养,菌丝体生物量、菌丝球密度及菌丝球形态都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4.
灰树花的培养特性与液体菌种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从河北省迁西县购入的灰树花菌株迁西二号,分别在PDA培养基、马铃薯半组合培养基和MEA平板培养基上研究灰树花菌丝体的培养特性,并在哈尔滨地区对其进行了用液体菌种代替固体原种的栽培技术研究,包括一级种培养基的筛选、液体菌种培养基的筛选、栽培种制作与培养及出菇管理技术。培养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灰树花在不同的培养基上宏观和微观培养特性各有不同:菌体在PDA和马铃薯半组合培养基上都能够产生细胞外酚氧化酶,说明灰树花是一种白腐菌;菌丝在PDA和马铃薯半组合培养基上生长旺盛,浓密,白色,绒毛状至絮状,菌落厚;在MEA培养基上生长较弱,气生菌丝体较稀疏。菌体在3种培养基上产生的微观特征包括多数为简单分隔、少数为节状分隔的薄壁菌丝、厚壁的纤维菌丝、圆形至椭圆形的厚垣孢子以及八面体形的晶体等结构。灰树花液体菌种栽培的结果表明:一级试管斜面菌种,灰树花在马铃薯综合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菌丝粗壮;二级液体菌种在马铃薯-葡萄糖-蛋白胨液体培养基上生长较好,10d时菌丝长满培养液,菌丝量也较多。由于采用了液体菌种的栽培模式,从制种到采收的整个过程共需要75~80d,生产周期比二级种为固体原种的常规方法缩短了40~50d,能显著地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不同氮源对蛹虫草菌丝及子实体生长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蛹虫草液体菌种制备及发菌出草等人工栽培全过程中所必需的适宜氮源,比较观察了常见无机氮源硝酸钾、尿素及常见有机氮源蚕蛹粉、蛋白胨、蛋清液、鱼粉对菌种质量、菌丝生长状况、发菌及出草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氮源对蛹虫草菌丝体生长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机氮源显著优于无机氮源,液体菌种生长以蛋白胨为佳;发菌出草培养基最佳氮源依次为蚕蛹粉、蛋白胨、鱼粉、蛋清液等有机氮源,其中,蚕蛹粉具有较好的促进出草作用,但抗感染能力弱于其他有机氮源。蛋白胨、蛋清液、鱼粉等有机氮源氮素营养全面、丰富,营养容易被菌丝吸收,菌丝生长健壮;制备液体菌种氮源以蛋白胨为佳,发菌出草以包括蚕蛹粉的复合氮源为佳。  相似文献   

6.
羊肚菌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菌丝球数量、菌丝球大小、菌丝球干重为指标,试验羊肚菌仿野生栽培中利用液体培养基培养菌种时,在15℃~25℃下,采用适宜的培养基为玉米粉4.0%、葡萄糖1.0%、黄豆粉2.0%、酵母粉0.3%,KH2PO4 0.2%,MgSO4 0.1%,CaSO4 0.1%。生产液体羊肚菌菌种具有发菌快,菌龄一致,能够快速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农牧老芒麦种子的老化规律,采用高温高湿(40℃,RH95%)人工老化法,研究不同老化时间(0 d、1 d、2 d、3d、4 d、5 d、6 d)对农牧老芒麦种子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农牧老芒麦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抗氧化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随老化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而电导率、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和可溶性糖逐渐升高。相关分析表明,种子活力指数与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电导率呈显著负相关。因此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以反应农牧老芒麦的种子的老化程度,而电导率可用来反应农牧老芒麦种子老化的敏感指标。本研究结果将为农牧老芒麦种质资源的保护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平菇液体菌种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培养基组成、pH值、粘度、摇瓶装液量和添加有机氮对平菇P831液体菌种发酵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 ,选用麸皮培养基可获得较高的菌球数和菌丝量 ,菌球在PDA平板中的生长速度是马铃薯培养基和玉米粉培养基的 1 .6倍和 2 .0倍。发酵生产适宜的 pH值为7.0。 50 0ml摇瓶装液量为 1 2 5ml。在培养液中添加 0 .4%的琼脂增加粘度 ,菌球直径由 0 .65mm下降至 0 .35mm ,菌球数和菌丝量分别提高 68.4%和 1 64%。添加 0 .1 %和 0 .3%的蛋白胨 ,平均提高菌丝量 59.4%。  相似文献   

9.
<正>平菇优质菌种的菌丝浓密、洁白、粗状,呈绵毛状,有爬壁现象,被分解的木屑呈白色或淡黄色,菌丝分布均匀,刚刚形成少量珊瑚状的原基,是性状优良的菌种。若菌丝稀疏或成束生长,发育不匀,可能是培养料过湿;生长缓慢,或不向下生长,可能是培养基过干;培养基表面或瓶壁出现大量原基或已开始分化,为菌龄过老,应尽快使用;培养基开始  相似文献   

10.
陶文文  王甜甜  王世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472-18474
[目的]通过添加微量元素促进平菇菌丝的生长,并富集和转化微量元素。[方法]采用固体平板和液体摇瓶培养的方法培养平菇,通过测定菌丝干重、胞内多糖、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菌丝长势等研究Zn2+、Mn2+、Cu2+、Mo(VI)4种元素对平菇-126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Mo(VI)在试验所选的4种浓度范围内都促进菌丝的伸长,其他3种元素对菌丝的日伸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培养基中添加20 mg/L Zn2+能促进菌丝分枝生长,从而提高菌丝干重;4种微量元素的加入均提高胞外蛋白的含量,其提高幅度为Mn2+〉Cu2+〉Mo(VI)〉Zn2+;除Cu2+外,其他3种微量元素在低浓度能提高发酵液过氧化物酶活性;平菇胞内多糖含量的高低与菌丝干重的量之间存在正相关性。[结论]低浓度微量元素能促进平菇菌丝的生长,高浓度则抑制平菇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以Au.793菌株为材料,研究了8种营养物质对菌丝生长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深层培养黑木耳菌丝的适宜培养基配方:葡萄糖0.5%,麸皮4%,黄豆粉0.2%。同时确定了深层培养黑木耳液体菌种的工艺条件:温度28℃,培养基pH值6~6.5,罐压0.6kg/cm~2,通气量0.25~0.5v/v/m,搅拌速度500rpm,接种量10~15%,种龄48小时。用液体菌种进行代料栽培,结果表明:液体菌种比传统的固体菌种迟缓期短,污染率低,生长快,可提前10~12天出耳。  相似文献   

12.
硒对姬松茸菌丝体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姬松茸在富硒过程中的生化机理。[方法]在姬松茸菌丝体培养基中加入浓度分别为03、0、609、01、201、50 mg/L的亚硒酸钠溶液,研究不同浓度硒对姬松茸菌丝体内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当硒浓度为150 mg/L时,姬松茸菌丝体POD活性最高,为241.53μmol/(g.min)。当硒浓度为60 mg/L,姬松茸菌丝体SOD活性和MDA含量最高。低浓度硒能显著提高姬松茸菌丝体内POD和SOD活性、明显降低MDA含量,增强菌丝体的抗氧化能力。高浓度硒则对姬松茸菌丝体有毒害作用。[结论]在培养富硒姬松茸菌丝体过程中,应选取适宜的硒浓度。  相似文献   

13.
姚勇 《西北农业学报》2008,17(4):211-214
以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榆树(Ulmus pumila)、速生杨(Populus sp)、连翘(Forsythia sus-pense)、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荆条(Vitex negundo)、麻栎(Quercus acutissima)、桑树(Morus alba、柳树(Salix matsudana)和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等10种植物的枝条为材料,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009、916、139和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上海"、"新科"、951、781为试验对象,观察不同枝条浸提液培养基对木耳菌丝体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发现同一枝条浸提液培养基对不同木耳品种的菌丝体生长发育有不同的影响,在同种培养基上木耳菌丝体有的品种能适应、有的则不能适应.在杨树培养基上黑木耳009、916可以正常生长,黑木耳139在刺槐培养基上适应性比较好.  相似文献   

14.
李青松  闵华  周胜乐  庄洁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116-14117
[目的]研究用含有丰富营养的菠萝皮代替蔗糖对栽培黑木耳的影响。[方法]采用2因素3水平试验设计比较了不同培养基配方对黑木耳菌丝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在9种不同配方的培养基中,黑木耳菌丝均能正常生长。配方7、8、9的培养基中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与配方6、5、4、3、2、1的培养基中菌丝生长速度差异极显著。配方7、8、9的培养基中菌丝生长速度无显著差异。当配方中的菠萝皮达到杂木屑的12%时,不添加蔗糖也可使菌丝的生长速度达到最快。配方7、8、9的培养基中黑木耳平均产量最高,与其他6种配方的差异极显著。配方7、8、9的培养基中黑木耳平均产量无显著差异。当配方中的菠萝皮达到杂木屑的12%时,不添加蔗糖也可使黑木耳产量达到最高。[结论]用菠萝皮代替蔗糖栽培黑木耳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栾海云  王桂华  许勇  杨茗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471-8472
[目的]研究松蘑提取液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的抗氧化作用。[方法]将50只小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松蘑提取液低、中、高剂量组,采用D-半乳糖复制衰老模型,试验6周后处死动物,测定血清、脑及肝脏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松蘑提取液可明显提高衰老小鼠血清、脑及肝脏中的SOD和GSH-Px的活性,降低MDA的含量,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松蘑提取液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孙婷婷  张健  邹莉  于洋  郭静  杨苑艺 《安徽农业科学》2014,(25):8587-8588,8616
[目的]筛选有效防治木耳害虫的植物源农药。[方法]采用平皿加药法和子实体喷药法,分别研究了印楝素、除虫菊素、鱼藤酮、苦参碱4种植物源农药对木耳菌丝及子实体生长的影响。[结果]在稀释200倍浓度时,4种植物源农药对木耳菌丝抑制作用均较大,且抑制率均随稀释倍数的增大而降低,其中印楝素对木耳菌丝的抑制率最高,苦参碱和除虫菊素其次,鱼藤酮的抑制率相对较低;鱼藤酮对木耳子实体的生长有促进作用。[结论]鱼藤酮可在木耳害虫防治中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蘑菇菌种老化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用菌菌种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将会发生老化现象,产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研究了5个不同蘑菇菌株的菌种在老化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老化程度的加深,各菌株间的菌种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没有一致的规律性,但酸性磷酸酶(ACP)活性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出现明显的降低趋势,可以做为菌种老化标志的一个生理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8.
施氮量和氮肥后施对夏玉米叶片衰老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氮肥后施对玉米生育后期叶片衰老生理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升高,玉米生育后期穗位叶POD、CAT、SOD活性和玉米产量呈升高趋势,MDA含量呈降低趋势。同时,在施氮量相同的条件下,氮肥后施处理玉米穗位叶MDA含量明显降低,SOD、POD和CAT活性显著提高,玉米产量也显著提高,增产幅度达15.0%。氮肥后施可以延缓夏玉米叶片衰老进程,显著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38个木耳孢子单核菌株的菌丝生长势、菌丝生长速度和其交配型,14个单核菌株的酯酶同工酶以及10个单核菌株的羧甲基纤维素(CMC)酶相对活性,分析了菌丝生长势和菌丝生长速度与交配型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的木耳孢子单核菌株之间在研究的各遗传性状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多态性。在测定的38个孢子单核菌株中,交配型A有21个菌株,交配型a有17个菌株,A:a=21:17。经χ^2检验,两种交配型未出现1:1严重偏离。木耳孢子单核菌株菌丝生长势和菌丝生长速度与其交配型没有明显相关性。在14个单核菌株中,检测到10种具有不同迁移率的酯酶同工酶标记谱带。与亲本双核菌株相比,出现了5条新的谱带。10个木耳孢子单核菌株的CMC酶相对活性呈不规律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