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3):160-162
为进一步提升舟山魅力、挖掘舟山城市价值,实现与其他新区错位发展,舟山群岛新区正努力充分利用海洋自然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通过对当前舟山群岛新区在经济转型、城市规划、科技创新、旅游服务等领域的调研,分析了舟山地区发展海洋经济存在的问题,并对促进舟山地区海洋产业更好更快发展提出了针对性地建议。  相似文献   

2.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的海洋产业结构呈现"二、三、一"的分布格局,出现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的发展趋势,摆脱了传统产业结构片面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发展的局限性。但是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的海洋产业还存在港口物流业综合实力不强、海洋旅游业缺乏特色、传统渔业有待转型的"瓶颈"问题和"棘手"现象。为应对上述问题和现象必须进行舟山的港口与国际一流的航运中心接轨,大力发展海岛特色旅游,努力建设舟山"海洋牧场",推进海洋产业的合理、持续、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舟山群岛新区城市化发展水平和趋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11):168-170
随着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的建立,海洋经济战略和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舟山群岛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发展趋势不断加快。通过对舟山群岛新区城市化发展态势分析,运用时间序列的趋势分析和预测的方法对舟山群岛新区城市化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并对城市化趋势作了分析。最后,针对舟山群岛新区城市化发展趋势所引发的社会管理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这对于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立有效的社会管理机制、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与城镇发展战略有积极作用,有利于推动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3):204-208
近年来,海洋经济快速发展,随着长江经济带战略发展的稳步推进和"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的快速展开,舟山新区在其中的支点地位愈发突出。从保证国家战略安全、充分参与世界市场竞争的角度来确定舟山新区的地位,即可发现,推进舟山群岛新区建设是确保长三角地区大宗战略物资安全高效运输中转、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及周边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故在舟山布局江海联运服务中心不仅是国家现行战略规划的要求,更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结合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现状及长江航运情况,归纳总结出舟山建设联运服务中心的相对优势与不足,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了若干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加快建立具有沿海省市特色的海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现今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任务和必要选择。以舟山群岛新区建设为背景,基于舟山群岛新区海洋经济发展状况,在分析舟山群岛新区发展海洋循环经济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5):165-167
21世纪是海洋经济的时代,海洋经济正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巨大的推动力。2011年6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了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这是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迈出了我国"海洋强国"的重要战略步伐。回顾舟山海洋经济的发展轨迹与成就,同时剖析其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结合舟山群岛新区的定位与发展实际,对舟山海洋经济的未来发展路径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7.
海洋新兴产业区规划布局是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规划的中心环节。如何布局海洋新兴产业,使产业发展更具合理性,就必须对现有产业布局规划进行合理性论证,深化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构想,以投资加快自贸区建设,用通道连结北舟山产业,靠港口搭建物流港平台的"三步走"战略正嗜待落实。  相似文献   

8.
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必须坚持陆海统筹发展,国家在规划和引导陆海统筹发展的重要手段就是加强陆海统筹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较大,其对地区经济产生的影响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该研究以舟山群岛新区为例,在分析舟山群岛新区陆海统筹基础设施建设的背景和建设的内容基础上,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分析舟山群岛新区陆海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对浙江省经济增长、行业部门和三大产业的影响.结果表明,舟山群岛新区陆海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对浙江省各部门经济总产出的影响较大,行业部门影响较集中,第二产业影响最明显,对浙江省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2011年6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建设舟山群岛新区,这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之后第四个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新区,也是国务院批准的中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战略层面的新区。目前,舟山也正朝着建设综合性、外向型、现代化的港口城市而努力。分析了舟山新区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了产业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舟山群岛新区是中国东部著名的海岛旅游胜地,海洋与渔业资源丰富,风光秀丽,气候宜人,发展休闲渔业的条件得天独厚。分析了舟山群岛新区休闲渔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并适时提出舟山群岛新区休闲渔业发展的相应对策建议,以促进舟山群岛新区休闲渔业的健康、稳步、有效、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是国家一项重要的海洋经济战略决策,一个地区高等教育的实力直接影响其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程度。舟山高等教育事业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整体上仍然存在规模偏小、层次不高、实力不强等问题。因此,必须进一步提升新区高等院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适度扩大办学规模,积极推进国际化进程,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切实推动舟山群岛新区高等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3):160-162
舟山群岛是中国第一大群岛,海洋资源优势得天独厚,而海洋和海岛旅游业将成为21世纪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根据舟山群岛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内外经验启示及理论研究,针对舟山海岛旅游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舟山群岛新区海岛旅游发展的对策和措施,为舟山群岛新区海岛旅游发展提供参谋。  相似文献   

13.
董佳晨  史小珍  俞博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4900-4903,4906
[目的]对舟山群岛新区的休闲渔业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为舟山群岛新区旅游经济,尤其是海岛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积累基本资料。[方法]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实证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结果]舟山群岛新区的休闲渔业已由原来的"渔、港、景"向"港、景、渔"转变,发展较快,但在发展中存在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管理部门职责分工不明确、融资困难、信息系统建设落后、一些旅游项目不能满足游客需求等问题。[结论]舟山群岛新区以"渔家乐"为代表的休闲渔业发展态势良好,潜力巨大。建议建设"精品"休闲渔业核心区,提升品质,完善健全与当地相适应的法律法规,改变管理模式,利用国家建设舟山群岛新区的大政策,在生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做强休闲渔业,走出有自己特色的旅游业之路。  相似文献   

1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是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支撑,必须发挥科技创新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关键作用,以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发展。作为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主体之一,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始终坚持"浙江需求、全国一流"的战略目标,在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文章从学科体系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成果转移转化、运行机制创新等方面提出新举措,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3):188-189
舟山群岛新区海陆空运兼备,是重要的海上门户。推动舟山群岛新区创建自由贸易区将对舟山地区、浙江省,乃至华东地区的对外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舟山群岛新区应牢抓整体建设,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争取更多的优惠政策,提高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186-187
舟山作为海洋经济型国家级新区,对于发展船舶融资租赁业是一个良好的契机。在分析舟山群岛新区融资租赁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舟山群岛新区舶融资租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为舟山市船舶融资租赁业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11年6月30日,舟山群岛正式被国务院批准为首个国家级海洋特色新区。舟山群岛的发展也由此进入黄金时代。然而在新区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生态问题也逐渐严重并显现出来,对新区长久发展造成一定影响。深入剖析了新区现阶段存在的生态问题,提出解决这些生态问题的生态措施,并对新区未来生态发展方向提出建议,对新区未来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舟山群岛新区城镇基础设施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城镇基础设施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综合测评舟山群岛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满意度。结果表明教育设施、医疗设施、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公共交通、通信服务设施为高度关注指标项,派出所覆盖率为优先关注项。根据最后总得分数对满意度做出量化评价,旨在为舟山市政府部门提供参考价值,对接"一中心,四基地、一城"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19.
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等重大战略背景之下,多元主体协同创新培养成为农林高校的一项战略选择。从我国高校多元主体协同创新培养背景入手,阐释其内涵与运行机制,分析农林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多元主体协同创新背景下农林高校培养农科人才的可行性路径,旨在更好地促进农林高校协同创新发展以及提升其培养人才、服务国家战略和引领行业技术创新的能力,提高"双一流"建设成效。  相似文献   

20.
农业类大学作为农业科技和科研人才的集合体,是支撑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最重要的主体。不管是社会外部要求,还是自身内在需求,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成为农业类大学最有效的战略抓手,提高科技管理水平,构建适应农业类大学发展的科技管理体制是推动高等教育发展、农业类大学科技创新、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