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长期以来,在广西边境民族地区,由于地理环境、历史发展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缓慢。与其他发达地区的差距不断扩大,尤其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差距较大。为了深入了解广西边境民族地区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状况,促进边境民族地区经济和谐发展,以广西天等县为例,通过对天等县部分乡镇进行实地调研,并对调研的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针对现有的问题,提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主体供给多元化、科学制定供给机制、完善供给监督体系等切合实际的对策,期望能进一步提升边境民族地区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  相似文献   

2.
首先利用泰尔指数测度了我国省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省际差异进行了空间探索性分析,结论为: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区收入差距最小,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收入差距最大。随后根据2000~2012年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面板滞后模型从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结构、经济开放程度、财政支出与金融发展以及教育等方面分析了省际差异产生的原因。最后,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区域差异的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就三大地区(东部、中部、西部)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可能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这一点在东部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不同地区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在东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最强,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的影响效应不显著。因此,农村金融发展的制度及政策优惠应该更多地向中西部地区倾斜,这样才有利于降低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通过1996—2015年我国四大区域财政农业支出数据发现,在支出总量上前12年表现为东部西部中部东北,后8年表现为西部东部中部东北;从人均支出来看,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高于均值,处于有利地位;除2009年外,支出力度表现为西部最高,东部最低,东北和中部居中的态势,2015年西部地区的支出力度最大,达13.35%,东部地区支出力度最小,为8.97%,区域间支出力度差距非常明显;从区域差距的分解来看,泰尔指数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且2015年的数据小于1996年,说明区域差距呈缩小趋势;区域差距主要由区域内差距造成;财政农业支出未表现出δ收敛与β收敛。因此,须强化农业投入的政府责任,不断提高财政农业支出水平;优化事权划分,不断提高中央政府财政农业规模;优化财政农业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种粮大省的投入;通过公私合作(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简称PPP)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加大对财政农业的投入。  相似文献   

5.
本文依据发展经济学理论,采用中国2006—2015年31个省际面板数据,引入极值边界分析(EBA)模型实证检验东中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稳健性"影响因素,以期得出影响中国城乡收入差距规律性的结论。实证结果表明,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和乡村人口数量是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稳健性"影响因素,而劳动力素质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稳健性"影响因素;中部地区政府教育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是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稳健性"影响因素,而城镇化率和劳动力素质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稳健性"影响因素;西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和劳动力就业结构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稳健性"因素,而政府教育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是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稳健性"因素;就全国范围而言,政策性因素是影响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根本因素。基于以上实证结论,本文提出了缩小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新疆整体及新疆三大区域的县级财政支出对各地区、各县经济增长的影响力度,并找出具体的落后县域及其集中区域,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缩小新疆县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经济实现了持续较快的增长,但区域间农业发展不平衡问题仍较为突出。基于1978—2017年31个省区市的农业劳动力投入和经济产出数据,利用泰尔指数从南北方、东中西部2个维度测度中国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差距及其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从区域间发展差距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南北方农业经济发展差距不断缩小,东中西部的发展差距是现阶段中国农业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来源;从区域内部看,南方地区内部省际农业经济发展差距较大,西部地区内部省际发展差距大于中部和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8.
根据区域经济梯度转移理论,不同国家或不同地区间存在着高梯度产业地区和低梯度产业地区,高梯度地区的产业会自发地向低梯度地区转移.我国经济发展依据这一理论,将我国经济区域划分为东、中、西三大地带,通过非均衡发展使东部获得了快速的发展,而1999年西部大开发政策出台后,西部地区迎来了承接东部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本文通过对1999年西部大开发进入实际阶段以来东、西部整体经济和各项经济要素的分析,发现东西部经济与东部经济的差距并没有缩小,西部经济的扩散效应和东部经济的极化效应明显,梯度转移迹象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及城市化对城乡间不平衡收入的影响是近年来经济学研究的焦点问题,基于我国东部地区统计数据,建立计量模型,考察产业结构调整及城市化对城乡居民间收入差距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占GDP的比重增大,会相应地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于目前我国现有的土地及户籍政策等因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因城市化影响而缩小。  相似文献   

10.
刘玮琳  夏英 《世界农业》2021,(3):108-119
本文分析了不同类型农村公共支出对减贫的空间溢出特征,为能够更好地发挥中国农村公共支出的减贫效应提供决策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公共支出减贫效应的结构性差异明显,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农村公共支出减贫效应显著,而农村人居环境支出的减贫效应不显著。农村公共支出的减贫效应具有空间外溢特征,农村公共支出不仅对本地区的贫困减缓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对空间特征相似地区产生了一定的溢出效应。在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区中,各项农村公共支出的减贫效应表现不一致,空间差异性明显。基于此,决策者应当充分考虑不同类型农村公共服务减贫的结构性差异;充分发挥空间合理分布的溢出效应,解决区域贫困问题;根据各区域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从大局出发,加强区域间特别是经济地理相似地区的合作与联系,以期发挥各项农村公共支出的最大减贫效应。  相似文献   

1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9):237-240
利用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的数据,在整体考察不同层次的社区公共产品水平下我国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的基础上,分别探讨了在城乡地区以及东中西部地区社区公共产品对我国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社区公共产品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也存在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越是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社区公共产品对老年人的健康所发挥的作用越大。本研究的政策启示在于要整体提升我国老年人的健康状况,需要增加我国社区公共产品的供给,尤其要向农村地区和经济不发达的西部地区侧重,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同时还要提高老年人的养老保险金以及医疗保障水平,努力改善老年人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发展普惠金融是新时代完善金融供给,增强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的重要举措。基于古典经济模型构建政府干预普惠金融可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经济假设,以福建省各地级市2014—2019年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进行普惠金融测度,并将普惠金融测度结果对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OLS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区域不平衡,大部分地区普惠金融仍处于低水平状态;普惠金融发展显著缩小收入差距,闽南地区普惠金融发展对收入差距的影响作用高于闽北地区;与其他实证结果不同的是福建省普惠金融发展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呈现先缩小再扩大非线性"U型"结构。因此本文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提出因时因地发展调整普惠金融政策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运用空间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对1995~2005年问中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正相关性影响的地方财政支出主要是生产性事业费支出、企业挖潜改造支出和政府机构支出,地方财政农业支出虽然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其他几项支出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农田利用碳排放是农业碳排放的主要碳源之一,测算了各省农田利用碳排放量,分析了农业财政支出对农田利用碳排放的影响机制,基于2000-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在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产品种植结构的区域差异基础之上,实证分析了农业财政支出对农田利用碳排放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农业财政支出显著地提高了单位播种面积农田利用碳排放,该影响的区域差异仅与农产品种植结构相关,在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地区最显著,其次是以种植水稻或小麦为主的地区;农业财政支出有利于降低农田利用碳排放强度,减排效应的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产品种植结构均相关,在东部地区和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地区最强,其次是中西部地区和以种植水稻或小麦为主的地区。为提升农业财政支出的碳减排效果,应优化财政支出偏向,提高政策与当地农业资源禀赋的耦合程度。  相似文献   

15.
教育扶贫是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的关键渠道。财政教育投入是教育扶贫的基础,教育政策、师资力量及教育基础设施等对于湘西州等贫困地区教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教育公平则是教育扶贫的进一步发展。为实现教育公平,对湘西州等落后地区应通过促进经济发展、平衡地区间教育支出;引进优秀人才、提高教育发展质量;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教育环境等措施,缩小区域差距,使贫困地区的孩子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非均衡及收敛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索中国农业经济高质量区域协调发展路径,基于2000—2019年省域面板数据,采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δ收敛和β收敛方法,实证考察了全国及三大地区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距、空间非均衡及其收敛性。结果表明:1)中国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总体差距和区域间差距均呈缩小趋势,但区域内差距仍较为突出,区域间差距是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2)无论是全国还是区域层面,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非均衡程度在逐渐缩小,然而目前仍存在显著的空间非均衡分布和区域极化现象,表现出明显的东、中、西梯次下降的空间分布格局;3)中国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δ收敛特征、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趋势,且三大地区具有明显的“追赶效应”,西部的收敛速度最快,其次是中部,东部最慢。最后,研究提出遵循相对比较优势、推进区域协同均衡发展、促进跃迁升级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东部与中西部之间经济发展存在着巨大差距的原因 ,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 ,必须为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抓住中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8.
卢君生  万良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674-14675,14679
理论分析表明,IPO融资通过投资效应、财富效应、资本配置效率效应影响地区经济。进一步以1990~2008年间的人均IPO筹资额和人均实际GDP水平数据为样本空间进行的ECM模型检验发现,少数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经济差距与IPO融资差距之间存在正向的长期均衡关系。因此,提升少数民族地区IPO融资额度,可以有效缩小其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   

19.
政府的财政支出是减缓农村贫困问题的重要渠道,基于江苏省2012—2018年各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借助空间计量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全省层面来看,财政教育支出、社保支出和农林水支出具有积极的减贫效应,其中教育支出减贫效应最佳,且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作用,而医疗支出则不利于农村减贫。在苏北、苏中和苏南三大区域,各项财政支出的减贫效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苏北地区社保支出减贫效应最大,苏中地区农林水支出减贫效应最大,而在苏南地区,则与省级面板较为一致,教育支出有着最大的减贫效应。基于实证结论最后得出了一些政策启示:(1)各地政府应该因地制宜,适当加大有利于农村减贫的相关财政支出;(2)各地政府应当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大减贫效应的发挥;(3)各区域之间应做好协调和互助工作,解决好区域性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现阶段,我国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主要定位于财政支出手段,我国应形成以财政支出调节为主、税收调节为辅的财政收入分配调节体系.要充分重视并发挥社会保障支出、教育和培训支出、医疗卫生支出等三大手段在缩小收入差距中的作用,建立一系列能提高财政支出调节能力的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