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已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推手.然而,农村空心化问题严重阻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该文从城乡差异、农村布局规划、思想观念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出发,探究了农村空心化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结合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从加快农村发展振兴,增强农民返乡吸引力;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完善惠农政策;培养本地优秀人才,成就新型职业农民;提高思想意识水平,促进农民治理参与度等维度,探讨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空心化问题的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2.
农村空心化导致农村劳动力流失,使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倒退。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部分地区空心化程度有所好转。乡村旅游带动当地劳动力就业,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也为农村居民带来更多的增收渠道。通过对乡村旅游地返乡农民工创业情况的调查可以发现,当前返乡农民工创业面临着市场风险、资源风险、环境风险、能力风险以及思维风险等困难。为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需要从政府和返乡农民工两个角度提出对策,提升乡村旅游地返乡农民工创业规模,促进乡村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乡村振兴和"双创"背景下,国家鼓励和支持大学生依靠自身优势发挥特长进行返乡创新创业,大学生返乡创业成为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对大学生返乡创业问题进行研究,从高校教育、国家政策、创业者自身、农村环境四个层面探讨大学生返乡创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分别从学校、政府、社会、个人层面提出促进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建议,从而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总部署,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但由于多种历史原因导致目前我国乡村人才数量严重不足。要破解乡村振兴人才数量不足之困,需要政府主导,通过完善政策设计,利用各种优惠政策吸引人才返乡创新创业;通过发展乡村产业,利用发达的经济来吸引人才返乡就业与创业;通过加强乡村建设,利用美丽宜居的环境吸引人才返乡居家与就业。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人口空心化治理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涵盖了诸多关于"三农"的新概念、新要求、新表述,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心系"三农"的情怀,并切实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同时,它也为农村人口"空心化"治理提供了新契机、新思路。因此,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可通过加快农村经济振兴,吸引农民返乡置业;保障农民土地权益,加大支农惠农支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重构农业生产主体;调动新乡贤积极性,充实村庄治理主体等路径来推动农村人口"空心化"治理。  相似文献   

6.
在城镇化的推动下,农村地区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农村出现了空心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此现象不仅造成国土资源浪费,使农业生态环境恶化,而且也影响着美好乡村建设以及乡村振兴的推进。导致"空心化"现象的原因很多,诸如乱占滥建、未批先建、缺乏规划、法制淡薄、措施不力等。综合治理农村空心化现象已刻不容缓。分析了农村空心的现状以及造成的后果,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品格,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城乡二元结构、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三农"问题依然严峻的社会背景下提出。虽然乡村振兴有政策的强力支持,但是鉴于当前乡村败落,农村空心化,乡村缺乏建设主体。为此,思想政治教育有必要有新时代的自觉,在青年中增强历史使命感,通过号召和掌握青年,打破乡村振兴战略中由于乡村空心化而缺乏建设主体的困局。  相似文献   

8.
返乡农民工创业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城乡产业融合的实现,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关键因素,更是助推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返乡农民工自身的资源禀赋是创业行为发生的基础,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探寻返乡农民工创业助推乡村振兴的形成机理,发现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内生资源禀赋:人力资本拉动乡村振兴、社会资本推动乡村振兴、经济资本服务乡村振兴;外生资源禀赋:基础设施、自然环境、政策支持、人文环境等是实现返乡农民工创业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保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得出适合贵州省返乡农民工创业助推乡村振兴的三种模式:技能基础引领型、能人带动型、组织合作型;提出完善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体系、深化返乡农民工创业的信贷支持、加强返乡农民工创业能力提升的政策建议,以期为返乡农民工创业能够整合内生与外生的资源禀赋,加快贵州乡村振兴进度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是相对于农村衰落而言。农村衰落主要表现为农村居住人口过度减少而导致的空心化、老龄化等现象。肇庆市广利镇砚州村是珠三角边缘区的典型的传统村落,具有鲜明的农村空心化现象:人口结构的空心化、宅基地的空心化、村民参与的空心化、农村精神文化的空心化。出现了农村青壮年及精英流失,农业经济发展受阻;农村内部虚置,农村管理无法有效实施;传统文化没落,农村内涵式发展难以实现;土地制度不完善,造成土地抛荒,加剧社会矛盾;农村规划不合理,基础设施及社会保障落后,生态宜居难以实现等问题。直面农村空心化所带来的农村凋敝格局,为此提出了在乡村振兴战略下重塑城乡关系,建设新型农村社区;重构乡村空间布局,促进生态宜居社区建设;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乡村产业兴旺;提供有效制度供给,创新乡村治理体系;重塑乡村文化魅力,提升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边境村寨的扶贫调研,分析了边境村寨民众和精英缺位的影响因素与现实状况,以及村寨空心化、人口结构失衡等对乡村振兴带来的挑战,并从博弈论和实际案例2个方面引证了城归精英对乡村振兴的关键作用。并基于城归的价值定位,从财政扶持、政策保障、基础规划、产业创新等方面提出引领城归精英振兴乡村的路径,助力新时期偏远地区的乡村振兴与复兴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已进入最关键时期,作为边疆民族地区的延边州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战略实施以来,延边州乡村建设发生了较大变化。乡村产业、乡村党建等方面得到了较大改善。但由于延边州底子薄、经济发展滞后等原因导致乡村振兴仍面临产业发展水平低下、乡村"空心化"严重、思想意识水平不适应乡村振兴战略等困难。针对诸多困难,延边州应加大投入、采取发展特色产业、吸引更多人口流入农村、完善党建工作,促使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在延边州早日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2.
三农观点     
"农村空心化在国外也具有普遍性,但我国农村空心化要远比其他国家更复杂、更严重。农村空心化直接导致农村‘三留’人员增多、主体老弱化和土地空弃化,破坏了乡村人居环境,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研究员刘彦随  相似文献   

13.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前提。返乡精英能够有效对接外部市场并承接政府资源,在乡村产业振兴实践中处于特殊的地位。基于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从场域、资本和惯习的视角切入,以北京市延庆区K村为例,阐释返乡精英在乡村产业振兴过程中所发挥的精英帮扶作用,并剖析其形成机制、实践逻辑与影响模式。研究发现,在乡村振兴场域中,返乡精英利用政治势能、资本支持,通过对乡村内生惯习的激活,加强了基层治理水平,发挥了政群纽带、合作桥梁的作用,最终实现了对当地乡村产业振兴的推动。因此,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应重视返乡精英的正向影响,积极引导返乡精英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构建起返乡精英帮扶乡村产业的良性机制。  相似文献   

14.
《天津农业科学》2021,(1):53-56
农民工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增强动力、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奠定基础和提供保障,乡村振兴将为其拓宽选择领域、提供资源支持和优化外部环境,两者之间存在紧密相关的互动机理。返乡创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构成,乡村振兴是其时代机遇,两者共同统一于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伟大历史使命。从乡村振兴战略细化出返乡创业的促进措施正是推进两者互动发展的有效路径,包括优先优惠提供创业资源、多方面优化创业环境和多渠道帮扶创业主体。  相似文献   

15.
宋亭 《乡村科技》2020,(6):28-28,33
近年来,我国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因推力、拉力和个人能力大量流向城市,农村现有人口大多为老人、儿童和妇女,越来越多的农村出现空心化现象,导致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振兴主体缺乏、留守儿童教育缺失、留守老人养老难、乡村多元治理主体缺乏、乡村文化无力继承发展及乡民生活难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发展乡村经济、传承创新乡村文化、健全乡村多元治理体系、解决乡民生活困难等对策,以缓解农村空心化问题,从而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是篇大文章,大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是破解乡村振兴难题的重要举措。而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维度和关键一环,是五大振兴的关键所在。如何摆脱当前乡村"空心化"的困境,把人才吸引到乡村振兴的事业中来,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必须要解决好的一个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返乡农民工的绿色创业,成为推进改善农村经济环境、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和促进乡村振兴的一股重要力量。返乡农民工开展绿色创业,将对乡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方面的协调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经济领域和政治领域改革的深化带来了社会的全面转型,中国逐步进入了一个后乡土时代,农村社会日渐凋敝,空心村现象越来越普遍。从乡村振兴战略视角出发,通过查阅苏北刘村的档案资料和对部分村干部与村民的深度访谈发现,空心村表现出全面"空心化"的困境,具体体现在地理空心化、人口空心化、产业空心化、政治空心化、文化空心化5方面。空心村问题的形成是土地监管不严、人口流动加剧、招商引资困难、治理能力低下、良风美俗销蚀这5方面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刘村的实践为空心村问题的治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启示,根据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方针,可以从集中居住、政策扶持、土地流转、合作共治、文化复兴等5个方面综合发力,把空心村转变为实心村。  相似文献   

19.
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对于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前我国乡村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迁,主要体现为农村由封闭型走向流动型、农民由群体化转向个体化以及治理单元扩大化3个方面,由此相应带来了村治主体空心化、公共精神淡漠化、网络关系陌生化等消极影响,成为构建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困境。针对于此,湖南宁乡大成桥镇"六化社团"、浙江桐乡"三治融合"和湖北秭归"幸福村落"3个地区的乡村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措施,成功构建了乡村治理共同体。3个实践案例对于乡村社会变迁中的治理共同体构建有4个方面的启示:注重党建的重要推动作用、注重提升村民的参与深度、注重挖掘传统治理资源、注重引入切合地方实际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2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2):279-281
随着城镇化发展,农民进城务工和生态移民政策的实施,农村人口向城市逐年流动而持续减少,加之初级农业产业低质量高成本造成的耕地撂荒、宅基地闲置、公共基础设施配套滞后为特征的"农村空心化"现象较为普遍。如何解决"空心村"问题,集约利用农村土地资源,遏制乡村经济衰退,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步骤。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是乡村"空心化"治理的重要机遇,本文以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郎岔村为例,在国家政策作为基础保障的前提下,剖析郎岔村空心化形成的原因,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探求郎岔村可持续性之间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结合点,找出适合郎岔村"空心村"问题解决策略,引导该村能够实现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