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5 毫秒
1.
豫西山地传统乡村建筑聚落在聚落形态、建筑形式、建筑材料、空间环境上具有独特特征,但在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背景下,乡村聚落的建筑景观发展出现了许多问题。以河南省巩义市明月村为例,通过对其建筑聚落特征的具体分析,认为豫西山地传统乡村聚落建筑景观有机更新的关键在于激发景观特色与景观活力,并从物质空间优化和文化意识引导两方面提出豫西山地传统建筑聚落景观有机更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以林口县作为基本空间单元,展开22个绿化示范村聚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运用了无人机多视图影像三维重建技术获取资料,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技术,从高程、坡度、坡向、流域、交通和区域环境等因素特征,量化分析绿化示范村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各影响关系,对绿化示范村聚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展开科学理性思维探讨,客观认知黑龙江地域典型乡村聚落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量化与分析结果表明:样本村落聚合程度与地貌特征关系较突出,地势直接影响着村落的分布,低海拔洪积平原低海拔冲积洪积台地、低海拔丘陵和低海拔小起伏山地的村落相对密集,地形坡度在0~5°是普遍选择的范围,坡向分布呈现一定的向阳性,但阳性面和阴性面数值反差并不大,优先选择临近河流或主要道路区域分布,中心镇与行政村的分布之间的空间关系呈现较为紧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背景下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邢谷锐  徐逸伦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2087-2089,2159
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给城市空间带来显著变化的同时,也对乡村聚落空间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影响.指出城市化对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的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城市用地扩张、城乡人口流动、产业结构变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居民观念转变等方面,同时根据自身发展趋向与城乡空间演变特征的差异性,将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的类型归纳为主动型、被动型和消极型,并对其发展演变特征分别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4.
剖析乡村聚落分布特征是推进区域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城乡发展、优化村镇体系的客观依据。研究基于2010年第二次土地调查获得的典型县土地利用数据,综合运用GIS、景观指数计算及空间分析等方法,从空间、形态、规模分布揭示黑龙江省乡村聚落分布特征。分析表明,受地形地貌、交通条件等多因素综合影响,黑龙江省由西北至东南、高纬度到低纬度区域呈现乡村聚落密度升高而规模减小趋势。由于主导产业、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差异,北部林区典型县聚落斑块为低密度的随机分布模式;农区属多核心高密度的连续分布;而林(牧、矿)复合区存在局部区域聚落斑块高密度的热点分布,且斑块规模变化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三江平原北部抚远、饶河、绥滨、富锦、宝清、友谊、同江等七个县市为研究区,以地形图、MSS、TM、CBERS影像为数据源,提取1954、1976、1996、2009年居民点分布信息,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在1954~2009年间农村居民地数量与面积不断增加,整体表现出增建、扩建、增建的节律特征;②居民点间平均最近邻距离由2.42 km减少至1.81 km,呈现逐渐减少趋势;③居民地空间分布特征表现出集聚分布-随机分布-集聚分布的演变特征;④人口的迁入与迁出、农场建设、人口的自然增长、耕地的大面积垦殖是该区域居民地体系演变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三江平原城乡聚落的空间格局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三江平原城乡聚落为研究对象,综合应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和景观生态学方法,定量分析了城乡聚落的空间分布、规模分布和景观格局特征。结果表明:①三江平原城乡聚落整体分布稀疏,东南部和西部地区聚落分布相对较集中,东北部以及农垦区交错分布的区域聚落分布密度较低。聚落整体趋近于集聚分布,但集聚程度相对较低;②城乡聚落的规模分布存在空间集聚特征,但空间自相关程度不高。聚落规模分布呈现"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异特征,空间关联类型以正相关("高-高")类型为主;③城乡聚落斑块面积百分比较低,景观要素类型以耕地为主,城乡发展较缓慢。聚落斑块个数呈现出明显的分异特征,多数城乡聚落平均规模较小,离散程度较高,斑块形状较规则,破碎度较低。垦区城乡聚落数量多,规模小,布局分散的分布特征使得垦区难以发挥集聚功能,因此要统筹集中化发展,优化城镇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帕米尔高原深处的柯尔克孜族传统聚落的空间特征、空间要素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分析,就如何保护柯尔克孜族传统聚落的文化遗产进行了探讨,提出信仰式保护、有机更新与渐进式保护以及互动式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8.
农村聚落更移与自然环境变化——以水城县沙坡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近50年来沙坡村环境变化和农村聚落位置更移的分析,揭示了农户行为与小尺度环境变化之间的互动特征。研究表明,聚落位置的更移与环境变迁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9.
传统农村聚落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城市化和全球化的进程中,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为农村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许多新问题,许多农村已经失去其的原有特色,笔者通过对传统农村聚落概念的界定,及分析和探讨传统农村聚落的特征和出现的问题,旨在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寻求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李红  周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76-978
结合实例详细解读了巴蜀城镇所具有的景观特征,针对当前城市化给城镇景观带来的消极影响,提出健全法律体系、尊重自然生态环境、延续城镇历史文化风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等对策。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基于安徽省特色小镇305位游客和小镇居民的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与分析。研究从产业可持续性、环境和资源可持续性、治理与组织机制可持续性三个角度分析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结果表明:游客满意度正向促进特色小镇治理与组织机制的可持续;宣传力度对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不显著;区域经济状况分别对特色小镇产业、环境和资源、治理与组织机制可持续发展起着正向促进作用。基于此,提出打造满意度高的小镇、制定规划并卓有成效地进行特色小镇宣传、集聚特色产业推动特色小镇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阐释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基础上,以河南省为例,深入分析了特色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渔业、文化创意等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提出了及时发掘地方特色农业资源禀赋优势,培育壮大涉农龙头企业,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制定完善涉农法规制度,切实加强部门合作联动,不断增强宣传力度等推动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对黔东南地区特色生态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主要制约因素进行了剖析,并从良种良法的推广、特色生态农业资源的开发、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完善、特色生态农业资源的保护、新的农业科技研究和新产品的开发等方面提出了黔东南特色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以期为黔东南地区特色生态农业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实现特色生态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地方高校科研信息保障体系的建设的 4 个要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包括广泛特色、重点特色、地方特色和网络特色的现代化地方高校科研信息保障体系建设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广西21所本科院校图书馆自建特色数据库进行深入的调查,发现有17所建有特色数据库,其中,科研成果数据库仅占有3.9%,对特色数据库的利用情况重视不足,大部分数据库访问受限。建议图书馆增加特色数据库利用情况的记录与分析功能,制定合理的外网读者使用特色数据库的规则,加强区域性的特色数据库共建共享,加强学校特色资源数据库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基于视频监控的磨损表面图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M200试验机设计了磨粒磨损的特征磨损试验,利用Pen—MS磨损视频监控系统对磨损过程的特征磨损表面实施了图像采集,采用中值波波法对磨损图像进行平滑去噪增强,迭代法计算分割阈值,用Kirsch算子模板匹配法进行边缘检测和图像特征形状轮廓提取,用编码法进行面积测量,实现了特征磨损作用过程的视频化描述和特征磨损破坏机制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7.
依托独特的地理、气候、水文和资源优势,山东省日照市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该文在分析日照特色农业发展的优势,阐述当前特色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着重对日照特色农业的发展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黔东南乡村旅游者的调查,运用SPSS15.0软件处理数据,分析总结出乡村旅游消费需求的人口学特征、旅游消费心理特征、旅游消费行为特征、旅游消费结构特征和旅游消费效果6个方面的内容,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初步判断。  相似文献   

19.
西北民族地区特色优势农业发展研究——以宁夏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宁夏特色优势农业的现状入手,深入分析该区域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特征及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宁夏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发展的措施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增城作为广州市最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特色农业产业已初步形成.针对增城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建设特色农业知识库和特色农业产供销信息服务平台,打造特色农业产供销信息服务体系,为本地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信息技术和实体支持,解决产业提升、资源整合、品牌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