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植物生态学原理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城市绿地系统对于改善城市环境、平衡城市人工生态系统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城市环境的特殊性,对各个影响植物的城市生态因子进行分析,阐述了城市绿地植物对于改善城市热岛效应的巨大影响,并针对城市环境对城市绿地中植物的选择和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从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工业文明得到飞速发展,全球经济迅猛增长,各国城市数量剧增,中国城市化与城市扩张亦呈燎原之势,城市扩张的后果给自然界和城市环境带来了严重损害,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居住在城市的人们日益渴望回归较舒适的自然环境,而城市内部单纯的园林绿地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把生态学的理论引入城市绿地的规划之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聚的外部化经济效应,是通过地方化经济还是城市化经济推动产业增长,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证层面,现有文献尚未形成统一认识。本文基于全国322个地级市农产品加工业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构建两种外部化经济的交互模型,结合边际分析方法对外部化经济交互效应与产业增长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从研究方法看,相较于传统文献所采用的线性模型,交互模型较好地解决了传统模型中的遗漏变量问题,实证结果也更加稳健。而且边际分析可以从城市层面,探究每个城市外部化经济效应的显著性,突破了传统模型回归系数值只能反映城市整体平均水平的局限。两种外部化经济与农产品加工业增长间具有非线性关系,地方化经济水平较低时专业化能够促进产业增长,水平较高时则具有抑制作用,而城市化经济对产业增长的作用机制则相反,且两种外部化经济间存在着"拮抗作用",其交互效应显著地抑制农产品加工业增长。边际分析表明地方化经济对产业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城市化经济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城市绿地系统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的还原组织,在城市复合生态系统中承担着提供健康安全的生存空间、创造和谐的生活氛围、发展高效的环境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多种功能。城市绿化的目标是改善自然与人、自然与经济、一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多元关系。  相似文献   

5.
运用面板分位数回归计量模型,对财政分权、城市偏向与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1997-2013年,财政分权对农业经济增长的高分位数比低分位数有更高的正作用,城市偏向对农业经济增长的高分位数比低分位数有更大的负作用。基于时间分段的稳健性检验,财政分权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地方政府需要根据农业发展水平重新审视财政分权和城市偏向的政策才能有效促进农业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给中国带来环境、土地、资金等系列问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建设经济型城市绿地已成为国内城市绿化的唯一出路,它不仅能改善城市景观、生态环境,满足人们更高的精神文化需求,还能为社会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促使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该研究以石家庄为例,具体分析了适应石家庄的经济型城市绿地的建设方法。以期对其他城市的经济型城市绿地建设起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城市经济发展进行研究,可以为城市经济政策制定与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以绵阳市域经济发展差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2006~2014年绵阳市统计年鉴数据的筛选,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绵阳市域经济发展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涪城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发展平稳,而盐亭县、北川县、平武县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一直处于低发展水平;各区县(市)经济发展差异较大,仍处于不平衡状态。根据分析结果,结合绵阳市现有资源,对绵阳两区六县一市的经济发展提出了以下三点建议:加快城镇体系建设,转变经济结构,增强城市辐射力;增强当地特色旅游产品,促进旅游发展;开创增收新型渠道提高居民收入,进而提高社会消费能力,增强市场活力,以增强绵阳市发展的协调性,最终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联合国最佳人居奖"的获得是威海这个"世界上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之一"的城市的荣誉,同时也对威海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能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和人口倍增,保持清新宜人的城市环境?如何优化城市生态体系、使城市环境得以良性持续性发展?城市绿地系统是威海市城市的重要有机体,对整个城市的生态体系与环境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树种的选择应用是城市绿地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一环,做好城市绿地系统的树种规划对整个城市的绿化建设和园林事业的发展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构建城市绿地系统,合理规划布局各类城市绿地,是创建环境清洁优美、生活健康舒适的生态宜居城市的需求,是维持城市生态平衡、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社会与环境建设和谐发展的迫切要求。简介了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及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营造。  相似文献   

10.
针对吉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因素,基于1978~2011年数据资料,采用主成分回归方法建立模型进行分析,对计量结果进行检验和预测,结果显示了较高的预测精度,说明建立了符合实际情况的模型;并利用因子分析提取种植业生产效率因子、剩余劳动力转移因子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因子3个主因子;最后从这3个主因子方面出发对如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提出一些有益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绵阳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时空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浩  董廷旭  罗培 《安徽农业科学》2014,(13):4078-4080
根据1995年绵阳市土地利用详查数据和2009年绵阳市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运用信息熵理论对绵阳市所辖各区县土地利用结构的空间差异和时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信息熵数值的高低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相关性,经济增长迅速的主城区处于信息熵高值区和增长区,经济相对落后的山区县处于信息熵低值区和下降区,中等经济水平的丘陵县处于信息熵中值区.一个良好的土地利用结构,其土地分异应介于混沌与有序之间,因而,对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应采取相应措施适度提高或降低信息熵,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吉林市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入手,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对吉林市的城市林业生态网络体系建设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吉林市城市林业生态网络体系的3个层次:城乡一体化区域绿化网络—松花湖生态保护区景观格局—城市内绿地生态系统景观格局,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建设措施.吉林市的城市林业生态网络体系建设可为改善城市环境状况,提高城市生活质量,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生态支持.  相似文献   

13.
基于熵值法分析了兰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度及其变化,采用相关系数指标、增量分析和回归分析法,探讨了城市土地集约度与土地利用结构之间的相关性与定量关系。结果表明:兰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度较低,在1998~2007年兰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度逐步提高,经历了由粗放到一般集约的4个阶段;城市土地集约度与土地利用结构之间呈现高度的相关性,兰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度与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道路用地、绿化用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1、0.969、0.884、0.949、0.960;增量分析表明:兰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度每提高1个百分点,需要工业用地减少833.28 hm2,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道路用地、绿化用地分别增加984.56、354.48、98.29、421.23 hm2;通过构建集约度和土地利用结构之间的关系模型,为进一步研究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由城市绿地、农田、林地、湿地和水域构成的绿色空间对于保障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宜人和居住舒适,以及维护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理清其景观动态的变化及其驱动机制对于指导北京市中心城绿色空间合理规划以提升其大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北京市中心城为研究范围,选取1992、2000、2008、2016年4个时间节点进行绿色空间演变驱动机制研究,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探究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对绿色空间演变的影响作用。结果社会经济因素与各地类面积演变的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常住人口、建设用地面积4项影响因子对各地类面积演变的变量投影重要性VIP值均大于1;自然因素中影响各地类斑块类型面积指数演变的变量投影重要性VIP值均小于1。结论社会经济是北京市中心城绿色空间演变的直接驱动力,人口规模的增加、地区经济的增长、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导致绿色空间演变的重要因素,而自然因素对绿色空间演变的影响作用相对静态,且不如社会经济因素明显。本研究科学合理地阐明了影响绿色空间发展的关键因素,为制定合理科学的绿地发展、保护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发生急剧变化,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与环境问题。在阐述土地产权内涵、土地产权与土地利用变化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中旧城改造、农地征收以及"城中村"的土地产权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我国城市边缘区土地产权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特大城市建成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象章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918-11920
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16个特大城市建成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和排序.结果表明:我国特大城市建成区土地集约利用效率呈现总体水平偏低、地区差异明显及各大城市影响因素侧重点不同等3大特征.因此,需合理调整各大城市产业结构,以促进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积极开展城市土地整理,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大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以优化土地利用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的铜仁市城市绿地系统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贵州省铜仁市2004年9月4日Quick Bird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RS和GIS技术以及Fragstats 3.3软件,对铜仁市城市绿地系统景观结构和景观格局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铜仁市城市绿地总体上比较破碎,且存在少数绿地类型(其他绿地与农业用地)占主导地位的现象;建成区绿地类型完整,景观多样性水平高于规划...  相似文献   

18.
以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借助GIS的空间叠加分析技术和多要素综合分析功能,提取1985、1990、1995、2000、2005、2010、2014年7个时期绵阳市建成区的扩展信息,并结合绵阳市经济社会数据,从扩展数量、扩展形态、扩展合理性、扩展空间差异4个方面对绵阳市城市建成区扩展情况进行分析;选取自然因素、经济和产业结构因素等方面指标,分析绵阳城市扩展的驱动力。结果表明,1985~2014年绵阳市建成区面积增加了126.27 km2,1985~1995年以中心区为中心呈外延式多方向扩展,1995~2010年呈多方向廊道式扩展,2010~2014年以内部结构调整为主;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是绵阳市城市扩展的决定因素。研究结果可为政府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为绵阳市今后的城市规划和生态保护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市域绿地不仅是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郊游憩的重要承载空间和约束城市无限蔓延的结构性空间。南京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特大城市,南京市域绿地对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南京市域绿地动态景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进一步实现南京绿地空间结构优化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  方法  选取2000、2005、2010、2015、2020年5个时间节点的南京市土地覆盖数据,运用动态度计算和景观格局指数分析南京市域绿地格局时空演变规律,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程(PLSR)模型探究社会经济因素和自然因素对绿地格局演变的影响作用。  结果  2000—2020年,南京市域绿地面积整体上呈先减后增的状态。2000—2005年,南京市域绿地斑块趋于整体化,绿地景观破碎度有所缓和。2005年后市域绿地规模有所增加,但破碎化趋势明显,整体景观连接度也持续降低。回归模型显示:社会经济因素中产业结构比例以及建成区绿化面积和市域绿地格局变化有较大关联性,自然因素作用力大小存在差异。  结论  南京市域绿地规模总体有所增加,格局破碎化趋势明显。社会经济影响因子是市域绿地空间格局演变的直接影响力,自然因素多对绿地格局呈限制作用,亟需加强针对区域绿地的系统性规划。图5表6参29  相似文献   

20.
工业区内绿地系统对防治环境污染、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现立足于城市生态建设,基于哈尔滨工业新城起步区绿地现状提出该区绿地系统的规划目标及适合本区发展的绿地系统布局模式,并结合各类用地提出相应的树种规划对策,对今后的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