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认制度是我国民事证据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制度。长期以来 ,我国民事诉讼法并没有对民事自认制度进行明确的规定 ,这使我国司法实务中形成了一段空白。最高人民法院于 2 0 0 2年 4月 1日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对自认制度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这标志我国自认制度的一大进步。然而自认制度有其丰富的内涵 ,自认的主体要件、效力、适用范围及限制需要去思考探索。  相似文献   

2.
《现代种业》2007,(2):62-62
民事诉讼是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合法民事权益的重要途径,但它也并非万能和绝对保险,根据《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举证责任的若干规定》及有关法律的规定,存在如下诸多风险:  相似文献   

3.
康冰 《甘肃农业》2004,(8):90-90
自认制度是我国民事证据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制度。长期以来,我国民事诉讼法并没有对民事自认制度进行明确的规定,这使我国司法实务中形成了一段空白。最高人民法院于2002年4月1日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对自认制度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这标志我国自认制度的一大进步。然而自认制度有其丰富的内涵.自认的主体要件、效力、适用范围及限制需要去思考探索。  相似文献   

4.
按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2条规定,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因此,原告应到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诉。 摘自《法官告诉你如何打官司》  相似文献   

5.
诉权滥用是民事诉讼中客观存在的权利滥用行为。尽管理论和司法上对待诉权滥用的态度不尽相同,但是两大法系主要国家有关规制诉权滥用行为的经验值得我国借鉴。民事诉讼法应当在规制诉权滥用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并为此在原则到制度的若干层面进行必要的改革。  相似文献   

6.
处分原则是我国民事诉讼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它来源于民事实体法中的私法自治原则,由法律明文规定,允许权利人通过诉讼程序行使,以保护其民事实体权力和诉讼权利为目的。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处分原则由于历史的局限,体现出较强的职权干预色彩,本文以此为出发点,简要总结分析了我国民事诉讼中处分原则的局限及其成因,并对此提出了一些完善和充实处分原则方面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新农业》2005,(10):6-8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的规定,结合民事审判实践,对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相似文献   

8.
张金娟 《甘肃农业》2005,(9):113-114
在我国,有关检察机关的规定主要出现在《宪法》、《检察院组织法》以及《民事诉讼法中。由于《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模糊,可操作性不强,并且缺乏相应的程序规制,从而在实践中使检察机关的监督效果得不到保障。文章以为,加强抗诉权和公益诉权就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9.
现行民事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9月28日发布实施的《关于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规定》对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有关期限作了如下规定: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民事诉讼再审程序的启动,应摒弃以国家政权主义为主的模式,建立以当事人为主、检察院为辅的模式,以与民法的司法要求相适应,以符合民事诉讼法作为民法救济者的身份。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民事诉讼再审程序的启动,应摒弃以国家政权主义为主的模式,建立以当事人为主、检察院为辅的模式,以与民法的司法要求相适应,以符合民事诉讼法作为民法救济者的身份。  相似文献   

12.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二条规定:“在执行中,被执行人向人民法院提供担保,并经申请执行人同意的,人民法院可以决定暂时延缓执行以及延缓执行的期限.被执行人逾期仍不执行的,人民法院有权执行被执行人的担保财产或者担保人的财产”.这一规定对加强我国民事执行工作,维护法律的严肃性,解决当前执行难的问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仅就如何认识和正确适用这一法律制度,谈谈自已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现代种业》2007,(3):63-63,62
为正确处理侵犯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有关规定,结合侵犯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案件的审判经验和实际情况,就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规定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一.审判监督工作的具体内容 我国现行民事审判监督也是民事再审程序,是1991年颁布的民事诉讼法确立的,其设立的目的是对法院生效裁决,发现确有错误的,还有一定的法律程序得到纠正。从而保证裁判的正确性、合法性,以维护法律的尊严和审判工作的权威性。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审判监督程序已经成为维护社会正义和司法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成为民事诉讼的最后一道关口,其法律地位和社会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5.
正时下,诸多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终止已由电子载体取代了书面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将电子数据明确为八种证据之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则对电子数据的概念规定为:电子数据是指通过电子  相似文献   

16.
在民事诉讼中,诉讼活动一般都是由当事人亲自进行的。但由于种种原因,有时当事人不能亲自去人民法院起诉或出庭应诉。因此,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诉讼代理制度。根据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在委托他人代理诉讼时,必须向所在地的  相似文献   

17.
李亚眉 《甘肃农业》2004,(11):97-97
在司法实践中“执行难”已成了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民事诉讼法中规定了财产保全制度和先予执行制度。先予执行是针对比较特殊的追索赡养费、抚养费、抚恤金、医疗费、劳动报酬及一些情况紧急的案件 ,而财产保全制度则适用比较广泛 ,只要是给付之诉 ,有采取财产保全的必要性且有当事人的申请并且提供了担保的均可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必要时也可以由人民法院依职权决定。这有一制度中须有申请人提供担保 ,这是为了避免一旦财产保全制度出现错误的话可以以担保的财产赔偿受害人的损失 ,这就为担保在民事诉讼中的适用找到了连…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越来越多损害公共利益的案件出现,造成了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随着新民诉法和司法解释的公布,保护公共利益法律制度越发完善。近年来我国在公益诉讼这方面也陆续出台相关规定,而实践中有不少带有公益性质的案件,都是因为这些立法和制度规定让公益诉讼能够通过司法程序进行有效解决和保护。我国当前的公益诉讼按照适用的诉讼法的性质或者被诉对象(客体)的不同划分为行政公益诉讼与民事公益诉讼,文章对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以“以人为本”为研究视点, 从立法和司法两方面对其便民的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对我国传统民事诉讼制度及其观念进行了理性分析, 认为我国民事证明制度和诉讼模式在选择上与我国司法实际不相适应。并从保障当事人的程序主体地位、构建人性化的诉讼程序及建立案件分流制度全新视角探讨我国民事诉讼程序制度完善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及有关司法解释对人民法院依职权调查收集证据的规定语义含糊,极富弹性,在实践中难以操作,并造成诸多弊端。文章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修改现行立法中有关人民法院依职权调查取证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