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自认制度是我国民事证据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制度。长期以来 ,我国民事诉讼法并没有对民事自认制度进行明确的规定 ,这使我国司法实务中形成了一段空白。最高人民法院于 2 0 0 2年 4月 1日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对自认制度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这标志我国自认制度的一大进步。然而自认制度有其丰富的内涵 ,自认的主体要件、效力、适用范围及限制需要去思考探索。  相似文献   

2.
现行民事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9月28日发布实施的《关于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规定》对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有关期限作了如下规定: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传统的人民调解制度进行改造,首先必须确定人民调解的功能,人民调解制度仅仅是诉讼外解决民事纠纷的一种机制,明确了这一定位,对人民调解的改造即应着力于加强其解决民事纠纷的能力,包括应将人民调解组织改造成专业性的民事调解法定机构,根据城乡不同情况和需求,建立城乡二元化的调解组织和制度,并建立诉讼外民事调解与法院审判的有机链接,以提升调解协议的效力  相似文献   

4.
最高人民法院于2002年4月1日起施行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和于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是我国有关证据方面的两个重要的立法,其实施也赢得了较好的社会评价.但我国的证据制度从民主革命时期到现在,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历史,几十年来,这一制度一直处于自发状态下,既没有明确的建设目标,也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时至今日,连正式的名称也没有,这不能不说是一大憾事.  相似文献   

5.
民事诉讼中的自认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未对自认制度作明确规定。自认制度的确立和运作在司法实践中容易引发强烈后果,影响当事人的诉讼命运,涉及国家、社会和第三方的利益。本文谨就自认的概念、法律属性、理论基础和效力及其限制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完善我国自认制度的问题提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2001年3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就精神损害赔偿责任作出了司法解释,使我国司法界对民事侵权案件中有关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的处理有了具体、明确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及有关司法解释对人民法院依职权调查收集证据的规定语义含糊,极富弹性,在实践中难以操作,并造成诸多弊端。文章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修改现行立法中有关人民法院依职权调查取证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8.
正时下,诸多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终止已由电子载体取代了书面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将电子数据明确为八种证据之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则对电子数据的概念规定为:电子数据是指通过电子  相似文献   

9.
李丽 《农村新技术》2005,(10):49-50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2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在一些常见纠纷中需要提供的证据种类分列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现代种业》2007,(2):62-62
民事诉讼是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合法民事权益的重要途径,但它也并非万能和绝对保险,根据《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举证责任的若干规定》及有关法律的规定,存在如下诸多风险:  相似文献   

11.
4月1日,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地针对民事诉讼证据问题作出的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正式施行.从4月1日起,打民事官司的当事人将要按照新"规矩"进行举证.  相似文献   

12.
质证制度是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重要的法律制度。质证制度是由质证主体、质证对象、质证内容、质证方式和 质证应遵循的原则等构成的,法官在质证活动过程中起着主持质证并对证据进行认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4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因此,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如果不举证或举证未被采信,就可能面对不利于自己的裁判。当事人在收集证据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宪法规定农民集体是享有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但在民法中却没有承认"农民集体"的民事主体地位,于是农民集体就长期存在着有主体之名,而无主体之实的尴尬现状。以农民集体的法律地位为切入点,将其定位为非法人团体,探讨将非法人团体列为第三类民事主体,从而突破我国现有的民事主体二元体制,重新构建我国的民事主体制度,以保障农民集体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农村新技术》2005,(3):49-49
最高人民法院近日出台《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该《规定》中规定,被执行人的8种财产人民法院不得查封、扣押、冻结。这8种财产包括:被执行人及其所抚养家属生活所  相似文献   

16.
徐凤利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7249-17250
从实体法和程序法方面分析了我国现行立法中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规定的缺失,从创设环境权、放宽原告的起诉资格、扩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范围等方面探讨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最高人民法院的最新解释对可以用哪些证据确定权利人、可以用哪些证据认定侵权行为作了明确的规定,因此大家在向法院提起确权之诉或侵权之诉前应注意收集这些证据:  相似文献   

18.
李南 《云南农业》2001,(12):8-8
精神损害赔偿,是指公民因其人身权利受到不法侵害而遭受精神痛苦或精神利益受到损害,要求侵权人进行金钱赔偿的一种法律制度.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和新<婚姻法>的规定,在下列几种情况下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1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已于4月1日起施行.从4月1日起,打民事官司的当事人要按照新"规矩"进行举证.  相似文献   

20.
在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作证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必然要求。由于我国证据制度立法不够完善,加之证人自身存在的主客观不利因素的影响,司法实践中,证人出庭率低、作伪证等现象比较突出。为此,有必要通过明确证人的权利和义务、建立强制证人出庭制度、规范证人作证程序等路径完善我国证人出庭作证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