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代农业背景下的职业农民培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农业转型升级是当前农业工作的主线。农业现代化的核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素质问题,要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以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升和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的职业农民培育正是其中最根本的途径与重要内容。本文拟对浙江农业从业人员的特点和农民职业化的必然性进行分析,并在阐述职业农民的由来、内涵及发达国家职业农民培育状况的基础上,提出浙江职业农民培育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的组织化、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转变,对农业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需求十分迫切。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实施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旨在快速提高农民素质,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并且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一种职业。  相似文献   

3.
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面临一个重大问题是——缺乏实用人才。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的地位更加重要,而农民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更是推进中国农业现代进程的主人翁。但是当前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偏低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人才需求矛盾凸显,严重阻碍了中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是要着力解决这一难题。高安市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建设国家级试点县,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依然存在一系列问题,新型职业农民建设之路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4.
曾祥虎 《甘肃农业》2016,(22):55-57
农业现代化需要依托现代化的农业人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是解决农村人才问题的主要途径。新型职业农民对于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理顺思路,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将破解我国农村深层次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破解农业现代化转型难题的有利举措。农业现代化不单单是农业技术、设备的现代化升级,农民也需要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知识水平,以高素质农业劳动力应对当前农业劳动资源短缺的现状,这也是农业实现现代化转型的必然趋势。以下本文就结合实例,分别从农业技能、知识以及资金、市场等方面分析如何应对当前趋势,培育新型高素质职业农民。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农业现代化转型过程中,为了更好地破解如何种好地、谁来种地的问题,必须大 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面对着土地流转、农业现代化生产经营水平日益提升,对农民的职业要 求越来越高。然而国内绝大部分农民没有接受过专业化的农业技术培训,无法适应现代农业的 发展特点,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他们进行科学合理的农业培训,培育他们成长为新型职业农 民,更好地适应农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面临一个重大问题——缺乏实用人才。当前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偏低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人才需求矛盾凸显,严重阻碍了中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是要着力解决这一难题。江西省高安市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建设国家级试点县,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依然存在一系列问题,文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农民的各项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同时,加强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促进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现从新型职业农民的含义入手,分析了新型职业农民在奉贤区科技兴农中的重要作用,探讨了奉贤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培育思路与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要求农业从业人员职业化,因此,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就显得尤为迫切。文章通过对甘肃11个部、省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区)的33个行政村进行调研,并对调研问卷全面统计分析,构思调研报告,力图在全面准确掌握甘肃省农村劳动力和农业生产等现状的基础上,对新型职业农民从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一些具有前瞻性、实践性和实效性的对策与建议,探索和破解未来社会“谁来种地”和“谁来种好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众多,农民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任务重、难度大。能否对职业农民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培育措施,是破解我国"三农"发展难题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得力措施。本文通过对湖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职业农民培育模式选择路径。  相似文献   

11.
建设一支爱农业、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是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和保障工作。通过总结江苏省南京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特色做法和成效,分析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亟需破解的难题,提出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的思路,为今后南京市乃至全国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为创新培育模式指出切实可行的实践方向。  相似文献   

12.
当前全国各地农业从业人员老龄化现象非常严重,"谁来种地,怎样种地"已成为全国各地各级政府必须面对的两大现实问题。为妥善解决此类问题,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均提出了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解决办法。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金山区在对农业从业人员和拟定的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对如何开展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教育工作及其认定管理办法、政策扶持等进行了系统探索研究,以期为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践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姚芹  范雪峰  金福源  宋浩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6):13149-13150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解决未来"谁来种地"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我国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然而在经济发达地区工业化与城镇化速度加快的同时,出现了农业就业人员减少、农业从业人员明显老龄化等问题。该研究界定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在总结苏州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特色的基础上,阐述农民培育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并就开展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成为了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力量。现依据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对现阶段武进区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推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进行了思考,以期进一步提升武进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和水平。  相似文献   

15.
新型职业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因素。我国传统农业基础薄弱、现代农业发展起步迟,农业从业人员情况参差不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任重而道远,要保持我国农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就要有一支与我国现代农业规模和水平相适应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就要正视问题,从现实出发,未雨绸缪,分类施策,抓住乡村振兴战略机遇,扩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范围,提高培育质量,引水入渠,鼓励各类社会人才投身现代农业,做新型职业农民。  相似文献   

16.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我国将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破解"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问题,2014年中央财政共安排农民培训补助资金11亿元,支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以新型职业农民为视角,通过研究河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现状、培育路径及需要营造的外部环境等问题,力求找到一条适合河南省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之路。  相似文献   

17.
随着嘉峪关市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当前农村新形势下的农民素质和专业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解决农业产业升级和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同时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推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农村人口不断流出,在未来"谁来种地"成为我国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的首要难题~([1])。目前,全国各地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普遍存在着培育对象参与度不高,培训资源匮乏、培训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如何科学的解决上述问题成为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关键之处。黑龙江省绥芬河市基于当地情况,探索出以"精准瞄准、分类培训、特色农业"为核心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制,破解了当前农民培训工作中长期存在的问题,效果提升明显。  相似文献   

19.
2016年有文件提出"健全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体系,定向培养职业农民",2017年又有文件指出"开发农村人力资源,重点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民工专业技能提升……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农民"。为进一步提升澜沧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能力,本文从几年来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探索实践、主要做法、存在问题和主要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以期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作为主要职业,以农业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居住在农村或集镇的农业从业人员。本文在对当前背景的分析和新型职业农民概念作了介绍后,从麒麟区农业农村劳动力资源情况、麒麟区新型职业农民情况、麒麟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主要措施、麒麟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取得的主要成效4个方面对麒麟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