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为研究省域范围内不同气象因子对烤烟化学成分的影响,采用 2010-2019年陕西省6个烤烟主产区C3F等级烟叶的化学成分和对应采样点的气象资料,通过回归分析、相关分析、灰色关联等方法探讨主要气象因子对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各产区的气象条件差异较大,其中生育期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表现尤为明显,咸阳产区生育期气温最低(为18.6 ℃)、安康产区生育期气温最高(为24.4 ℃),汉中产区生育期降水量最高(为689 mm),咸阳产区生育期降水量最低(为473 mm);安康、汉中、商洛和宝鸡4个烤烟产区的C3F烟叶烟碱含量为2.12%~2.32%,处于适宜水平,咸阳和延安产区烟叶烟碱含量相对较低;各产区烟叶的烟碱和总氮含量与生育期平均气温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氮碱比和糖碱比与生育期平均气温及伸根期和旺长期的相对湿度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说明烤烟生育期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是影响陕西烤烟产区烟叶品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有机无机氮配比对烤烟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有机无机氮配比对烤烟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烟叶相比,有机态氮和无机态氮的比例为1∶1时烟叶前期生长较慢,但后期生长加快且略好,成熟采收早,并可使整个大田生育期略微提前;产值、上等烟比例、中上等烟比例分别提高3.4%、15.4%、3.1%,化学成分更协调。  相似文献   

3.
基于湿润指数的四川盆地农业干旱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四川盆地89个气象台站1961-2008年实测气象资料,计算了各站历年各季的湿润指数,并利用湿润指 数,分析了四川盆地的农业干旱发生频率、发生范围及发生强度变化特征,并以2006年川渝特大干旱过程为例探 讨了湿润指数对四川盆地农业干旱评价的适用性,结果表明:采用湿润指数评价农业干旱是可行的;各季农业干旱 中春旱发生最为频繁,夏旱次之,伏旱最少;春旱发生范围最广,伏旱最小;干旱平均强度,以春旱强度最高,夏旱 次之,伏旱最弱.  相似文献   

4.
不同有机肥施用量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有机肥不同施用量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有机肥施肥量对云烟87的生育期、植物学性状、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及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有机肥能促进烤烟生长发育,提高产量、产值,使化学成分趋于协调,改善评吸质量,并以每667 m2施生物有机肥50 kg+饼肥20 kg+化肥效果最好。烤烟生产应重视有机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5.
2种叶面肥对攀枝花地区烤烟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攀枝花地区烤烟营养生长状况改善及产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以云烟87烤烟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研究烤烟叶面喷施康壮素和海夫营养液叶面肥对其营养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海夫营养液叶面肥的烤烟植株最高、茎围最大、腰叶最长和上部叶最宽,分别为128.3cm、10.7cm、67.1cm和26.1cm,均显著高于CK(喷施等量清水);生育期最短,为105d,比CK早5d;烟叶的产量和产值最高,分别为146.4kg/667m2和3 279.4元/667m2,比CK分别增加11.50%和12.5%;抗病性、烟叶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及外观质量均优于CK。喷施康壮素叶面肥烤烟植株的生育期比CK早3d;抗病性最好,中部烟叶的水溶性还原糖和总糖含量最高,外观质量最优,产质量优于CK。喷施叶面肥烟株的抗病性增强,发病率及病情指数降低,烟株生长发育良好,烟叶产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综合性状和抗病性以喷施康壮素叶面肥最好,经济效益和产投比以喷施海夫营养液叶面肥最佳。  相似文献   

6.
干旱胁迫对云烟87产量及其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西植烟季节,前期降雨量多,后期阶段性干旱时发,干旱不仅影响烤烟产量,而且严重影响烤烟品质。为解决不同干旱程度对云烟87产量和化学成分的影响,2009—2010年设置了烤烟团棵期、旺长期和现蕾期3个生育期的干旱长度:干旱7,10,13,16 d、长期干旱、CK(对照)6个处理,采用盆栽防雨棚控水试验。结果表明:干旱7,10,13,16 d,3个生育期平均单株产量分别下降9.2%、14.4%、19.3%和27%。干旱7 d,团棵期还原糖和全磷分别下降2.39%和5.56%,烟碱含量增加6.11%,旺长期全钾含量下降1.54%,总氮含量增加4.45%;干旱16 d,现蕾期还原糖和全钾含量分别下降31.57%和31.32%,总氮含量升高了47.56%,烟碱含量增加了46.35%,旺长期全磷含量下降29.86%。随着干旱时间的增长,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是团棵期,影响最小的是现蕾期。而对化学成分的影响团棵期小,现蕾期大。云烟87能耐半个月之内的干旱,超过半个月,产量减少近1/3,总氮和烟碱含量增加1倍。  相似文献   

7.
为寻求应对泸州伏旱期的烤烟栽培肥水措施以改善当地烟叶产质量,本文研究了不同施肥量和伏旱期不同补水量对泸州烤烟的农艺性状、生理生化性状及烤后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施肥量和伏旱期补水量可促进烤烟的生长、提高鲜烟叶的抗逆能力和烟叶产量,此效果在上部叶表现更明显;但烟叶品质、均价和上中等烟的比例会有所下降;综合来看,1 hm2烟地施用112.5 kg N、191.3 kg P2O5和337.5 kg K2O,并在伏旱期每隔2 d每株烟补水1~2 L的栽培措施,能够获得最好的烤烟生产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结合江汉平原气候实际,首先概括了江汉平原干旱类型包括春旱、伏旱、秋旱以及冬旱,其中发生频率较高的是春旱、伏旱与秋旱。着重分析了江汉平原干旱对当地农业生产所造成的影响,并且提出了有效的防御措施,以期有效防御干旱灾害、减轻旱灾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一、技术背景四川丘陵玉米主产区季节性干旱频繁,据建国以来统计资料,春旱、夏旱、伏旱发生频率分别高达89%、92%、62%。由于玉米的生长发育期处在高频率的春旱、夏旱、伏旱发生期,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干旱胁迫对烤烟的影响,在利川开展烤烟不同生育期不同干旱程度对烤烟某些理化特性及产质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烟叶干旱过程中,随着干旱程度的加深,烟叶的光合指标和部分生理指标均受到较大影响,各项光合指标和生理指标都呈降低趋势.烟叶的农艺性状也受到影响,随着干旱程度的加重,烟叶生长受阻,植株矮化,烟叶不能正常成熟,烘烤后烟叶的质量很差,对经济性状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在烟叶生产中应加强应对高温干旱的应对措施,避免旱灾损失.  相似文献   

11.
山东夏玉米土壤干旱阈值研究与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确定山东夏玉米土壤水分的适宜阈值范围与干旱胁迫阈值,定量化评估不同程度干旱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从而为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缓解干旱胁迫的不利影响等提供依据。【方法】基于水分控制试验结果,确定夏玉米苗期、穗期与花粒期的土壤水分适宜与不适宜阈值范围;以土壤相对湿度驱动WOFOST作物机理模型,明确无旱、轻旱、中旱与重旱的阈值指标;通过设置不同干旱程度与持续天数,完成定量化的干旱影响评价。【结果】(1)夏玉米苗期、穗期与花粒期的土壤水分适宜阈值范围分别为62%—91%、66%—92%与68%—94%,不适宜阈值范围分别为<62%、<66%及<68%;(2)苗期无旱、轻旱、中旱与重旱阈值指标分别为53%、50%、45%与40%,穗期各程度干旱阈值指标分别为58%、48%、43%与37%,花粒期各程度干旱阈值指标分别为57%、52%、49%与45%;(3)苗期干旱对夏玉米总叶重、总茎重与最大叶面积指数的影响最大,穗期与花粒期干旱对总穗重影响最大,其中穗期重旱将导致不能形成最终产量。【结论】确定了夏玉米不同发育期的土壤水分阈值指标,夏玉米穗期与花粒期干旱对于产量形成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近35年吴桥县夏玉米水分亏缺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探讨自然降雨和有限灌溉条件下提高夏玉米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本研究利用1981—2015年吴桥气象数据和SIMETAW模型,分析黑龙港流域夏玉米全生育期及播种-出苗、出苗-拔节期、拔节-吐丝期和吐丝-成熟期4个生育阶段的有效降水量、需水量、降水耦合度和水分亏缺指数(CWDI)的变化趋势,同时分析水分亏缺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35年来夏玉米全生育期水分亏缺指数呈不显著下降趋势;降水耦合度呈不显著上升趋势;需水量呈显著上升趋势。生育期延长是夏玉米需水量上升的主导因素,30年来生育期延长20多天;2)夏玉米全生育期干旱程度主要为无旱和轻旱,概率分别为51.43%和45.71%,播种-苗期和吐丝-成熟期水分亏缺指数最高;3)一般年份,夏玉米需水量与降水耦合度高,降水基本能满足夏玉米生产;水分亏缺严重的年份,应在吐丝-成熟期补灌1次。  相似文献   

13.
不同灌水次数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通过防雨棚下测坑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次数对夏玉米形态指标、产量、耗水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株高和叶面积指数随灌水次数的减少而降低;拔节期不灌水明显抑制株高和叶面积的增长.果穗长、果穗粗、穗粒数有随着灌水次数的减少而降低的趋势;灌4水的产量最高,在苗期和灌浆期灌水(2水)的处理产量最低,较灌4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不同有机肥施用量和不同时期间歇性干旱对番茄生长、产量、水肥效果及品质的影响,为不同时期间歇性干旱条件下大棚盆栽番茄科学施用有机肥实现产量高及品质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棚进行盆栽番茄试验,设有机肥施用量和间歇性干旱时期两因素,完全方案设计,共16个处理:有机肥施用量设不施肥(F0)、低肥(F1)、中肥(F2)、高肥(F3),分别为0、600、1200和1800 kg/ha;不同时期间歇性干旱处理设全生育期正常灌水(A0)、苗期干旱(A1)、花期干旱(A2)和果期干旱(A3)。【结果】有机肥施用量与间歇性干旱时期对番茄生长、产量、水肥效果及品质有显著影响(P<0.05)。正常灌水与中量、高量有机肥(A0F2和A0F3)处理使植株株高、茎粗、根干重、茎干重、叶干重、叶绿素含量及地上和地下部分鲜重较高,进而获得高生物产量及经济产量,但番茄果实品质较差,其中A0F2处理的经济产量最高,为67.76 t/ha;PFP随施肥量增加而减小,在A0F1处理中最大;不同时期间歇性干旱与低量施肥不利于植株生长发育,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WUE)较低,在A1F2和A0F2处理中番茄WUE最高且二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时期间歇性干旱与中量有机肥处理提高番茄品质,A3F2处理番茄品质最优,维生素C、番茄红素、可溶性糖含量及糖酸比较高,分别为3.30 mg/kg、6.28 mg/100 g、22.42 mg/kg及13. 03;而A1F2处理获得较高产量。通过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得知A3F2及A1F2处理番茄产量较高、水肥效果及品质好。【结论】在番茄的种植中,应根据需求对有机肥施用量和间歇性干旱时期进行科学调控,干旱条件下,于苗期施用中肥可避免番茄徒长使产量较高,于果期施用中肥虽明显降低番茄产量但提高品质的效果最佳,且均可节肥及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气候变化导致全球变暖,高温、干旱等极端天气频发,且生产中高温干旱时常相伴发生。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生育时期高温干旱复合胁迫影响夏玉米产量和光合特性的生理机制。【方法】选用DH605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生育时期高温(T)、干旱(D)以及高温干旱复合(T-D)处理。2019年于三叶期(V3)、拔节期(V6)和抽雄期(VT)进行,2020年于三叶期(V3)、大喇叭口期(V12)和抽雄期(VT)进行,以自然温度和正常水分处理为对照(CK)。研究不同生育时期高温干旱复合处理对夏玉米产量、光合特性以及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不同生育时期高温干旱复合胁迫处理后,夏玉米LAI和SPAD值均显著降低,光合性能下降,净光合速率(Pn)显著降低。其中VT时期复合胁迫对Pn影响最显著,VT时期的T-D处理的Pn较CK平均下降39.0%,且高温干旱复合处理后夏玉米净光合速率的下降幅度大于高温、干旱等单一胁迫。高温干旱复合处理引发夏玉米光合性能降低,导致夏玉米干物质积累能力及向籽粒分配比例的下降,进而导致产量显著降低。2019年V3、V6、VT时期的T-D处理的产量较CK分别降低27.4%、18.3%和66.5%;2020年V3、V12、VT时期的T-D处理的产量较CK分别降低14.5%、14.6%和68.7%。【结论】不同生育时期的高温干旱复合胁迫导致夏玉米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含量降低,气体交换受抑制,光合性能下降,导致光合同化物的积累与分配受阻,产量显著降低。其中,抽雄期遭受高温干旱复合胁迫后对夏玉米产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最大,且复合胁迫对其影响大于单一胁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灌水量与灌水次数对焉耆盆地籽瓜产量性状的影响。[方法]研究了焉耆盆地灌水量与灌水次数对籽瓜产量、鲜瓜重和出籽率影响,并计算各生育期的需水量。[结果]2012、2013、2014年,不同灌水定额处理下的籽瓜产量差异均较显著,尤其2012和2013年达到极显著水平。2012年灌水次数处理对籽瓜产量有显著影响。灌水次数对鲜瓜重有显著影响,而灌水量对其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进一步说明灌水量对鲜瓜重的影响极大,而籽瓜出籽率在不同灌水量和不同灌水次数下表现均不显著。籽瓜产量与耗水量之间呈二次抛物线关系,籽瓜全生育期最佳需水量为3 600 m~3/hm~2,最佳灌水次数8次左右。当全生育期供水量小于3 600 m3/hm~2时,籽瓜产量随耗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全生育期供水量大于3 600 m3/hm~2,产量不增反降。籽瓜各生育期需水量中,苗期需水量占全生育期的16.8%,开花坐果期占26.9%,果实膨大期占38.2%,成熟期占18.1%。[结论]该研究为掌握籽瓜的需水规律,充分分配并发挥有限水资源的最大潜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干旱、降水供需错位和春季低温是制约西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春小麦生产的主要因子,如何最大限度保蓄自然降水、实现水分的跨季节利用,则是该区春小麦产量稳定提高的根本途径。本文在大田定位观测的基础上,揭示全膜覆土穴播对西北黄土高原旱作春小麦季节性耗水特征、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休闲期土壤水分补给的影响,并评判其年际土壤水分平衡效应。【方法】试验于2011-2013年在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定西试验站进行 (104°36′ E,35°35′ N),以春小麦陇春27号为试验材料,设全膜覆土穴播(FMS)、地膜覆盖穴播(FM)和露地穴播(CK)3个处理,测定春小麦不同生育时期的土壤含水量、生物量、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计算休闲效率、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收获指数等指标。【结果】2011和2012年3个处理的春小麦耗水量无显著差异,但2013年FMS耗水量显著高于CK。FMS和FM可增加春小麦苗期到孕穗期耗水,且此阶段的耗水量在干旱年份分别较CK增加27.2%和9.6%,在丰水年份分别较CK增加52.2%和44.6%。虽然FMS和FM在各生育期的耗水量无显著差异,但FMS在丰水年(2012年和2013年)的耗水量较FM有增加趋势,且这一效果在2013年尤为明显。FMS和FM在休闲期可补充0-80 cm土层土壤水分25.4和18.3 mm,比CK分别低2.2和9.3 mm;补充80-200 cm土层土壤水分78.0和71.0 mm,比CK分别高30.0和23.1 mm;与2011年播前相比,种植3年春小麦后0-200 cm土层的土壤贮水量FMS增加了23.8 mm、FM增加了22.5 mm、CK增加了12.4 mm。FMS的休闲效率为30.5%-52.6%,比CK高12.8%-109.5%,比FM高4.5%-40.9%。FMS的穗粒数、千粒重等产量构成因子均显著高于CK(P<0.05);收获指数为0.4-0.5,比CK高32.5%。FMS的产量为1 750-3 180 kg·hm-2,水分利用效率为5.5-11.5 kg·hm-2·mm-1,分别比CK增加40%-220%、27%-239%,而且干旱年份的增加幅度更高。在干旱的2011年,FMS处理的产量较FM增加26.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8.2%;在丰水的2013年,FMS处理的产量较FM增加20.9%,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4.8%,两年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表明FMS较FM具有更明显的丰水年份增产、干旱年份适应干旱胁迫的潜力,能够实现该区春小麦生产稳产高产的目标。【结论】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FMS种植模式有效提高了春小麦播前和生长前期的土壤贮水量,并使春小麦苗期-孕穗期的作物耗水量显著升高,增加春小麦穗粒数,扩大籽粒产量库容和促进灌浆,显著提高春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并在休闲期完全补充春小麦生育期消耗的0-200 cm土壤水分,保持春小麦田的土壤水分年际平衡。  相似文献   

18.
程倩 《农学学报》2020,36(9):19-23
摘要:为研究同一品种不同发育阶段干旱胁迫对玉米植株高度、果穗性状以及产量的影响程度,设置全生育期供水充足、大田自然干旱、拔节期控水、抽雄期控水、拔节期控水-复水、抽雄期控水-复水6种处理的对比试验,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比较不同处理下玉米的株高、果穗性状以及产量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使玉米植株矮小,果穗长减小7.88%~54.55%,果穗粗减小14.58%~52.08%,秃尖长度增大66.67%~258.33%,百粒重减小0.99%~41.36%,单株产量减少15.03%~94.41%,最终导致减产23.57%~90.03%。不同发育阶段干旱胁迫对产量的影响差异显著,全生育期干旱最为严重,几乎无产量,拔节期次之,抽雄期干旱胁迫影响最小,复水后由于部分补偿了前期干旱胁迫所减少的生物量,果穗性状、百粒重均有好转,减产幅度减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不同覆盖种植方式对土壤水热效应及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优化陇中旱作农业区春玉米农田土壤水热环境,提高作物产量提供依据。【方法】于2015—2016年在甘肃省榆中县石头沟省级旱作农业示范点开展田间定位试验,设平地全膜覆盖(WM)、平地半膜覆盖(HM)、隔沟覆膜垄播(MRM)、全膜双垄沟播(WRF)、秸秆覆盖(SM)和露地平播(CK)6种种植方式,测定分析春玉米各生育时期土层剖面水热状况、物候特征、不同生长阶段耗水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以及收获后春玉米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结果】与露地平作(CK)相比,地膜覆盖处理较CK具有增温效应,全生育期土壤平均增温2.42℃,而SM处理表现为降温效应,平均降温0.36℃,且该调节效应主要表现在苗期,随后温度调节效应逐渐减弱;MRM、WRF、HM和SM处理在春玉米整个生育期内保墒效果显著,而WM处理不利于降水收集,仅在春玉米生长前期具有保墒效果,而在中后期随作物耗水增加,土壤含水率低于CK;春玉米在生长中期(拔节至吐丝)耗水最多,生长后期(吐丝至成熟)次之,生长前期(出苗至拔节)耗水最少,其中地膜覆盖耗水量大于秸秆覆盖,全膜覆盖耗水量大于半膜覆盖;地膜覆盖能显著提高春玉米中前期水分利用效率,其中生育前期和中期分别以HM和WRF处理提高幅度最大,2年平均较CK分别提高250.68%和61.30%;地膜覆盖种植方式在增温、促进耗水作用下使春玉米各生育期提前并增加单株干重,最终表现为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其中以WRF和MRM处理增产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效果最为显著,产量较CK分别平均增加171.40%和155.05%,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平均增加142.80%和125.44%。【结论】垄沟集雨种植方式可明显改善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土壤水热环境,增加玉米物质积累量,其中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方式的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佳。  相似文献   

20.
隆德县玉米全膜双垄覆盖沟播栽培技术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宁夏南部山区旱作农业区农业生产中水资源不足、春夏干旱突出,设计玉米秋季全膜双垄覆盖、秋季半膜覆盖、早春全膜双垄覆盖、早春半膜覆盖、播期全膜双垄覆盖、播期常规半膜覆盖6种覆膜方式,对其水分效应、温度效应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6种不同覆膜方式中,以秋季全膜双垄覆盖的效果最好,早春全膜双垄覆盖次之。秋季全膜双垄覆盖在玉米播种期和出苗期0—20cm土壤含水量比播期常规半膜覆盖分别高4.7和3.3个百分点;在玉米每个生育期,特别是玉米生育前期全膜覆盖较半膜覆盖有较好的增温作用,尤其以秋季全膜双垄覆盖最为显著。由于全膜双垄覆盖水分、温度效应明显好于半膜平覆,增产效果显著。秋季全膜双垄覆盖、早春全膜双垄覆盖、播期全膜双垄覆盖分别较播期常规半膜覆盖增产56.71%、36.29%、31.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