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海州常山花萼色素的组成及动态变化规律。【方法】以分别从盐城亭湖、镇江句容、连云港云台山、徐州贾汪、泰安泰山和驻马店东官庄引种至南京的6个种源海州常山为试验材料,用显色反应和紫外 可见光谱检测海州常山花萼中色素的组成,运用HPLC法鉴定花青素组分,于盛花初期、盛花中期、花果共存期、结果期、果萼宿存期和落叶期采样测定花萼变色过程中叶绿素、花青素、可溶性糖含量和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并分析花青素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海州常山花萼中含有叶绿素、花青素和类黄酮化合物,不含类胡萝卜素。从不同发育期海州常山花萼中共检测出3种花青素成分,确定其中一种为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在花萼变色过程中,叶绿素含量降低,花青素与可溶性糖含量升高,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在转色后期波动较大,查尔酮异构酶(CHI)活性明显升高。相关性分析发现,花青素含量与叶绿素、可溶性糖含量和PAL、CHI酶活性明显相关。【结论】转色过程中CHI酶的变化是海州常山花萼转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自然条件下银杏叶片颜色变化过程中的生理指标,为秋季银杏变色机理研究和园林绿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7年9月—11月每月中旬进行采样,分析了不同银杏叶片颜色(微黄、中黄、全黄)的叶色素含量、花色素苷含量、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结果】随着银杏叶的变黄,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类胡萝卜素(Caro),以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呈现降低的趋势,其中,Chla、Chlb、Caro含量和PAL活性都为极显著的降低(P<0.001);叶绿素(a+b)降低得最快,总共降低了96%。花色素苷(Anthocyanin)、可溶性糖(SS)含量逐渐增加,叶全黄时,花色素苷增加量不显著(P> 0.05),SS含量增加显著(P<0.01);叶全黄和中黄时的花色素苷含量显著高于微黄(P<0.05)。在叶色变化过程中,Caro和花色素苷在色素中的相对含量逐渐升高。叶绿素酶(Chlase)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叶中黄极显著高于微黄和全黄(P<0.001)。【结论】可溶性糖的积累促进了花色素苷的合成,叶绿素酶促进了叶绿素的分解,促使类胡萝卜素和花色素苷相对含量增加,叶绿素相对含量减少。类胡萝卜素和花色素苷相对含量的增加是引起银杏叶变黄的最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春季不同叶色鹅耳枥叶片生理生化特性及各生理指标与叶色变化的关系。【方法】以春季展叶期红叶和对照绿叶的鹅耳枥(Carpinus turczaninowii)植株为试材,通过测定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可溶性糖含量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研究叶片生理指标的变化动态并比较2种叶色植株叶片转色的差异性;通过相关分析探究各生理指标间的相关关系,明确其与叶色变化的关系。【结果】与红叶植株相比,绿叶鹅耳枥植株积累的花色素苷相对含量较少,但叶绿素含量积累相对较多,叶片呈现绿色;可溶性糖含量呈平稳的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变化幅度较小。2种叶色鹅耳枥PAL、POD酶活性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均呈下降趋势,但红叶植株下降幅度较快,与花色素苷的变化动态相似。2种植株花色素苷与叶绿素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花色素苷含量占色素比例较大时,叶片呈红色;反之叶绿素占优势,叶片呈绿色。花色素苷含量与PAL、POD活性均呈显著相关,与可溶性糖呈不显著相关。【结论】鹅耳枥叶色变化最直接的原因在于叶片色素成分和比例的差异,PAL、POD、可溶性糖含量均是影响花色素苷生物合成及叶片显现红色的重要因素,园林栽培中可通过提高相关酶活性和内含物含量延长鹅耳枥春季的叶色观赏期。  相似文献   

4.
基于Lab模型的北美红枫呈色生理因素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北美红枫变色期叶片颜色与相关生理指标间的相关关系,探讨北美红枫呈色的生理因素,为北美红枫的叶色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4-10-22-11-19,在北美红枫叶片变色的4个阶段,即变色前、变色初期、变色中期、变色末期共采集100片树叶,用Nikon D7000相机对叶片鲜样进行拍照,记录叶片明度参数L及表示红/绿、黄/蓝属性的色相参数a、b,运用Lab模型对北美红枫各呈色期叶片颜色参数进行精确量化,并测定叶片的光合色素、花色素苷、类黄酮、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生理指标,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变色期相关生理指标与叶色变化的相关关系,探究影响北美红枫呈色的主要生理生化因素。【结果】北美红枫秋季叶色变化过程中,叶色参数L、b值变化幅度较小,a值变化显著。在整个叶片变色期,随着叶色的变化光合色素含量呈下降趋势,花色素苷、类黄酮、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单峰曲线,最大值出现在变色初期。叶色参数a值与光合色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花色素苷、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b值与类黄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明度参数L值与各生理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影响北美红枫叶片变红的主要因素是叶片光合色素、花色素苷和可溶性糖含量,类黄酮含量对叶片变红的贡献不大,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和POD活性对北美红枫叶片变红无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5.
巫山红叶呈色对生境异质性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巫山红叶秋季叶片呈色不均的主要影响因子。【方法】在巫山红叶景区内,根据海拔、坡度、坡向的不同选取4种具有代表性的生境(生境1,生境2,生境3,生境4),并以其中生长的巫山红叶(Cotinus coggygria Scop. var.cinerea Engl.)为试验材料,于2018年7-11月,在每月20日采样并立即测定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可溶性蛋白、还原性糖含量以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通过分析叶片生理指标的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海拔、坡向、坡度、土壤营养状况以及环境温度、湿度)的相关性,明确引起红叶呈色差异的主要因子。【结果】各生境巫山红叶叶片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随生长期不同存在差异,在11月时急速下降,与10月相比,叶绿素含量降幅为80.42%~92.86%,类胡萝卜素含量降幅为55.58%~86.22%;生境3、生境4中的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始终低于生境2,且在11月转色期时显著低于生境2(P0.05)。各生境巫山红叶叶片中花色素苷含量在转色期前整体较低,在11月转色期时急剧上升,其中海拔最高、坡度最陡的生境4中其含量相比10月上升了10.04倍,并显著高于其他生境(P0.05)。各生境巫山红叶叶片中PAL活性变化幅度与花色素苷含量变化情况并不一致,两者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且转色期时不同生境之间PAL活性也无显著差异。各生境巫山红叶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在11月转色期时大幅下降,生境4较之10月下降了83.64%,降至最低,但与其他生理指标间无显著相关性。转色期时,巫山红叶叶片中还原性糖含量与花色素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其中生境4的还原性糖含量最高,但与其他生境的还原性糖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花色素苷和还原性糖含量与海拔、坡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温度、湿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而与坡向和土壤肥力条件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海拔与坡度、温度与湿度是导致不同生境内巫山红叶转色期叶片呈色不均的关键外在因素;还原性糖由于在一定含量范围内会影响花色素苷含量的变化,是导致叶片呈色不均的一个重要内因。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3种北美红枫秋季变色期呈色生理差异,进一步阐释北美红枫呈色生理机制,为北美红枫引种选择及适应性栽培提供参考,特对其叶色参数、色素质量比、可溶性糖质量比、可溶性蛋白质量比、相关酶活性、叶片pH值等进行测定,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三者间差异,并通过相关性分析探寻北美红枫转色关键作用因子.结果表明,色素质量比、可溶性糖质量比、可溶性蛋白质量比、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叶片pH值等是影响北美红枫转红的重要作用因子.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在北美红枫秋季变色期对色素质量比及色素比例并无明显影响,不是影响其叶色转变的重要影响因子.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质量比下降是北美红枫转红的原因,但花色素苷质量比迅速增加、m_(Chl)/m_(Ant)值和m_(Car)/m_(Ant)值的迅速降低才是北美红枫转红更为重要的直接原因.北美红枫叶色a值与可溶性糖质量比显著正相关(p0.01),整个秋季变色期,可溶性糖质量比呈不断上升趋势,但可溶性糖过量积累可能会抑制花色素苷合成,进而影响北美红枫叶片转红.北美红枫叶色a值与叶片pH值显著正相关(p0.01),整个秋季变色期,叶片pH值不断升高.  相似文献   

7.
‘美人酥’和‘云红梨1号’红皮砂梨果实的着色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两个不同遗传背景的红皮砂梨品种在其着色过程中色素的变化与相关酶活性及糖积累的关系,旨在了解砂梨果实着色的一般规律。【方法】选择两个云南地区主栽的红皮砂梨品种‘美人酥’和‘云红梨1号’,系统研究果实整个生长发育过程果皮中花青苷、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类黄酮、总酚等色素含量和花青苷积累相关的酶活性,以及果肉中糖含量的变化。花青苷含量采用pH示差检测法测定,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类黄酮和总酚含量采用比色法测定。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采用比色法测定,类黄酮半乳糖苷转移酶(UFGT)活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糖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在果实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两个品种呈现了相似的生理变化趋势。果实生长前期,果皮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类黄酮和总酚的含量不断上升,几乎没有花青苷的积累;果实生长中后期(花后13周)开始,叶绿素急剧降解,花青苷不断积聚并在成熟时达到最高值。在果实着色始期,PAL和UFGT活性相继达到最高值;之后随着花青苷的快速合成,PAL活性急剧下降,但UFGT活性一直保持在很高的水平。果实整个发育过程中可溶性总糖含量持续上升,其中蔗糖开始有明显积累的时期与花青苷开始大量积累的时期相吻合。【结论】红皮砂梨花青苷的合成积累主要是在果实生长发育后期,伴随着果实的成熟,花青苷含量达最大值。PAL与花青苷合成的启动有关,UFGT与花青苷的积聚密切相关。花青苷的积累伴随着果肉中可溶性总糖的上升。  相似文献   

8.
‘艳红’、‘金色秋天’均是从红花槭实生群体中选育得到的良种,其秋叶分别呈现艳红色和金黄色。为了揭示红花槭秋季叶片变红或变黄的生化水平代谢机制,以这两个无性系良种为试材,分别在5个不同发育阶段对叶片中的叶绿素、花青素苷、类胡萝卜素、可溶性糖的含量及叶片pH值进行测定,并对变色后的花青素苷的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在转色期,两者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金色秋天’在转色末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仅为0.06 mg·g-1;在相同时期,两者叶片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不显著,其含量随变色过程呈下降趋势;两者可溶性糖的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转色中期达到峰值;叶片pH值变化不显著;分光光度法检测表明,变色后,‘艳红’的花青素苷含量上升约3倍,而‘金色秋天’的花青素苷含量上升幅度较小。液相色谱(HPLC)分析表明,两个良种叶片中花青素苷均以矢车菊素为主,占95%以上,另含少量飞燕草色素;叶片转色后,‘艳红’中的矢车菊素含量是‘金色秋天’的2.6倍。结果显示,叶绿素含量的降低与矢车菊素类花青素苷的合成是红花槭叶片秋季呈色的主要决定因素,其中红叶的形成与矢车菊素含量的倍增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红色砂梨花青苷合成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查尔酮异构酶(CHI)活性的关系。【方法】以红色砂梨‘奥冠’及其亲本‘满天红’为试材,研究果实着色过程中果皮中花青苷含量和PAL、CHI酶活性的变化,以及套袋对花青苷合成和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在果实着色过程中,‘奥冠’花青苷含量高于‘满天红’,两个品种花青苷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两品种PAL活性总体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都呈下降趋势,且‘奥冠’PAL酶活性总体低于‘满天红’;并且,两品种CHI酶活性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总体呈上升趋势;同时,‘奥冠’CHI酶活性高于‘满天红’;套袋抑制了‘奥冠’CHI酶的活性,也抑制了花青苷的合成,但对PAL酶活性的影响不明显;解袋后CHI酶活性和花青苷含量迅速上升,均超过了对照。但解袋对‘奥冠’果实PAL酶活性的影响不明显;并且,套袋‘奥冠’花青苷含量在果实成熟时下降。【结论】红色砂梨花青苷含量在果实着色早期上升,接近果实商品成熟期下降。PAL不是红色砂梨花青苷合成的关键酶,CHI与着色期砂梨花青苷含量关系密切。解袋后,‘奥冠’通过提高CHI酶的活性促进花青苷的合成。套袋试验表明:砂梨花青苷果实成熟时的降解不单是由光诱发的。光是花青苷合成的必需因素,同时又促进花青苷的降解。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探明引种云南红梨果实着色、花青苷生物合成及相关因子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蒽酮比色及Na OH中和滴定等方法对早白蜜、中熟32及云红梨1号3个红梨品种不同成熟期果实的糖酸含量、花青苷的积累、生物合成酶(PAL、CHI)与抗氧化酶(CAT、POD、SOD)活性进行测定。【结果】3个品种可溶性糖的积累在果实成熟期达最大值,而此时可滴定酸降至最低;早白蜜花青苷积累趋势与CHI酶活性变化趋势一致,随着果实的生长发育进程推进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中熟32和云红梨1号PAL和CHI只在幼果期的酶活性较高,随着生长发育进程的推进呈逐渐下降趋势,但其花青苷的合成却随着果实的发育逐渐升高,在成熟期达最大值,分别为11和10.9 U/g FW;POD和SOD在3个品种中的活性变化与花青苷积累趋势基本一致,早白蜜的抗氧化活性较强,其POD和SOD也表现出较高的酶活性。【结论】花青苷生物合成酶在不同的红梨品种中作用不尽相同,CHI是早白蜜花青苷合成的关键酶,而对于中晚熟品种中熟32和云红梨1号PAL与CHI只参与花青苷的合成启动;抗氧化酶POD、SOD活性变化在3个品种中与花青苷的积累均呈现一定的相关性,且POD和SOD在早白蜜中还参与了其氧化抑制;果实中可溶性糖的积累对于花青苷的生物合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大果卫矛和欧洲卫矛为试验材料,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两者叶片的结构,并测定叶色相关的生理指标,探讨各项指标的变化规律和内在联系,以期为卫矛属植物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2种植物叶片的表皮特征和横切面结构相似,叶片内不存在圆锥形细胞和气室。2种植物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在转色期均呈下降趋势,但大果卫矛的叶绿素含量下降幅度明显小于欧洲卫矛。大果卫矛的花色素苷含量以及各类色素含量占比变化不大,欧洲卫矛花色素苷大量合成且占比不断变大。欧洲卫矛的可溶性糖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单峰曲线,大果卫矛的淀粉含量前期有所下降,后期保持平稳。大果卫矛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查尔酮异构酶(CHI)活性保持平稳,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呈下降趋势。欧洲卫矛CHI和PPO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单峰曲线,POD活性呈下降趋势,PAL活性变化没有规律。综上,2种植物的叶色变化由叶片内色素的比例决定,而叶片结构对两者的呈色没有影响,可溶性糖参与花色素苷的合成,POD和PPO抑制花色素苷的合成。  相似文献   

12.
不同遮光处理对红叶石楠叶色表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光照条件对红叶石楠叶色变化的影响,为红叶石楠的广泛引种栽培及在不同园林环境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年生红叶石楠扦插苗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设置透光率分别为100%(全光照),80%,50%和25%,研究4种遮光处理条件下红叶石楠叶片中光合色素、花色素苷和可溶性糖含量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变化。【结果】红叶石楠叶片中光合色素含量随透光率减小而增加,25%透光率下光合色素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透光率(P<0.01);全光照下红叶石楠叶片中花色素苷含量、PAL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透光率(P<0.05),二者均随透光率减小而降低;25%透光率下红叶石楠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极显著低于其他遮光处理(P<0.01),且随透光率增加而升高。【结论】遮光条件下红叶石楠叶片中光合色素含量增加,叶色较浅或全绿;全光照条件下最有利于叶片中可溶性糖和花色素苷的积累及PAL活性的提高,叶色保持红艳。  相似文献   

13.
北美枫香秋季叶色变化的生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美枫香秋季叶片为试材,测定其在变色期叶片内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含量和可溶性糖的含量,探讨其与叶色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0月5日至10月25日,北美枫香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叶绿素总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叶片中花色素苷的含量显著升高,北美枫香叶片逐渐由黄绿色变成红色、深红色。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与花色素苷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叶片中PAL活性的升高,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有利于花色素苷的合成。  相似文献   

14.
佴辉  唐佩佩  王昌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3,(7):2826-2828,2837
[目的]为了了解一品红苞片发育过程中PAL活性的变化与色泽差异的关系,探索一品色泽形成的生理生化基础。[方法]以‘天鹅绒’(红色)和‘柠檬雪’(黄色)品种为试材,研究了苞片发育期不同生长部位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等色素的含量及其对应部位的PAL酶活性的变化。[结果]一品红上中下3个部位叶片从苞片到转色叶再到绿叶的叶绿素a和b含量依次增加。总体上,‘天鹅绒’中叶绿素含量比‘柠檬雪’片高;2个品种从苞片到绿叶类胡萝卜素含量呈递增趋势;而2个品种从苞片到绿叶花青素含量都依次减少;同时,‘天鹅绒’各部位的花青素含量都明显高于‘柠檬雪’。相应的,2个品种的PAL活性在各部位的差异与花青素的差异基本一致。[结论]一品红不同品种间形成色泽差异的原因可能与各种色素含量和成分比例差异有关。花青素的生物合成与PAL活性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多孢木霉HZ-31菌株对藜植株体内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方法】利用酶活力测试法测定了HZ-31菌株接种藜植株后体内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结果】多孢木霉HZ-31菌株接种藜后其体内MDA和可溶性糖含量及CAT、PPO和SOD的活性较对照明显增加,且呈上升趋势,增加量最高分别达到67.91%、69.37%、81.88%、37.68%和8.12%,7 d后除MDA呈下降趋势外,其他指标均呈增加趋势;叶绿素含量第3天后低于对照,呈下降趋势;POD活性呈平稳变化趋势且始终高于对照;而PAL活性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结论】多孢木霉HZ-31侵染藜后,藜防御酶体系被激活,抗侵染性增强.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明粉花西伯利亚杏呈色机理,为花色变异的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以粉花西伯利亚杏为试验材料,以白花西伯利亚杏为对照,对4个时期花瓣的花色参数、细胞液pH值、色素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保护酶活性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花色变化与各影响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开花过程中,粉花花瓣明度L*值与红度a*值变化趋势相反。粉花花瓣细胞液pH值持续升高,在花后11 d和19 d极显著低于白花花瓣。粉花花瓣花青素和叶绿素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同时伴随着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各时期色素含量不同程度高于白花花瓣。开花阶段粉花花瓣与白花花瓣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SOD酶活性、POD酶活性与CAT酶活性变化趋势一致,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趋势相反,粉花花瓣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各时期含量均极显著低于白花花瓣。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花青素是影响粉花花瓣呈色的关键色素,可溶性糖含量与花青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可溶性蛋白、细胞液pH值、CAT酶活性与花青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花青素为影响粉花西伯利亚杏花色的主要因子,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细胞液pH值、CAT酶活性等物质通过参与花瓣着色相关...  相似文献   

17.
水分胁迫对紫叶李叶片色素含量与PAL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彩叶植物紫叶李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水分胁迫对紫叶李叶片中色素含量和苯丙氨酸裂解酶(PAL)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重,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下降,叶绿素a与b比值明显上升,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比值下降,花青素与叶绿素比值增加;PAL活性和花青素含量上升。水分胁迫对叶绿素b的伤害大于叶绿素a,花青素与叶绿素比值的上升是导致叶片显色更加明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4种花色仙客来色素及相关生理生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仙客来激光系列(Cyclamens laser)的粉红色(Cyclamens laser‘Pink’)、紫色(Cyclamens laser‘Purple’)、红色(Cyclamens laser‘Scarlet’)、粉色(Cyclamens laser‘Pale pink’)4种花色仙客来为试材,分别于蕾期、初花期、盛花期和末花期4个时期对仙客来花瓣中呈色色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查儿酮异构酶(CHI)活性的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整个花期过程中,4种花色仙客来中粉色仙客来花色苷含量显著低于其他3种植物,而类黄酮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植物,红色仙客来在蕾期、初花期和盛花期的花色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植物。色素含量的不同对花色的表现有明显作用。PAL酶和CHI酶对花色苷和类黄酮的含量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之间呈负相关,而对花色的影响不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红茎紫花苜蓿的色素成分和呈色机理。【方法】以红茎和绿茎紫花苜蓿为材料,采用化学显色法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茎和叶中的色素种类以及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苷和缩合单宁的含量。【结果】红茎紫花苜蓿茎中主要含花青素苷和类黄酮,绿茎紫花苜蓿茎中不含花青素苷;红茎和绿茎紫花苜蓿叶中的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显著高于茎中的含量(P<0.05),但不同颜色茎间、叶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红茎紫花苜蓿茎中的花青素苷和缩合单宁含量及花青素苷与总叶绿素比值均显著高于绿茎紫花苜蓿茎中的对应指标(P<0.05)。【结论】花青素苷和缩合单宁含量增加是紫花苜蓿茎秆呈现红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以栽植于苗圃的4年生水栎、纳塔栎、舒玛栎、沼生栎、柳叶栎为研究对象,在秋冬转色期对其叶片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3种色素及可溶性糖含量进行定期测定,同时记录转色期气温变化,研究转色期叶片色素含量变化与环境影响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气温的下降,5种栎树叶片叶绿素a和叶绿素b均呈先快后慢的下降趋势,而花青素含量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叶绿素a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沼生栎水栎舒玛栎纳塔栎柳叶栎;10月12日至11月5日,纳塔栎、舒玛栎和柳叶栎中的叶绿素b降幅最大。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呈波动状态,除柳叶栎在试验后期有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外,其他4种栎树在整个试验期变化不大。5个树种花青素含量与日平均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水栎和柳叶栎叶中的花青素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由此得出,秋冬季日平均气温的下降促进了5种栎树叶片花青素的积累,直接影响了叶色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