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系统法学与我国生态法制建设探讨   总被引:23,自引:23,他引:0  
介绍了系统法学研究概况与系统法学基本原理,论述了我国生态法制建设存在的关键障碍问题和解决方法,以及实现实施生态法治的技术支撑手段———建设全球安全网络。  相似文献   

2.
笔者将法学和生态经济学中的生态补偿概念相融通,综合运用于耕地的生态补偿研究。文章提出了一些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构想,明确耕地生态补偿的标准、创新耕地生态补偿方式、完善耕地生态补偿法律。  相似文献   

3.
生态补偿法律制度是生态补偿思想、生态补偿法规和各项有关生态补偿政策的总和。构建一个系统、科学的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对于缓和我国恶劣的生态环境形势,促进生态保护和建设,实现环境公平和正义,意义重大。对生态补偿制度基本理论问题的系统分析,可以为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构建和完善提供理论指导。从法学的角度厘清生态补偿的涵义,是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和构建的起点。认识和厘清生态补偿法律关系的要素,是构建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末,生态文明意识逐渐在世界各国产生。1992年世界环发大会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方针制定并通过了《21世纪议程》和《里约宣言》等重要文件的发表,是人类建构生态丈明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如今随着对环境问题的密切关注,生态文明已并获得全人类的普遍认同和各国政府的大力倡导,因此在生态文明语境下对环境资源法学的研究,有了更高的要求及特点。作者主要以在生态丈明时代中提出的环境法治价值理念——可持续环境伦理观为例,探讨了生态文明语境下对环境资源法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森林资源的基本状况、依法治林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学说以及生态法学的基础理论及其对依法治林的指导意义四个方面来阐述依法治林的生态学理论基础,旨在说明在依法治林的实践中生态学理论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法经济学与系统法学理论的林业法治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法经济学就是运用经济学,特别是运用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技术方法,对法律的形成、结构与效果及其发展进行研究。系统法学则是综合运用系统学理论与技术,以及其他学科先进理论与技术,对法制系统的运行机制及其演化规律进行研究。系统法学不仅全部继承了法经济学全部理论、技术与方法,还在其基础上抛弃了经济学中的机械论思想,引入生态论为其思想基础,在对法制系统进行分析评价基础上,对法制系统进行科学管理。就林业法治效益分析评价而言,要充分考虑到林业效益具有较强的公益性、生态性、外部性等特点,采用现有成熟的森林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理论和方法,对林业法治活动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计量与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7.
结合腾格里沙漠东部边缘过渡带研究及发展需要.从系统建设的目标、原则、内容、技术路线、关键技术及系统建成后的意义与作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利用生态信息数据库、生态信息管理系统对项目区进行管理:利用生态信息评价系统、生态信息动态监测系统及各类指标指导项目区建设及生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浅论生态住宅小区水环境的生态设计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综述了生态住宅小区的内涵及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根据生态住宅小区水环境系统技术导则的基本要点,讨论了生态住宅小区水环境生态设计的必要性,并对水环境系统的生态设计的目的和原则、给排水子系统设计的模式、人工湿地处理生态住宅小区污水的生态意义等方面进行了论述。结果认为,在生态住宅小区水环境系统的设计中,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雨水收集系统、景观水系统、中水回用系统和绿地系统综合起来进行设计,使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工艺与生态小区园林及其水景艺术相结合,建设集观赏、娱乐和污水处理于一体的景观湿地系统是实现住宅小区水环境生态化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9.
邱高会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677-6679
生态安全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生态环境系统、生态经济系统、生态文化系统、生态社会系统及生态法制系统的全面建设和协同推进。必须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导下,综合考虑、全面规划、多方协调,才能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系统介绍了生态足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对陕西省2004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2004年出现生态赤字,对生态资源的利用逐年增加,并且大于其生态承载力,生态发展具有不平衡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对陕西省的生态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评价,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生态足迹计算方法,对河南省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在现有人口和当前消费水平下,生态需求己超出了自然系统的生态承载力的范围.同时提出了增强区域生态承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生态交错带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回顾了生态交错带理论的发展史,从边缘效应、生物多样性、系统稳定性、生态流和生态场理论、全球气候变化5个方面阐明了生态交错带的研究热点及存在的问题,并总结了生态交错带所具有的特征、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13.
胡可 《安徽农业科学》2014,(17):5645-5646
运用法学、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相关知识,以宝鸡市凤翔县为例,从政府的角度对现有的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政治、经济、管理和法律等相关制度进行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合理建议,为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生态位的内涵与外延,提出了必须应用生态位观点进一步发掘蔗田系统生产力,强调要协调生态元与生态位的关系,并通过生态位产生最大的生态效能。当现有生态元的生态位效能低时,应调节生态元,以充分利用生态位;当生态位空缺时蔗田生态效能没有发挥,则增加间作套种其它作物,以充分利用时间、空间,提高蔗田系统生产力;当生态元与生态位不协调时,则重新设计生态系统结构,改善生产模式,提高系统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常俊华 《现代农业科技》2007,(8):113-113,116
生态信宅主体生态网络系统由生态绿化系统、水环境系统、大气环境系统、废弃物处理系统、绿色建材系统、智能控制与物业管理系统构成;生态住宅应遵循生物多样性、景观生态学、绿色景标准的开发控制原则。  相似文献   

16.
应用生态足迹模型并结合Ulanowicz的发展能力公式,分析了池州市1996—2004年的生态足迹及发展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池州市人均生态足迹由1996年的1.1906hm2上升到2004年底的1.8433hm2,人均生态承载力由1996年的0.6759hm2减少到2004年的0.6430hm2,生态赤字逐年提高;发展能力由1.3047增加到2.3793;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供需结构存在严重的不平衡。表明尽管池州市9年间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整体水平在不断增强,但其发展模式一直处在不可持续的状态。而9年间万元GDP的生态足迹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表明池州市资源的利用效率在不断提高。与此同时,结合池州市生态经济发展现状和资源分布特点,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综合分析相关文献,理清森林生态补偿的概念、范畴和机制。通过国内森林生态补偿历程的回顾,对森林生态补偿的主体、客体、标准和途径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8.
对完善生态补偿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经济系统日益完善,物质文明已经高度发达.同时也造成了生态资源衰竭和生态危机频繁爆发,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为了协调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极有必要全面构建生态补偿机制.本文试看从系统的高度考察生态补偿的定义、生态补偿的理论、生态补偿的方式和生态补偿的核心问题等方面.为我国全面建构统一的生态补偿法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生态承载力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结合河南省具体情况,对河南省2000—2008年生态子系统承载力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计算及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在现有人口和当前消费水平下,生态需求己超出了自然系统生态承载力的范围。同时提出了增强区域生态承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理论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论述了风景园林生态设计需要考虑的5种生态关系,即景观与外部系统的生态关系,景观内部各元素之间的生态关系,景观元素内部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生态关系,景观生命体与其环境之间的生态关系,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生态关系;讨论了风景园林生态设计的一般步骤;设计了一种风景园林生态设计的调查因子及其分类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